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置地危機】

4月初旬。

“林爵士,這是關於七號貨櫃碼頭的標書,以及參考標價!”馬世民將一份檔案袋交給林志超,認真的說道。

七號葵涌貨櫃碼頭招標在即,馬世民也是爲了這事做了很多周密的工作。畢竟如今貨櫃碼頭可是香餑餑,窺覬七號葵涌貨櫃碼頭的海內外財團不少,一不小心就馬失前蹄。

如今,和記黃埔擁有四、六號葵涌貨櫃碼頭,一共是6個泊位,其中六號葵涌貨櫃碼頭是4個泊位。

而即將招標的七號葵涌貨櫃碼頭,是4個泊位的大碼頭,一旦被和記黃埔中標,便一舉奠定和記黃埔在香港貨櫃碼頭的絕對霸主地位。

林志超從檔案袋拿出投標資料,認真的看了起來。

七號葵涌貨櫃碼頭的參考標價是40.9~43.9億港幣(馬世民的分析),標書的內容還有中標之後,立即開始填海、建設,預計需要25~28億港幣。

也就是說,整個七號葵涌貨櫃碼頭需要投資70億港幣,可謂投注巨大。

而六號葵涌貨櫃碼頭,和記黃埔僅投資20億港幣。

當然,兩個碼頭的泊位雖然都是4個,但堆場面積、有無貨櫃大樓、商業地皮等,這些條件是不一樣的;而且,貨櫃碼頭越來越繁忙,業務越多,代表越值錢,港府自然希望大家來爭搶這個碼頭,因爲港府也缺錢。

¤тт κan ¤CΟ

“嗯,我覺得還不錯,資料放在我這裡,我再看看,有什麼問題會通知你!”

“沒問題這個標價我覺得最高價比較安心,你的意思是?”

“行,43.9億港幣的價格,能穩中標,相信其它財團給不起這個價格。”

林志超爽快的答應標價,是因爲七號葵涌貨櫃碼頭對和記黃埔非常重要。

如今的和記黃埔,被林志超規劃了五大核心業務:地產開發、港口碼頭、零售、電訊、能源。

重要的是,這五大業務都要延伸至北美、歐洲、亞太區。

今年和記黃埔突破30億的利潤,已經是板上釘釘,雖然才過完第一季度,但林志超已經有了預測。所以,和記黃埔的發展並不缺錢。

接下來,林志超講道:“英國大東電報局那邊,我們遲遲進入不了董事會,看來這個收購又只是賺點小錢,而沒有達成合作的可能。”

馬世民頓時有些慚愧,和黃的海外擴張,是由他在主導。但如今取得真正‘成功’的,只有收購赫斯基,因爲得到了控制權。

而收購赫斯基,確實老闆的功勞,並不是和記黃埔管理層的功勞。

而在1985成立的倫敦辦事處,陸續收購過培生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局,但都沒有機會進一步達成合作,所以惟有將手中的股票趁高套現,獲得一點利潤而已。

馬世民說道:“投資大東電報局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也算是表明我們投資電訊的決心。我們現在正在搜尋英國的流動電話業務,準備進行收購,達成我們海外電訊的第一步。”

林志超點點頭,電訊業務一般分爲海外電話、國/市內電話、流動電話、傳呼機。其中海外電話、國/市內電話,又是固定電話業務,一般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國有企業裡,因爲這裡面涉及到國家安全(海底電纜)等等。

香港的固定電話業務,目前是被英國大東電報局旗下的‘香港電話’獨享,但很快就會撕開一個口子,市區固定電話會拿出第二個、第三個牌照。

這個時代的電話費,可是非常昂貴的,特別是香港的一些企業,每個月幾十萬港幣的固話開銷,也是很正常不過的。

“好,和記電訊海外發展是勢在必得,本地市場太小了!除了英國之外,也可以考慮澳洲的傳呼市場,以後再進一步進入流動電話市場。”

“嗯,我們會認真研究的,晚點拿出方案給你!”

