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才女裙下混

見着上官婉兒當面狀告,他竭力鎮定,不慌不忙道:“啓奏陛下,微臣有下情回稟。”

“你講。”武則天面色不鹹不淡,看不出半分的喜怒。

“那崔耕或許無罪,但陛下別忘了,他是受了狄仁傑的照拂,才進的右肅政臺。狄仁傑謀反的嫌疑難去,誰知這崔耕崔二郎是不是同謀?微臣彈劾他或許有誣告之嫌,但絕無私心!”

言下之意,爲了保全陛下的萬世江山,但凡有那麼一丁點嫌疑的,我來俊臣是寧錯殺不放過啊!

他回答得理直氣壯,毫無半分愧色!

果然是讓來俊臣戳中了軟肋,武則天經他這麼一提醒,頓時猶豫起來。

說到底,對於有謀反嫌疑的人有殺錯勿放過,就是她的意思,來俊臣不過是承旨辦事而已。

她沉吟了一下,緩緩道:“話雖如此,但這崔耕獻藥減輕了朕的病痛,乃是有功之人,總不宜過分苛責。來愛卿,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置他呢?”

來俊臣能從酷吏中脫穎而出,這揣摩上意的功夫,當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聽了這話就明白,短時間內,要讓武則天下旨處置崔耕,已經完全不可能。

他一計不成另生一計,回道:“崔二郎獻藥有功固然該賞,但他身處嫌疑之地,就不能充當陛下的耳目了。不如把他遷出右肅政臺,高升一級,去揚州轄下的江都縣做個縣令。”

武則天暗忖,江都縣令雖然品秩不高,但此地富庶地厲害,崔耕不用貪污受賄,一年的常例錢都能收上萬貫,也足以酬功了。

於是,點頭應允。

自此,纔有了今日聖旨來清源的一幕。

……

……

堂屋中,衆人聽劉老四繪聲繪色地敘着宮中一幕,仿如身臨其境般,一呼一吸間彷彿都替崔耕擔着驚受着怕。

泉州海商張元昌聽到這裡,不禁微微愕然,忍不住插話道:“世傳來俊臣心思狠毒,招惹上了他就難免抄家滅族。但看他對二郎這個安排,也還算不錯啊。”

“不錯?”

劉老四嗤笑一聲,不屑地道:“諒你一介商賈,根本不懂宦海險惡,人心難測喲!麗競門用以監控江南的總部,就設在揚州。按照來俊臣的安排,二郎一進了揚州城,就算一腳踏入了鬼門關了!”

麗競門?

劉老四的話音剛落,人人色變!就連剛纔他譏諷張元昌的話,都沒人在意了。

所謂麗競門,其實就是“麗景門”的別稱。

麗景門本是皇城的一個城門,其後數個大院落,都算是麗景門的範圍。

太宗皇帝李世民得位不正,初登基時人心不穩,就在此地設立了一個監察百官的秘諜機構,命名爲“麗競門”。

後來,李治繼位,權力相當穩固,“麗競門”的存在就沒什麼必要了,這個機構被裁撤。

武則天當政時,需要一幫酷吏充當耳目,監察百官,來俊臣又把“麗競門”恢復了起來。

其實這頗有點扯大旗拉虎皮的意思,李二陛下的麗競門是專屬於皇帝的機構,與“不良人”一起,並稱爲大唐的兩大秘諜。

然而來俊臣的“麗競門”,只是屬於左肅政臺的一個編外機構。

不但所有成員沒有正當的身份,而且一應經費,朝廷並不劃撥只能自籌。

所以,很快地,“麗競門”就墮落成了一個半黑半白的組織,敲詐勒索,無惡不做。

因此人們也把麗競們稱爲“新開門”或者“例競門”意思就是說,誰被抓到了麗競門裡面,不管有罪沒罪,按照慣例,都得玩兒完!

