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章 貞觀九年事

州府縣學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搖籃,不僅關係到朝廷能否通過科舉取士選拔英才,更關乎到江山社稷的棟樑人才能否維繫,是否會陷入青黃不接的狀況。

故,李唐立國二百八十九年,無論是國庫空虛,休養生息,還是連年征戰,天災人禍,朝廷都從來沒有想過要撤掉一州一縣的官學。

唯獨,清源縣學是一個特例。

而親自下令撤掉清源縣學的人,正是親手創造了李唐貞觀盛世,有着一代英主之稱的太宗皇帝李二陛下。

貞觀九年,距今已有五十六年。

那一年,大唐戰神李靖大破吐谷渾!

那一年,東突厥徹底歸順大唐天可汗!

也是在那一年,遠在閩南的清源縣學,發生了一樁震驚朝野的彌天大案!

依照禮制,科舉三年一次,通常都是春夏之間在長安舉行禮部試。可那一年因爲朝廷對外作戰頻頻,再加上這一年的春夏雨水就沒停過,阻斷了很多遠路地方小縣的學子遠赴長安的水陸交通,所以朝廷決定將這一次的禮部試延遲到了秋季。

當禮部將延遲會試的邸報下發到了各地州縣衙之後,這個消息對於大多數學子們而言,自然是好事。因爲交通不便的學子,可以等到水陸暢通了再出發去長安;對科考心裡沒底的學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溫習功課;至於對那些直接由縣學舉薦到長安參加會試,且自信滿滿的生徒而言,更是可以慢慢趕路,可以走一地停一地,有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何樂而不爲?反正花得都是縣學補貼給他們去長安趕考的銀子。

這一次的禮部試,清源縣學除了三名生徒之外,還有五名貢生通過州縣考試的貢生得到了前往長安參加會試的資格。也就是說,這次長安禮部會試,清源縣一共有八名學子參加,這可是了不起的人數。便是放到其他京郊的望縣,也不一定能有如此之多的人數。如不出意外的話,進士前三甲中必有一名清源學子。對於清源縣而言,若有本地學子金榜題名,此乃煊赫政績。

無論是縣衙還是縣學,都非常重視這八名生徒和鄉貢的考前溫習。所以,當時的清源縣令就決定趁着禮部試的時間還早,便將這八名學子集體留在了縣學裡,又花重金延請各地的名師給他們講課授業,好讓他們在長安會試時考出更好的成績。

如此的強化補習和開小竈,自然而然,這八名學子的吃住都要在縣學裡面。白天就在學堂裡上課,夜裡就在縣學的校舍裡宿夜。

當時條件優渥,爲了讓這八名學子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校舍都是專門的一人一間。三名有保薦資格的生徒各住一間,其他五名貢生各住一間。

不過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三名有保薦資格的生徒,竟然離奇死亡,直至天亮才被敲鐘叫醒的更夫在各自的校舍裡發現。

三名生徒短短一夜間離奇死亡,自然不是小事兒,相反,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你想,這三人都是要去參加科舉的學子,而且都有機會金榜題名高中進士,成爲將來朝廷的棟樑,卻在夜裡離奇死亡,怎麼可能捂得住?

很快,傳到了泉州府,更是傳到了長安,傳進了當時還坐在龍椅上勵精圖治的李二陛下耳中。

科考在即,三名考生卻在校舍裡突然死亡,李二陛下虎軀一震,這還了得?查,給朕查,往死裡查,哪怕把天捅破了,也要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不過清源縣衙的驗屍和審訊結果都令人很失望,三名考生的死因既不屬於毒殺,也不屬於鈍器等外物所殺,更不屬於疾病而亡,而是最正常不過的自然死亡,連暴斃都不算!

這怎麼可能?

當結果出來之後,別說朝廷,便是坊間百姓都覺得不可思議,三個年紀輕輕且身無重病的考生,集體在校舍裡死亡,死因居然是自然死亡!這說破大天去,也沒人相信啊!

