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話三 槓房(3)
北京槓房業有句行話,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因爲槓房本身只有軟片、硬器出租,平常櫃上只有三五人看守門市,等候顧客,所以開支不大。一有大事,可臨時請同行幫忙。要應上個大人物或財主家的喪事,不僅槓房一行,所有有關的喪事用品行業,如壽材、棚彩、傢伙、紙活,還有僧道各門,就都來了賺錢的機會。槓房的繡花軟片,可現裁現繡,隨用主之所欲,東西用完後全歸槓房所有,槓房又可從中取利。
北京有家日升槓房,坐落在西長安街西段路南。東家鬱蘭齋是山西人,領東掌櫃王寶之,二掌櫃孟傳受。慈禧太后、隆裕太后、光緒皇帝奉安,內務府都是交給日升槓房承辦。就是靠承辦過三次皇差的名氣,又因日升槓房擡的大小槓從未出過事故,所以在社會上名聲不錯。
就因爲日升槓房聲譽好,1929年,日升槓房接了一個讓全中國都矚目的大買賣,負責孫中山先生靈櫬南移,取價一萬元。
據**十八年5月26日《迎櫬日記》上記:是日,零時一點由西山碧雲寺起靈,靈櫬上加蓋小棺罩,國旗覆罩上。行起靈禮節後,奏哀樂,鳴禮炮。先由槓夫二十四人槓,出碧雲寺大門後,改用三十二人槓,至萬壽山改用六十四人大槓。到了西直門已九點五十五分,各界送殯代表及軍警馬、步各隊,按次序排定。走至西直門內大街上,天空有三架飛機旋繞。靈櫬經過地方,路兩旁觀衆雖擁擠,但秩序不亂。民衆均脫帽,俯首肅立。過新街口、西四牌樓、西單、西長安街、天安門、中華門,出正陽門至前門東車站。上火車至浦口輪渡,槓夫和其他執事人等就回歸。而事先日升槓房派有四十二名槓夫在南京等候,俟總理靈櫬在中山陵安葬後,這四十二名槓夫才能迴歸北平。
在清代,官民葬禮葬制都有規定,而且對使用多少槓夫、擡槓也有限制。按品級不同,有八十槓、有六十四槓、有四十八槓、有三十二槓、有二十四槓等。其中一百零八人擡的“大獨龍槓”是隻有皇帝才能用的規格,一般百姓最多用十六個人擡的“羅漢槓”,或叫“全上”。次爲十二人擡的“虎包頭”槓,再次爲八個人擡的“小擡槓”。還有四個人擡槓,二人擡的“穿心槓”(俗稱猴兒抱杆),小孩則用一人叫“挾匣子”。如小孩晚間死了,連夜買上“匣匣”(即小棺材),叫槓房鋪一人挾去放在鋪內,天亮後掩埋。
清帝遜位,各級官員都摘去了頂戴花翎、脫下補服袍褂。昔日何等高貴華美的衣着到了民間變成富有人家爲老人送終的壽衣。那是槓房看準了商機,爲喪生的老人生前沒當過官,讓其死後過過官癮。那補服靴帽,最初都是真品。後來供不應求改爲仿製。更有應客觀需要爲富家死去的老太太製作“觀音兜”的,隨後大量投產。那是因爲慈禧曾化裝觀世音拍過照片的緣故。
前清殯葬規格是有等級限制的,不得越制。到了**年間,富有人家發喪出殯,常見有用“八八六十四槓”的,正如當時民諺:“過去不靈,如今有錢則靈。”解放後,破四舊,破迷信,這個行當很快就灰飛煙滅了,而知道這個行當的人也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