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

時間流逝,李世民帶着大唐的主力回長安去了,跟着李世民迴歸的還有大量高句麗士族與高句麗中層。

尤其高句麗的寶藏王,不知道誰跟他說了什麼,最近安排老師讓他學習高句麗本地舞蹈。

至於是不是爲了將來宴會的時候給李世民助興,李泰就不知道了。

不過面對大唐的蠻橫,這些高句麗的士族公卿也是敢怒不敢言,或者說他們已經有了最怨恨的對象,比如以高延壽爲代表的受到重用的高句麗投降派。

畢竟大家都是投降的,如果大家都被大唐逼迫,調度前往大唐,那大家只會罵大唐,甚至相互串聯一下,謀劃推翻大唐復辟高句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現在則因爲打了敗戰讓高句麗沒了國運的傢伙,反而得到了大唐的重用,自己對高句麗忠心耿耿,結果成了大唐的階下囚,只要是正常人那心裡肯定不平衡的。

跟着大唐強遷的人實際上也不多,大概也就兩萬戶左右。

這裡麪包括了高句麗近乎所有的上層人士,以及大量富農地主以及本地的豪族,反正你手上有田地就是有罪。

當然,很多的本地豪族自然是不願意的,那直接就府兵橫推,將其斬殺以絕後患。

然後他們家族的一切被洗劫一空,除了不能被拿走的土地被李泰默默拿走。

而識時務的本地豪族,則在李泰這邊登記,你有多少的土地,那麼到了河西四郡那邊就按照比例給你相應的土地,你有多少的財富,根據李泰轉化後,便給你多少錢票。

畢竟是喪家犬,亡國奴,他們是沒人權的,李泰如此做已經是相當體面了。

至於他們想要反抗,還是那句話,中層階級想要反抗是不現實的。

隨着高句麗的上層一鍋端,這讓他們根本沒足夠威望的領袖能把他們整合在一起。

同時唐軍對於底層百姓的照顧,讓底層百姓根本就不想要跟着他們反大唐。

很簡單的道理,跟着大唐哪怕搬磚都能夠有飯吃,但是跟着你們,你們卻是要把自己口袋裡面的最後一點糧食都要搶奪乾淨,這讓百姓怎麼可能會跟着他們反叛大唐。

一個冬天下來,跟着誰混更好,對這些百姓們來說,心裡面肯定門清的。

甚至有的高句麗百姓主動進行舉報,然後獲得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在李泰看到因爲高句麗戶籍上的百姓是五十萬多戶,還沒有到達歷史上的巔峰六十九萬戶人,只能說高句麗也還沒有成長到極致啊。

而五十萬多戶人中,按照二八法則,大概也就有一萬戶左右的百姓算中產。

所以大唐也就強遷了兩萬戶,最大限度的確保了不會有什麼人逃掉。

現在李唐還能準確的從中找到兩萬戶高句麗中產,那是因爲他們手中有土地,有土地那就是中產,就好像現代誰有能有出租的房子,能有額外收入就是中產一個道理。

現代社會跟古代社會的最大不同就是,古代社會底層百姓被淘汰也就淘汰了。

他們的存在在官僚地主眼中,他們本身佔用資源沒有太多意義。

但在現代的人眼中卻不同,對資本來說只要你活着,能夠消費,那你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因爲你的消費本身就能創造利潤。

所以從經濟上來說,政府會對基層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社會保障,因爲人口本身就是利益。

在現代社會的中產基本上就是看你需不需要交直接稅。

就好像當初三千五百塊錢需要交稅時,國家差不多有1.86億人需要交稅,當交稅的數額提升到了五千元時,那就只有0.636億人了,而這人數所佔國家總人數也就4.5%左右。

說這部分人是中產,肯定有人會有人叫屈,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事實上國家層面制定政策的時,理想狀態自然是削減上層補充下層。

但這跟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樣,操作起來難度真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現實中,通過削減中產彌補底層是最常見的政策。

會被直接收稅,至少在國家層面來說,你已經是成熟的中產了,擁有被調節的價值了。

現在也還不要叫屈,接下來隨着與鷹醬之間的碰撞越發的激烈,使得國家財政或地方財政的困難,中產與富人兩大羣體說不定還會出現房地產稅,遺產稅和資本利益所得稅之類的奇奇怪怪的稅種。