當結果呈到李二陛下的龍案之上後,李二當庭暴怒,大呼清源縣令無能!當場便下旨將這名縣令革職,發配到了邊塞。同時又令泉州府衙親自查辦此案。

不過二次驗屍結果和審訊縣學所有人的結果,還是跟之前一樣,屬自然死亡,且縣學中從學正、教諭,至更夫、學子都無作案的動機和嫌疑。

怎麼可能?莫非泉州府衙的官員都是飯桶?

這下輪到李二陛下歇斯底里地吶喊了。他當場又下旨,將泉州府刺史貶官至嶺南,其他府衙官員皆降旨備用。並親自讓刑部左侍郎帶上長安最好的仵作前往清源縣,親自督辦此案。

很遺憾,長安最牛的仵作去了清源縣,還是查不出死因,所有驗屍的結果都指向三名考生,屬於自然死亡。

而刑部左侍郎也帶回了他的審訊案稿,這些所謂相關的嫌疑人,壓根兒都沒有嫌疑。

這時,李二陛下徹底懵圈了!

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離奇的事兒?三個年輕力壯身體健康的考生,會在同一個晚上在同一個地方,自然死亡?

他想質疑,但陸續三份結果都讓他無法去質疑。不過現在清源縣令也被革職了,泉州刺史也被貶官到嶺南種荔枝去了,難道讓李二陛下向全天下承認,這三人都屬自然死亡,沒有特殊死因,沒有什麼嫌疑人?徹頭徹尾是他這個九五之尊判斷錯了?

想太多了,李二陛下多要面子的一個人兒啊!

而且儘管找不出證據,但他始終認爲這三人的死亡絕非這麼簡單,肯定是有兇手存在的。

他想來想去,這件事兒該怎麼收場呢?

這時,一名擅於揣摩聖意的官員提醒道:“陛下,臣覺得此事頗爲離奇,這兇手肯定存在的!您想啊,這三名考生並非貢生,而是由縣學保舉來長安參加禮部試的生徒。按照往年慣例,若是這三名生徒的資格一旦空出,勢必有人要補全進去。現在他們三人死了,誰纔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啊?肯定是那些沒有通過州縣考試的學子啊。所以臣覺得,有嫌疑的肯定是那些對志在科舉,卻因州縣試沒有考過的學子!”

對啊!

李二陛下眼睛一亮,猛拍大腿,大呼道,沒錯沒錯,這作案動機不就有了嗎?

那個揣摩聖意的官員又道:“而且臣認爲所有人都沒有嫌疑,就是最大的嫌疑!說明兇手並非一個人,說不定是好幾個人,只是他們掩藏得太好,沒有被查出罷了!”

所有人都沒嫌疑,就是最大的嫌疑?

李二陛下又是眼睛一亮,草,這句話牛逼啊!

不過很快他便鬱悶道:“愛卿啊,這案發現場找不出蛛絲馬跡,這審訊結果也是鐵板一塊,最最關鍵的驗屍報告也說三名考生死於自然死亡。朕該怎麼才能找出真兇呢?”

官員眼珠子一轉,道:“單獨找出真兇肯定是不可能了,既然他們沒人站出來承認,索性就將清源縣所有的學子都抓起來,畢竟他們每個人都有嫌疑,不是?”

這餿主意立馬遭到了在場所有官員的反對,就連魏徵都擼起袖子上場,點草了這名官員的祖宗,噴了李二陛下一臉唾沫星子。

不過李二陛下這回卻沒聽魏徵的,而是難得剛了一回,並親自下旨:“將清源縣學所有學子、還有學正教諭包括在縣學裡面打醬油的更夫,做飯的廚子都抓起來,若是沒有兇手站出來承認,無疑,這些人便是真兇。然後統統發配到邊塞餵馬!”