和記黃埔的地產業務,除了正在開發的‘黃埔花園’,九十年代還有麗港城、海逸半島(佔股權),以及在日本的地產投資。

和記黃埔的零售業務,屈臣氏、百佳超市兩大品牌,早已經走出香港,已經在亞太地區擁有上百家門店。

貨櫃碼頭,目前依舊在香港發展;

電訊產業,正在走出香港。

能源產業,港燈、赫斯基都是旗下代表。

至於貿易等業務,已經算不上核心產業。

新世界酒店的一間大包房裡,林志超、鄭裕桐、李兆基、黃廷芳、郭德勝、李家成六人正在閉門商談大事,且屏退了所有服務人員。

大家坐在沙發上,表情比較認真,不像是在閒談,其中鄭裕桐最爲認真。

原來,是華資大佬們盯上了苟延殘喘的置地公司,特別是鄭裕桐窺覬置地剩下的幾幢優質中環物業,想來個‘趕盡殺絕’。

鄭裕桐一向不喜歡收購,但如今快要退休時,卻想‘風頭一把’,拿下置地公司。當然以鄭氏的財力,也不是可以收購置地的,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目前置地手中的物業還有:歷山大廈、香港會大廈、(置地廣場、告羅士打大廈、大堂及公爵大廈)、太子大廈、太古大廈、皇后大道中9號,這僅僅是中環的物業,還有在銅鑼灣擁有世界貿易大廈、怡東商場等,以及擁有半山的地利根德閣豪宅項目等。

僅憑這些,置地目前依舊是地產企業第三名,僅次於長實、九龍倉集團,市值高於新鴻基、恆基等。

重要的是,置地的資產值實際上是遠低於市值,淨資產值應該在200億港幣左右(前世是300億以上)。

而且,置地還將牛奶公司、文華酒店分拆出來,還有如此規模,可見置地底蘊可真是厚。

此時的怡和繫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986年,凱瑟克家族請來美國投資銀行家包偉士進行集團結構調整:

1986年10月,置地宣佈將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牛奶國際分拆上市,稍後,置地又宣佈將另一間全資附屬公司文華東方分拆上市。

1987年2月,怡和宣佈成立一間新上市公司——怡和策略(怡策),由怡策直接控制置地、牛奶國際和文華東方的股權,其中持有置地的股權爲26%。置地原持有怡和股權,改由治策持有。

怡置脫鉤,維持7年之久的互控關係結束。

怡和怡策互控,怡和持19%的怡策股權,怡策則持26%的怡和。當然,大股東凱瑟克家族亦持有兩家企業相當的股權。

怡置系大改組後,怡策替代了怡和的控股功能。這樣怡和的外圍就有兩道防線,最外圍一道是置地、牛奶國際、文華東方等公司;第二道是怡和策略。

這樣,最裡的怡和就成爲“城中之城”。

凱瑟克家族鞏固了大本營,同時也意味着對置地控制的削弱。置地的兩翼(牛奶與文華)自立門戶,置地實力大減。

而且置地還是被置於怡和全系的外圍,市場人士認爲,這是凱瑟克家族有意放盤的信號,怡和將待價而沽,擇高者得。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鄭裕桐盯上置地這塊肥肉,他深知以他自己的實力,無疑是以卵擊石;於是,他便拉攏多名華資大亨,更是將林志超這個‘怡和頭號殺手’請來坐鎮。

在大股災前,鄭裕桐代表新財團和怡和系凱瑟克家族談判過,鄭裕桐出價12港幣每股收購怡策手中26%股權,比市價高出5成。

不過西門凱瑟克認爲這個價格依舊低於置地的資產淨值,所以並沒有同意,但卻說了一句:“The door is always open(大門總是打開的),The problem lies in the price(問題在於價格)。”

凱瑟克家族,並沒有關上大門!

這讓鄭裕桐覺得希望很大,便更來勁了。

反倒是林志超,是抱着湊熱鬧的想法,反正不是他在帶頭,跟着一起喝口湯也不錯。

包房裡,鄭裕桐說道:“如今,六個月期限即將過去,我們該再次發起進攻了!”

