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1章 耕

右扶風。

一片生機勃勃的耕作場景,正在田豫的面前,緩緩展開。

田豫不由得將馬速放緩,似乎是爲了不破壞眼前的這一份的平和。

陽光灑在關中這廣袤的田野上,金黃的光芒與綠油油的麥苗交織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在抵抗過了倒春寒的侵襲之後,關中農夫們將無比的熱情投入到生產之中,農夫們身着粗布衣裳,手持犁鏵,辛勤地耕作着這片肥沃的土地。

土地永遠不會辜負人類,流多少汗,便是有多少的產出。空氣中瀰漫着草木的芬芳和新翻泥土的氣息,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農夫們辛勤勞作的見證,連在田豫身邊飄蕩的風,似乎都因此而顯得溫柔起來。

田豫坐在馬背上,有些貪婪的看着眼前的這一切。

曾幾何時,他也曾經在幽州看見過如此龐大的勞動場景。

那個時候的幽州,劉虞還在。

劉虞是個好人,是一個身在高位,卻沒有被錢財和權柄所浸染,依舊保持着一個純真心思的好人。

只可惜這樣的好人,往往不長命。

田豫的目光,追尋着在田間勞作的那些民夫。

他們的身影點綴在綠色的田畝之中,或是彎腰除草,或是翻整田畝,他們的動作雖然是重複而單調的,但是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節奏感,彷彿是一首悠揚的編鐘曲。

遠處,幾頭黃牛低着頭,沉穩的拉着犁車。

那是受災的田畝要重新翻耕。

有了牛耕,有了新犁,使得田畝的莊禾恢復比單純的人力要更便捷。

『傳令下去,沿着道路走,別踩踏了禾苗!』

田豫吩咐道。

旋即就有兵卒將命令一個個的向後傳遞過去。

田豫是來上任的。

他因爲在隴右的功績出色,被升任長安尹的大理寺佐事。

在田豫身後,跟着騎在馬背上,腆着一個肚子,踢踢踏踏而來的是西羌王阿頡剎。

阿頡剎這一段時間來,很開心,使得他身寬體胖了許多,肚子都耷拉在了馬背上,一晃一晃的,要不是他的戰馬比一般的馬要雄俊,還真不一定能夠背得動他。

阿頡剎最近的小日子,確實是過得不錯。

在西羌叛亂之後,阿頡剎迅速認清了形勢,徹底倒向了斐潛一邊。西羌人也因此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從此安定下來。

除了少數極個別的人之外,大多數的人都還是喜歡安定的生活的。

西羌之亂,其實根本上,就是生存權的問題。不管是漢人還是羌人,正常的生活無法繼續下去了,便是隻能想辦法,而大多數時候,底層的百姓,不分羌人漢人,是如同散沙一般,無法成事的。對於西羌之亂來說,帶着這些羌人鬧騰的,並不是底層的羌人,而是羌人之中的豪帥。

在西羌反覆的叛亂過程當中,許多人死去了,原本生存環境就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競爭激烈的草場現在空無一人,就像是漢人的土地再分配一般,人口的降低使得西羌人的空間在無形當中就增加了。相互之間矛盾級別降低了,自然就沒有多少西羌人願意繼續和漢人死磕了。

北宮不懂這個,所以他想要繼續搞事情的時候,就搞不動了。

阿頡剎同樣也不懂這個,但是幸好他知道不能一條道跟着北宮走到黑……

基礎的矛盾解決之後,西羌也就獲得了相對穩定的時期,並且在這個時期之中,西羌人幸福感是相對較強的,於是阿頡剎也就自然獲得了更多的擁護,至於之前阿頡剎殺了北宮的事情,便是被漸漸的遺忘了。

這一次來,是因爲阿頡剎聽聞婭咪生了個胖小子,特意帶着賀禮前來爲斐潛祝賀的。

同時隨着田豫和阿頡剎兩人前來的,還有隴右的一批剛經過了一段時間集訓的騎兵。這些騎兵大概分爲三類,一部分是西羌人,另外一部分則是隴右以及雪區的人,還有一部分是西域人,現如今經過了強化的訓練,也剛好跟着田豫和阿頡剎一同來到了長安三輔。