這是登基以來,李二陛下發出去最二逼的一道旨意。

沒辦法,他也是被真真兒氣到了,再者加上他已經將清源縣令、泉州刺史都處理了,這個時候已經是騎虎難下,不可能站出來認錯,說自己辦錯了!

當聖旨下到清源的時候,簡直是哀嚎一片啊!

那五名取得貢生資格,眼瞅着就要參加科考的學子,自然是無妄之災。

至於那些沒有資格成爲生徒,也沒資格成爲貢生的縣學學子,足有六十多人,更是稀里嘩啦哭成一片,尼瑪的,連科考都沒機會,怎麼還要受這種罪過?

最無辜的還是縣學裡那幾位白髮蒼蒼的學正教諭,還有打醬油的更夫、廚子,他們是真冤啊,連半點作案的動機都木有,就跟着吃掛落了。

五名貢生,六十多名普通縣學童生,還有縣學裡的學正教諭一干人等,約莫有八十多人,被捆成一條長龍押解在清源縣的大街上,齊呼蒼天,山呼冤枉,那場面是相當之壯觀!

就在這些人即將押解出清源縣時,突然五名貢生中的一人暗中解開自己的縛繩跑到了城門樓子上,大呼:“兇手便是我,莫要冤枉他人!”

霎時,場面肅靜了下來。

一名負責押解衆犯的長安官員見狀,一邊讓軍士控制現場,一邊擡頭看着城樓上那貢生,問道:“當真?”

貢生凜然而立,郎朗道:“事關性命,還能作假?我因他們無需通過層層考試便可以直往長安參加會試,心生嫉妒,趁夜將他們害了!天子聖明,豈能因某家一人之罪,降罪於這麼多無辜之人?看看這些心存報效朝廷之念的年輕學子吧!再看看白髮蒼蒼身子孱弱的師長吧!一人之罪,不應株連無關之人。此罪過,某家擔了!”

此言一出,全場沸然。

但凡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名貢生絕對不會是兇手,只不過不忍心看這麼多人遭受無妄之災,仗義出來頂了這個罪名罷了!

城門樓下有不忍心者,紛紛勸言這名貢生,切莫衝動胡亂出頭。

那長安官員又問:“那本官問你,你是如何讓這三名考生死得如此離奇,連仵作都無法驗出來?”

那貢生曬然一笑,搖頭道:“此事你無需問,我也不必說,某家自會帶進棺材中!”

儼然,他也說不出個子卯寅醜來。

言罷,他衝遙遠的長安方向躬身一拜,高喊:“天子賢明,望不要株連無辜之人!某家一人之過,自有某家一人當!”

隨後他整了整略顯褶皺的白袍,正了正頭冠,又看了看城門下的這幫人,一個一個地看過去,最後淡然笑之,猛地縱身一躍,當場摔死在了清源城樓下!

轟!

全場譁然。

在場被押解的六十多名學子,當場齊齊下跪,衝着這名貢生的屍首伏地拜泣。

……

縣尉署中,姚度語調低沉地述說着陳年往事,崔耕則是越聽心情越是沉重,最後有幾分感慨地問了一句:“你說得這名貢生,應該就是佟家的人吧?”

姚度點了點頭道:“是的,此人姓佟,名修遠,正是當今佟家老爺子佟本善之父。貞觀九年,那個時候佟本善老爺子也不過七八歲啊!這佟修遠以一己之死換來衆人生,端得令人敬佩啊!若是沒有他,唉……”

“佟修遠?好名字!”

崔耕暗暗點了一下頭,繼續追問道:“後來呢?後來太宗皇帝是怎麼辦的?還有清源縣學被撤,佟家人爲何修學問卻不入仕途,你趕緊都快些講出來!你看這天,都已經黑透了,你再磨磨蹭蹭,可要到天亮了!”

