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這招可能不是什麼曠世好招數,可是,常言道:“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李景林是自己自信自己這招絕對可以成功騙住敵人,是矇混過關!

不過,李景林在心中更是明白一點,他這招必須是在目前這裡的敵我雙方開戰之後,最好是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方能執行,否則,馮玉祥一行人倒也罷了,樑中國一行人沒有一個人是瞎子,他們各個人的眼睛都沒有問題,在人多眼雜的情況下,李景林只怕樑中國一行人不好糊弄!

這次也許老天爺是幫了李景林一個不大不小的忙,李景林所期待的事情是發生了,馮玉祥一行人和樑中國一行人是正式再一次開火了……

進攻的主動權如今是掌握在樑中國一行人的手中,因爲,樑中國和蕭仕臻的受傷昏倒,樑中國那一支隊伍的士兵們因爲主帥受傷,樑亮峰和史火林將軍是害怕會造成羣龍無首,形成大混亂的局面,所以,他們兩個人就把這支隊伍的士兵們重新安排一下,給打亂分別編入自己和另一人的隊伍之中了。

雖然,從其他角度上面來說,可能樑亮峰和史後林將軍的做法並不是相當的正確,可是,至少他讓馮玉祥這個西北軍的領袖的原定進攻計劃是放棄了,從而是必須被迫執行新的計劃了。

馮玉祥遇見了這樣子的敵人,和這樣子的情況,前者的眉頭是忍不住皺了起來,幾乎都快要擰成一起了,由此可知,目前的戰事對馮玉祥來說,是有多麼的不利,發愁到何種地步了。

馮玉祥是仔細想了想,他認爲目前由於敵人是佔得上風,掌握了主動權,戰況對自己是相當的不利,背水一戰的戰術執行起來是久久不順利未能取得自己腦中想的應該有的效果,他知道時間再拖下去,那麼,必然對己方中人不利,己方一行人必敗無疑,畢竟,和敵人背水一戰進行決戰靠的乃是士氣,時間一久,未見成效,使用者必受其害!

看來,只能是使用驕兵之計來對付敵人們了!馮玉祥是在心中暗暗的想道。

驕兵之計的意思乃是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孟達暗暗發書,申報玄德,說‘黃忠連輸數陣,現今退在關上。’玄德慌問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將驕兵之計也。’”

想馮玉祥出道這麼多年,他對付的敵人們可是有千百萬個,遇見的各種各樣的情況是絕對不再少數之下,其中馮玉祥在北京政變的時候,他就遇見過這個情況。

北京政變,也有人稱之爲首都革命,1924年10月23日發生在中華民國的首都北京,發動者爲馮玉祥。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被任命爲“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迎戰奉軍。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監禁總統曹錕,宣佈成立“國民軍”。政變後,馮玉祥授意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

在北京政變的時候,直軍第一二軍同奉軍作戰,第二軍總司令王懷慶是個庸懦腐朽之人。他採用舊式戰法,即一個人扛着大旗前面開路,密集的大隊形隨大旗行動。奉軍看到直軍如此無能,非常高興,立即拉開散兵線,一下子把王懷慶的13師的兩個營包圍起來,並迅速把他們消滅。王懷慶全軍頓時潰不成軍,敗退下來。氣得吳佩罕撤掉王懷慶的職務,急派親信張福來赴前線接替。

馮玉祥是認爲自己目前不妨使用一種叫做“佯敗”的戰術來對付敵人們,至於如何佯敗,其具體的做法就是採用王懷慶如此舊式戰法來吸引敵人,讓敵人們是認爲己方一行人是腐朽不堪,毫無任何戰鬥力和士氣可言,可以再最短的時間內幹掉自己和西北軍中人,馮玉祥是認爲敵人們要是真的這麼認爲,那麼,他和他的西北軍一定是有機可趁!

想到這裡以後,他馮玉祥立即大喊道:“弟兄們!快點改變戰法,立即以我爲中心,是跟隨我的步伐行動!”

本來,馮玉祥是認爲自己這招戰法即使再怎麼不濟,至少也絕對不會出現負面的效果出來,可是,馮玉祥是殊不知道,自己千算萬算是算錯了一點,他的這句話是纔剛剛所出來,在這裡的敵人樑亮峰、史後林將軍以及書生“十三刀”都立即看破了馮玉祥使用的伎倆了。

原因很簡答,大概是馮玉祥坐上西北軍領袖的位置是太久太久了,他渾然已經忘記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他已經根本不記得辛亥革命有一個十分重大的成果乃是讓帝制不僅僅被推翻,而且,還永遠在中國不能存活下去,而中國人老百姓會永遠記住辛亥革命這點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了!

同理,馮玉祥可能有點動機不純的發動北京政變,是讓北京的格局頓時一變,可是,他畢竟有正面的作用,且意義不小足以讓中國人永遠記住這些,當然了,北京政變是不可能和辛亥革命是相提並論,且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也不知都各中詳細過程,不過,像他今天遇見的敵人們因爲北京政變有正面的評價是永遠的記住了它!

再加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這個道理,馮玉祥今天遇見的敵人早就把馮玉祥所有歷史是倒背如流,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北京政變自然亦在其中,故此,馮玉祥用的這招是根本無法騙過敵人的!