對於這些騎兵來說,他們基本上都是第一次來到長安,也和田豫阿頡剎一般,對於在關中平原上勞作的農夫非常感興趣,認真的觀察着周邊的一切,似乎連農夫身上的衣服,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那麼的新奇。

因爲長安三輔這些年來的經濟發展,在農田之中耕作的農夫大多數都已經穿上了衣裳。一方面是倒春寒的天氣餘波,早晚還是比較寒冷的,另外一方面則是百姓手中比較有錢了,當然就捨得在服裝之上進行消費。所以百姓的消費,並不是說應該不應該,亦或是有沒有這個需求,而是要看百姓手中究竟有沒有錢。

這個錢,並不是所謂的大漢平均數,也不是什麼可支配收入,而是農夫一年生活下來的真正結餘。在貧富差距十分懸殊的山東之地,即便是人平均數再高,又能代表什麼?可支配收入也是如此。可支配收入是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如果僅僅是表面上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而實際上的結餘,也就是儲蓄降低了,那麼實際上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長安三輔的百姓有了結餘,當然就捨得在衣服上花一些錢了。

赤身裸體耕作的現象,基本上看不到了。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的服裝以粗布爲主,顏色多爲灰色、褐色或土黃色,這些顏色不僅耐髒,而且比較的便宜。

農夫一般都穿着半長的寬袖衣袍,不過並不像是後世影視劇當中所想象的一樣,勞動的時候是捲起袖子,而是採用一種被稱之爲襻膊的繩索來輔助,露出手臂,以便於操作農具。

只是簡單的捲起,那麼在勞作的時候就會漸漸鬆垮下來,而用襻膊則是可以固定住。

長袍的下襬一般都被撩起,夾在腰間,腿上則是穿着套筒,也稱之爲管褲。

農婦則是以襦裙居多,上衣多爲對襟或斜襟,下裳則較爲寬鬆,方便她們在田間勞作時蹲下或彎腰。她們的頭髮通常簡單束起,用布巾或髮帶固定,既實用又顯得利落。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田地之中比較泥濘不好穿鞋,但是大多數的農夫農婦也擁有了他或是她們的鞋子,即便是不像是達官貴人的皮靴,也不再是光着腳到處跑了……

即便是在勞作,這些農夫農婦臉上也是帶着一些笑容,時不時的還有人在田間相互拌嘴,嬉笑一番。

這笑聲似乎也會傳染,悄然的便是爬上了田豫的嘴邊。

阿頡剎在一旁哦哦哦的左看看右看看,然後問田豫道:『佐事啊,這麼大的一片地,都是……都是驃騎的麼?』

田豫呵呵的笑了笑,『不都是,但也是……』

阿頡剎有些皺眉,『什麼意思?』

田豫笑而不答。

阿頡剎想了半天,一拍巴掌,『明白了!啊啊,這……這真是了不起啊!嘖嘖,這長安三輔,這麼一大片耕田,可以種出多少糧食來?』

田豫又是笑了笑。

阿頡剎恍然,『這事情是機密對不對?那我猜個數?有沒有……嗯,有沒有十萬石?』

在阿頡剎概念當中,十萬都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

田豫哈哈大笑,『十萬?少了,真少了!』

『那是一百萬?』阿頡剎瞪圓了眼,覺得這個數目已經是完全不敢想象了。

田豫依舊在笑。

『還少?那麼是……一,一千,千萬?』阿頡剎說着,不知道爲什麼,他話語都有些結巴起來,顯然自己被這個龐大的數值給嚇到了。

田豫笑着,擺擺手,『沒那麼多,差一些。』

阿頡剎呼出了一口氣,『哦……啊?!』

差一點?

就算是差了幾百萬,那也是相當可怕的一個數值啊!