第1439章 世紀大和解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648章 城門小衝突第005章 有女名月嬋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775章 先禮而後兵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1287章 揚帆欲遠航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284章 迷樓動心絃第783章 牢中會盧雄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353章 刀陣來迎客第1670章 偶遇張說之第492章 易得有情郎第1348章 四面楚歌際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627章 師徒再重逢第129章 有人來截胡第1263章 文亮立功了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第821章 終於得全勝第1618章 除妖麗政殿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528章 欲加二郎罪第1126章 回身戰母雞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1023章 佳人善解意第815章 臨行有準備第627章 師徒再重逢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044章 離去與歸來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290章 神秘大人物第044章 離去與歸來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1436章 九州齊震動第656章 情敵何許人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470章 忠義封常清第375章 二詞震子昂第184章 悔親又破財第807章 賜婚包禍心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1791章 身死引大變第1495章 輕取娑勒城第1027章 點化大菩薩第207章 廟小妖風大第769章 見錢勢洶洶第977章 絕境有微光第591章 狂人杜審言第1386章 陰雲照博城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1168章 提前先天變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256章 殺雞來儆猴第931章 北上築雄城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457章 小小激將計第873章 傲晴改立場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401章 深夜會豪俠第1732章 千年之芳華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第1171章 無敵臧將軍第525章 天子有門生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581章 傲嬌劇公子第1322章 四國攻嶺南第119章 林家有遠見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971章 怒往金玉樓第1167章 故人北方來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1855章 收編室韋國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1752章 黃峒來鬧事第220章 雨中跪聽旨第015章 重建進行時第940章 韋后要酬功第883章 兩大惹不起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1139章 陳篡仁招供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528章 吾代天行罰第876章 困獸猶反擊第1562章 義親難分清
第1439章 世紀大和解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648章 城門小衝突第005章 有女名月嬋第1622章 瘋犬名王焊第1568章 詐盟瀧州行第775章 先禮而後兵第522章 螳螂與黃雀第1287章 揚帆欲遠航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284章 迷樓動心絃第783章 牢中會盧雄第1827章 引蝶且招蜂第353章 刀陣來迎客第1670章 偶遇張說之第492章 易得有情郎第1348章 四面楚歌際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627章 師徒再重逢第129章 有人來截胡第1263章 文亮立功了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1311章 柳江岸上歌第1296章 今朝發橫財第111章 突聞驚天變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第821章 終於得全勝第1618章 除妖麗政殿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528章 欲加二郎罪第1126章 回身戰母雞第392章 神秘木先生第1023章 佳人善解意第815章 臨行有準備第627章 師徒再重逢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044章 離去與歸來第1114章 開堂審命案第317章 送上一美妾第290章 神秘大人物第044章 離去與歸來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1436章 九州齊震動第656章 情敵何許人第1183章 日用有預言第470章 忠義封常清第375章 二詞震子昂第184章 悔親又破財第807章 賜婚包禍心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1791章 身死引大變第1495章 輕取娑勒城第1027章 點化大菩薩第207章 廟小妖風大第769章 見錢勢洶洶第977章 絕境有微光第591章 狂人杜審言第1386章 陰雲照博城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1609章 比詩招親會第1168章 提前先天變第695章 長安東市行第256章 殺雞來儆猴第931章 北上築雄城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457章 小小激將計第873章 傲晴改立場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401章 深夜會豪俠第1732章 千年之芳華第1180章 割地來求和第1171章 無敵臧將軍第525章 天子有門生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581章 傲嬌劇公子第1322章 四國攻嶺南第119章 林家有遠見第926章 天上掉功勞第151章 狀告劉幽求第971章 怒往金玉樓第1167章 故人北方來第1153章 二郎奪龍涎第1855章 收編室韋國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1720章 法進本唐僧第1342章 歡喜兩冤家第239章 江心忽翻船第1752章 黃峒來鬧事第220章 雨中跪聽旨第015章 重建進行時第940章 韋后要酬功第883章 兩大惹不起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1139章 陳篡仁招供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253章 信手拈故智第1471章 先發制於人第1528章 吾代天行罰第876章 困獸猶反擊第1562章 義親難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