爲什麼中間要停六個月時間,這便是受大股災的影響:

第一,對大家的信心有一定的影響;

第二,根據收購及合併守則規定,提出收購一方的收購價,不能低於收購者在6個月內購入被購公司股票的價值。10月股災前,華資大戶所吸納的置地股份,部分是超過7元。而股災爆發後,置地的股價一度跌至3.95元,其後股價隨大市回升,至本月(1988.4)也是徘徊於5.5元左右。爲避免受收購及合併守則所限,而需要以股災前的高價收購置地,因此,華資大戶等待6個月的限期過去後,才重新發動攻勢。

這裡面還有一個道理,華資大亨們組成的財團,是想私有化置地,再進行分筋錯骨;而沒有耐心,大家一起經營置地。所以這樣一來,購買怡策手中的26%股權後,後續便是全面收購市場上的置地股票。

所以,價格是越低越好。

衆人紛紛點頭,鄭裕桐接着說道:“我的想法是,直接致函置地公司,我們要在6月6日置地的週年股東大會上,增派兩位進入置地作爲董事。畢竟,我們目前也擁有9%的置地股權。”

放出消息,是逼怡和一把。

這場收購的關鍵點,是在於怡策主動出售手中的股權,這樣華資大亨們的代價是最低。一旦從市場收購散股,進行公開收購,那麼必將像當年環球集團收購九龍倉集團,將股價從13元炒到100元。

大家看向林志超,意思是說,你和置地打過多次交道,最有把握。

當然大家也明白,林志超對收購置地是‘重在參與’,並沒有主導。

正因爲如此,大家纔會樂此不彼,畢竟最後的蛋糕大家都有份。

林志超說道:“那就阿彤、阿基你們進置地董事會,這場收購,你們來做大佬!”

鄭裕桐等人心中一喜,畢竟林志超主動讓出領頭羊位置,說明真的只是‘重在參與’。

幾天後。

市場傳聞,華資財團已控有相當數額的置地股份,擬致函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週年股東大會上,增加一項委任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及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爲置地董事的議案的傳聞。

消息傳出,置地股價立即飈升6.23港元,本月升水10%左右。

怡和總部。

西門凱瑟克、包偉士正在密謀。

“這一次收購,林志超並沒有牽頭,說明他不是主要發起人,故倒是無需緊張!”西門·凱瑟克認真的分析道。

若是林志超牽頭,他心中便會提前有三分膽怯。

畢竟通過當年的事情來分析,林志超將紐壁堅、鮑富達耍得團團轉,不管是在競標交易廣場前的煙霧彈(在媒體放出消息值85億以上),還是設局出售佳寧和置地‘美麗華酒店舊翼’,甚至還有收購港燈時的哄擡股價,想必都有林志超的影子。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那置地負債累累,最後好任由宰割。至於林志超爲什麼如此篤定置地會負債累累,現在想想再簡單不過,一旦‘華英談香港’,香港不就是未知起來。

包偉士說道:“華資大亨們在試探我們,我們又何嘗不是可以敲打他們!”

對於這個投資銀行專家,西門·凱瑟克非常倚重,馬上說道:“該如何敲打他們?”

包偉士自信的說道:“現在最外面的是置地、文華東方、牛奶國際,其中牛奶國際是零售業,華資大佬們不會看重,因爲誰收購了,就是和林志超作對,而林志超本人也放棄收購牛奶國際的想法。排出牛奶國際之後,僅剩下文華東方酒店和置地,有些風險。所以我建議,由文華東方按每股4.15港元的價格,發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的文華東方股權,由略低35%增至41%。”

聽完這個看似有些不搭邊的建議,西門凱瑟克並沒有提出疑問,而是認真思考起來。

щшш ⊕т tκa n ⊕CO

過了一會,西門凱瑟克拍案說道:

“妙極!他們懂得利用六個月後收購的好處,我們又何嘗不可以這樣操作。

第一,雖然怡策觸及全面收購線,但六個月時間已過,而這六個月最高的價格,完全可以承受,而且對文華東方酒店的股東毫無誘惑力,所以就算公開全面收購,大家也興致很淡,最終怡策僅用少量的資金,就強化了對文華東方的控制;

第二,我們用這樣一招告訴華資大亨們,文華東方酒店可以這樣幹,置地也可以這樣幹。”

置地同樣可以發行10%新股,出售給怡策。

一箭雙鵰!

