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休養生息(中)

那老夫子先施了一禮,然後說道“老夫非是旁人,乃孟家村孟遊,本也是官場中人,後看破官場是非,在此隱居教書育人。

老夫剛剛看到你二人似乎想投奔這天翔學院,擔心你們走上邪路,明珠暗投,故而特來勸阻。”

趙福金看着孟遊,就感覺看到了在皇宮中管教自己的那些先生,不禁想戲弄他一番,問道“孟學究,你說我們去天翔學院是邪路,那不知道哪裡又是光明大道呢?”

孟遊哼了一聲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昔日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秦以法而強,橫掃六國,一統八荒,卻二世而亡,何至於此?仁義不施也!

昔日炎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有二十四世,兩次中興!

由此可見,唯有興儒才能使天下安,歷朝歷代也無不興儒治國。

而這天翔學院,嘿嘿,雖也不是不教儒術,卻把儒術和那些九流並列,還教人家如何行商、做工,還教唆百姓出海,要知道,出海如遇海難,則將死無葬身之地,如是無奈也就罷了,但卻教唆,和謀殺何異?如此行爲,豈不是罔顧人倫!

這樣的地方,難道不是歪門邪道之所嗎?”

趙金羅不解的問道“出海如果有這麼大的危險,那爲何還要有人要出海呢?”

“呵呵,還能爲何,以利誘之!”孟遊喝道“二位難道還不醒悟?也要和那些庸人一樣不成?”

說着,孟遊一揮衣袖,一副高人的樣子說道“罷了,老夫在孟家村外有一學堂,如你等醒悟就來尋老夫吧。”

說完,趙金羅二人就看到孟遊一個轉身,撒腿就跑,那速度看起來哪裡像是一個老夫子,簡直就是一個壯漢嘛。

“嘿,這老頭跑的還挺快。”

趙福金聞聲回頭,看到兩個穿着黑色制服的男子手拿棍棒從天翔學院走了出來。

“喂,你們是誰?”趙福金問道。

黑衣制服男子看向二人,回道“我們是天翔學院的保安,剛剛那孟老頭就是和你們在說話,你們可別信他的鬼話,他天天跑來蠱惑我們的學生去學他的涑水學,說什麼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鬼話,他還是什麼學究,難道沒聽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

儒學其實並不是恆古不變的,從董仲舒開始,儒學就不斷的對自身進行改造以便更好的得到統治者的青睞。

魏晉之際,儒學開始吸取佛道的玄學思想,清談由此大興,但很快人們發現玄學並不能解決現實問題,儒學開始進一步變化。

到唐末五代時期,佛道大昌,儒學開始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學,到北宋仁宗時期,天下日漸繁榮,百年一見的奇才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其中周敦頤創造了道學派,邵雍創造了數學派,申顏、侯可、張載創立了氣學派,也因爲其中骨幹均爲關中人士,被稱爲關學,程顥和程頤創造了理學派,也被稱爲洛學,另外王安石創造新學,司馬光創造涑水學派,孫復創造泰山學派,胡瑗創造安定學派,可謂是學派林立,各有千秋。

在此時的朝堂之上,因爲新舊黨爭的問題,王安石的新學地位最爲崇高,被定位爲官學。

而相對的,被認定爲舊黨學派的涑水學派自然是被打壓的。

要說起來,昔日王安石變法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王安石大力打壓其他的學派,使得其他學派不得不團結起來和新學鬥爭。

做爲皇宮中出來的帝姬,趙金羅和趙福金都的從小學習新學的人,新學的觀點和涑水學派剛好相反,涑水學派認爲‘治天下譬如居室,弊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也就是說反對使用社會大變動的方式被整頓社會,而新學認爲‘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認爲只要時代發生變化,就應該根據這些變化來對政策進行修改,從後世的觀點來看,二者其實並不是不能兼容,但在這個時代,卻是水火不能並存。

因此,當知道剛剛的老學究是涑水學派的,趙金羅二人頓時沒了什麼好感。

“對了,你們是做什麼的?是來投學的嗎?”黑衣制服男子又問道。

趙金羅從包裹中拿出一封信說道“我們是來應聘西席的,這是開封府瓊樓嶽掌櫃給我們出具的介紹信,他說他認識你們學院的山長。”

“我們的山長?”黑衣男子看了看,說道“請兩位公子稍等一會吧。”

說完,黑衣男子就拿着信跑了進去。

“好無禮的傢伙,居然都不請我們進去坐坐。”趙福金氣着跺腳道。

“哎,四弟勿要無禮,我們先在四周看看,你看,這周圍有好多小攤啊。”趙金羅看向四周,好奇的說道。

由於天翔學院的學生衆多,雖然學院裡的伙食不錯,但依舊有人喜歡在外面吃喝,又有一些其他的如筆墨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天翔學院外有不少的攤子被支了起來,已經成爲鄆州知府的時文彬對這樣搞活經濟的事情也是大爲支持。