阿頡剎不由得哆嗦了一下,然後盯着周邊的田畝,就像是看着一片片的金山……

其實不管是田豫還是阿頡剎,所預估的都少了。

在關中三輔,以及其他推行斐潛新田政的區域,一戶之家,五十畝之內,是低稅率的,五十到一百畝,是正常稅率,一旦超過百畝,就會產生較高稅率。超出百畝之後的依舊想要享受低稅率,便是隻能用軍功來抵,這就是勳田制度。

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只有『大戶』人家纔會因此受到制約,家中田畝越多,需要繳納的賦稅就是越多。

同時,因爲關中三輔等地的手工業蓬勃發展,所以之前需要百姓繳納的各種雜物,鹽、馬、芻稿等等,甚至連徭役雜役等,也是一併攤入了田租之中,以糧食的形式進行繳納。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加重了土地的田租,但是實際上是減輕了農夫的負擔。

因爲農夫不需要專門再去將莊禾換成錢財,亦或是鹽、馬、芻稿等物來上繳,避免了二次,或是多次的剝削,所以農夫在度過了最開始的不理解不支持之後,很快就能適應新的賦稅方式。

這使得地主階級剝削農夫的手段,無形當中被削減了。

對於普通的農夫百姓來說,其實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徵稅模式,而不是複雜的,難以計算的,並且還有可能隨時變化的賦稅制度。

一直以來,封建王朝賦稅的最大的承擔者,都是最爲底層的百姓。

大戶人家有各種辦法逃避賦稅,而普通百姓只能老老實實的繳納個人勞作所得的田租賦稅,並且還要被重複的收割,一再的被剝削。比如馬政,在漢武帝時期,普通百姓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要繳納戰馬作爲額外的賦稅,在這個時候,普通百姓不僅是要付出好不容易積攢的錢財,想方設法採購戰馬去繳納這額外的加稅,自身也要承受戰馬價升高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的額外殘酷收割。

還有鐵,鹽,芻稿,魚膠等等……

每一次額外收取這些加稅的實物,都是一次朝廷『平均』的狂歡。

大臣會和皇帝說,『我大漢民衆千千萬,這些增派,平均到每個農夫頭上,每個人才一點點啊!完全是可以接受的麼!』

皇帝一算,好像確實不多,而且只要能達成財政最終結果,也就嘆息一聲,『再苦一苦百姓罷!』

而實際上,不管是在戰爭年月,還是在平常時間,只要是朝堂每一次的額外徵稅,都是中層地主階級想方設法讓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大好機會。

斐潛不相信這些弊政,在大漢,甚至在後續的封建王朝之中,沒人知道,瞭解,明晰。

舊階級的利益,只有新階級才能將其打破。

就像是大漢一直鼓吹三十稅一是善政一樣,這是真的百姓的心聲麼?

顯然普通百姓是沒有發聲的渠道的,而有發聲渠道的又是一些什麼人?

那真正對於百姓的善政,在削減了某些人利益的時候,這某些人會說這政策的好話麼?

如果這些人表示是善政,又是什麼樣的『善政』纔會讓這些人覺得真的是好?

至少在當下的關中三輔之中,就很少會有什麼士族豪強跳出來,鼓吹斐潛的新田政有多麼好……

普通百姓只是覺得好,要讓他們說,也說不出來。

斐潛的田政關鍵是讓百姓直接獲益,減少了這些大小地主階級從百姓身上額外剝削的機會,不僅是擴大了蛋糕,而且改變了一些分配的方式。

剝削依舊存在,可是已經讓關中的百姓覺得欣喜了,使得關中三輔的農夫耕作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尤其是開墾荒田的積極性。

因爲每一個農夫都知道,在新田政之下,他們每一份多開墾出來的田畝,雖然也要繳納賦稅,但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而且將雜項稅收全數歸納到莊禾上,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稅收的簡化。

每年只需要在夏收和秋獲的時候進行收稅就可以了,而且因爲收稅的項目單一,也同時減少了稅收的壓力和縮減了流程,使得吏員的數量可以降低一些,也同樣降低了貪官污吏在收稅之時進行勒索和敲詐的機會。

斐潛之所以能夠在當下推行新田政,一方面是因爲戰亂,所謂不破不立,在整個天下動盪的年代,人們比較容易接受一些新的觀念和制度,就像是春秋戰國時期也打破了周朝一貫的血統論和公卿制度一樣。另外一方面是斐潛給這些大小地主階級轉變的機會,扶持四民的共同發展,尤其是加大了手工業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提升,以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來避免被單一『重農』的小農經濟所挾持,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物產品種,使得大小地主階級不再是不可被替代……

這才讓大小地主漸漸的閉上嘴。

因爲他們發現,不僅是新興軍勳階層在替代他們,連着代表着『工』、『商』的階層也同樣在興起,削減着他們的話語權……

歷史上的那些封建王朝之中,並不是沒有皇帝想要反腐想要改變,但是在整個官僚階層同質化的結果下,就像是讓國足自查自糾,怎麼可能查得出什麼來?就算是迫於壓力,恐怕也就是交出個小嘍囉來頂罪背鍋。

若是民衆糾纏得太緊……

啊,來看看這個瓜!

