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856章

在鎮裡聽完鎮上的工作彙報並且吃完午餐後,陳興一行便開始下鄉,此行陳興會走訪六個山村,但真正留下過夜的,只會選擇其中兩個山村,作爲市長,儘管他想將所有的貧困村都一一走遍,但他的時間有限,這一趟下來,能在召良縣考察五天,已經是他所能安排出來的時間極限,再多呆一兩天,其他工作都得耽擱了。

陳興的第一個目的地是興林村,同小云鎮的多數貧困村一樣,興林村也是山區村,因爲交通不便再加上村裡沒有可發展的副業,這裡的農村除了種田外,並沒其他收入,而因爲氣候條件所限,興林村的水稻更是隻有一年一熟,而村裡儘管有大量田地,但都是山田,不適合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想要靠種田致富更是不可能。

“市裡的其他縣市,像三江市等靠近沿海的縣市,水稻都是一年兩熟,召良縣因爲海拔高,氣溫比起市裡其他地方偏低,水稻只有一年一熟。”車上,於致遠同陳興隨口聊着,他以前還不知道這事,以爲召良縣和市裡的其他地方一樣,水稻都是一年兩熟,後來到了召良,聽本地人講起,於致遠才知道這麼個事實,當時還頗爲驚奇,畢竟召良縣也是屬於江城,同一個市裡的農作物種植差異竟然有這麼大,於致遠覺得很不可思議。

比起於致遠的見識,陳興在這方面的見聞可謂是見多識廣,畢竟是當過多年領導的人,又在幾個不同的地方幹過,以往在望山市,那同樣是個山城,同一個市裡,不同的地方也有水稻一年一熟和一年兩熟的區別。

車子沿着環山公路行駛着,在一段上坡路時,前面領頭的車子突然停了下來,後面的幾輛車子也只能跟着趕緊踩剎車,不過也只是片刻,前頭的車子很快又恢復行駛。

“怎麼回事?”於致遠嘀咕了一句。

很快,前頭就傳來了消息,一隻野生的穿山甲突然從山路邊的峭壁上竄了上來,車子險些就碾了過去,開車的人只能趕緊停住。

前頭的人還在說着話,於致遠這邊已經看到了穿山甲,神色頗爲興奮,“市長,您看,穿山甲,這是野生的,很

少看到。”

“確定是野生的嗎?會不會是有村民飼養的?”陳興下意識的問了一句,話一問出來,陳興就知道自個這問題問得多麼白癡了,要是飼養的,可不會這麼放出來,這一轉眼跑沒了,養殖的人損失就大了。

於致遠不知道陳興自個已經有了答案,還是很肯定的答道,“市長,不可能是飼養的,沒聽說過召良縣這邊有人能飼養穿山甲,倒是這裡的山區,野生的穿山甲不少,在咱們市裡也都挺有名的,有些酒店就專門從召良這邊高價收購野生穿山甲。”

“穿山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竟然還有人敢捕獵,這些人真是膽大妄爲。”陳興搖了搖頭。

“山區裡的人窮,再加上金錢誘惑,肯定會有人敢亂來,不過主要一點也是沒人管,警察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隨時隨地知道有人在山裡捕獵野生穿山甲。”於致遠道。

陳興聞言,也只能點頭承認這是個事實,山區的面積廣袤無垠,人一鑽進山林裡,就如同一粒沙子進了江河,又有誰能知道有人在捕獵穿山甲。

往窗外看了一眼,那頭野生的穿山甲在山坡上又露了個頭,眨眼間又消失不見,陳興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穿山甲,心裡頗有些感慨,現在自然環境破壞得這麼厲害,也就只有在山區這些自然環境保護較好的地方還能看到一些野生的保護動物出沒了。

車子繼續沿着環山公路行駛着,約莫又行駛了十幾分鍾後,就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興林村,而從興林村往裡去,還有兩個山村,同樣也都是貧困村,其中位於山裡最深處的落雲村,更是全縣最窮的村落,陳興今晚會在落雲村住一晚。

縣裡的一個扶貧項目就落在興林村,是一個農業大棚項目,種植金線蓮,這是珍貴的中草藥,素有‘藥王’‘神藥’之稱,也能直接當成補藥燉湯吃。

金線蓮並不容易種活,野生的金線蓮更是少之又少,因爲金線蓮往往在還沒成熟時就被鳥類給啄食了,所以想要採摘到野生的金線蓮實在是難上加難,因此市面上賣的所謂野生金線蓮,其實大都是大棚

種植出來的,不過儘管如此,金線蓮依然能賣出高價,因爲金線蓮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苛刻,哪怕是大棚種植,也不可能大規模供應,這也決定了金線蓮的價值。

陳興在一干人的陪同下參觀金線蓮的大棚種植項目,這是由鎮裡申請,縣裡覈准的扶貧項目,前後投入了幾百萬,而這些錢,自然是從縣裡的扶貧專用基金裡出,市裡面,也給召良縣的扶貧基金下撥了上億的財政撥款。