最後,西門凱瑟克說道:“除此之外,我打算去新社去向內地官方遊說一下,他們若想和平接管香港,大可不必將我們英資趕盡殺絕。相信有內地官方的從中說清,也許事情不會走到最後一步。”

包偉士點點頭,說道:“有道理!這些華資咄咄逼人,何嘗不是現在有內地官方爲他們撐腰,他們在七十年代,可沒有那麼有氣勢。”

西門凱瑟克說道:“嗯,在七十年代初期,哪怕是林志超,也得對我們英資收起鋒芒。那位一上臺,林志超第一時間跳出來對英資大肆收購”

他倒是對林志超瞭解得很透徹,確實是個人物!

難怪後世還對內地進行了投資,賺了不少錢走。西門凱瑟克,比他哥哥和父親,還是厲害一些的。

4月28日,怡和策略及其所控的文華東方發表聯合聲明,由文華按每股4.15港元的價格,發行 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的文華股權,由略低於35%增至41%。

市場人士認爲:怡策認購文華新股,必然超過35%的全面收購觸發點。怡策依例提出全面收購建議。但是,由於收購價4.15港元低於文華實際資產淨值估價的6港元,所以文華現有股東反應冷淡,這正中怡策下懷——即毋須動用鉅額資金,又使怡策所持文華股權超出全面收購觸發點,從而強化了怡策對文華的控股力。

怡和此招堪稱殺手銅,打亂了華資財團的部署。若華資財團窮追猛打,怡策與所控的置地立即如法炮製,怡策同樣不必耗費鉅額資金,就能控牢置地。

華資財團召開緊急會議,財團新增了一名成員:華信集團的榮智劍。爲防止怡策和置地攤薄他們手中的股份,決定快刀斬亂麻,速戰速決。

一週後,歷山大廈的怡和總部。

香港股市收市後,鄭裕彤與華資巨頭林志超、李兆基、榮智健等一道前往怡和總部,與西門凱瑟克等怡和高層晤面。

雙方劍拔弩張,華資財團提出以每股8.4港元的價格,購買怡策手中約26%置地股權。

“不可能!”西門立即予以回擊:“必須每股12港元,這是 10月股災前你們願出的價!你們不能出爾反爾!”

鄭裕桐同樣回敬道:“按照收購規律,只要收購方出的價高出市價2成多就會生效,何況現在我們的價已高出市價4成。”

西門堅持必須是12港元一股。

林志超夾在中間,心裡想說,阿彤啊,你就答應吧,12港幣也是能接受的。

可惜,他已經讓出主導權,自然不會插手太多。

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

鄭裕彤按捺不住,咄咄逼人道:“桌面上談不攏,那麼我們市場上見!我們明天就宣佈以8.4元的價全面收購置地股!高於市價4成,置地公衆股東必會響應!”

西門凱瑟克說道:“你們可以,我們也可以奉陪!”

雙方不歡而散。

華資財團正想從市場全面收購,迎來了新社的勸導。

大家心想,若是從市場收購,怡和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就算收購,成本也會高得嚇人。

最終,大家偃旗息鼓,算是給內地官方一個面子,畢竟大家都知道以後還要進軍內地做生意。

5月初旬,怡和、怡策和置地3家公司宣佈停牌。

同日,怡策宣佈以每股6.8港元的價格,購入新世界、長實、恆基及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佔置地總髮行股數的8.2%。