趙金羅二人走到一個攤子前,看到是賣書的,不由翻了起來,發現這裡面的書很多都沒見過。

“《物理初論》、《百國航志》、《自然論》、《幾何原本》....這都是何人所著?爲何我都沒見過?這《九章算術》我倒是還讀過。”趙金羅好奇的問道。

書販老闆是一個年輕的書生,他一邊看着書,一邊笑道“這都是天翔學院裡的書,據說不少都是翻譯西域等地的書籍,有一些學生粗心把書掉了,便會到我這裡買一本上課用,也有外地的學子來此買書,當做奇談雜論來看。

我看兄臺年歲不長,居然就讀過《九章算術》,也已經是難得了。”

“怪不得先生都說這天翔學院教的都是奇談怪論,果然如此,三哥你看,這書上說這天下如同雞卵一般,太陽比大地要大上百倍,只是因爲距離遠纔會覺得小,這豈不是和笑話一樣?”趙福金看着書,咯咯的笑道。

那書販卻不樂意了,說道“小兄臺爲何先入爲主?汝未有驗證,怎知書中所言全是笑話?”

趙福金不服氣了,哼道“如果這天下真的和雞卵一樣,那麼雞卵下面的人該怎麼辦?還不得飛起來了?”

那書販拿出一本書丟給趙福金說道“你想知道的答案就在這本書裡,這大地裡有一股力量,叫做重力,就是因爲這個重力,無論你在大地的哪裡,都會被吸在地上,腳朝下而不飛起。

何況地圓說自古就有,東漢時張衡《渾天儀圖注》就有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你自己讀書不多,還笑大家之言,真讓人噴飯。”

趙福金被說的有些面紅耳赤,剛想反駁,就聽到身後有人笑道“陸賀,你可知道你面前的可是未來學院裡的新先生,你日後還想不想在學院裡讀書了。”

陸賀連忙起身,對趙福金身後施禮道“見過山長。”

趙福金二人回頭,看到一個不到五十的中年人,那中年人點點頭道“二位先生就是嶽掌櫃信中說的趙羅,趙福吧?果然是青年俊傑,吾乃鄆州天翔學院的山長周濤,嶽掌櫃說你們精通新學,待等會由幾位學院中的先生考驗無誤後,便可入職了。”

趙金羅和趙福金連忙欣喜的道謝,趙福金看向陸賀,哼道“你叫陸賀?你也想入學院?”

周濤笑道“陸大郎可不是凡人,其出身吳郡陸家,乃名門之後也,他並非想讀,而是已經是我天翔學院的三院學子,極爲聰慧。”

“三院?”趙金羅疑惑的問道。

周濤點頭道“我天翔學院分爲六大院,三小院,陸大郎乃文學院、法學院、理學院三院學生,連續七次月考均爲三院第一。”

“這麼厲害?”趙福金不由吐舌道。

趙金羅比趙福金要讀書多一些,想了想問道“可是懷橘後人?”

陸賀有些臉紅的說道“家敗至此,不敢言先人。”

所謂的懷橘說的是陸績,東漢末年,年只六歲的陸績去拜見袁術,袁術接見了他並且給了他橘子吃,結果陸績捨不得吃完,藏了三個準備帶回去,結果在告辭行禮的時候掉了出來,袁術問他這是爲何,陸績回答是因爲想到家中的母親還沒品嚐,被後世奉爲二十四孝之一。

而陸績就出自吳郡陸家,此門世代出名臣,漢末有陸績、陸遜等人,西晉有陸機、陸雲,唐朝有陸德明、陸贄、陸希聲等人,但在唐末的黃巢起義下,世家被徹底打倒,陸家也爲避亂而逃到了撫州,雖然不如昔日,但依舊有昔日世家的風範,到此時的陸賀已經近兩百年,卻治家嚴整不敗,世代書耕傳家。

“你既然是名門之後,當有家傳,爲何來此呢?”趙金羅不解的問道。

陸績笑道“自古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只學千年前先賢的學問,而不學此時新出來的知識,這千年的時光又有什麼意義呢?”

趙金羅聽着這話,不由有些癡了。

“好了,兩位趙郎君,我們先進學院,一邊走,我一邊和你們介紹一下我們的學院。”周濤帶着趙金羅等人走入學院,一進入學院,先是看到一塊大石,上面寫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再往裡走,就看到數幢三層小樓半包圍着一個大操場,這些小樓之後是一幢幢規則的兩層小樓。

“這些三層小樓就是我們各個學院,後面的兩層小樓就是宿舍,另外還有幾個院子,是西席們住的地方,那邊的兩個紅色小樓是吃飯的地方,那邊的黑色小樓是藏書室。”周濤簡單的介紹了一下。

“山長,你剛剛說陸賀再過斷時間就要去天翔學院的總院,不知道那裡是哪裡啊?”趙金羅邊走邊問道。

周濤摸着自己的鬍子說道“我們天翔學院的起源不知道兩位先生是否知曉?”

