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前程真似錦

此物一出,滿堂變色。

馮樸第一眼就認出了這樣物事,頓時眼珠子都紅了,激動道:“這是告身!三品以上官員的告身!此物難道是給二郎的?那怎麼可能?”

劉幽求也愣了,訥訥道:“就算是江都縣令的告身也不對,崔御史沒有繳納卷軸錢,怎麼可能會有吏部的告身?”

“衆位有所不知啊!”

劉老四微微一笑,道:“雖然二郎兄弟沒交這個錢,但是上官舍人替他交了。”

大唐、武週年間,除了開國勳貴之外,朝廷對官員實在談不上大方。

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官員的正式任命書,也就是官員告身,得自己出錢從吏部買。

不但要買,而且價格死貴死貴,到了後來,這甚至成了國庫的一項重要收入。

當然了,宰相、大將軍之流,皇帝還是要籠絡的。一般情況下,會特意下旨免除這項費用。

有些官員因爲頻繁的平級調動,每次都讓人家交錢,那也太過分了。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尚書省發給的一紙錄有制書文字的公文代替,統稱敕牒或札。

但既不是朝廷重臣,又是升官或者初入官場,這份卷軸錢就免不了。

上次崔耕升任嶺南道肅政使,是沈拓在長安幫他將這筆錢墊上的。

這次沒人幫他交,按說在走馬上任之前,崔耕必須親自或者派人去長安,把這筆捲軸錢交了,才能領告身,走馬上任。

萬萬沒想到,上官婉兒竟然替他交了。

馮樸還是大爲費解,搖頭道:“不對不對,即便如此,這告身也該是六品告身。如今這告身以錦緞爲料,以珠貝爲飾,這可是三品以上官員才應有的告身啊!”

劉老四心中暗罵了一聲土鱉!

不過看在崔耕的面子上,他還是耐心地向馮樸解釋了這個問題。

原來按照朝廷制度,所有官員的告身都一樣,簡簡單單普普通通,是沒什麼裝飾的。

但是人家的官又不是買來的,一個普通卷軸就要人家出大筆的錢財,這道理上也說不過去。

最後,不知哪位吏部的天才官員想了個主意,給告身加上裝飾。

表面上是按品級來區分裝飾物的華麗與否,實際上呢?是按錢財的多寡來區分,誰交的錢多,裝飾就越華麗。

這次上官婉兒出了大錢,得到一個珠貝爲飾的告身,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崔耕暗暗猜測,上官婉兒之所以對自己如此熱心和厚待,不外乎兩個目的:首先是向來俊臣示威你越要貶的人,姑奶奶越要捧。

其次是向派系林立的朝中暗示,以後崔耕崔二郎就算是我上官系的人馬了,誰要是受了來俊臣的請託打擊崔二郎,就是跟本舍人過不去!

想到這裡,瞬間念頭通達,他站起身來,對着劉老四深施一禮,道:“上官舍人如此厚愛,下官感激不盡。還請劉給事回長安之後,代崔某人謝謝上官舍人。”

“上官舍人當然是要謝的,不過有個人崔御史更應該謝。”說着話,劉老四驟然面色一肅,站起高聲道,“江都縣令崔耕,接旨!”

聞聽此言,幾乎所有人都心中暗罵了一聲,我擦!

這死太監也太不是東西了吧?剛纔大家跪着接聖旨的時候,你不一下子唸完。

怎麼這都坐好了,喝起小酒來了,你來這一招!

不過吐槽歸吐槽,幾人還是亂哄哄地站了起來,準備恭迎聖旨。

劉老四見狀,賤笑了一番,趕緊道:“諸位不必行禮,這不是陛下的聖旨,而是一份口諭,只要崔縣令跪接就行了。”

接着,他似模似樣地學着武則天的口吻,傳口諭道:“崔御史獻藥有功,朕本當封賞。但觀卿之才,乃朝廷股肱之臣,日後當有大用,不應以醫官之流視之。故而,你獻藥之事,朕就不加官給你了,特賜宮衣一件,以示褒獎。”

劉老四那個包袱還真是個百寶囊,說着話,他又拿出來了一身材質上佳的窄袖圓領袍。

這就是所謂的宮衣後宮之人縫製的衣服。不在於這衣服有多好,而在於這件衣服表示的意思。

御賜宮衣,好嗎?這可不是花錢就能買得到的,這更多的是一份榮耀。

崔耕自然是一番叩頭謝恩。

直到現在,正事兒纔算辦完。

婢女們把殘席撤下,重新擺下了一桌酒宴,招待朝廷欽使劉老四。

席間,細心的姚度發現,這位劉欽使其實挺好說話的,基本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三個人尤其客氣,一爲盧雄,一個郭恪,另外一個自然就是自家崔大人了。

因爲上官婉兒格外看重自家大人的緣故,劉老四也跟着討好客氣,姚度覺得正常。

但這郭恪郭都尉貌似和上官婉兒沒什麼交集啊?

爲何劉欽使也對他那麼客氣?

不止劉欽使,就連對劉欽使都能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盧雄盧司馬,爲何也對郭都尉這般禮待?盧司馬可是上官舍人的姐夫啊!