隨着來俊臣的權勢日隆,麗競門的名號傳遍了大將南北,簡直能止小兒夜啼。

衆人中的郭恪自然那對麗競門知根知底兒,不禁心憂起崔耕的安危,忍不住脫口而出道:“那怎麼辦?上官舍人難道就不能想想辦法?”

劉老四進堂屋後,臨入座前,崔耕曾經將劉老四引薦過在場的衆人。劉老四在長安人面頗廣,見完郭恪之後他早已把這個年紀輕輕的郭姓武榮都尉,和某個神秘的大人物聯繫對應起來。

現在一聽郭恪問來,劉老四肥臉亂顫,衝着郭恪謙卑地笑了笑,道:“郭都尉不必擔心,上官舍人早已略施小計,讓來俊臣的詭計成空哩。”

崔耕疑惑道:“等等,剛纔的聖旨不已經封我爲江都縣令,擇日赴任了嗎?上官舍人她……”

“二郎兄弟莫急,雜家還沒說完哩。當日在宮裡,天子金口玉言,上官舍人當然不能勸陛下收回旨意,不然雜家也不能跑來清源宣旨了!”

劉老四嘿嘿一笑,道:“不過麼,她當日識破來俊臣詭計之後,臨時又讓陛下當場再加了一道旨意!且聽雜家慢慢說來……”

原來自從武則天得勢以來,武家子弟水漲船高,真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但上官婉兒知道衆多武姓子弟中,卻有一個是個例外。

此人叫武攸緒,他的爺爺武士讓和武則天的父親武士是親兄弟,此人是武則天比較近的親屬了。

在武則天登基之日,武攸緒被封爲安平王,殿中丞。

可武攸緒這個人比較特別,他對富貴榮華完全不感興趣,一心想着修道。

此人平時最愛乾的事兒,就是隱姓埋名,穿一身道裝,在長安鬧事裡給人算卦。要是能憑算卦能得個十文錢八文錢的,能把他高興壞了。

年紀越大,武攸緒的這個愛好就越強烈,到了後來,甚至直接要求出家當老道去。

武則天心裡就非常鬱悶,這孩子放着富貴不享,非要到山裡受苦,這不是有病嗎?堅決不允。

但武攸緒心意甚絕,不斷上表,武則天不耐煩,於是就封他做了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揚州刺史。

就這樣,武攸緒上馬總理揚、滁、常、潤、和、宣、歙七州軍事大權,下馬能管天下第一州府揚州府的民政,可謂權勢極重。

武則天想的倒是挺好,你武攸緒可以對優渥的生活沒什麼興趣,難道對權勢也沒興趣?

在揚州待久了,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勢必會放棄那修道的怪誕心思。

可見武則天對這個晚輩堂侄兒也是憐愛到了極致。

孰料,自從到任揚州之後,武攸緒這個武家怪胎還是不死心,依舊三天一本五日一表,要求出家修道。

上官婉兒於是從武攸緒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她等着來俊臣志得意滿的走後,就勸說起武則天來,說武攸緒整天要辭官總不是個事兒。是不是因爲他權勢雖重,但公務也繁忙,所以不勝其煩。

武則天問,那你覺得該怎麼辦呢?

上官婉兒就出了個主意,讓武攸緒高升一步,做淮南道的安撫使。

別看武則天隨隨便便就打發了武三忠一個嶺南道安撫使,但這淮南道安撫使實際上從大唐開國以來,就從未授人。

無它,別看都是道,淮南道的人口是嶺南道的十倍,江淮間又是自古以來出精兵的地方,更關鍵的是這地方還非常富庶。

有精兵,有重餉,這個安撫使有了反心,真夠皇帝喝一壺的。

但武攸緒不同,他本身的權力慾~望太弱了,即便讓他當淮南道安撫使也沒什麼大礙。

另外,安撫使這個官職權雖重,但因爲是臨時差遣,並沒什麼非幹不可的事兒。

最終的結果是,武攸緒若想管事兒,淮南道什麼事情都可一言而決。不想管呢?也沒關係,什麼都可以不管。

標準的“位高權重責任輕”,實在太適合武攸緒了

武則天稍微一琢磨,便暗暗點頭,這份差事絕對適合攸緒這個孩子的懶散性子。

於是乎,她就當場同意了上官婉兒的這個建議。

接着她又問上官婉兒,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揚州刺史出缺,你覺得該何人繼任呢?