趙金羅道“似乎起源於內黃。”

周濤點點頭道“沒錯,我們天翔學院最早起源於內黃,起初不過是姜小郎君想培養一些賬房先生罷了。

後來不斷有賢者加入學院,逐漸成爲現在的六大學院,三小學院。

但歸根到底,我們天翔學院的根基太淺,現在天翔學院在內黃、大名府、鄆州、青州等地都有,但師資不足,這些地方在我們內部被稱呼分院。

各地的分院中的如有優秀人才,就會被選派到位於興仁府的天翔學院,那裡是最早的天翔學院之一,旁邊還有禁軍護衛,在我們內部稱爲總院。

只有在哪裡才能學習到一些高級的課程。”

趙金羅二人點點頭,表示明白。

“對了,姜小郎今天等會要上課,你們要不要聽一聽?”周濤突然說道。

“姜小郎?姜子君?”趙金羅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曾經讓他在無數個夜晚驚醒的人,那個人也會出現嗎?

“對,就是姜子君,等會的階梯教室,我等會也要過去。”周濤點頭道。

“有趣有趣,我們去聽聽看吧。”趙福金感興趣的說道。

趙金羅嗯了一聲,讓趙福金感覺有些不對,又說不出到底哪裡不對。

來到梯形教室,裡面已經坐了不少人,趙金羅掃視了一番,約莫有三四百人,心中暗暗一算,所有的天翔學院加起來恐怕已經有兩三千人了,不知不覺,天翔學院已經成爲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要知道,此時的太學中也不過有三千的太學生,也就是說,從規模來看,天翔學院已經成爲僅次於太學院的學府了。

當然了,太學院的學子只要從上舍畢業就有進士出身,任以官職,這方面天翔學院是比不了的。

“姜山長到!”一聲呼喊聲響起,衆人都停止了說話,看向了門口,一行人微笑着走了進來。

“沒有他…”趙金羅看了一圈,有些失望的想道。

“啊!這不是哪個會說故事的嘛,他現在變成這樣了!”趙福金小聲對趙金羅說道。

“你不也長大了麼。”趙金羅笑了一下說道。

姜德走到講臺上,掃視了一遍全場,很快就發現了趙金羅二人,心中不由暗暗搖頭,趙金羅二人生的是千嬌百媚,及時穿着男裝也難以遮掩,不過好在宋代好美男,看到二人這樣,很多人也會以爲是男生女相罷了。

姜德看到衆人看向自己,先說了一句開場白,然後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吱吱喳喳的寫下幾個大字。

“國與天下”

衆人看着這四個字,不由議論紛紛起來。

“誰能和我說說看,何爲國,何爲天下?”姜德問道。

不少人舉起了手,姜德指向一人,那人起身回道“學生惲軍見過先生,《周禮》有云,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尚書》有云,奄有四海,爲天下君。故而國爲小,天下爲大,四海之內皆爲天下,有君之邦則爲國。”

姜德點點頭,讓其坐下,說道“不愧是文學院前三的常客,四書五經爛熟於心啊,很好,但你剛剛所言,均爲拾前人牙慧,可有人能新解?”

舉手的人立刻少了起來,創新永遠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但依舊有數人。

姜德又指向一人。

“學生陸賀見過先生,天下之說,自古有之,昔日周滅商,分邦建國,周天子爲天下共主,可見國爲天下之基也。何爲國,肉食者謀之,國亡不過亡一家之祭祀,然天下非一家之天下,魏代漢,晉代魏,乃至本朝代周,都可謂亡其國,可對百姓卻沒有絲毫影響。

而天下則不然,天下非一家之天下,應爲天下人之天下,天下動盪則萬民不安,故而和民相關之事乃天下之事,和民無關之事,乃國事。”

姜德又點點頭,問道“那國和朝廷又有什麼分別呢?國可亡,天下可亡乎?”

這個問題一拋出,頓時又是一陣議論。

趙福金想了想,對趙金羅說道“三哥,我們宋國也會亡嗎?”

趙金羅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但依舊點頭道“千秋萬代不過是那些文人騙人的話,哪裡有過千年的王朝呢?及時是兩次中興的漢,最終還是亡了。”

姜德見有人舉手了,便點頭示意,那人起身說道“學生李和認爲自古以來,只有亡國,何來亡天下?改朝換代,天道循環,百姓不還是散佈於四野嗎?