絕對包熟啊!

然後民衆視線就被轉移了……

關中三輔,以及河東之地的賦稅收穫具體數值,只有在頂層政治人物之間纔會知曉。

田豫以爲他通過邸報,以及相關的行文推測出來的數據,已經是夠讓人驚訝的了,但是實際上,他還少算了許多。

這些年來,通過一系列的土地水利的基礎建設,再加上有牲畜牛馬犁田的技術改良,整個關中三輔地區的耕田總量已經接近一千五百萬畝。

雖然這個數值,距離關中三輔耕田鼎盛時期的田畝總數,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是對於當下來說,每年所產出的總產量,在正常的年份,已經是突破了七千萬石,從而在農業上得到的賦稅總收入,也增加到了千萬石以上,朝着一千五百萬石在邁進。

田豫和阿頡剎所看到的這些農夫,纔是整個斐潛政治集團最爲穩定的基石,也是斐潛膽敢離開關中三輔前往河東的底氣所在。

大漢的百姓都是淳樸且可愛的,他們所求的永遠都不多,誰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他們就能記住一輩子……

要不怎麼說民以食爲天呢?

肚子裡面有食物壓着,就翻騰不起來。

別看有時候民衆百姓會被某些公知帶到溝裡,但是真要讓民衆百姓跟着走,根本就不可能。

一時被迷惑,那是湊熱鬧的天性。

一時被蠱惑,那是貪便宜的本能。

真要百姓造反……

除非是社會失業率太高,百姓大面積吃不上飯了,纔會有可能。

道路的遠處,立着幾名小吏模樣的人,見到田豫等人一行,便是行將前來,先是出示了代表身份的令牌,又是詢問查驗了田豫的印綬,確認無誤之後,才遞給了田豫一份驃騎將軍府發出的命令。

田豫展開一看,臉上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依舊是笑呵呵的,但是目光微微有些閃動,旋即對阿頡剎說道:『啊,西羌王,我這有新的命令,就不能陪着你去長安了……只能是就此告辭了!抱歉抱歉……』