看來這位郭都尉的跟腳,絕對比自己原來想象中還要牛逼。

好在郭都尉跟自家崔大人稱兄道弟。

這麼看來,今後跟着崔大人,絕對是一條通往榮華富貴的康莊大道啊!

這邊姚度想入非非一陣飄然,那邊崔耕三人把劉老四吃得死死的,大家談話也就沒什麼顧忌了。說來說去,又扯閒篇扯到了崔耕剛纔臨時作了一首詠端午的詩時,紛紛稱他文才出衆。

聽到這裡,劉老四忽然心中一動,道:“二郎,你得有點眼力價。陛下賜你一身宮衣,你是不是也應該回份禮物?”

崔耕想想也是,雖然沒規定受了皇帝賜予的東西,就要回禮,但禮多人不怪,送了總比不送好吧?

最關鍵的是,有上官婉兒幫襯,在武則天面前藉機刷點印象分,百利而無一害,這又何樂而不爲呢?

他嗯了一聲,說道:“我倒是想給陛下還禮。但陛下富有四海,我就是獻上什麼禮物,她老人家恐怕也不稀罕啊。不知四郎何以教我?要不……咱們直接送錢?”

“嗨!送錢幹什麼?陛下讓你去揚州就是讓你撈錢去了,還能在乎你這仨瓜倆棗的?”

“那四郎的意思是……”

劉老四眼中放光,道:“剛纔不是說你滿腹詩才嗎?那你作詩啊!陛下最喜歡才子了。你寫一首好詩獻給陛下,她一定高興。”

作詩?

崔耕低頭沉思起來,有了!還真有這麼一首應景兒的!

當即,他便徐徐朗聲誦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首詩乃是詩聖杜甫在唐肅宗在位的乾元元年所作,距今還有六十多年纔會面世。

詩中說得就是他在端午節,被皇帝賜予了宮衣一件,非常感動。

無論從文才還是感情,乃至應情應景上,都非常合適。

當然,現在被崔某人佔爲己有,自然沒杜甫什麼事兒了。

幾人聽完之後,皆是交口稱讚。

盧雄更是眼睛樂得眯成一條縫了,豎起拇指讚道:“好孩子,這首詩一出,你就算是簡在帝心了,日後定然前途無量。”

一旁的劉幽求湊趣道:“盧老哥,你這麼說就不對了。”

“嗯?”

“你剛纔沒聽劉給事代傳的聖上口諭嗎?口諭中,聖上可是親口稱讚崔二郎日後必爲朝廷的股肱之臣。這就說明啊,他之前就已經簡在帝心了,你這句話啊……說晚了!現在這首詩交上去,充其量只能算是錦上添花而已。”

盧雄這才恍然大悟,撫額道:“說得好!此詩一出,錦上添花,二郎的前程就算穩了。”

說罷,他舉起杯盞,又道:“來,大家共飲此杯,恭賀二郎前途似錦,一片光明。”

“恭喜二郎”

“恭喜崔大人!”

“恭喜崔縣令!”

什麼稱呼都有,紛紛舉杯,氣氛越來越熱絡。

又過了一會兒,忽然,劉老四將酒盞放下,輕咳一聲,道:“二郎,雜家跟你打聽個事兒。”

“什麼事?”

“你手下的監察御史陳三和去哪了?怎麼沒來赴宴?雜家還有份旨意要向他宣讀呢!”

陳三和那老神棍?

崔耕暗暗尋思,當初右肅政臺發下公文,可不只說了自己一人。與此同時,來俊臣的彈劾裡,也包括了陳三和!

上官婉兒能救得了自己,但不一定能救得了陳三和啊!

莫非劉老四此番下來,還揹着處置陳三和這老神棍的任務?那可不行,怎麼說陳三和都是自己的人,不能讓他丟了性命。

他的臉色微微一變,敷衍搪塞道:“唉,實在是不巧,陳御史去了振州,考察當地的風土民情去了。”

頓了頓,又小心翼翼試探道:“不知劉給事給陳御史帶來了什麼旨意?”

“什麼?跑振洲去了?莫非這廝見二郎你歹勢,怕引火燒身傷及自己,便趁機溜出去避嫌躲禍了?”

劉老四聞之,猛地一拍几案,憤憤不平道:“這個劉老四,真不是東西。枉上官舍人還爲他出了大力,他竟然如此薄情寡義對待二郎你!”

啊?

崔耕這才意識到,恐怕自己是誤會了,莫非這個旨意不是什麼壞消息?

他趕緊替陳三和解釋道:“四郎大兄息怒,小弟剛纔不是說了嗎?陳三和是我派去振州的,不是擅自行動。”

“那也不行!”劉老四恨恨地道:“即便如此,他自己就沒點眼力,沒點良心?今天是二郎你的生辰,他就算公務再繁忙,也得抽時間回來同你慶生吧?”