至於朝廷,乃國之骨幹肺腑,百姓乃國之血肉皮毛,朝廷昏庸則病在肺腑,暴民之亂則病在血肉,血肉之病可醫,肺腑之病難醫也。”

姜德點點頭,再問道“那麼如你爲官,你是忠於朝廷?還是忠於國家?還是忠於天下?”

衆人又開始思索了起來。

中國雖然是最早建立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形成的民族,但實際上中國的民族觀、國家觀的樹立在世界上都很晚,即使到抗日戰爭時期,依舊有大量的人認爲日本人來了不過是換了一個皇帝罷了,昔日滿人能坐中國的江山,日本人自然也可以,甚至到二十一世紀初,依舊有人再抱怨爲什麼中國不被西方殖民,爲什麼抗日戰爭要打贏,否則就可以做日本人,做美國人,做英國人,反正不用做連臉書都上不去的中國人。

“山長有如此之言,必有鐘鼓之聲預發,還請先生教我。”杜賀想了想,起身拜道。

衆人也紛紛起身拜道“請先生教我。”

趙金羅二人見衆人都起來了,一下子也不知道該不該起來,不過姜德也沒給他們時間,而是回禮了一下,然後說道“國者,百姓之安居之所也,朝廷,執國權柄者也。愛民,則可得國。殘民,則必傾其朝。是以古人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自秦漢以來,士大夫口中只有朝廷,沒有國家。此乃捨本逐末之大謬也,聖人口中這社稷,言指國家而非朝廷。所以有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之語。朝廷與國家,猶如毛之與皮,春脫而秋生,毛損而皮不傷。是以朝廷更替,如草木枯榮,秦去漢興,隋滅唐亡,此乃天道!

何爲天下,對於我們華夏族來說,華夏即是天下,這個天下是小天下,大天下當是天下萬國,不過萬國距我等遙遠,暫可不論,只說這個小天下。

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凡爲我中國之民則皆爲天下之人。

故而有亡國,亦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改姓易號,曰爲亡國;仁義充塞,進而率獸食人,曰爲亡天下。所以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矣。

一言以蔽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姜德的話把所有人都聽呆了,有的人聽得都覺得害怕,不斷四處張望,有的人聽得只覺得豁然開朗,不時的記着什麼,有的人聽得只覺得血氣翻涌,只想拍案而起。

“此爲亡國與亡天下之辯也,諸位可自思之,下課。”姜德點了點頭,宣佈這場課的結束。

“先生,我還有問題!”

“先生留步,請再解學生之惑。”

不少人連忙走上前,和姜德繼續討論了起來,趙金羅二人坐在位置上,卻沒有起身。

“三哥…他..說的對嗎?”趙福金有些猶豫的問道。

趙金羅良久後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

趙福金看向那個被人羣淹沒的人影,不由的有些癡了。

良久後,周濤才讓學生們散去,姜德等人聚在一起說起了話。

“這些學生都不錯啊,很年輕,也很有活力。”姜德對邊上的周濤讚道“鄆州這裡的天翔學院開了沒兩年,能有今日的成就,周山長勞苦功高啊,周小哥可來過信?”

周濤也是昔日最早在天翔學院任教的文人之一,周小哥是周濤的次子,被姜德安排在西北處理棉花事宜,名喚周旺。

周濤摸着鬍子沒好氣的說道“來信了,西軍入中原的時候,他的信就跟着一起來了。

他在西北看上了一個姑娘,說什麼路途遙遠,先行辦了婚事,日後再來和老夫請罪。這婚姻大事,當父母做主,真的是氣死我了。”

說完,又忍不住笑道“不過那姑娘雖然出身一般,倒也清白,還有了身孕,算算日子,這也快生產了。”

“那還得恭喜恭喜了。”姜德等人拱手笑道。

又閒聊了幾句,姜德回頭看向找聽其他人討論的趙福金二人,說道“這二人你要好生照顧,不要讓他們走了,也不要讓他們被傷害,一有特殊情況,立刻送信給山上。”

“小郎君放心,必不出差錯。”周濤雖然不知道這二人到底是誰,但能讓姜德特地跑來一趟,就明白重要性。

“好,我等會就走,這幾日組織學生們多討論討論是一家之姓的朝廷重要還是天下重要,注意學生們的言論,要引導學生往孟子靠。”姜德又吩咐道。

“小郎君是想建立一個學派嗎?”周濤問道。

姜德點點頭又搖搖頭,說道“我們天翔學院原來就像是一隻兔子,很容易藏起來,而現在,就像一頭牛,雖然還可以躲在草叢中,卻已經很難藏起來了。

現在的儒家學派有粗可分爲十多家,細分可以多達近百,這思想都不統一,天下如何能統一呢?

慢慢來吧,一個思想,一個學派不是那麼容易創造出來的,何況我們還有那麼多不屬於儒家的東西。”

周濤又問道“如果我們真的建起了新學派,該叫什麼?”

