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治理淮河

首先便是兵部尚書崔從所呈上的一份奏章,這份奏章是河西節度使張議潮送來的,其參奏之事是,河西至今缺職行軍司馬一人,望朝廷速派得力官員入河西任職。

對於此事卻讓李忱頗爲頭痛,這行軍司馬一職四年內已然換了三人,而這三人可謂是一死一傷一辭官。李忱對於河西之地的環境也深有了解,張議潮雖然被加封爲河西節度使,但是至今河西諸州仍在吐蕃的手中。也正因爲如此,雙方交戰與摩擦不在少數,因此也導致這幫官員到了河西難以安穩的原因。

李忱詢問羣臣可有合適人選,這一問讓本來熱鬧的朝堂立馬安靜了下來。李忱看着羣臣不由一陣氣結,心道難怪吐蕃、南詔、渤海三國如此囂張。心道又不是讓諸位前去打仗,任職一個小小的行軍司馬竟然無一人替其分憂。

就在這時陳浩卻出列恭敬請命:“聖上,既然諸位大臣不願,任命這位卑職小的行軍司馬一職,微臣請命,前往河西任職!”

“愛卿,你可知河西之地動盪不安,可不比那東都!”李忱未曾想到陳浩會請命任職河西,於是有些驚異的反問道。

對於李忱的勸解陳浩未有絲毫動容,用堅定的口吻道:“微臣雖是執筆文臣,然對吐蕃囂張之勢臣心中難以自控。微臣願以微薄之力,替聖上護土安疆!”

李忱本欲將陳浩留於京城委以重任,奈何陳浩卻主動請旨欲往河西任職。李忱對於陳浩這番決定雖然頗爲欣慰,但是也頗爲陳浩的安全擔憂。因爲河西至今仍是動盪不安,否則也不會使得前去任職的官員悉數離職。

因此雖然陳浩如此言之切切,但李忱仍舊猶豫不決。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又豈能讓陳浩遠赴河西之地,一時之間整個宣政殿上鴉雀無聲。許多崔黨中人皆爲陳浩能夠離開朝堂而欣喜,否者有陳浩在朝中對他們是一個極大的威脅。然而敏銳的崔式似乎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至於那兒不對一時半會也說不上來。

見李忱依舊猶豫不決,陳浩便將目光落在了崔從身上:“崔大人乃是兵部尚書,對此事有何看法?”

崔從未曾想陳浩會在此刻向他發文,稍作愣神之後見陳浩摸了摸左邊的耳朵,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旋即臉色陰沉的向李忱啓奏道:“陳大人既然主動請命,想必亦是經過深思熟慮。以陳大人能力,定會勝任行軍司馬一職!”

崔從的既然如此發話,其餘衆人也是附議。然而即便如此,李忱仍舊不打算將陳浩任命到河西。因爲這與接下來的事情很是衝突,於是思慮半晌沉聲道:“此事容後再議!”

隨後便是對於淮河流域洪水施虐的問題進行了商討,雖然如今是春冬之際河水趨於平緩,水位更是低至一年之最低。但是若不提前給予治理整頓,待夏季多雨季節一到定會洪水氾濫。

此事在兩年前由魏謨提出,但是兩年過去了淮河之水依舊未能得以妥善治理。李忱對此也是頭痛不已,在治理淮河上可是耗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但是仍舊收效甚微。

如今又將此事提上議案,引得羣臣各抒己見。然而羣臣所說的都是老調陳詞毫無新意,這讓李忱倍感身心俱疲。

就在這時雍王李渼卻移步近前,躬身稱道:“父皇,兒臣對治理淮河有些許見解!請父皇給予指正!”由於李渼如今是都畿道的最高官員,因此自然有資格立於朝堂之上。

“哦?快快奏來!”李忱未曾想到李渼竟如此上心,驚異之餘卻是頗多欣喜與期待。

得到李忱的准許,李渼這纔將陳浩授予他的治淮之法,詳述的向李忱與羣臣解說。而李渼這一項治淮之策,讓衆人覺得耳目一新。

這項治淮策略可分爲三步,首先便是在洪澤湖周邊築堤,蓄納淮河來水,用淮河水刷深黃河入海河段,以此暫且維持漕運。其次便是在這一基礎上將淮河洪水分入運河,並由芒稻河入長江,如此一來可緩解洪水的施虐。

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更是工程浩大的的一步。須得將淮河周邊的支流河渠連貫起來,如此一來便可化整爲零,使得淮水不在泛濫。

對於這最後一步,期間也受到不少人的質疑,其中最爲質疑的當屬工部侍郎孫海棠。因爲多年治理淮河工部官員曾經有這種構想,但是由於地形、距離等諸多原因未能得到實現。

對於此李渼已經早已有了應對之策,可以設置蓄洪與行洪兩個區域。蓄洪的區域可以領用平原的低窪,設置多個地面溝渠,以此暫時儲蓄洪水;所謂行洪區便是將在一些遠離百姓,未有良田的地方,打開淮河堤壩釋放洪水,以此便可以有利的做到“存放皆宜”的合理性。

聽了李渼的講述讓李忱與衆位羣臣頻頻點頭,最後李忱對於雍王的策略表示認可。如今工部尚書一職官位有缺,爲了能夠更好的治理淮水,李忱決定任命爲工部尚書總理河道內務。

結果李忱的這一決定卻受到崔黨衆人的彈劾,崔式以雍王乃是駐外藩王不易參與朝政爲由,希望李忱收回成命。

“聖上,既然雍王殿下已然將治理淮河細則俱以說明,就由工部侍郎孫大人主持治淮內務。孫大人在工部任職已久,對河道內務頗爲熟悉,治理起來也得心應手!”