當然,如果能讓鷹醬下酒,靠爆鷹醬的裝備,那這些政策肯定會延後。

但只要繼續熬下去,爲了改變經濟結構,爲解決地方債務或收入的問題,那這些政策遲早會出來的。

而中產不論是在任何政治制度下,實際上是特慘的一個階級。

差不多存在的意義就是,你辛辛苦苦從底層奮鬥到中產,就是爲了社會的整體運轉平穩,需要你做一下祭品。

回到眼前,這兩個做下類比,從五十多萬戶中強遷兩萬戶,跟十四億中有零點六億人繳稅,實際比例也是接近的。

基本把高句麗中上階級一掃而空,留下了一個相對乾淨的環境。

當然,這種事情也就只能是戰勝國對戰敗國這般劫掠,如果換了在自己國家這麼搞,別得不說,你手下軍隊說不定就要叛亂了,所以這世界最頭疼得就是對內改革。

因爲這一刀切下去誰也不知道誰的屁股坐在哪裡,甚至會引發什麼程度的動亂。

畢竟觸及利益這種東西,比觸及靈魂都要來得讓人感覺到刻骨銘心。

而李世民回長安,對李泰來說是放開了手腳,別得不說,先讓幽州的各種生產企業啓動,先生產二十萬套的農具過來再說,還有各種配套的牲畜產業,也讓他們送了駑馬與騾子過來,爲高句麗的春耕做好工具上的準備。

雖然說,李泰讓範越風選擇地點時,讓他特地選擇了一些耕地面積不足以供應五千人人口的區域,但只要有土地,這裡的人還是會主動去開發這些地方的。

而李泰也是鼓勵這件事情,不讓他們把這些土地全部都開發出來,那他們又怎麼死心呢!

所以,李泰會盡可能的幫助他們完成農業上的開墾,甚至主動去搭建農業學府的框架,把這些高句麗百姓的孩子接到這東北農業學府中去培養。

而在李泰提出在卑沙城所在的位置建立一座農業學府時,以高延壽爲代表的被重用的高句麗投降者們卻是非常的支持的。

別得不說,他們主動把自己家族裡的適齡兒童送到這裡來,用行動表示了支持。

說實話,對這幕李泰是很想要吐槽的。

因爲在李泰看來這一羣傢伙根本就是過來送質子表忠心的,而不是真的來學習的。

畢竟這個學府培養得目標是技術官僚,而不是真正衝着運用規則去的職業官僚,所以實際上這些人把自己兒子安排在這裡是有些浪費的。

但自己還真不能拒絕,因爲自己若拒絕的話,怕會在這些降將心中還以爲自己對他們有什麼意見呢。

李泰不由感覺到了幾分的唏噓,自己是不收不行啊!

“魏王。”王真儒跑過來開口,道,“靺鞨族新酋長想要把他的兒子乞乞仲象安排到東北學府中,這件事情臣不敢做主,所以過來上報,望大王您做出決斷。”

“靺鞨族嗎?!”李泰聽到王真儒的話不由沉默起來,也明白了王真儒的難做。

那天打敗了高延壽所率領的高句麗大軍後,唐軍爲了震懾其他的異族不要參合入大唐與高句麗之間的內政,所以對俘虜的高句麗士卒多少還是選擇了善待與放還。

但所有靺鞨族的士卒全部就斬殺掉,甚至鑄就成了京觀,以震懾其他的異族。

畢竟小國親自出兵干涉大國統一,這種事情不把靺鞨族殺斷代了大唐已經很客氣了。

而這麼一支靺鞨族的僕從軍被殺掉後,對任何小民族來說,都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

原本他們背靠着高句麗他們在東北生活的還不錯,但現在隨着高句麗直接被大唐滅國,遼東的土地被大唐收服,周圍異族就對他們虎視眈眈起來,隨時有撲上去咬一口的衝動。

“我們需要修建運河,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讓靺鞨族接下來每年貢獻五千勞力,那便讓這乞乞仲象入學!”李泰思索了一會兒,道,

“我們需要在這裡樹立標杆,讓周圍異族放心。

同時也需要個白手套,以後不方便我們大唐出面的事,交給這靺鞨族來幹就行了。”

“臣明白了!”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對李泰很是尊重的行禮,倒也沒多說什麼。

對李泰選擇讓大唐展現王道的姿態,然後讓靺鞨族來幹黑活這一種事情,至少王真儒是不反對的。

畢竟作爲直接驅使二十萬徭役幹活,間接驅使的人數甚至超過了百萬人的王真儒來說,見過的事情也不少了,清楚的知道靺鞨族這種黑手套的意義。

畢竟,爲了百姓能夠遷徙,跟魏旭合作讓百姓強遷的事,王真儒也合作了不少了。

別看這個傢伙一臉正人君子的樣子,但幹工程的,手腕該硬的時候肯定很硬。

現在只不過把這件事情交給了靺鞨族,其他少數民族有仇有怨找靺鞨族也就是了。

我們大唐光輝偉正,就算要勞工那也是付錢的,至於這些勞工怎麼來的,那就不關大唐的事情了。

畢竟買賣奴隸在大唐都不犯法啊,更不要說是買賣勞工了!