姜德想了想說道“我們天翔學院並非只有儒家,其他的學院一樣重要,我們的學院是分科而設,我們的學派的核心應該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應該在所有的學科中都可以適用...就叫科學吧。”

——

時間飛快,姜德在各個學院中游走,希望建立起一個未來可以代替現在儒學思想的新思想,以便爲未來改朝換代找到理論依據,天下格局也有了新的變化。

——黃龍府

“這樣說來,宋國是不能出兵了嘍?”阿骨打不滿的看着站在下面的趙良嗣說道。

趙良嗣吸了口氣說道“滅遼豈是一日之事,我宋國有兵馬百萬,無論是調集還是糧草的準備,都需要時間....”

“夠了!”阿骨打揮手喝道“你們宋人又想要好處,又不願出兵,光說這些廢話有什麼用?”

一人出列喝道“什麼兵馬百萬?遼國兵馬難道少了嗎?還不是被我們金國打的屁滾尿流!我看你們宋國的兵馬,說不定比遼國都不如。我們只要一萬人,就可以打你們的一百萬!”

“對啊,結盟就要有結盟的樣子,不出兵算什麼?”又有人說道。

趙良嗣掃視一圈,見金國衆大臣都有不滿,連忙道“出兵,自然是出兵的,不過我們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出兵,而且遼國在燕雲聚有重兵,還需貴國先出兵,我國纔好取燕雲。”

“一年?一年之後,我們恐怕都要打到遼國的南京了!”阿骨打搖搖頭道“這兵貴神速,怎麼能再等一年?你們宋國不是富裕無比嗎?怎麼一點糧草都要準備一年?”

趙良嗣拜道“我國軍士不比貴國,貴國軍士皆是上馬爲軍,下馬爲民,糧草軍械大部爲自帶,我國軍士皆爲招募所得,糧草軍械均爲國供,自然需要的時間長一些。”

“陛下,依臣之見,宋國出不出兵,並無區別,戰機卻是失不再來啊。”耶律斜也出列道。

阿骨打點點頭道“言之有理,宋使,你回去告訴你們的皇帝,要還想要燕雲,就自己派軍去取,要我等我們取了,可不會還給你們!”

趙良嗣無奈,只能先行回宋。

宣和二年十二月,阿骨打決定攻遼,拜完顏斜也爲主帥,完顏昱、宗翰等副之,以耶律餘都爲先鋒,向遼國中京攻去。

——黃山擱船尖光明頂

方臘看着下面的衆人,不由感到有些哀傷。

就在前幾日,統領風部的玉爪龍成貴也被宋軍擊殺,八散人之一的陳十四被叛徒暗算,被活捉到了汴京,據說要被凌遲。

從起事到現在,還沒有到一年,八散人就去了三個,方臘有一種大勢已去的感覺。

“鍾教主...有什麼消息嗎?”方臘看向祖士遠問道。

“回聖公,鍾教主回信說他本來就反對此事起事,故而他不會發兵來救,還勸我們隱沒山林,等待時機...”

“叛徒!”方臘大聲怒吼道“聖教都到了如此時候了,難道他還想作壁上觀嗎?”

說完,方臘捂着胸口,喘了一會坐了下來,問道“你等還有何主意?”

幾人對視一眼,都一臉的無奈,明教起事之所以能席捲江南,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江南百姓苦官府久矣,另外一個就是江南承平日久,並沒有什麼精兵良將,大都是沒上過戰陣的廂軍,但如今和他們對戰的是在西北鏖戰多年的西軍,江南的百姓在這些西軍面前並不能給明教什麼支持。

“聖公,爲今之計,當再尋外援。”方垕想了想出列說道。

“外援?在何處?”方臘眯眼問道。

方垕說道“一近一遠,遠爲遼國,近爲梁山。”

“之前已經得到了消息,遼國自顧不暇,如何能救我等?至於梁山,那姜信之只想做趙官家的狗,要不是他,杭州的千萬糧草如何能失?”方臘沒好氣的說道。

方垕搖搖頭道“正是因爲杭州之事,老臣才認爲梁山並不和宋國一條心。如是一條心,那麼上次杭州之戰,梁山軍該做的就不是搬走我們的錢糧,而是死守杭州城,堵住我們大軍歸路。

梁山軍畢竟是賊寇出身,梁山又和開封極近,宋國朝廷如何能容忍有這樣一隻不聽朝廷命令的軍隊在這麼近的地方呢?”

方臘聽了,不由點點頭,說道“好,何人前去合適?”