“鎮裡投入這個大棚項目,除了請市農業局的專家進行種植指導外,大棚日常的種植和打理、維護,都是請本村的村民,因爲效益好,我們給村民開的工資也高,一個月有兩千八的工資。”鎮長黃海東給陳興介紹着大棚項目。

聽到村民的工資有兩千八,陳興也不禁十分高興,兩千八的工資在城裡不高,但在農村,特別是還是興林村這樣的山區農村,顯然已經不低,最主要的是村民還能就近在家門口工作。

“去年年底有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過年,聽到我們這大棚有這麼高的工資,有一些人都不想出去了,就想着進大棚工作。”鎮委書記高小波也不失時機的插了句話,這種能在領導面前露面的機會,他這個鎮書記可不能讓鎮長給搶光了。

“不錯,這一個扶貧項目算是十分成功了,要是山區農村能多一些這樣的好項目,何愁農民不脫貧。”陳興感慨道,想了想,突然又問道,“這個種植金線蓮的項目能進行復制嗎?”

“市長,這恐怕不行,我們請教過市裡的專家,目前就興林村這一帶的氣溫土壤最適宜金線蓮生長,再往裡頭一點的落雲村,別看它跟興林村直線距離不到一千米,但金線蓮在落雲村就是種不起來。”鎮長黃海東道。

“看來這金線蓮對外部生長條件的要求十分苛刻了。”陳興點了點頭,一臉惋惜,這樣的大棚種植項目要是能夠大規模複製,那麼,在召良縣所有山區農村都上這個項目,那可不失爲一個脫貧的好辦法。

陳興和縣裡、鎮裡的一干人在大棚裡參觀着,不遠處,紀一菲默默的觀察着陳興。

(本章完)

正文_第158章正文_第131章正文_第731章正文_第235章正文_第三十三章狗眼看人低正文_第647章正文_第三十八章正文_第836章正文_第351章正文_第717章正文_第616章正文_第275章正文_第441章正文_第852章正文_第724章正文_第507章正文_第174章正文_第851章正文_第786章正文_第五十七章正文_第490章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307章正文_第768章正文_第251章正文_第46章正文_第965章正文_第四十五章父母的擔心正文_第255章正文_第460章正文_第294章正文_第404章正文_第1085章絕望正文_第278章正文_第九十七章赴約正文_第171章正文_第792章正文_第868章正文_第415章正文_第七十章正文_第203章正文_第六十九章正文_第519章正文_第181章正文_第321章正文_第679章正文_第744章(第二更)正文_第三十三章狗眼看人低正文_第六十九章正文_第124章正文_第80章正文_第106章正文_第141章正文_第230章正文_第1096章求人正文_第四十五章父母的擔心正文_第九十一章圈子正文_第133章正文_第496章正文_第123章正文_第406章正文_第724章正文_第521章正文_第282章正文_第260章正文_第774章正文_第八十二章正文_第1072章相談不歡正文_第101章正文_第186章正文_第800章正文_第420章正文_第189章正文_第545章正文_第10章正文_第39章正文_第867章正文_第318章正文_第183章正文_第54章正文_第778章正文_第25章正文_第140章正文_第32章正文_第134章正文_第773章正文_第八十七章受傷(上)正文_第233章正文_第819章正文_第八十三章奠基儀式(中)正文_第630章正文_第949章正文_第二十三章正文_第133章正文_第28章正文_第923章正文_第141章正文_第990章正文_第六十八章正文_第393章
正文_第158章正文_第131章正文_第731章正文_第235章正文_第三十三章狗眼看人低正文_第647章正文_第三十八章正文_第836章正文_第351章正文_第717章正文_第616章正文_第275章正文_第441章正文_第852章正文_第724章正文_第507章正文_第174章正文_第851章正文_第786章正文_第五十七章正文_第490章正文_第十二章正文_第307章正文_第768章正文_第251章正文_第46章正文_第965章正文_第四十五章父母的擔心正文_第255章正文_第460章正文_第294章正文_第404章正文_第1085章絕望正文_第278章正文_第九十七章赴約正文_第171章正文_第792章正文_第868章正文_第415章正文_第七十章正文_第203章正文_第六十九章正文_第519章正文_第181章正文_第321章正文_第679章正文_第744章(第二更)正文_第三十三章狗眼看人低正文_第六十九章正文_第124章正文_第80章正文_第106章正文_第141章正文_第230章正文_第1096章求人正文_第四十五章父母的擔心正文_第九十一章圈子正文_第133章正文_第496章正文_第123章正文_第406章正文_第724章正文_第521章正文_第282章正文_第260章正文_第774章正文_第八十二章正文_第1072章相談不歡正文_第101章正文_第186章正文_第800章正文_第420章正文_第189章正文_第545章正文_第10章正文_第39章正文_第867章正文_第318章正文_第183章正文_第54章正文_第778章正文_第25章正文_第140章正文_第32章正文_第134章正文_第773章正文_第八十七章受傷(上)正文_第233章正文_第819章正文_第八十三章奠基儀式(中)正文_第630章正文_第949章正文_第二十三章正文_第133章正文_第28章正文_第923章正文_第141章正文_第990章正文_第六十八章正文_第39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