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鄉巴佬的想法

1930年開始的擴軍備戰受到國內反對勢力的不斷摯肘,結果只能小步慢跑。總以爲蘇聯人會給那些反對派勢力留點面子的,沒想到很快就在波蘭打了這些人的臉。

以德國目前的陸軍員額,遠遠不能滿足蘇聯冒失進軍增加的近千公里邊防線,霍夫曼領導下的統戰部只能根據事態的變化重新調整部署,爭取打造一個相對安全的東部。

從地圖上看,華沙在蘇聯的控制下就象一把直接捅向德國心臟的尖刀,但是,德國人也將自己形象地比喻成了刀鞘。在這一地區,蘇聯要麼不放一兵一卒,以免時刻處於德國的包圍之中,要麼以重兵防守,確保這裡會是一個堅固的中間堡壘。所以,蘇聯人還是選擇在佈列斯特駐紮了重兵。

德國的“格勒納事件”釋放出一種信號,詔示着即將有重大事件發生。被集中關押的反對派人士,也的確不冤,他們或多或少都收到過境外勢力的不少好處,也披着“和平”的外衣做一些對德國政局極其不利的事情。

麥克斯受邀參加了幾起審判,這才恍然大悟。雖然他自始至終都不太喜歡格勒納這個人,但在這起“肅敵”事件上,明確認爲格勒納還是有功之人。

“肅敵”一方面封住了國內反對勢力的悠悠之口,另一方面也讓英、美、蘇等國的潛伏人員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埃裡克用非常強硬的手段爲自己打造了一個暫時清靜的執政環境,也讓國外勢力成爲了盲人瞎馬。如此一來,蘇聯內部開始出現權利的角逐,在所謂的公平競爭中鬧得烏煙瘴氣。規則是人制訂的,然而,人們也在撕裂剛剛建立起來的那點微不足道的信任。

通過肅敵之後,德國的政令更加暢通,人們對所謂的民主開始表示懷疑、並一步步疏遠。1934年6月,國會大廈正式通過了總統終生制的有關條款,埃裡克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而名義上的國家政權領導人漢斯·路德,雖然掛着總理的頭銜,卻成了類似於俾斯麥那樣的角色。

德意志聯邦一系列憲法修改獲得了民衆的大力支持,但在外界看來,無不在透露一個信息,那就是埃裡克的權利在與日俱增,甚至在這樣的操作中培植了一位永遠不倒的土皇帝。

民間終於是有了些許察覺,可惜爲時已晚,好在埃裡克並沒有外界說的那麼獨裁,因此,只要求埃裡克不辜負民衆的期望就行。

在繁忙的商界,德國境內的大型企業都在做着細微的調整,尤其是與埃裡克政府簽訂過相關合同的軍工企業,都開始瞄準國防和國家軍隊的需要,同時積蓄產能,讓企業在非常時期也能做到暴發式增長。

1930年的時候,德國全年的坦克生產數量不足千臺,這還是包括外貿訂單在內的數據。1931年,因爲企業慣性思維,導致產能變化不大。1932年,埃裡克一怒之下,對全國軍工企業施行無差別整改,此後的生產便達到了年產3000餘輛的水平,不過,仍舊被外貿訂單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

爲了有效遏制蘇聯的西進步伐,1933年初,德國以國防軍採購價向芬蘭提供了最新的四號E外貿型坦克,這種裝備了步兵炮的坦克符合芬蘭的國情、地形和極寒天氣需要,畢竟芬蘭只需要的只是遲滯蘇聯的正面進攻,在層層阻擊中等待德國的大部隊的馳援。

相比芬蘭,蘇聯方面的一線坦克基本上都是以德國技術爲前提、經過部份改進後進行大批量生產的。隨着德、蘇兩國國際政治分岐的攤牌,德國駐蘇專家、技術人員和精密機牀等設備的拆遷,使得蘇聯的軍工和民用企業面臨生產性災荒,掀起了部份工廠的倒閉潮。

但是,體量龐大的蘇聯並不會坐以待斃。自1929年3月起,蘇聯人就已經開始悄悄着力於自力更生,自主研發。

另起爐竈需要鉅額投資,同時還要面臨人才、器材和技術上的空白,但蘇聯人並沒有退縮,反而拿出戰鬥民族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通過多年的潛心發展,終於摸索出了一些關鍵門道。雖然技術還很粗糙,但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路也就有了方向感,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美國人的鼻子很快就嗅到了氣味,並把握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插手機會。衆所周知,美國是無利不起早的西方國家,美其名爲技術援助,實際上是想把控蘇聯的國防基礎。