方垕想了想說道“此時還需婁左使前往,另外聖女也要前去。”

“要聖女前去做什麼?”婁敏中不解的問道。

“要想請梁山起事,只用言語之厲恐怕很難,還請聖公將聖女許配給梁山之主,平陰侯姜信之,唯有如此,梁山纔有可能出兵。”方垕說道。

“什麼?怎麼可以將聖女許配給梁山呢?”頓時有人不願意的說動。

方垕回頭看來一眼說道“將聖女許配給姜信之,不僅僅是說說,我們還要寫下婚書,準備好禮物,就放在這光明頂的最顯眼處,請婁左使告訴姜信之,如果我們明教被滅,西軍下一個目標,必定就是他!”

衆人這才明白了過來,不由暗暗點頭。

——大名府

“你們的意思是說,近來有不少人都來我們的產業刺探?”姜德摸着下巴問道“是否打探到是什麼人?”

大名府的瓊樓中,幾個被召集來的掌櫃正在和姜德彙報各地情況。

“小的們也不知道,打探下來各地的都有。”

姜德揮揮手,讓他們下去後,對旁邊的時遷問道“你打探到了什麼消息嗎?”

時遷回道“近日的確是有一些異常,但卻沒找到跟腳,又或者是有多路人馬。”

“奇怪了,這好好的怎麼找上了我們?”姜德不解的想了想。

“小郎君,留守府傳信了,讓小郎君去赴宴。”李忠進來對姜德說道。

姜德點點頭道“好,既然是家宴,就你陪我去吧,時遷,再去打探一些,務必要知道到底是對方是誰。”

“遵令!”

——

“你這個沒良心的,都多久沒來看你姨娘了?”穿着富貴的蔡夫人不滿意的哼道“要你再不來,我還要以爲你是看太師罷相,看不上你姨娘了呢。”

一間雅座中,姜德陪着笑臉倒了一杯酒,說道“姨娘說的是哪裡話,子君能有今日,三分之一歸功於姨娘和姨夫的照應,三分之一歸功於太師的照拂,還有三分之一乃官家垂青,小子可是明白的很啊。”

說着,姜德看向邊上有些病態的樑世傑問道“姨夫,你臉色看上去有些不適啊,如不舒服,這酒就別吃了。”

蔡夫人也擔憂的看向樑世傑,樑師成哈哈一笑,倒了一杯道“你特地帶來的佳釀,別說我沒病,就是真的有病,喝上一杯,也就好了!”

“你還是少喝點吧。”蔡夫人不由勸道。

“沒事,高興,高興嘛!”樑世傑又喝了一口,放下酒杯說道“子君,你此次回大名府,就多住一段日子,陪陪你姨娘,她怪想你的。

最近天下騷亂,沒事也不要到處跑了。”

姜德嘆道“是啊,雖然河北、淮西等地的叛亂都平定了,但江南之亂卻沒有剿滅,聽聞遼地也不太平,反而是西北,安靜了下來。”

樑世傑嘆道“說起這遼地,要不是爲了是否攻遼的問題,太師也不會被罷相。

自從太師罷相後,參老夫的奏摺就沒少過,還好官家念着舊情,又有朝中一些故友幫襯着,再加上你給的財物開路,纔算保住了這個留守啊。”

姜德吃了一口菜問道“朝廷要攻燕雲的事情,現在官場上都傳開了不成?那麼遼國是否已經有了戒備?”

樑世傑搖搖頭道“古人云,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如此重要的事情,怎會天下皆知呢?

至於遼國,呵呵,此戰關鍵在於金遼兩國之戰,至於燕雲是否有戒備,我朝都要去取,不是嗎?”

姜德暗暗點了點頭,後世都覺得宋國在兩次大勢變化的關鍵時刻都沒有站對位置,其實是在後世人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如果在當世人看來,宋國所做的實在是再正確不過了。

宋國在經過神宗的變法圖強後,國勢其實是不斷的在變強的,到徽宗時期,在對西夏的作戰中,雖然有勝有敗,但在國力比拼下,西夏已經徹底失去了橫山之地,宋國不僅僅佔據了絕對優勢,還恢復了自唐朝失去的隴右都護府,在對外戰爭中,宋國並不是毫無底氣。

而對於遼國來說,燕雲之地就像江南對於宋國,是絕對不能失去的財賦之源,宋國如果幫助遼國,燕雲之地很難拿回來不說,金國下一個目標也絕對就是宋國。

對於宋國,合攻遼國,搶佔戰略要地,一邊和金國試着和平相處,一邊整軍備戰纔是最合理的戰略。

而且後來南宋可以和金國對抗就可以發現,宋國並不是沒有戰力,只是趙構等人實在是昏庸的可笑,亂七八糟的指揮把一個挺好的戰略執行到了亡國的地步。

南宋及明朝總結北宋亡國,認爲罪在王安石,則是閉着眼睛說話,這就相當於認爲害死岳飛的只有秦檜一般,忽視了最高統治者的罪過。

樑世傑又看了一眼蔡夫人,暗示了一下,蔡夫人起身說道“你們二人少喝一些,我先去歇息了,等子君有空,再來陪姨娘說話。”

姜德起身恭送了一下,等只剩下他和樑世傑二人,樑世傑才道“梁山之事,你參與了多少?”

