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長安鄒駱駝

待得王有成坐下,崔耕讓人送上來一碗茶湯,道:“王掌櫃彆着急,先喝口茶湯,有什麼話慢慢說。”

一口滾熱的茶湯下肚,王有成這才稍稍穩住了心神,抹了下嘴脣,說道:“崔縣令,聚豐隆這回攤上大事兒了。這事因還得從半年前說起……”

崔耕從王有成口中得知,出事兒的並非曹月嬋,恰恰是揚州的聚豐隆銀號。

就在今年二月,出身隴西李氏的李昭德,被武則天封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位極人臣。

然而,這位李大宰相的志向可不僅如此。

他剛剛上任就略施小計,把武三思和武承嗣踢出了宰相班子,僅留下了“唾面自乾”的官場老好人婁師德。

儘管後來武則天又張羅了三人補進入宰相班子,但無論從資歷上還是從聖眷上講,這新晉的三名宰相班子成員都沒辦法與李昭德爭鋒。

一時間,李昭德成了朝廷實質上是的“獨相”,大權在握。

當時大周朝廷既要對西域用兵,又要爲武則天修建興泰宮、三陽宮兩處行宮,到處籌措錢財,造成了嚴重的通貨緊縮。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今可被稱爲“錢”的,主要是四樣東西:一爲銅錢,二爲布帛,三爲錦緞,四爲黃金。

李昭德一拍腦袋,下了一道命令“禁止民間蓄錦”。

他想得倒是挺好。老百姓們把錦緞都花出去,市面上的“錢”多了,通貨緊縮不就解決了嗎?

這項政令是否達到了原本的目的不得而知,但各個錢莊卻明顯能感覺到……倉庫不夠用了。

道理很簡單,坊間的黃金和銅錢本來就不夠用,你現在不讓民間百姓積蓄錦緞,那麼能夠大量積存的就只剩下了普通布帛。布帛這玩意價值低體積大,原來的倉庫當然就不敷使用。

揚州本就是商貿繁盛,貨幣流通最爲頻繁,這可難倒了聚豐隆在揚州的幾家分號。

幾家分號的掌櫃一琢磨,如果每家都修新倉庫也太不划算了,於是乎,乾脆就以聚豐隆銀號的名義,幾家集資購買了一處廢棄的糧倉,專門用來貯藏各家的普通布帛。

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昨天晚上,倉庫失火,價值幾十萬貫的布帛被付之一炬。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揚州城的商賈百姓們很快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這還了得?

他們紛紛聚攏在聚豐隆在揚州的各個分號的門前,要求把手中的錢票兌換成真金白銀。

這就引發了錢莊經營者最爲忌憚的事件擠兌。

好在聚豐隆成立之初,就對這種情況就有了預案:其一,三十貫錢以下的儲戶,可以隨時兌錢。但在發生擠兌時,錢莊的夥計要刻意放慢兌錢的速度。其二,若儲戶要一次性支取三十貫錢以上,必須提前三天預約,否則不予兌現。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三天內聚豐隆揚州各家銀號還儘可維持。但是三天後,如果那些大儲戶也參與擠兌,揚州聚豐隆分號就算徹底玩兒完。連鎖反應之下,聚豐隆在整個淮南道的分號就此倒閉,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王有成作爲聚豐隆在整個淮南道的負責任,今日來尋崔耕的目的,就是希望崔耕出面,說服那些大商家暫時不要參與擠兌,給聚豐隆以喘~息之機。

身爲聚豐隆銀號大股東的崔耕,知悉來龍去脈和事態的嚴重後,對此當然是義不容辭。送走王有成後,當即就發下請帖,邀請聚豐隆揚州各家分號的大主顧們赴宴。

……

……

翌日,歸仁酒樓,二樓。

幾十張桌子坐滿了揚州豪商,其中甚至有十來個和尚。這年頭莫要瞧不起和尚,寺廟不僅接受施主佈施,還大多兼營質庫,獲利甚多,自然而然地成了聚豐隆的大主顧。

崔耕這次不是一個人來的,還帶了揚州大都督府法曹參軍韋湊,和揚州城最大的黑社會頭子李善。

他們兩個不用說話,單單往那一坐就有威懾力。

待得賓客坐滿,崔耕才輕咳一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大家不要參與擠兌。

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首先,倉庫裡被燒燬的布帛不過價值幾十萬貫,對聚豐隆來說,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只要大家不擠兌,聚豐隆的經營就絕無問題。

其次,若是大家紛紛擠兌,聚豐隆垮了,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在場的大多數人。

還有最關鍵的,如今揚州城內最賺錢的買賣,一個是糖霜工坊,一個是氈帽工坊。崔耕願意拿出這兩個工坊的部分股份,來爲聚豐隆的信譽做擔保。

這番話在情在理,再加上崔耕、李善和韋湊的面子,衆商家大儲戶頓時有些意動。

當然,要說就此答應下來,那也不大現實。

自己不擠兌,不能保證別人不擠兌啊。參與擠兌還有拿回本錢的希望,若是按兵不動,等聚豐隆真的垮了,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一時間,大廳內鴉雀無聲,衆豪商誰也不願意率先表態。

正在這時,門外忽然有人高聲道:“既然大家如此信不過聚豐隆,不如就把手中的錢票,都賣給在下吧!”