上官婉兒等着就是她這句話,當即說出了自己心目中考慮已久的名字張潛!

張潛乃是已故宰相張文的長子,深得武則天信任,從各方面上來講都非常合適。

武則天當即就表示同意,下達了聖旨。

……

講完前後始終,劉老四笑眯眯地看了一眼崔耕,對諸人說道:“新任揚州刺史張潛,乃已故宰相張文的大公子。恰恰,與喪命在廣州城的已故泉州別駕張子瑞,都是出自魏州張氏的子弟。嘿嘿,崔御史和魏州張氏的關係,盧司馬知道,上官舍人知道,而來俊臣卻是不知道。以後在揚州有了張潛照拂,麗競門又能對崔御史構成多大的威脅?”

暈啊,繞來繞去,居然最後還是跟當初崔耕善心大發,幫助張子瑞的遺孀王瑞月伸冤之事,牽扯到了一起。

正因爲張子瑞的命案,魏州張家還欠着崔二郎天大的人情哩!

衆人皆是暗道,莫非真是冥冥之中,真有天數?

聽着劉老四細細分析完之後,大傢伙這才放下心來。

此時崔耕的心中,更是對這位素昧謀面的上官婉兒,大大寫了一個“服”字!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歷史上,正是兩年後,張潛接替了武攸緒,擔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揚州刺史。

不過沒想到自己這個小蝴蝶翅膀一扇,各方關係稍微變動一下,讓這事兒提前了兩年。

上官婉兒這個建議,既順理成章地爲武則天分憂,又不顯山不露水地實現了自己的小目的,堪稱一舉兩得。

有這位傳說中的才女照拂自己,至少在目前看來,完全不是一件壞事。

看來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了,自己就算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成了上官婉兒一系的黨羽了。

罷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暫且就在上官婉兒這個曠世才女加絕世美女的石榴裙下混着吧。

想到這裡,崔耕心情較之前也寬鬆了不少,看着劉老四不遠數千裡來清源,就爲早些讓自己得知喜訊,好讓自己安下心來,不由對這劉老四多少也有起了幾分結好之意,拱手奉承了小小一嘴:“劉給事,哦不,四郎你如此熟知內情,想必是上官舍人面前的紅人吧?以後還要多靠你照拂,你我之間要多多聯絡,互通有無纔是啊!”

“照拂?雜家可照拂不了你。”劉老四意味深長道:“雜家再是紅人,也紅不過二郎你啊。”

崔耕賠笑道:“哪裡,四郎你太謙虛了,你……”

“雜家這可不是客氣。”說着話,他站起身來,從包袱中拿出了一個金花五色綾紙裝裱,飾以錦綾彩貝珠玉的物事,高聲道:“諸位請上眼了,看看這是什麼?”