烽火驟起的置地收購戰突然熄滅戰火,市場人士大爲失望。

怡策增購這8.2%股權,使其所持的置地股權由26%增加到34%,既未觸發全面收購,又大大強化了控股能力。

長實集團手中依舊還持有1%的置地股權,打算長期持有。

第308章 【再現銀行擠提】第142章 【震驚匯豐】第133章 【再次擊敗】(求月票!)第499章 【殺氣騰騰】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365章 【釜底抽薪】第382章 【色是刮骨刀】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75章 【一樁懸案】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08章 【狡猾阿三】第260章 【第三代航運明星】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420章 【永高公司】第91章 【大步發展】(第十更完!求全訂!)第17章 【空手套白狼】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254章 【新年計劃】第42章 【偃旗息鼓】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220章 【踏入曰本市場】第178章 【做我傀儡】第244章 【露出爪牙】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39章 【魅力男人】第40章 【陰謀乍現】第552章 【進軍美國】第489章 【進軍銀行】第375章 【競爭力】第54章 【春天來了】第193章 【又一個金蛋】第368章 【女強人】第289章 【我的國王陛下】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379章 【培養新人】第37章 【現金奶牛】第474章 【迪士尼公司】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163章 【樂施會】第355章 【發展科技產品】第76章 【合縱連衡】第548章 第547張 【老將出馬】第395章 【石油現貨】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278章 【1961年】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455章 【林爵士糊塗啊】第385章 【角色飾演】第199章 【虎賁將軍】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256章 【關係網】第147章 【算賬清賬】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455章 【林爵士糊塗啊】第218章 【大賺特賺】第550章 【抄底中東】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333章 【最好的時機】第113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196章 【地產霸權】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202章 【港九震驚】第566章 【喜得大將】第500章 【豪門雲集】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512章 【舔狗紀梵希】第412章 【開的是坦克】第502章 【會德豐收購戰】第350章 【不同的模仿者】第154章 【1952年】第141章 【調整結構】(求月票!)第173章 【黃金馬車】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6章 【大時代來了】第210章 【塵埃落定】第285章 【銀行擠提事件】第295章 【另一種人生】第506章 【最美港姐】第48章 【嶽憑婿貴】第228章 【沒有對手】第498章 【港流文化】第35章 【工業之母】第34章 【與美同行】第369章 【吃裡扒外】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497章 【賺他個200億】第38章 【悲劇人物】第111章 【要做船王】第221章 【地產二三事】第377章 【破腹自盡】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48章 【嶽憑婿貴】第438章 【乾坤之力】第197章 【會跳芭蕾舞】第396章 【酒店偶遇】第263章 【資產重整】第152章 【潛龍在淵】
第308章 【再現銀行擠提】第142章 【震驚匯豐】第133章 【再次擊敗】(求月票!)第499章 【殺氣騰騰】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365章 【釜底抽薪】第382章 【色是刮骨刀】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75章 【一樁懸案】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208章 【狡猾阿三】第260章 【第三代航運明星】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420章 【永高公司】第91章 【大步發展】(第十更完!求全訂!)第17章 【空手套白狼】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254章 【新年計劃】第42章 【偃旗息鼓】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220章 【踏入曰本市場】第178章 【做我傀儡】第244章 【露出爪牙】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39章 【魅力男人】第40章 【陰謀乍現】第552章 【進軍美國】第489章 【進軍銀行】第375章 【競爭力】第54章 【春天來了】第193章 【又一個金蛋】第368章 【女強人】第289章 【我的國王陛下】第309章 【利益交換】第379章 【培養新人】第37章 【現金奶牛】第474章 【迪士尼公司】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163章 【樂施會】第355章 【發展科技產品】第76章 【合縱連衡】第548章 第547張 【老將出馬】第395章 【石油現貨】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278章 【1961年】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455章 【林爵士糊塗啊】第385章 【角色飾演】第199章 【虎賁將軍】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256章 【關係網】第147章 【算賬清賬】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213章 【超人偶像】第455章 【林爵士糊塗啊】第218章 【大賺特賺】第550章 【抄底中東】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333章 【最好的時機】第113章 【不自由毋寧死】第196章 【地產霸權】第203章 【願者上鉤】第202章 【港九震驚】第566章 【喜得大將】第500章 【豪門雲集】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512章 【舔狗紀梵希】第412章 【開的是坦克】第502章 【會德豐收購戰】第350章 【不同的模仿者】第154章 【1952年】第141章 【調整結構】(求月票!)第173章 【黃金馬車】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6章 【大時代來了】第210章 【塵埃落定】第285章 【銀行擠提事件】第295章 【另一種人生】第506章 【最美港姐】第48章 【嶽憑婿貴】第228章 【沒有對手】第498章 【港流文化】第35章 【工業之母】第34章 【與美同行】第369章 【吃裡扒外】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497章 【賺他個200億】第38章 【悲劇人物】第111章 【要做船王】第221章 【地產二三事】第377章 【破腹自盡】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48章 【嶽憑婿貴】第438章 【乾坤之力】第197章 【會跳芭蕾舞】第396章 【酒店偶遇】第263章 【資產重整】第152章 【潛龍在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