緊接着簾櫳一挑,走進來三個人。

當先一人,看年紀在四十歲左右,身高八尺,背部微駝,剛纔的話就是他說出來的。

他身後的兩個人,一個是十六七歲的少女,頭梳雙平髻,身着錦繡衣,雖無簪珥之飾,卻更顯容色婉娩,天生麗質。

另外一人卻是個中年和尚。此人的相貌雖然並無出奇之處,但往那一站,就給人一種超凡脫俗之感,端的不可小覷。

崔耕在臨開席之前已經查點過,所有得了請帖的豪商都已到場。

那麼這三人並不在邀請之列!

他看向三人,問道:“恕本縣眼拙,不識得三位,不知幾位是……”

那駝子的胸脯微微一拔,傲然道:“嘿嘿,雖然崔縣令沒有邀請在下,但你們今天不就是在談關於錢財的事兒嗎?只要跟錢財有關,在下自問,就有資格說道上兩句!”

頓了頓,駝子又掃視了宴席中在座的數十商賈,正色道:“某家再重複一次,有誰不信任聚豐隆銀號,沒關係,儘可以把手中的錢票賣給在下。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一口氣吃下在場所有人手中的錢票?

真是好大的口氣!

在座商賈儲戶門盡皆面露不屑之色,顯然對這駝子的話不感冒,私底下非議紛紛。

“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把錢票都賣給你,你吃得下來嗎?”

“不知是從哪個小地方來的人,手裡有倆錢,就不知天高地厚了。你知道聚豐隆欠我們多少錢嗎?加起來能有一千多萬貫!”

“別說你了,哪怕是當今天子,要拿出這麼一大筆錢來,都得仔細掂量掂量。死駝子,哪涼快就上哪待着去吧。”

……

駝子面對衆豪商的譏諷,臉上似笑非笑,絲毫不見羞惱之色。

直到非議之聲逐漸消弭,他才雙手下壓,胸有成竹道:“怎麼?諸位是不相信在下有此財力?”

“你他孃的到底是誰啊?”有人實在受不了駝子的裝逼了,猛然站起惱聲質問道。

駝子道:“在下鄒。諸位若是沒聽說過在下的名號,也應該聽說過家父的吧?家父姓鄒,名鳳熾,也有人稱他爲鄒駱駝。在座有誰質疑在下的身份,儘可到附近的福盛邸店查證。”

駝子一報名號,場中立馬又變了風向,剛纔還滿臉不屑的商賈儲戶門紛紛面露喜色。

“怪不得敢誇下這等海口,原來他是鄒駱駝的兒子啊。”

“聚豐隆和鄒家扯上了關係,以後真是前途無量!”

“有了鄒家保底,那大家還擔心什麼錢票的兌換啊,一天的雲彩滿散。”

……

不過崔耕還真沒聽過鄒駱駝的名號,看向身邊的李善,問道:“這鄒駱駝到底是什麼人啊?”

李善微捻着頜下的幾縷短墨髯,點頭道:“崔縣令還別不信。一千多萬貫,對於別人來說是千難萬難。但對於鄒家來說,還真不叫事兒,鄒家當真是富可敵國啊……”

李善可是老江湖,見識閱歷堪稱活字典,細細給崔耕介紹了起來。

鄒風熾,生於大唐貞觀七年,因爲長得肩高背曲,人送綽號鄒駱駝。

據說他年輕的時候,是個在長安城內推車賣蒸餅的小販,非常貧困。

長安城勝業坊東北角,是鄒駱駝每次賣餅的必經之地,那條路上有幾塊半埋在地下的磚頭。

每次鄒駱駝經過此地,若是不小心碰到這幾塊磚,都會車倒餅落,一天的收入大減。

某日小車又翻了,鄒駱駝一怒之下,借來工具,準備把這幾塊磚頭全部掘出,永絕後患。

這一掘可不得了,鄒駱駝發現,地下埋了十幾個大甕,每個大甕裡面都裝滿了金子。

後來鄒駱駝就利用這些黃金大開邸店,漸漸地富可敵國。想當年,唐高宗李治在世時都聽說了他的名號,特意召見了他。

將其召入宮內,李治就問,鄒愛卿,都說你富可敵國,你家到底有多少錢啊?

鄒駱駝想了一下,非常傲嬌地說道,如果陛下願意,可以把終南山上的樹都賣給我。不分大小,一匹絹一棵樹。草民敢保證,就算把終南山的樹都砍光了,我家裡的絹還有富裕呢。

李治仔細一琢磨,這駝子果然富可敵國啊!一介商賈居然比朕這個一國之君還有錢,那怎麼行?