說着,樑世傑拉住了姜德的手道“淮西的事情,你難道以爲瞞得住天下人嗎?梁山兵馬一過,天翔學子就遍佈淮西,你當真不要腦袋了?”

姜德沒想到樑世傑會突然說到這個,他腦袋轉了轉,便明白自己之前是太過孟浪了。

天下士大夫雖然分門別派,但到底是一家,士大夫從哪裡來?不還是從鄉紳之中來。

淮西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支持王慶起事?不就是活不下去了,淮西的土地兼併也是極爲嚴重,王慶起事後殺掉了大量的鄉紳,但還是有不少鄉紳逃走了,等這些鄉紳回來,本來是準備趁機吞併其他死去鄉紳的土地的,結果卻發現這些土地都已經被當地的農協會分掉了,自然會去打探這些所謂的農協會的根基。

天翔學院和姜德的關係本就是衆所皆知的,這樣一來,姜德和梁山的關係也就一目瞭然了,姜德在外人看來,靠山就是蔡京,那麼自然會有人來尋到樑世傑這裡打探消息了。

姜德眯眼想了想,掙脫開樑世傑的手問道“此時是樑中書,還是我的姨夫?”

“那此時的是我的好侄兒還是叛逆奸臣?”樑世傑反問了起來。

姜德有些後悔了,平日裡他都會帶着護衛,但此次來見樑世傑,由於是家宴,就孤身前來了,姜德也不知道周圍有沒有刀斧手埋伏着,他一邊暗暗準備兌換鎧甲等物,以防不時之需,一邊笑着反握住樑世傑的手說道“我自然是姨夫的好侄兒,而且侄兒也絕對不會當什麼叛逆奸臣,再說了,侄兒哪裡有這個資格啊。”

樑世傑看了姜德好一會兒,才說道“那你告訴我,梁山之事,你牽扯多深?姜信之到底要做什麼?”

姜德回道“姨夫,梁山的事情,也就是我的事情,至於平陰侯嘛....他只是想以防萬一罷了。”

“什麼?你!”樑世傑沒想到姜德和梁山牽扯到這麼深的地步,他一想到日後被查出來,恐怕自己也脫不了干係,不由又急又怕,一下子都說不出話來了。

“姨夫放心,如果平陰侯想反,如今西軍南下,朝中空虛,平陰侯大可起兵直取汴梁,哪裡會送錢給王相公平罪呢?”姜德又道“至於朝廷...只要平陰侯不真的起事,在如此時刻,朝廷是絕對不會攻打平陰侯的,畢竟平陰侯還有一路兵馬在高麗,打蛇打不死,就是罪過。”

樑世傑閉目思考了一會,只能安慰自己一下,然後又道“你還能撤出來嗎?”

姜德搖搖頭道“平陰侯和我已爲一體,姨夫,你也該爲自己考慮了。”

“爲我自己考慮?”樑世傑不解的笑道“我爲自己考慮,是不是就該把你抓起來,獻給官家?”

姜德笑道“就算你真的把我獻給官家,官家難道會治我的罪?這是要逼平陰侯造反嗎?”

樑世傑嘆了口氣,姜德也放開了手,二人都明白此時朝廷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對付梁山的。

“你此次來大名府欲何爲?”樑世傑問道。

姜德回道“只是看一下產業罷了。”

樑世傑搖搖頭道“你的那些產業,如果真的出了事,又怎能保得住啊。”

