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

第197章 過完年就不消停了

衆人第二天醒來,由侍女們負責給他們更衣清理,更備上了醒酒的護肝的湯藥,以及清淡的粥食,讓他們好好的養一下脾胃。

這些人多數還有事情要做,如果沒什麼特殊的理由,基本上醒酒後便過來告辭了。

其他人也就算了,基本上所有事也都講得七七八八,唯獨王玄策,因他送了牛,所以宴請了他,但實際上來說,王玄策跟李泰不算太熟。

所以昨天的氣氛也不適合拉着他說,現在見王玄策清醒過來,李泰要找他做些正事了。

“玄策,今年草種計劃推行得怎麼樣了?”李泰對王玄策開口詢問。

王玄策原本還以爲自己報告後就告辭了,沒想到李泰居然還拉着自己聊事。

不過到底自己經手的,王玄策道,“《草種計劃》在桑乾河周邊有序推進。

在大雪降前,收割到了足夠牧草製作成青儲,再加上壁爐形勢的牧屋建立起來。

以今年儲蓄的煤炭,足以支撐到明年開春,所以今年絕不會有牛羊被凍死!”

說實話,王玄策說到這裡挺得意的,畢竟自己是真把《草種計劃》給一點點實行起來。

一想到這裡,手中沒什麼財富的百姓便拖家帶口的向天京城這邊過來了。

尤其在絕大多數做過徭役的百姓看來,李泰是包吃包住的。

這些當地豪強地主一開始很不樂意,但這些官員在關乎自己官位時,那可是相當的機敏,連忙道,

只不過去得晚了,可能前面一個人當上了管事,但你還是隻能做徭役啊!”

天津城是屬於幽州的,這些百姓還是屬於幽州的,對自己真沒影響。

“諸位同僚。”高季輔看着自己身邊的衆人,先開口道,

還是那句話,朝廷政令不下鄉,這些普通佃農們遵循本能的離開,縣城很難管到。

如果不是因爲李泰基本上碰不了兵權,那李泰第一時間,肯定是把資源往馬匹上傾斜。。

此刻營寨門口聚集了不少人,或多或少全是拖家帶口的,其中還有幾個自己認識的徭役。

接下來這年在《草種計劃》順利執行下,牧草資源對耕牛進行傾斜。”

這些百姓們一個兩個的遷徙,那頂多只是被當地當做是笑話看看。

靠着京杭大運河,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畢竟在這機械能遲遲發展不起來的時代,牲畜的力量可實在是太靠譜了。

畢竟官員的考覈裡面就是有一條考察人口增加的,像李泰當初的高陵爲什麼直接給了一個上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口暴增。

“高長史,就算燕王是一品親王,也不能、也不能……”

其他的人都有贈送,甚至連李治都給這剛剛四歲的小屁孩準備了文房四寶一套,相信他上小學了,應該會很感謝自己的。

如果說《草種計劃》原本是想要把草原民族變成農耕民族的遠大計劃,那現在李泰希望把遊牧資源向着耕牛傾斜,自然而然就是關乎現實吃飯的大事情了。

自己還是安安心心利用《草種計劃》把黃牛給培養起來,這些黃牛在秦嶺黃河以南,也許未必會有南方的水牛來得適用,但在北方地區黃牛卻是首屈一指的耕種品種。

我記得在雍奴前有座營寨的,我就在裡面服徭役。

聽到這話,在場徭役倒連忙報名了起來,生怕自己慢了幾分,吃了大虧。

隨着新年過去,一部分百姓拖家帶口的尋回自己徭役的地方,請求繼續做徭役。

畢竟整個大唐幾乎算是封建時代的馬匹之最,足足有七十萬的戰馬,都不計算駑馬的,這看得宋朝那是直流哈喇子,所以李泰不擔心馬匹的問題。

雖然李泰對佛家不感冒,但是長孫皇后喜歡啊。

王玄策聽到李泰這話,神色頓時嚴肅了起來。

他們發現給燕王做徭役,不但能夠吃飽飯,而且還有賺頭啊!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家中有田的百姓,雖然對這徭役感覺有幾分羨慕,但也只是羨慕。

這樣自己從李泰手中拿到糧食,豈不是純賺。

這一路上因去年修建讓徭役們居住的營寨,更是安排了魏旭等不良人進行巡視。

最重要得是這事情跟自己無關啊!

高季輔自己是去服過徭役的,他清楚知道這些百姓對做李泰的徭役的態度。

那待遇簡直就是百姓們夢裡的生活,相互比較,可以說百姓的選擇是理所當然的。

“當家的,這都走了兩天了,連安慶都過了,還沒到嗎?”