阿頡剎雖然好奇,但是也知道不能多問,於是便是哈哈笑着,表示無妨,然後帶着他下屬的那些羌人,趕着爲驃騎與婭咪祝賀的車馬禮物,先行往前了。

等阿頡剎走了之後,田豫轉頭問小吏,『臨時駐紮於此,人員倒是無妨,都攜帶了乾糧,可這戰馬……周邊又是田畝,要是不甚壞了莊禾,可是罪過!』

小吏笑着拱手說道:『荀長史早有安排,請隨在下來……佐事請放心,也就這幾天的事情了……』

『這幾天……』田豫問道,『可是長安之中,有些變化?』

小吏愣了一下,然後說道:『佐事……這個,呃,在下……不方便說……』

田豫擺了擺手,『明白了。看來還是有人賊心不死啊……』

這話小吏就不好接了,只好尷尬笑笑,算是默認了。

田豫轉過頭,看着遠處的那些農夫,良久才嘆息了一聲,『主公如此仁厚,依舊還有魑魅魍魎不知悔改……哈!良心何在?』

第六七八章 兼愛非攻進化版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3116章 舊的習俗第1866章 斐曹相見,城下對飲第2044章天有三日,地免三公第1435章 難得糊塗第3210章 逃第1674章 琴與茶第2265章合作是很重要的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1444章 金銀外交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2779章 夏侯蠻橫過關卡,關中游騎救王昶第2983章難統合第一七一章 決裂的董袁執政第1839章 擦槍易走火第1227章 天錯地錯都不是自己的錯第1026章 春秋第1432章 太原內亂(加更)第2475章紛囂起第1965章隱士名利,名號之稱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1753章 好辦法壞主意第1126章 傷第二四一章 左署侍郎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1458章 書局第2918章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948章君子死不死,王孫歸不歸第2582章人自爲鬥第2248章看是要看的,聽是要聽的第1570章 黍離第1162章 山路和水路第二九四章 人在漢朝身不由己第1459章 迷局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二零零章 溫水烹蛙第2904章命之不易,無遏爾躬第1612章 一道選擇題第四四八章 君臣對第2881章教化,陽謀的延續第2269章好手段好方法好朋友好戰友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3239章 耕鑿居人有遠心第1053章 誰都在想握住命運第2565章閱讀理解小技巧第1052章 政治上的表面文章第三四零章 商人之路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七三二章 寒門崛起路第二七九章 生存的危機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306章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第1567章 白鷺亭第三九九章 轉折點第2585章人情之常第1630章 問答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五七七章 相互之間的謀劃第2860章一個夢想第2654章此舉大妙第3120章 報仇雪恨第九五五章 戰場上的選擇第1320章 種子第2387章立言傳千古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2900章騎虎難下,迎難而上第五八六章 耕田呃耕田第3274章 揚起的飛塵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1475章 曹孟德的決意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1482章 呂奉先的暢意第3225章 一個註定產生的背叛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六零三章 鮮卑的第一波試探第2292章時間長了難免健忘第二七一章 走還是留第2429章下餌下料下一些鉤子第2730章 最好的模樣第2224章丟一塊肉第2883章叛徒,幽北的波動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五七二章 囧人在途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2758章 去則離矣父子去離第二五六章 函谷關第1353章 佈置第3254章 價值第2516章不是所有山歌都嘹亮
第六七八章 兼愛非攻進化版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3116章 舊的習俗第1866章 斐曹相見,城下對飲第2044章天有三日,地免三公第1435章 難得糊塗第3210章 逃第1674章 琴與茶第2265章合作是很重要的第3069章 獻玉的可憐人,砍了右腳砍左腳第2571章人來人往第2922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第1444章 金銀外交第1918章紅了票子,黑了心肝第2779章 夏侯蠻橫過關卡,關中游騎救王昶第2983章難統合第一七一章 決裂的董袁執政第1839章 擦槍易走火第1227章 天錯地錯都不是自己的錯第1026章 春秋第1432章 太原內亂(加更)第2475章紛囂起第1965章隱士名利,名號之稱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1753章 好辦法壞主意第1126章 傷第二四一章 左署侍郎第1711章 一個大計劃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1458章 書局第2918章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948章君子死不死,王孫歸不歸第2582章人自爲鬥第2248章看是要看的,聽是要聽的第1570章 黍離第1162章 山路和水路第二九四章 人在漢朝身不由己第1459章 迷局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二零零章 溫水烹蛙第2904章命之不易,無遏爾躬第1612章 一道選擇題第四四八章 君臣對第2881章教化,陽謀的延續第2269章好手段好方法好朋友好戰友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3239章 耕鑿居人有遠心第1053章 誰都在想握住命運第2565章閱讀理解小技巧第1052章 政治上的表面文章第三四零章 商人之路第六二九章 做勢第七三二章 寒門崛起路第二七九章 生存的危機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1911章仁義之師,公瑾天賦第2306章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第1567章 白鷺亭第三九九章 轉折點第2585章人情之常第1630章 問答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五七七章 相互之間的謀劃第2860章一個夢想第2654章此舉大妙第3120章 報仇雪恨第九五五章 戰場上的選擇第1320章 種子第2387章立言傳千古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2900章騎虎難下,迎難而上第五八六章 耕田呃耕田第3274章 揚起的飛塵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1475章 曹孟德的決意第九零一章 任重而道遠(一)第1482章 呂奉先的暢意第3225章 一個註定產生的背叛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六零三章 鮮卑的第一波試探第2292章時間長了難免健忘第二七一章 走還是留第2429章下餌下料下一些鉤子第2730章 最好的模樣第2224章丟一塊肉第2883章叛徒,幽北的波動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五七二章 囧人在途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2758章 去則離矣父子去離第二五六章 函谷關第1353章 佈置第3254章 價值第2516章不是所有山歌都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