沒過幾天,李治就抓了鄒駱駝一個小辮子,將他發配到了嶺南了。

直到武則天登基,大赦天下,這位天下首富鄒駱駝,才得以重新回到長安城。

儘管鄒駱駝被流放後,家中的產業,被各路權貴侵吞了不少。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爛船也有三千釘,讓鄒家拿出一千多萬貫錢來,的確不是什麼難事。

……

崔耕聽完暗暗納悶,自己和鄒家毫無往來,鄒怎麼肯主動幫聚豐隆這麼大一個忙?

但現在顯然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他趕緊站起身來,抱拳拱手道:“多謝鄒少東仗義援手,本縣替聚豐隆感激不盡,以後若是……”

“且慢!”

不等崔耕說完,鄒身後那個姿容秀麗的少女,倏地開口打斷道,“崔縣令且等一下,鄒少東這麼做,可是有條件的呢。”

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158章 海內存知己第272章 心想事就成第188章 參天樹已倒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685章 二郎大請客第1148章 取得開門紅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398章 娑固計連環第747章 山寨再山寨第928章 吹牛也有罪第030章 好戲連番演第1206章 祭文可逐鱷第083章 崔二郎送飯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1424章 令光難瞑目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329章 風雨安戎城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686章 真假各就位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1317章 歐陽七十壽第1308章 嶺南有隱憂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219章 驚天大危局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379章 官報滿京畿第1510章 最強即最弱第1477章 雙方共進退第474章 終須選邊站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1164章 仗義可直言第895章 二郎巧言辯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161章 許天正歸心第537章 模棱不模棱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046章 崔府門前鬧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680章 灞橋有紛爭第640章 重開牡丹園第1855章 收編室韋國第1677章 二郎徇私情第1649章 初會回紇使第1654章 二郎德報怨第104章 說客訪清源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二)第988章 鄭愔耍心機第1133章 弘農楊氏女第1150章 多方齊爭寶第557章 可憐墮風塵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639章 死遁逃生天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第1627章 雙方都借刀第248章 相約無定期第293章 張潛又坑了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543章 蹊蹺連環案第555章 秘密薄如紙第723章 捷足已先登第402章 誰在算計誰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1306章 前夫來發難第1715章 疑是故人來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009章 崔耕的大招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第684章 人善被人欺第1362章 結果出預料第078章 角色大扮演第1662章 光弼終歸心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641章 三計待二郎第1635章 光弼脾氣倔第1375章 父慈子又孝第195章 前程真似錦第796章 校場馬球賽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022章 山寨酒再現第628章 公主與石碾第008章 醉仙樓酒會第1581章 施恩於爨部第1022章 一貨賣兩家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458章 終於歸洛陽第1712章 自信與誤會第1752章 黃峒來鬧事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650章 扶桑改國號第431章 忽然追兵至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
第167章 又有天使來第158章 海內存知己第272章 心想事就成第188章 參天樹已倒第1770章 矛頭指崔耕第1475章 原是神通將第685章 二郎大請客第1148章 取得開門紅第080章 甕鱉進行時第1398章 娑固計連環第747章 山寨再山寨第928章 吹牛也有罪第030章 好戲連番演第1206章 祭文可逐鱷第083章 崔二郎送飯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1424章 令光難瞑目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1329章 風雨安戎城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89章 壽宴冷清清第1686章 真假各就位第1074章 逢兇終化吉第1317章 歐陽七十壽第1308章 嶺南有隱憂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219章 驚天大危局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379章 官報滿京畿第1510章 最強即最弱第1477章 雙方共進退第474章 終須選邊站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619章 二郎守門忙第1164章 仗義可直言第895章 二郎巧言辯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161章 許天正歸心第537章 模棱不模棱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046章 崔府門前鬧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680章 灞橋有紛爭第640章 重開牡丹園第1855章 收編室韋國第1677章 二郎徇私情第1649章 初會回紇使第1654章 二郎德報怨第104章 說客訪清源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二)第988章 鄭愔耍心機第1133章 弘農楊氏女第1150章 多方齊爭寶第557章 可憐墮風塵第442章 暗坑大祚榮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639章 死遁逃生天第318章 吉頊再求援第1627章 雙方都借刀第248章 相約無定期第293章 張潛又坑了第1359章 比試終開始第1543章 蹊蹺連環案第555章 秘密薄如紙第723章 捷足已先登第402章 誰在算計誰第990章 兌子誰吃虧第1306章 前夫來發難第1715章 疑是故人來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009章 崔耕的大招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第684章 人善被人欺第1362章 結果出預料第078章 角色大扮演第1662章 光弼終歸心第787章 竹槓後遺症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1410章 最佳背鍋俠第641章 三計待二郎第1635章 光弼脾氣倔第1375章 父慈子又孝第195章 前程真似錦第796章 校場馬球賽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022章 山寨酒再現第628章 公主與石碾第008章 醉仙樓酒會第1581章 施恩於爨部第1022章 一貨賣兩家第1685章 太子身份謎第458章 終於歸洛陽第1712章 自信與誤會第1752章 黃峒來鬧事第1604章 破廟有奇遇第650章 扶桑改國號第431章 忽然追兵至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