1 32打小日本去
徐瑩和玉竹兩個本來都打算脫離共產黨的,這次事件對她倆的刺激太深,臨到頭了,倆人都不知道怎麼做了,徐才升七人的死,更是讓徐瑩感到了絕望,這幾個人都是自己帶進旬縣的,自己一手帶起來的。
起初爲他們藉着自己不在,在旬縣發動暴動和起義,她能理解,這是關中特委的命令和指示,緊接着他們七個就在張洪鎮被李先富槍殺,據傳是因爲逃跑被李先富射殺。
她倆非常堅信是被劉十三跟李先富商量好的,她倆一回來就被軟禁在房子裡,所以她倆感覺幾乎都不認識劉十三了,就連燕素娥都不見。徐瑩是因爲對黨組織和劉十三的信任產生了衝突,玉竹則是對徐才升七人的死產生了怨念,他們是一起入黨,一起學習,現在卻只有她一個還活着,巨大的差距讓她有點恐懼。
長城抗戰還在繼續,以點的形式匯聚在長城的各個關口,也就是中原和關外的通道與長城的交匯點,鹿鍾麟在張學良的遙控指揮下率部逃跑,使得長城直接暴露在南下日軍的面前。
以古北口爲界限,東邊是中央軍負責,西邊是原馮玉祥的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後的國民黨29軍,其中國民黨29軍37師趙登禹旅負責喜峰口,分界點古北口是王以哲負責,從四日開始已經連續激戰兩日。
西北軍新組建的大刀隊以破鋒八刀爲基礎,針對日軍使用三八槍近戰特點,創造出了一種新式大刀,不同於以往的的環首刀,是環首刀,手刀,雙手長刀等傳統刀的綜合,既讓它能針對三八展現它的長處和優點,又不至於脫離傳統刀太遠,沒有招式的缺點。
想要了解敵人,就必須接近敵人,特別是劉十三想看看日軍以一米五的個子怎麼使用裝了刺刀後長達一米七的三八步槍,跟隨劉十三北上的是周建龍的特種連和四峰跟四彪。
五日出發七日到達長城腳下,汽車不能直接到達長城,特種連又是配有軍馬的,所以都是騎馬而來的,還沒有接近長城就有好幾個方向傳來隆隆炮聲和零散的槍聲。
劉十三的馬隊沒跑近就被幾個國民黨士兵攔住了去路,按照他們的解釋是阻止普通人靠近戰場,前面是戰場,子彈不長眼,劉十三給他們解釋自己是來援助喜峰口的,這幾個士兵死活不讓過。
戰時的部隊沒有命令是不能隨便移動,他們怎麼可能理解,這時候還有援助部隊,而且他們沒有聽上級說過,劉十三那裡有功夫跟他們墨跡,直接讓人把這幾個士兵給擠到了路邊。
一踏上長城,所有人都愣住了,居然打的這麼慘烈,到處都是屍體,正在休息的國民黨士兵對上來的劉十三一夥人,非常好奇,沒聽說過會有援兵到來,而且這軍服似乎是地方保安團的。
劉十三終於在人羣中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趙登禹,趙登禹這時候還是少將,除了楊虎城將軍,這也是劉十三見到的第二個國民黨將軍級人物。
趙登禹對於劉十三等人的到來非常激動,這是他率部苦戰了三天三夜,見到的第一波援軍,劉十三的軍銜是中校,還是要聽趙登禹的安排的,趙登禹給劉十三安排了一段長三百米的防線。
以一百五十多人守三百多米長的防線,是趙登禹看到特種連的裝備後作出的決定,他的旅防守的喜峰口是一個大U型的山豁口,谷中道路已經被他用青石和山石塞死,他給一百米放一個連。
總共不到兩千米的防線,山後的凹地裡還有後備的一個團,苦戰三天三夜,因爲他指揮有方,所以在地利的優勢下,死傷四百人,斃敵七百多人。
這也是他沒有想到的戰果,一直以來日軍多厲害厲害,原來也不過如此,直到近戰肉搏,才發現日軍並沒有傳說中的一米五的個子,而是各個都是接近一米七的正常身高。
日軍也各個精通肉搏,普通士兵在肉搏中很難佔到便宜,幸好趙登禹的手槍隊都是精心挑選的各個體強力壯,都學過破刀八法,又配的是29軍特有的大刀,這才把日軍一次又一次的打退。
29軍以前配的大刀和現在特種連戰士背的大刀也不一樣,這是劉十三根據自己的印象,當初給兵工廠刀具車間畫的圖樣,剛纔一看到靠在城牆角睡覺的戰士用的大刀,劉十三頗有李鬼與李逵的尷尬神色。
喜峰口有一個好處就是谷底道路在不遠處轉了一個圈,這樣,日軍發現不了長城上的狀況,趙登禹也發現不了日軍的情況,而最直接的就是日軍無法動用火炮支援,長城這裡是周邊山頭最高峰。