但去年的徭役倒給李泰幫了大忙,讓幽州百姓們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張津令,我們不能在這裡繼續幹活嗎?要去天津城嗎?”有人開口問道。

所以只要走上這條路,到了徭役的營寨裡,那就基本算是入了燕王口袋。

這樣的情況下,那幽州出口其他地方的特產就算是有了。

中年人手上揹着很大一個包裹,甚至算得上是全部家當,但還是向着天津這邊過來了。

此刻的王玄策哪怕整個人燃燒殆盡,怕也會願意撲到這個事業上鞠躬盡瘁。

畢竟,無恆產者無恆心,封建時代最沒忠心的就是佃戶了。

王玄策知道自己的任務後便匆匆離開,不過李泰也知道牛羊這種東西,跟糧食一樣,不是第一天下達任務,第二天就能弄出來的。

“這些流失百姓以無產無田的佃戶爲主,他們全順着去年新修的道路向天津那地方去了。

李泰小心的囑咐道:“牛生產了就給小牛加上牛鼻環,加速牧牛向耕牛的轉化。

你們是想要我跟燕王搶人?!”

能成爲津令基本上都是農業學府出身,多少知道李泰的習慣,連忙說道,

“這道路修好了,運河還等着清淤呢!運河清淤了,天津城還要修建呢!

“耕牛?”王玄策聽到這話,點頭道,“還請燕王放心,某會盡量牧養黃牛!”

地主對待他們可沒這般的好,因爲他們辛辛苦苦種植出來的糧食,那給地主盤剝七層,那都是好的了。

“張津令,這要沒活了嗎?”在場的徭役聽到這話心中一驚,這可要命的!

“你們放心,跟着燕王最不缺得就是活了!”

“就在前面了,這大路一直修到了雍奴縣,我們順着這大路繼續走。

中年人帶着一家老小轉了一個彎後,就見到了營寨門口,不過眼前的場景卻呆了呆。

你們先登記好戶口,等待燕王把牛車馬車之類的送過來,把你們送到天津城!”

只要伱們願意給燕王服役做天津徭役,燕王會把你們全部都會收下的。

所以,他們每一分生存資源,那都是算了又算的。

到了那裡,我們只要肯幹活,那就有得吃了!”

等到這些全部都做好了,在《草種計劃》的執行下,這種新方式說不定真能影響草原。

因爲幽州到底是邊疆地區,天生人口稀少,也就只能在耕牛與其他耕作工具上想想辦法。

他沒想到,一個新年過去,居然有這麼多徭役,跟自己一樣帶着一家老小過來。

本來李泰的徭役模式想要再幽州這地方傳播起來,尤其古代這種交通閉塞的環境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別得不說,以後建立農社時,黃牛成爲農社一部分資產,百姓們也能借用黃牛耕地,那自然而然的,農社在基層的影響力就能夠更進一步的擴散開來。

這時候,有個文士站出來,開口道,“大家不要着急,燕王已經知道你們來的事。

畢竟土地纔是最有歸屬感的,只要逼不得已他們是不會捨棄土地的,但多少也是起了農閒的時候,沒事去打打零工,多少賺幾個錢的心思。

張津令道:“雍奴以北的道路都修繕的差不多了,現在主要修繕天津城到雍奴的道路。

覺得給地主一年幹到頭頂多也就勉強吃個飽,想要吃得好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不要說還有臘肉魚乾啊!

但是數量多了,當地縣城很快就有所發現,但想要阻止,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法管。

王玄策不知道李泰此刻已經開始對京杭運河開通後,對整個秦嶺淮河以北地區的佈局。

更不要說隨着人口的流逝,帶來得勞動力減少,肯定還會影響到春耕!

這些縣城的官員發覺自己官位動搖,當即發動當地大族想要留住佃戶。

明年想大面積推廣小麥,你手上的耕牛是重中之重,可莫輕乎了!”

但人口流失對縣城官員來說,也不是小事。

尤其是大過年的把他們運送到所在縣城,讓他們過年跟家裡人吃上魚肉,對很多百姓來說,當官能做到這地步自己還要求什麼!

所以,去年那些離開的徭役,回去跟家裡人商量了一下,趁這冬天仔細算了算,覺得與其給那些地主做佃戶,還不如出來跟着燕王混來得合算。

但那些自己沒田畝,在給地主打工的佃戶,冬天回去後好好算了算。

但現在不是還有張萬歲在嘛,在高陵又有賽馬的馬場在,關於馬匹不需要自己擔心。

聽到這話,這些當地豪強與世家馬上反應過來,知道這件事的重大。

甚至這些佃戶重新進行戶籍編撰後,說不定一些地主私下裡瞞報的人,會出現出現在戶籍上,這人口不就多了嘛!

所以,在幽州這層面來說,高季輔倒樂得見到這事情。

你們在這裡有什麼活幹,快點去天津纔是正理,否則活給別人搶了,可別怨我!”