埃裡克在情報總結單中確定自己看到了“克里斯蒂懸掛”這個詞彙。雖然就一個懸掛系統而已,可他擔心的是美國會在德、蘇關係上選擇永久平衡,並不斷從中漁利,最終達到左右兩持續對抗的目的。

就美國現在的軍事實力,確實不值得一提,別的不說,海陸空三軍哪一個獨立兵種拿出來都無法與德國相抗衡,但是,青蛙雖然不咬人,但叫起來糟心。巧就巧在美國人並沒有直接與德國叫板,德國也不好直接命令美國人從歐洲離開。

倫德施泰特、格勒納等人屬於情緒急躁型,面對美國的軟實力挑釁,兩人相繼在國內外媒體上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言論,但美國與蘇聯也很快就進行了外交反駁。幾個回合下來,口水戰打了不少,但美蘇之間的合作卻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此時此刻,埃裡克並不怕惹毛大洋彼岸的老美,但也不想就此與美、蘇同時鬧翻,畢竟埃裡克要的不是兩敗俱傷,而是絕對勝算。在還沒有必要完全攤牌之前,德國不會讓毫無意義的局部戰爭給拖住。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埃裡克纔會選擇對斯拉夫人的野蠻與無理進行一再忍耐。一方面不進一步刺激整個斯拉夫世界,另一方面繼續控制這塊“本土化”地區,創造自己的戰略縱深。

爲了給德國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埃裡克不惜挑起西班牙的內戰和葡萄牙的混亂,並通過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將軍點燃了北非針對法國殖民統治不滿的熊熊烈火。與此同時,埃及與東非也迅速拿起槍桿子與殖民統治者進行了堅忍不拔的鬥爭。

因爲德國的暗中煽動,印、巴相繼宣佈獨立,加勒比海獨立圈也在聯情局和軍情局的幫助下掀起了反對殖民統治的高潮。

論情報收集,埃裡克現在已經橫行世界,無孔不入,獲取情報的手段也可以說無人能比。正是因爲有了這些隱蔽戰線的地下工作者,埃裡克才能及時掌握世界各國的細微動態,當然也因此比別人更多了幾分煩惱。

德國和英國是最早創立情報機構的國家,但相比之下,英國要遜色許多。因爲全球經濟的大蕭條,英國不堪財政重負,不得不停止了對許多地方情報人員的薪資。顯然,英國人還沒有把情報工作擺在軍事與戰略的第一。

蘇聯也是較早仿效德國情報收集的國家,但相比德國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蘇聯情報人員就粗糙多了,根本就上不了主流社會的檯面,充其量不過是以美色和肢體引誘有價值的對象就範而已。

1923年前,英國倫敦是全球的情報集散地,但隨着地緣政治和英國在全球影響力的削弱,華府和紐約相繼成爲了全球情報人員匯聚的中心,因此,英國人也就失去了重振旗鼓的耐心。

