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耀中華
烽火耀中華176:更新時間:2013-7-8 10:14:13。南攻北守
梅津美治郎是大爲開心,他從來沒有與**交過手,他現在是日本的頂樑柱,其他日軍所有將軍都敗在了**的麾下,這應是第一次交手,勝利的天秤毫無疑問是偏在他這邊的,應當是穩操勝券。 5579666
梅津美治郎終於進攻了,但是他與川琦宮和東條英機選擇了相反的進攻路線,他要先奪回本溪與鐵嶺,如果可能就趁勢佔領綏遠地區。
他沒有選擇根據是有原因的,辻政信從他的孔明燈中已經瞭解到,向根據地進攻是對着北風衝鋒,而進入本溪則是從東向西打,天氣因素各佔一半,第二個考慮是他想檢驗日軍戰鬥力,新的編制的力量。
梅津美治郎有一條,東條英機和川琦宮都沒有用好,那就是梅津美治郎在關東建立鐵路線的目的,鐵路線在冬天依然可用,效率比汽車高,只要防禦得當,那麼,日軍的一個師團,可以當兩個師團使用。
鐵路是日軍戰力的倍增器,也是他經營關東多年的心得所在。
沈日秋得到了關東軍進攻本溪的消息,就讓傅作義與衛立煌相機撤退,時間選擇在日軍發動攻擊之前,爲什麼發出這樣的命令呢?那是因爲本溪鐵嶺一線,後面是草原,容易被日軍迂迴,因此得退至綏遠,堅陣對抗,爲什麼要等到日軍進攻之前呢?那就是要打時間差,讓日軍徒勞無功,減輕鬆花江方向的壓力。
傅作義、衛立煌也不簡單,搞了個準備堅持抗擊的架勢,部隊已經後撤,並隱蔽於日軍可能的迂迴線路上,果然梅津美治郎在搞迂迴包抄,結果可想而知,衛立煌和陳開甲的坦克在大戰中是大放異彩,日軍的一部迂迴部隊被伏擊於迂迴線路上,無工事固守,有火箭筒都發揮不了作用,幹掉日軍兩個新師團,
梅津美治郎指揮軍隊衝進本溪結果發現是座空城,梅津美治郎當然不會認輸,就組織力量對綏遠一線進行進攻,可是傅作義早就學會了特戰陣地與阻擊陣地,
傅作義也有竅門,他讓11縱隊與衛立煌的國軍一起奮力抗爭,守住綏遠一線的陣地,時進時退,就象兩個堅固的盾牌,陳開甲的12縱則隱藏在背後,不時來一個反突擊。
坦克突擊尤如從兩個盾牌中穿出的一柄長槍,捅向日軍。
然後又退回去隱蔽起來。
梅津美治郎沒有想到他會在西線,打得如此被動,堅固的防禦的特戰陣地需要花時間的兵力來填。
辻政信接到日軍海軍的報告,關東地區氣溫下降很快,松花江開始上凍,軍艦不能留在松花江一線,否則會成爲8路的活活靶子,辻政信一聽,是的,那就撤吧!
結果,松花江已經上凍了,人可以在江上穿過去,第二天沈日秋就讓劉亞樓帶着僅有的戰鬥部隊,突然越過鬆花江,包圍了一個縣城,進行攻打,日軍倘未調整好防禦兵力,只有一個大隊守城,
辻政信一看,不敢調動兵力增援,只有幾萬8路在攻城,其他部隊呢?他派出偵察,運用了各種手段,就是發現不了8路,辻政信暈了,這些8路準備在哪打他的伏擊呢?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小縣城被攻克,日軍一個大隊被殲,辻政信千方百計增加的反擊兵力後,步步爲營向前逼進,結果8路退回了松花江以北,兵力無損,辻政信又奪回了縣城。
但是辻政信要搞的就是北守南攻,他的任務總算順利完成,怎麼樣還是辻政信牛吧,如果是川琦宮那還不把部隊給消耗精光,**想利用川島芳子誘他進攻,門都沒有,怎麼樣自己跳出來了吧。
辻政信座鎮北方,梅津美治郎進攻南方的綏遠,結果是損兵折將,又不敢做大迂迴動作,他擔心辻政信守不住北邊,如果離開鐵路線太遠,他是無法增援辻政信的。
既然無法攻克,梅津美治郎就轉了個彎,就不攻了,用部隊對峙着也是一樣,但是陳開甲的坦克師,他很頭痛,怎麼辦呢?這是8路唯一的坦克師,如是調動日軍增援到關東軍的5個坦克師團,進行對持,另一個得留在油田,那可是戰略要地。
在對持過程中,沈日秋的一班人馬可是忙個不停,因爲大家心裡都明白,空城計遲早會破的,101大膽的出擊讓辻政信更堅信了松花江北部的力量。
沈日秋在等,在等他力量的恢復,甚至於超越,他相信8路軍的全體工作人員能奮力工作,作戰部隊已經進入休整狀態,他借這個時間搞起了培訓班,自己也講,講自己作戰的心得,尤其是對“看地圖”的三字經,更是反覆強調,
一是看地圖能產生想法,新想法,
二是軍官走在部隊的最前面,不是躲在軍隊中進行指揮,等兵都被打光了,走在前面自己就會小心謹慎,因爲敵人有可能第一槍打的就是自己,因此軍官要做排頭兵,另外如果發現敵情反應就會快,最後是士兵們會相信你,你不怕死士兵們也就自然勇敢起來。
三是高級將領,,主要是看戰史,從裡面找到一些辦法,用來進攻、防守、行動和管理部隊,做好軍隊訓練和思想教育工作。
士兵則進行訓練,各項技能訓練,現在日軍暫不進攻,就要抓緊時間,現在就是要擴展科目,時間有了,再僅僅練一個科目就是當浪費,投彈你怎麼練也不可能投出100米遠,50米、比較準確就可以了,打槍現在得練準頭了,從蘇聯交易回來的衝鋒槍要練好,等將來其他工作完成好了,就應有大批新兵入營,就可以搞大練兵。
的確新兵已經斷斷續續地來到作戰部隊,讓沈日秋沒有想到的是有一部分居然是老兵也來到他的麾下,原來8戰區進入東北的消息,在中國大地內廣爲流傳,加上中央的宣傳,原東北軍的將領、士兵都動了心事,一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更激起了這些人的情懷,**已經在東北站穩了腳跟,回東北去,參加8戰區,國軍部隊開始出現原東北軍大量的開小差,跑了!
這些人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東北,然後還鑽進了根據地,沈日秋讓莫明生儘量給回東北的軍人提供方便,結果東北軍回來了5萬多人。
羅政委的新兵慢慢地增加了起來,廖言的皮帽、皮衣、皮褲、皮鞋也陸續供應了過來,沈日秋的日子慢慢地好過起來。
烽火耀中華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