“呃,四郎誤會他了,他不是那種……”崔耕還想解釋,卻聽見外頭一陣重重地腳步聲,傳入堂屋中。

咚咚咚~~

只見封常清邁着沉重地步伐走進了堂屋。

自從劉老四迎入堂屋後,封常清之前便早早起身出去了。一方面招呼人安排伙食,另一方面起個迎賓的作用。他威風凜凜甲冑齊全,總比小九兒拿得出手不是?

“大人……”封常清對着崔耕耳語了幾句。

崔耕聽完了不由抹了一把虛汗,暗道,陳三和算是有點運氣的人,終於不用替他遮來瞞去的了。

隨即,他笑道:“哈哈!四郎,看來你真是錯怪陳御史了,他緊趕慢趕,今天終於趕回清源城來了!”

“哦?是嗎?那還算他有點良心,快將陳御史請進來吧?”

崔耕微微一擺手,封常清很快便去而復返,從外面領進兩個人來。

一人塌鼻樑缺耳朵,面如厲鬼,正是周興。

另外一人,仙風道骨,細目長眉,手拿拂塵,正是陳三和。

二人一齊跪倒在地,道:“啓稟大人,卑職幸不辱命,您要的那樣東西,我們已經做成了!”

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604章 唱名端門外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1650章 實力來背鍋第1377章 弄假終成真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1038章 韋陀真神力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第1144章 背後捅一刀第1212章 無端禍事來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3196章 神秘於公子第734章 新爲吊哀使第1003章 盛會將開始第952章 變生明德門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773章 駙馬王同皎第386章 答案終揭曉第1246章 孰人有天命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1086章 二郎在行動第895章 二郎巧言辯第796章 校場馬球賽第893章 初會玉玲瓏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058章 慌者亂如麻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1187章 買糧需林邑第885章 真兇漸已明第584章 崔耕的決斷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1158章 倒崔新思路第916章 樂極要生悲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1214章 大唐雙耀星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1321章 齊頌歐陽倩第524章 女皇萬萬歲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367章 形勢忽然轉第120章 齊誇崔二郎第713章 二郎翻盤計第1179章 日用遭罷相第586章 李休不領情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1385章 鐵肩擔道義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164章 人人心有鬼第1149章 盛世大唐香第1479章 嗣業惹大禍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811章 裹兒大魔頭第637章 疑案全解完第929章 安恆四上表第244章 世事真難料第534章 蜀商宋子霸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266章 寺中且閒談第116章 武家有良駒第104章 說客訪清源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652章 聯手坑倭使第997章 雙方終翻臉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1656章 張巡去復返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1092章 韋后還活着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1163章 二郎得龍泉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1325章 南詔有內爭第1301章 平衡終打破第1243章 靜看你丫裝第045章 縣丞有事託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1294章 亂花迷人眼第1022章 一貨賣兩家第617章 囧迫臨淄王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1477章 雙方共進退第762章 此女非良配第444章 契丹亂終平
第1339章 忠嗣陷囹圄第538章 又有毒計生第436章 當街攔驚馬第604章 唱名端門外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1650章 實力來背鍋第1377章 弄假終成真第486章 藏用不簡單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1038章 韋陀真神力第294章 盛唐雄烈風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第1144章 背後捅一刀第1212章 無端禍事來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13196章 神秘於公子第734章 新爲吊哀使第1003章 盛會將開始第952章 變生明德門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773章 駙馬王同皎第386章 答案終揭曉第1246章 孰人有天命第871章 三方皆有寶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1086章 二郎在行動第895章 二郎巧言辯第796章 校場馬球賽第893章 初會玉玲瓏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058章 慌者亂如麻第468章 吐蕃倒黴蛋第1187章 買糧需林邑第885章 真兇漸已明第584章 崔耕的決斷第006章 燙酒切魚鱠第1158章 倒崔新思路第916章 樂極要生悲第1397章 孤軍成伏兵第1214章 大唐雙耀星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1321章 齊頌歐陽倩第524章 女皇萬萬歲第1488章 初逢拔汗那第103章 妙人崔二郎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367章 形勢忽然轉第120章 齊誇崔二郎第713章 二郎翻盤計第1179章 日用遭罷相第586章 李休不領情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1385章 鐵肩擔道義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064章 大唐好仵作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164章 人人心有鬼第1149章 盛世大唐香第1479章 嗣業惹大禍第1262章 病急亂投醫第811章 裹兒大魔頭第637章 疑案全解完第929章 安恆四上表第244章 世事真難料第534章 蜀商宋子霸第836章 碑文起衝突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266章 寺中且閒談第116章 武家有良駒第104章 說客訪清源第1529章 汝功高震主第652章 聯手坑倭使第997章 雙方終翻臉第987章 逼反新羅王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1656章 張巡去復返第1520章 虎狼前後來第1092章 韋后還活着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1613章 昨夜無頭案第1163章 二郎得龍泉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1705章 扶桑張柬之第1325章 南詔有內爭第1301章 平衡終打破第1243章 靜看你丫裝第045章 縣丞有事託第1579章 兩個真小人第1294章 亂花迷人眼第1022章 一貨賣兩家第617章 囧迫臨淄王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1477章 雙方共進退第762章 此女非良配第444章 契丹亂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