現在,只有美國這個鄉巴佬還在做着發財的美夢,覺得戰火不會燒到自家門口。

第329章 分贓第16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35 脫離掌控第311章 萊茵內部分歧第315章 萊茵金屬的專長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413章 背鍋俠第425章 武裝武裝武裝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359章 將矛頭引向東亞第250章 地中海艦隊(祝大家元旦快樂!事業有成!旺旺旺!)第183章 漢莎1號第127章 隆美爾第347 代理第12章 天才並非與生俱來第18章 行動開始第196章 合併大浪潮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62章 內戰(二)第393章 夾心波蘭的苦(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22章 造價新高(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混口飯吃)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142章 德、法建交聯合公告第283章 兩難第233章 累到倒頭就睡第240章 智取中歐計劃(第二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67章 四號坦克加經費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29章 艾德里安受審第136章 德法危機第298章 巴巴羅薩計劃第23章 軍事經濟總辦第77章 救生艙第337章 營救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軍(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23章 常凱申惹毛路德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2章 不速之客第240章 智取中歐計劃(第二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62章 內戰(二)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304章 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第83章 聯情局與軍情局第40章 暴動第109章 《柏林和約》簽署第151章 硬幣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44章 猛獸出籠第313章 法國炮(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217章 合作共贏也是賺第262章 法意出兵第109章 《柏林和約》簽署第155章 班貝格(一)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137章 101裝甲師進駐第362章 海軍挺直腰桿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99章 英美區別對待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4章 履帶運輸車登場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5章 位極人臣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2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第322章 造價新高(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混口飯吃)第209章 2165高地(六)第77章 救生艙第217章 合作共贏也是賺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124章 洛林危機(一)第293章 加大合作力度第16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68章 埃爾溫·蓋哈德第146章 軍事演習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14章 提前準備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37章 精簡陸軍第125章 洛林危機(二)第33章 軍購大會第216章 賺錢的戰爭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軍(求推薦、月票、打賞)第181章 根本不算傷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64章 內戰(四)第331章 加速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11章 沒有退路就殺出一條來第159章 德國影響力第369章 陰招疊出第433章 慕尼黑會議第285章 一個電話搞定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114章 外交部高規格訪美第340章 廓清環宇(二)第143章 艾德里安中學第128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一)第412章 忍不住了第34章 陸軍軍購大會(一)
第329章 分贓第16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335 脫離掌控第311章 萊茵內部分歧第315章 萊茵金屬的專長第320章 擴張無止境(感謝小刀子123的打賞)第413章 背鍋俠第425章 武裝武裝武裝第435章 襲擊英倫三島?第359章 將矛頭引向東亞第250章 地中海艦隊(祝大家元旦快樂!事業有成!旺旺旺!)第183章 漢莎1號第127章 隆美爾第347 代理第12章 天才並非與生俱來第18章 行動開始第196章 合併大浪潮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62章 內戰(二)第393章 夾心波蘭的苦(求推薦、月票、打賞)第322章 造價新高(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混口飯吃)第352章 麥克斯接盤第142章 德、法建交聯合公告第283章 兩難第233章 累到倒頭就睡第240章 智取中歐計劃(第二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367章 四號坦克加經費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29章 艾德里安受審第136章 德法危機第298章 巴巴羅薩計劃第23章 軍事經濟總辦第77章 救生艙第337章 營救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軍(求推薦、月票、打賞)第423章 常凱申惹毛路德第163章 採購計劃(補發)第2章 不速之客第240章 智取中歐計劃(第二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62章 內戰(二)第80章 502坦克營出擊第304章 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第83章 聯情局與軍情局第40章 暴動第109章 《柏林和約》簽署第151章 硬幣第277章 交易後的正義之戰第44章 猛獸出籠第313章 法國炮(求推薦,求月票,求打賞!)第217章 合作共贏也是賺第262章 法意出兵第109章 《柏林和約》簽署第155章 班貝格(一)第31章 裝甲單位升級計劃第137章 101裝甲師進駐第362章 海軍挺直腰桿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99章 英美區別對待第170章 太貴買不起第4章 履帶運輸車登場第154章 柯立芝訪德第15章 位極人臣第134章 德捷金融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2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第322章 造價新高(求推薦票,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混口飯吃)第209章 2165高地(六)第77章 救生艙第217章 合作共贏也是賺第205章 2165高地(二)第124章 洛林危機(一)第293章 加大合作力度第168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68章 埃爾溫·蓋哈德第146章 軍事演習第139章 巴爾幹戰爭第214章 提前準備第239章 反托拉斯(第一更求訂閱、月票、推薦票、打賞)第237章 精簡陸軍第125章 洛林危機(二)第33章 軍購大會第216章 賺錢的戰爭第406章 世界第一空軍(求推薦、月票、打賞)第181章 根本不算傷第227章 埃裡克的救生艙(第三更,求訂閱、收藏、推薦、月票、打賞)第64章 內戰(四)第331章 加速第278章 空艇應運而生第11章 沒有退路就殺出一條來第159章 德國影響力第369章 陰招疊出第433章 慕尼黑會議第285章 一個電話搞定第386章 黃金組合(一)第114章 外交部高規格訪美第340章 廓清環宇(二)第143章 艾德里安中學第128章 布爾什維克威脅(一)第412章 忍不住了第34章 陸軍軍購大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