“弟兄們!千萬不要中計,馮玉祥這是驕兵誘敵之計,大家是千萬不要中計,明白嗎!?”最先反應過來的乃是樑亮峰,樑亮峰是張口大喊起來了道。

樑亮峰這一說可是不要緊,是跟當年發生在中國淝水之戰時期的朱序在秦軍渡河時候亂喊亂叫的效果是一模一樣,幾乎是同出一撤,並無任何差別,饒是以馮玉祥見了那麼多的世面,他的計劃是被樑亮峰一口識破之後,他亦是忍不住呆了呆,臉色霎時變得慘白起來!

這下子,樑中國一行人是再也不需要任何證據來證明樑亮峰的判斷,他們是看見馮玉祥這副狗德行以後,他們頓時是全部都相信了,而這個時候,史後林將軍是想來一招以快打快,企圖讓馮玉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用最短的時間消滅敵人們!

史後林將軍肅容,道:“弟兄們!給我用四面楚歌來對付西北軍中人,讓馮玉祥和他的西北軍是知道我們的厲害!”

說完,沙俄白軍中人是立即行動起來了,在世界各國的軍隊配置裡面,的的確確是有類似“音樂隊伍”配置在隊伍之內,雖然,史後林將軍沒有明白“四面楚歌”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敵我雙方都是知道史後林將軍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爲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史後林將軍的意思是很明確,就是想讓己方中人是大唱他們沙俄人的歌曲,從而把楚漢爭霸項羽的困境是再一次演繹一遍,同樣,四面楚歌這招亦是由於太出名的緣故,在此地的敵我雙方即使再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們是在看見沙俄白軍的樂隊出現之後,他們也是明白史後林將軍想用什麼陰謀詭計了!

在這裡附近並不是只有馮玉祥率領着一支西北軍中人,在他們的北面背後之處亦是有己方中人,否則,老實說,要是他們西北軍中人拒敵樂觀的話,他馮玉祥也不用親自率領西北軍來這裡抗擊敵人了!

要是史後林將軍一開始就用四面楚歌這招來對付敵人們的話,可能效果不僅僅一點點也沒有,而且,還會被敵人們給笑個半死,可是,史後林將軍也算是一個軍事高手,居然能夠趁馮玉祥腦子有點紊亂,部隊不整齊,士氣低落之際是立即用出四面楚歌,是成功擊中了馮玉祥的“軟肋”,讓西北軍中人夠喝一壺了!

馮玉祥是估計他們這邊是打敵人不順利,還屢屢被受制於人,另外一方打敵人也是打的不順利,不然的話,恐怕自己率領着部隊早就有援兵來幫助自己了,也不會至於落到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地步了!

權衡利弊之下,馮玉祥是在腦中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思考了十幾秒之後,他是當即做出決定,大喊道:“弟兄們!撤退!撤退!!給我全部撤退,全部給我退回我們原來的地方,違令者,斬!”

說完,馮玉祥是立即第一個扭轉轉身率領着自己身邊的人員是開始撤退起來了,其餘的西北軍中人也是一個個都是奉命行事之人,他們是看見自己的老總馮玉祥跑了,他們亦是忍不住也用自己的雙腿跟着跑在他們的後面!

此時的馮玉祥是希望敵人們會按照古人云:“窮寇莫追”之法來對付己方一行人,像曹操一樣生性多疑,如此,馮玉祥是相信己方中人還有一線生機,可是,樑中國一行人卻是絕對不像馮玉祥所想的那樣行事,他們皆是抱着唐朝黃巢起義失敗的教訓一樣,是堅定無疑的肯定對敵人們執行追擊,想直搗黃龍,是絲毫的猶豫也沒有!

這下子,馮玉祥是唯一的希望也是落空了,他唯一一點點的幻想也是被敵人給弄得灰飛煙滅徹徹底底的破滅了,他馮玉祥和西北軍在前面跑,後面的沙俄白軍中人就在後面追,而且,馮玉祥一行人是隻有一條路在跑,而他的敵人們卻是害怕會跟敵人們是落差太遠太遠,樑中國一行人是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追擊敵人們了!

可以說,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分鐘多以後,馮玉祥一行人和樑中國一行人是基本上全部離開了此地,不在此處逗留了,畢竟,現在,他們兩方都是在打仗,又不是遊山玩水,以目前的可能性敵我雙方想再回來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在這個世界上,要是貓死了,無疑最開心就是老鼠,現在是發生了這種現象,躲在暗處是有一個是最開心不過了,而這個人當然不是別人,正是李景林這個老狐狸了!

李景林等這種“現象”是等了很久,且是迫不急待了,他要的就是敵我雙方一起離開這裡,這樣,他就能如願以償的實現自己的計劃,雖然,發生的現象跟自己想的是有一定的出入,但是,李景林要想完成自己的計劃,基本上,他還是可以的!

只是,有一句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李景林是算了這麼久,這麼多,他還是千算萬算是算錯、算漏了一點點了!

未完待續,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

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九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三章第七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
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五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十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二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九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八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九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三章第七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五章第五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