崔式極力勸阻李渼擔任工部尚書,是因爲他不想將這份治淮大功落在雍王的身上。如今的雍王正在雛鷹欲飛,若是給予一個好的時機任其騰飛,屆時恐怕再要束縛已然爲時已晚。

“陳愛卿,不知你有何看法?”李忱未有理會崔式等人勸諫,而是將目光看向沉默不語的陳浩身上。李忱雖然對李渼今日的表現很是滿意,但是他也知道,這份治淮之策定有陳浩參與其中。一更。-- by:89|10054236 --

第97章 成都之戰第56章 孤芳自賞第22章 小的不識字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85章 武天葉白衣第29章 一起到白頭第41章 你承受得起嗎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1章 真僞兇器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24章 種高粱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28章 嗜血棋子第91章 知曉的太遲了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92章 我殺了你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5章 以假亂真第37章 柳公權第91章 知曉的太遲了第72章 借車駕一用第529章 局中因與果(五)第2章 真僞名冊第79章 一時情急第82章 祖傳之物第67章 落塵緣第26章 空谷幽蘭第10章 失手焚畫第51章 龍有逆鱗第32章 甘做攪棍第12章 好狗擋道第13章 直奔河西第42章 裴調賠掉第87章 醉仙樓第29章 一起到白頭第93章 揚長而去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572章 一場豪賭第83章 弈棋論前因第19章 風林火山第31章 吃飯不給錢第22章 東宮秘事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83章 救治秘方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27章 遠去的身影第32章 早露異端第536章 鐵血爭鋒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章 意想不到第93章 揚長而去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71章 熄燈復燃第34章 夜成空第10章 溺水女屍第71章 成德四州第61章 老界嶺第50章 還會懼誰第104 無人可破第107章 是個壞蛋第102章 奚王選婿第71章 成德四州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65章 賣功鬻名第6章 你全家都皚威第542章 塘邊垂釣第31章 以德報怨第1章 朝堂之論第38章 兩位翰林第55章 掃北元帥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0章 還會懼誰第57章 一盞茶的溫存第29章 方形月光第7章 義結金蘭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17章 整頓薊州第15章 落日黃昏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25章 難道這就是命第81章 前往北原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63章 塵土皆安第90章 真是了不起第65章 冀州城下第4章 薊州疑雲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1章 公輸贊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39章 公費旅遊第85章 惜元來訪第94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13章 兇案疑雲第79章 未勞何得第69章 杜府喋血第25章 蕩平河湟談笑間
第97章 成都之戰第56章 孤芳自賞第22章 小的不識字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85章 武天葉白衣第29章 一起到白頭第41章 你承受得起嗎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1章 真僞兇器第78章 雙龍騰空戲日月第24章 種高粱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28章 嗜血棋子第91章 知曉的太遲了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92章 我殺了你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5章 以假亂真第37章 柳公權第91章 知曉的太遲了第72章 借車駕一用第529章 局中因與果(五)第2章 真僞名冊第79章 一時情急第82章 祖傳之物第67章 落塵緣第26章 空谷幽蘭第10章 失手焚畫第51章 龍有逆鱗第32章 甘做攪棍第12章 好狗擋道第13章 直奔河西第42章 裴調賠掉第87章 醉仙樓第29章 一起到白頭第93章 揚長而去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572章 一場豪賭第83章 弈棋論前因第19章 風林火山第31章 吃飯不給錢第22章 東宮秘事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83章 救治秘方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27章 遠去的身影第32章 早露異端第536章 鐵血爭鋒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章 意想不到第93章 揚長而去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71章 熄燈復燃第34章 夜成空第10章 溺水女屍第71章 成德四州第61章 老界嶺第50章 還會懼誰第104 無人可破第107章 是個壞蛋第102章 奚王選婿第71章 成德四州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550章 重申軍令第65章 賣功鬻名第6章 你全家都皚威第542章 塘邊垂釣第31章 以德報怨第1章 朝堂之論第38章 兩位翰林第55章 掃北元帥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0章 還會懼誰第57章 一盞茶的溫存第29章 方形月光第7章 義結金蘭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17章 整頓薊州第15章 落日黃昏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25章 難道這就是命第81章 前往北原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1章 推理而已第563章 塵土皆安第90章 真是了不起第65章 冀州城下第4章 薊州疑雲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1章 公輸贊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39章 公費旅遊第85章 惜元來訪第94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13章 兇案疑雲第79章 未勞何得第69章 杜府喋血第25章 蕩平河湟談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