姜德這才猛地醒悟過來,恐怕不少人都覺得自己不久就會被打壓,蔡京現在也已經罷相了,各地的產業流水如此多,這是把自己當做柴進了不成。

姜德也感到了一些急迫,現在的產業中,以瓊樓、油坊、酒坊進項最多,但這些在官府鄉紳面前,都是肉,真的以後起事,各地的產業恐怕都保不住。

“必須想辦法了。”姜德暗暗思索着。

第四百零三章 倭國內情第三十章 談判(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七十六章 計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佶打工第三百八十九章 消失的拓俊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通鼓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不到纔是最好的第十章 問志第四百一十五章 回宋第四百四十四章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禮成江(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癡情高衙內?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禮成江(下)第二百九十章 寧江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金典第三百八十五章 決戰禮成江(中)第三十八章 天翔第一百二十五章 趙文山歸來第七十一章 論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相國寺邊的鬧劇第八十章 破白牛第三百四十八章 童謠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青州(一)第八十一章 周同腦殘粉?第三百二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四十九章 耶律淳第三百五十一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五十六章 花榮第三百三十四章 上交樓第一百七十六章 評花榜第一百四十一章 玻璃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家都是神仙了第十九章 鼎香樓(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計劃第二十七章 油坊戰爭(七)第三百章 欒廷玉降梁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戰祝家莊(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相國寺邊的鬧劇第一百七十七章 蹭蔡京飯第一百零八章 四大劫第三百三十七章 三神獸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韓五?韓世忠!第七十四章 準備去開封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寶第九章 熊孩子也會逆襲第三百四十五章 趙佶打工第六十章 樑師成第一百三十章 牛皋戲史進第二十一章 油坊戰爭(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計劃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兵祝家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教化營第四百三十五章 滅日(十)第四百八十章 雷橫大意兵敗磁陽山 姜德四路圍攻兗州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被驚醒的開京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宋江下樑山第三百一十章 盜題第三百九十一章 初戰第二十六章 油坊戰爭(六)第一百零五章 高俅升殿第三百九十九章 和州初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薊州破傅察死節 三河敗藥師降金第四百二十九章 滅日(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麒麟入獄第五十九章 石將軍石勇第四百零六章 日本攻略(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張鈞爲母獻平州 天方一神鬥正酣第一百七十六章 評花榜第四百七十六章 姚平仲獻計襲金營 走風聲宗望就計伏宋兵第十章 問志第三百五十三章 呼延灼第一百二十八章 取梁山(中)第八十六章 開封城第三百章 欒廷玉降梁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路而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燕州歸宋第四百一十九章 制式裝備(一)第九十八章 蔡京壽宴(完)第一章 故事總是這樣開始的第三百零三章 達魯古城之戰(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衙內血案第八十七章 何爲寶玉?第一百一十二章 想不出名字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三十六章 買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激戰鍋背山(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敗何濤第八十九章 豹子頭第十九章 鼎香樓(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宋江拜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漆園(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戰青州(完)第十五章 沒有炒菜很痛苦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祚的舞蹈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戰呼延灼(中)
第四百零三章 倭國內情第三十章 談判(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七十六章 計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趙佶打工第三百八十九章 消失的拓俊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收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通鼓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不到纔是最好的第十章 問志第四百一十五章 回宋第四百四十四章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禮成江(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癡情高衙內?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戰禮成江(下)第二百九十章 寧江州之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金典第三百八十五章 決戰禮成江(中)第三十八章 天翔第一百二十五章 趙文山歸來第七十一章 論天下(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相國寺邊的鬧劇第八十章 破白牛第三百四十八章 童謠四起第一百六十四章 戰青州(一)第八十一章 周同腦殘粉?第三百二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四十九章 耶律淳第三百五十一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五十六章 花榮第三百三十四章 上交樓第一百七十六章 評花榜第一百四十一章 玻璃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家都是神仙了第十九章 鼎香樓(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計劃第二十七章 油坊戰爭(七)第三百章 欒廷玉降梁山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戰祝家莊(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相國寺邊的鬧劇第一百七十七章 蹭蔡京飯第一百零八章 四大劫第三百三十七章 三神獸第九十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韓五?韓世忠!第七十四章 準備去開封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寶第九章 熊孩子也會逆襲第三百四十五章 趙佶打工第六十章 樑師成第一百三十章 牛皋戲史進第二十一章 油坊戰爭(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計劃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兵祝家莊第一百六十一章 教化營第四百三十五章 滅日(十)第四百八十章 雷橫大意兵敗磁陽山 姜德四路圍攻兗州府第三百七十九章 被驚醒的開京城第二百八十五章 宋江下樑山第三百一十章 盜題第三百九十一章 初戰第二十六章 油坊戰爭(六)第一百零五章 高俅升殿第三百九十九章 和州初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薊州破傅察死節 三河敗藥師降金第四百二十九章 滅日(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麒麟入獄第五十九章 石將軍石勇第四百零六章 日本攻略(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張鈞爲母獻平州 天方一神鬥正酣第一百七十六章 評花榜第四百七十六章 姚平仲獻計襲金營 走風聲宗望就計伏宋兵第十章 問志第三百五十三章 呼延灼第一百二十八章 取梁山(中)第八十六章 開封城第三百章 欒廷玉降梁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路而行第四百六十三章 燕州歸宋第四百一十九章 制式裝備(一)第九十八章 蔡京壽宴(完)第一章 故事總是這樣開始的第三百零三章 達魯古城之戰(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高衙內血案第八十七章 何爲寶玉?第一百一十二章 想不出名字第二百九十三章 磁陽山上鍊鋼鐵第三十六章 買地第三百三十六章 激戰鍋背山(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敗何濤第八十九章 豹子頭第十九章 鼎香樓(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宋江拜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漆園(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戰青州(完)第十五章 沒有炒菜很痛苦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祚的舞蹈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戰呼延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