“對了!”李泰看着王真儒道,“你去把高句麗在這邊已到生育年齡的未婚少女和寡婦統計出一個數目來。

然後有意識的傳播,如果徭役們願意留在高句麗這邊成家立業的,那政府會給他們發放田地和妻妾,當然如果不想留下來也不勉強。”

“魏王的意思是?”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卻有幾分意外。

而李泰從容道,“這邊異族的人口比例太高了,所以需要漢人留在這裡改善血脈而已,而且將來開發這裡是長期工程,這裡多一些漢人終歸是好的。”

雖然李泰口口聲聲的說,華夏重在文明傳承,並不在乎血脈,但如果可以的話,李泰還是希望漢人血脈的比例能夠更多一些,異族的血統少一些。

畢竟己方主動去融合其他民族血統,總比其他民族侵略漢民族然後漢化要來得好的多。

“真儒明白了!”王真儒聽到李泰的話,點頭道,“真儒這就去統計!”

說實話,在古代這種由上位者進行強行指定的盲婚瞎嫁,對解決中下層男子無法結婚的問題要簡單的多,甚至看成是一種福利,沒什麼人權不人權,民主不民主的。

因爲女性除非是上層的貴族女性,多少還是能有所謂的體面,但對底層的女性來說,她們本身的存在就是財務的一種。

甚至就算現在大唐的偏遠地區典妻制度也是存在的,就好像是誰家地主生不出來兒子,那麼有些窮人家就把妻子租給地主,如果給地主生出了兒子,那麼生出兒子之後就算是錢貨兩清,如果沒有生出兒子,那麼就租用一定的年限,就回到原來的家裡。

這操作對底層百姓來說是非常常見的事。

貞潔這種東西,實際上在生產力越是低的時代,越是不會被重視,至於程朱理學真正影響也是官宦人家,以及有一定讀書能力的富農,對真正底層的貧賤夫妻來說是不存在的。

至於貧賤夫妻爲什麼能有老婆,那是因爲古代人販子是犯法的,但買賣妻妾是被默許的。

所以,李泰希望通過授田與娶妻這兩樣方式,讓更多的漢人留下來。

但最終能有多少留下來,說實話李泰也不敢保證。

用現代的話來說,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甚至只要落戶玉門之類的西北地區那送房子和妻子,在你見過江浙滬的繁華後,你願不願意爲了房子妻子留在這些較爲偏遠的未來有發展潛力的地方。

肯定有人願意,也有人不願意,人本身就是不可預測的。

但對李泰來說,哪怕多留下來一個人,以後也能對這地方的漢化多一分幫助。

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298章 跪下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90章 保護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10章 兩文錢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321章 交稅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294章 面見李靖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56章 玩真的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315章 鋼鐵城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523章 決戰第282章 令人頭疼的材料學第207章 計劃書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290章 保護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454章 將變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80章 李世民的準備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258章 覆滅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234章 送禮物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92章 熬出頭了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470章 光箭雨第2章 立志於農第65章 戰報第319章 南市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6章 成爲縣令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493章 雙贏第204章 八牛犁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81章 大豐收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330章 寺廟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421章 茶葉之利
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384章 吐蕃的命運第459章 展露才能第295章 自適應的發展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298章 跪下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358章 按部就班的謀劃第377章 李泰的堅持第290章 保護第87章 醫療營迴歸第10章 兩文錢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321章 交稅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397章 月餅製作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294章 面見李靖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56章 玩真的第318章 漁業的發展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26章 建設商鋪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315章 鋼鐵城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523章 決戰第282章 令人頭疼的材料學第207章 計劃書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290章 保護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345章 點金術的力量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戰終結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454章 將變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253章 井然有序第480章 李世民的準備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第182章 天津發展中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424章 第四百二十一 李承乾的覺悟第258章 覆滅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234章 送禮物第11章 煤炭與飼料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198章 大道元素週期表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413章 薛延陀進擊中(這個月接下來可能都第101章 拿錯劇本了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92章 熬出頭了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394章 松贊干布已到達戰場第272章 建城的原因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375章 展現君主天賦第521章 各自的應對第7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39章 竇靜的請求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284章 自適應的妙用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470章 光箭雨第2章 立志於農第65章 戰報第319章 南市第376章 草種計劃的後續第36章 成爲縣令第346章 接收物資第68章 繼續科考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493章 雙贏第204章 八牛犁第309章 破碎的計劃第443章 口無遮攔第81章 大豐收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262章 青海的重要性第330章 寺廟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421章 茶葉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