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第221章 淮南喜事多第1636章 大婚必出事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612章 瑤英月下邀第014章 御用貢酒商第1797章 被人當槍使第820章 池沼有妙用第1213章 猛將能託閘第879章 一石浪千層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592章 被迫做臥底第1284章 海貿遇難題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112章 篡唐改周事第1159章 父子初聯手第1241章 石柱獻白燭第1039章 一聲雙解釋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170章 楊家佈局深第1840章 互使盤外招第1380章 羅鳳再背鍋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1716章 藤野夫人邀第1673章 杜暹再遇師第1415章 隆基擅甩鍋第1735章 衆人齊拾柴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473章 今朝收佳徒第944章 前往靈州城第1536章 兩封書信來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1197章 二郎度夜錢第1098章 一起討公道第157章 以死贖前怨第1265章 陰差陽錯案第1644章 權閹吃悶虧第216章 且把閒棋下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361章 雙雙備囚車第504章 賀禮多玄奇第129章 有人來截胡第1433章 兵發黑水國第1804章 冒名第三回第362章 誤會難解明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1271章 一下倆情敵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316章 將星人人敬(兩合併)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152章 衣錦還鄉來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第844章 餘波仍盪漾第090章 崔耕很清醒第141章 扶桑有靖難第1292章 掃貨很瘋狂第735章 臨別雙姝情第1349章 毒酒削突厥第370章 忽然興大獄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1087章 二郎終發難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788章 女時韋也樂第1473章 官逼民終反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350章 禽獸終不如第1356章 壓制閣羅鳳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1731章 同下一碗毒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768章 信手可點銅第1500章 與死神賽跑第1059章 鵲巢鳩來佔第454章 千鈞懸一線第525章 天子有門生第452章 形勢連番轉第1556章 秘方真誘人第1623章 受邀往張府第1484章 波浪涌連番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813章 錢財做文采第630章 洛陽桃花觀第814章 誰人繼爲帝第394章 壁龍有下落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1165章 元振少年時
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053章 扮豬吃老虎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第221章 淮南喜事多第1636章 大婚必出事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612章 瑤英月下邀第014章 御用貢酒商第1797章 被人當槍使第820章 池沼有妙用第1213章 猛將能託閘第879章 一石浪千層第1093章 有苦說不出第592章 被迫做臥底第1284章 海貿遇難題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112章 篡唐改周事第1159章 父子初聯手第1241章 石柱獻白燭第1039章 一聲雙解釋第1307章 貴人李子嶠第096章 月嬋了不起第1170章 楊家佈局深第1840章 互使盤外招第1380章 羅鳳再背鍋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1716章 藤野夫人邀第1673章 杜暹再遇師第1415章 隆基擅甩鍋第1735章 衆人齊拾柴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473章 今朝收佳徒第944章 前往靈州城第1536章 兩封書信來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1197章 二郎度夜錢第1098章 一起討公道第157章 以死贖前怨第1265章 陰差陽錯案第1644章 權閹吃悶虧第216章 且把閒棋下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361章 雙雙備囚車第504章 賀禮多玄奇第129章 有人來截胡第1433章 兵發黑水國第1804章 冒名第三回第362章 誤會難解明第1450章 名硯可驚天第1271章 一下倆情敵第032章 喜訊從天降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769章 鬱崇早有謀第316章 將星人人敬(兩合併)第054章 縣學慈善宴第618章 魚兒自投網第152章 衣錦還鄉來第121章 畫蛇莫添足第844章 餘波仍盪漾第090章 崔耕很清醒第141章 扶桑有靖難第1292章 掃貨很瘋狂第735章 臨別雙姝情第1349章 毒酒削突厥第370章 忽然興大獄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872章 子系白眼狼第1087章 二郎終發難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788章 女時韋也樂第1473章 官逼民終反第602章 大公能無私第350章 禽獸終不如第1356章 壓制閣羅鳳第1755章 終於到欽州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1731章 同下一碗毒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1227章 陛下有旨召第768章 信手可點銅第1500章 與死神賽跑第1059章 鵲巢鳩來佔第454章 千鈞懸一線第525章 天子有門生第452章 形勢連番轉第1556章 秘方真誘人第1623章 受邀往張府第1484章 波浪涌連番第1407 黃章 雀復黃雀第1813章 錢財做文采第630章 洛陽桃花觀第814章 誰人繼爲帝第394章 壁龍有下落第569章 官場來爭雄第683章 漕幫不簡單第417章 舌戰羣雄時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1165章 元振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