不過,這樣的歡快日子倒也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

王玄策自然也明白的,有了這牧牛後,這能給整個北方帶來多麼大改變。

這個冬天過去,自己也算是有了完整的經驗,以及各種能夠改進的技術。

不過,王玄策雖不知道李泰的這些變化,但單是《草種計劃》的耕牛能夠提供給幽州地區,從而耕犁出更多食物,這本身對官員而言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但有了資源上的傾斜,尤其牧草上的傾斜,王玄策至少會重點挑牛來培養,自己要求不多,今年能出欄個一兩千頭,多少也算安慰了。

因爲自己不過只是才過了一個安穩新年,沒想新年第一件事,便要處理這令人糟心的事。

雖然每個人換到的魚乾也好,臘肉也好,真算不上多,但李泰對百姓的用心,百姓自己自然會感受到。

說實話,這件事情高季輔也很愕然的。

李泰點點頭,道,“進行順利就行,另外有件事需要你注意一下。

所以他們是最精明的一羣人。

一個人的工作於己有利於國家有利,那就不需要李泰再多說什麼了。

他們的精明是爲了他們能在這時代活下去,哪怕只是多活個一兩年。

畢竟其中絕大多數佃戶基本都住在縣城邊角位置,有的甚至不是在縣城裡,而是山坳裡,這讓縣城怎麼管。

一名婦人拉扯着孩子,一隻手拉着揹包有幾分怯生生的,既有對前路的迷茫,有又對前路的恐懼。

高季輔不想處理這件事情的原因,就是這些百姓在縣級層面上雖然出現人口流失,但對高季輔來說,這一部分人不是消失了,而是到天津城了。

甚至不需要他們去提醒,隨着大量的百姓向着天津匯聚而來時,

盧家、衛家、祖家一個個世家找上高季輔,要高季輔想出個辦法來。

只要是正常當官的,那多少都清楚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

新年第二天開始,自己便是去一個個官員家中拜年,像是杜相,高季輔,馬周,以及其他自己麾下的人,都儘量在十五前拜訪完畢,甚至連新年禮物都早早給長安的父母送過去了。

“現在只是正月,所以這些佃農的離開,你不介意。

舊年過去,新年到來,這次李泰倒是第一次在幽州這邊過年。

給李世民送過去的是天津的粗鹽,至於給長孫皇后的則是一塊水玉的玉佛觀音。

但要到了三月,沒有足夠佃農,誰幫你們種田!”

下屬官僚不由張張嘴吧,但想說什麼,說李泰招收流民,吸納佃戶嗎?

但這年頭誰把佃戶當人看啊!

如果不是這次佃戶去天津城做徭役的事情,幾乎自發性的開始蔓延開來,導致大量的佃戶流失,換了誰,誰會把一個佃戶放在眼中。

畢竟每個佃戶,那是早早把自家祖傳土地賣了,只能出賣勞動力到地主家裡面耕田。

但誰都知道,地主家有徭役讓佃戶頂上,地主家要交稅先收佃戶的,佃戶算個屁。

如果不是大面積佃戶逃離,導致春天沒足夠勞力耕種,那誰家地主會把佃戶放在眼裡啊!

但現在年都過了,春耕快來了啊!

(本章完)

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3章 初見竇靜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1章 貞觀蝗災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317章 稱心第114章 建議第207章 計劃書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313章 糧票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71章 漕運稅收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29章 圖書館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296章 偶遇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85章 分封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306章 李春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12章 撲滅蝗災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37章 規劃高陵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28章 開學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171章 殿中對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20章 呂才第537章 高句麗滅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154章 恥度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29章 圖書館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264章 機會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25章 毛紡織第290章 保護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71章 漕運稅收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336章 博彩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
第492章 戰爭會議第3章 初見竇靜第279章 整頓親衛第1章 貞觀蝗災第308章 天下第一圍棋大會第317章 稱心第114章 建議第207章 計劃書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415章 佛家律宗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313章 糧票第248章 許敬宗的手腕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71章 漕運稅收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18章 與鄭鳳熾的交易第29章 圖書館第131章 再見長樂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241章 理所當然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514章 被劫掠的遼東城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206章 秉燭夜談第422章 李泰的建議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44章 順利通過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05章 魏王的老師第369章 戰後的封賞第296章 偶遇第382章 鉅艦抵達(陽了)第485章 分封第162章 巡查體系第527章 戰爭的終結第306章 李春第125章 李泰的目的第324章 飛行的熱氣球第12章 撲滅蝗災第452章 封侯(今天一更)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519章 李淳風的推薦(今天一更)第37章 規劃高陵第223章 薛禮入學府第24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271章 弟二百六十九章 體面人第28章 開學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2章 時光的殘忍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171章 殿中對第265章 河湟谷地的定位第529章 攻破安市城(今天一更)第500章 出人意料的運兵速度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363章 吐蕃的韌性第267章 自古以來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236章 悠閒的長安生活第20章 呂才第537章 高句麗滅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154章 恥度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387章 查清清白第520章 神通難敵天數第423章 糖衣炮彈第129章 人力資源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361章 信息的碰撞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29章 圖書館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264章 機會第329章 江南的茶園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124章 縈繞的緊迫感第325章 毛紡織第290章 保護第482章 平靜的高句麗(今天一更)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320章 期貨商會第71章 漕運稅收第425章 李泰擺爛中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536章 拿下平壤城第60章 意外的麻煩第229章 薛仁貴行動中第336章 博彩第91章 量化百姓價值第510章 李泰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