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疑冢(2)
我仗着膽子一步一步地挪到了近前,貼在樹幹上聽了聽。果然,怪聲就是從這樹幹內發出來的。
看了看這裡的環境,我若有所悟,想必是時間久了,樹幹內的水分也蒸發得差不多了,加上空氣一流通,上面支撐的重量又不輕,所以纔會時不時地發出這種“吱嘎、吱嘎”的聲音。
弄清了怪聲的來源,心裡多少落了點地,不像剛纔那麼緊張了。
大牙指着柱子,有些擔心地問我道:“來亮,你說這東西一會兒能不能支不住了,再塌了啊?那咱們可就真給活埋在這裡面了!”
我白了一眼大牙,讓他趕緊閉上他那烏鴉嘴,別淨說這喪氣話。這麼多年了都沒事,偏等我們進來,這頂天柱還倒了,那還講不講天理了,我們是後孃養的還是咋的?
柳葉圍着這兩根柱子轉了幾圈,有些拿不準地說道:“我總覺得這兩根柱子有些古怪,不像是這地宮裡本來就有的,好像是後來才支上的。你們看無論其工整程度還是支撐的方法都顯得有些簡拙,過去的柱子再怎麼着也不會這麼裸着杵在這裡,怎麼也得過遍漆,防止腐爛或是蟲蛀,下面也會有基座,而這兩根柱子怎麼看怎麼有點寒磣。”
這個我也想到了,同樣搞不清到底是怎麼回事。很明顯,這兩根柱子不是打盜洞的這夥人支上的,就憑這個盜洞根本就運不進來這兩件龐然大物。眼前的這兩根巨木,倒像是從地宮入口運進來的,或是說在修建過程中臨時支撐用的,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最後竟然沒有運走。
舉着手電往前照了照,穿過柱子所在的門洞,前面是個相對於比墓道要稍寬一些的石室,寬有七八米,進深也就是三米多一點,應該就是地宮的“閃當券”和“罩門券”。
清朝皇陵地宮一般由“九券四門”構成。九券分別是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和金券,金券裡面放的就是棺槨了;而四個石門分別是罩門、頭道門、二道門和三道門。
其中的罩門券、名堂券和金券上方建有琉璃瓦屋頂,也是經常暗布機關的地方,有種專門防盜墓的機關,叫什麼“金頂明油”的,經常布在這三券琉璃頂之上,一旦觸發機關,從頂上就會傾瀉出大量的明油,瞬間就把這裡燒成火海,不管你有天大的能耐,就算是銅頭鐵壁,都得燒得乾乾巴巴的。
從閃當券開始,地面變平了,都是一米來長的青白石鋪磚,對面就是一座巨大的石門。石門的門樓用的是磚木瓦結構,門垛是青白石雕刻。兩扇石門虛掩,門扇上掛着兩隻銅輔首,睜着怪眼@?,銜着門環。除此之外,既沒有石雕圖案,也不見乳頭狀的門釘,門上乾乾淨淨,再也沒有任何紋飾。
手電的光線聚光,照亮的範圍不大,燈光一晃,只能看出個大致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