如果敵人火炮能夠直接攻擊到,恐怕趙登禹的109旅傷亡人數得往上蹦好幾蹦,劉十三使用的是三水32J型半自動狙擊槍,四峰和四彪都是衝鋒槍,特種連的戰士習慣用駁殼槍,不過這次每人也背了一把三水32B型半自動步槍遠程武器,守衛長城打的是陣地戰,步槍才佔優勢。
一百米壓一個連也就只有這一段長城可行,反正沒有敵人炮火攻擊,還能提高火力密度,在其他谷口,幾乎都是好幾米一個戰士,其餘的都躲在城牆的背面,只有敵人靠近了才衝出來肉搏。
日軍使用的槍支三八大蓋比八八式漢陽造高三代,最主要的是這時候的日軍都是精銳部隊,可以熟練的發揮三八大蓋的優勢,幾乎不需要槍托過於太高,用門型標尺可以快速鎖定目標。
而日軍的一個班就有輕重機槍和小擲彈筒,除了擲彈筒是雞肋,比手榴彈好不了多少外,輕重機槍威脅非常大,對於裝備十多年沒變化的西北軍來說,也只能打肉搏戰,不管是遠程陣地對射,還是近戰衝突,都是下風。
趙登禹作爲旅級指揮官,當然聽說過中央軍軍級軍部,有一個直屬團裝備的是一種稱爲半自動步槍的槍械,他嚴重懷疑劉十三的隊伍就用的是這種槍,在整個西北軍也沒有一個人配兩把駁殼槍的,當初馮玉祥的手槍師鼎盛時期也是人手一把。
日軍今天最後一次攻擊開始了,三天來趙登禹已經摸清了日軍的進攻規律,士兵都伏在垛口上等着日軍靠近,因爲谷口的道路是用青石和石塊堵的,所以這裡也是喜峰口防禦弱點。
從這裡可以直接攀爬上長城,只要爬上長城,也就預示着長城防線失守,北京,天津,整個華北就門戶大開了,這一點是絕對不可以的,所以趙登禹親率警衛營和手槍隊也就是後世的大刀隊守衛這裡,這裡也是整個肉搏戰的中心。
劉十三把最前面的一個日軍套進了自己的瞄準鏡裡,難道真是因爲這是日軍精銳的緣故,日軍的個子並沒有後世傳說中的那麼低,小日本,小日本,這麼叫肯定是有原因的,搖搖頭把雜念甩開,對準了第一個日軍扣動了扳機。
劉十三的槍法雖然跟保安團的其他高手比起來差那麼些,但是用帶瞄準鏡的槍打三百米外的小日本,還不是手到擒來,裝了消音器的三水32J型半自動步槍,在劉十三的肩頭只是頂了一下,就聽到非常低的一聲跟踩破一個大號蟲子一樣的聲音。
非常完美,劉十三這次來也是檢驗剛剛造出來的消音器的,在西方國家,二十年前就有消音器的雛形了,一戰中間諜的出現,使得消音器走向成熟,因爲軍閥混戰國際對華武器禁運,適合於長槍的消音器就沒有進入中國。
消音器原理很簡單,但就是中國其他兵工廠造不出來,也是因爲三水28I型半自動步槍,升級爲狙擊槍,這才研究所着手消音器的製造,劉十三拿的還是十多個樣品中最成熟的一個。
打陣地戰需要三四百米的距離,一方攻擊一方守,一般都是在一百米內開火和衝擊,有時候爲了節省子彈,放敵人到五十米內也是常見的,劉十三的開槍,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也沒有人發現。
長城陣地上的所有人都盯着端槍前進的日軍,盯住第一個的肯定是大多數人了,這日軍居然在所有人的注目下,腦袋頭然被揭開了,就連跟在他後面的日軍都呼啦一下爬了一地,長城上的國家都忘劉十三陣地這邊看來。
達姆彈,就是人爲的把彈頭弄鈍或者用匕首把彈頭的彈尖披甲或者裹鉛給劃開,這種子彈打到目標後,巨大的動能遲滯力,可以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輕則殘廢,重則喪命,打中要害當場死亡。
就是普通的子彈,幾種人以後,入口是非常小的一個眼,一般槍械子彈速度都在四百五十米以上,巨大的遲滯力可以給體內造成非常大的震傷和破壞,然後還能以三百米的速度穿出人體,造成最少十釐米以上的喇叭狀洞口。
影視劇裡進去一個眼,出來一個眼的情況,幾乎不存在,三八大蓋一槍倆眼的傳說也只是非常近的情況下,五十米的正常距離,三八步槍一槍足以擊斃棕熊,能中三八大蓋一槍而不死,都是抗戰後期,三八大蓋在普通士兵和新兵手裡,在近戰中發乎不出門型標尺的功能,子彈不中要害,而大難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