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塵埃落定

(先針對上一章的爭議說幾句。《明史》張獻忠的傳上原文就寫着“十四年正月……獻忠果東出……自率輕騎日夜馳三百里……陷襄陽城,縛襄王翊銘置堂下,屬之酒曰‘我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籓誅,王其努力盡此酒’遂殺之”。

這兩章的情節我原本也沒打算詳寫,但正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如今因爲主角的蝴蝶效應,被推遲、變形,我總得交代,今天就能過完這部分情節。歷史上張獻忠第一次破襄陽時,兵力確實不多,後來襄陽也有重新被朝廷控制、再被李自成控制的紀錄。

可以推定張獻忠這次來,至少沒有打算長期佔領。只是想殺藩王陷害楊嗣昌,並且搶劫一大筆錢財、發錢收買人心或者招兵買馬、再順手殺一些官員,說哪個目標更主要,都是合理的,尤其是陷害楊嗣昌這個目的,有《明史》上的對話原話爲證。

另外,根據正史推斷,可以判定張獻忠在襄陽城內以及楊嗣昌身邊肯定有內奸眼線,所以他敢找薄弱的時間、地點,鑽空子。

沈樹人是意外出現的,在張獻忠的情報網預料之外,所以他派來偷襲的人也就沒來得及撤退,多殺人搶劫了一會兒,沒控制好時間。這我認爲很合理,不存在給張獻忠降智。這都是歷史上他幹過的事情,有什麼降智的。)

——

崇禎十四年七月的大明天下,實在是千頭萬緒,劇變連連。

李自成攻洛陽後,短短二十天裡,天下接連發生了一大串的連鎖反應,簡直比彈藥庫殉爆還誇張。

福王被殺、楊嗣昌請罪、左良玉被牽連削去將軍號移鎮……這些消息傳回京城後僅僅五天,

湖廣方面又傳來“襄陽被流賊假扮成百姓入城滲透作亂、刺殺藩王”的重磅消息。鬧得京城的皇帝和京官們都徹底懵逼了。

除了一羣噴人不怕事大的言官之外,沒人想看到這種局面。

這次的消息,是湖廣兵備僉事沈樹人六百里加急送來的,僅僅兩天之後,楊嗣昌也送來了再一次的請罪摺子。

據說楊嗣昌聽說襄王、貴王被殺,還急火攻心又吐血昏厥過去了,但好在是暫時沒生命危險,康復後還能吊着一口氣繼續戴罪督師。

應該是沈樹人也第一時間派人去安慰過了楊嗣昌,並且把自己的說辭、打算跟楊嗣昌透過氣了,才讓楊嗣昌不至於像歷史同期那樣憂懼絕食而死。

因爲歷史上他犯下的是“失地陷藩”的大罪,自覺肯定會被治罪處死,還有可能禍及家人,才希望早點“工傷殉職”,換取一個體面。

現在沈樹人的補救,死死把事情的性質咬死在“刺殺”而非“失地陷藩”上,就還有轉機,讓楊嗣昌看到了希望,能繼續燃起一陣子求生意志。

當然了,楊嗣昌肯定會讓他在京城的心腹盯着點消息,看看崇禎最後究竟怎麼給這事兒定性。如果崇禎能接受沈樹人上報的定性,拍板說着就是“滲透作亂刺殺”,那楊嗣昌也就不急着去死了。

如果崇禎最後不接受沈樹人上報的定性,非要拍板成“失地陷藩”,那楊嗣昌就得趕緊在司法程序走完之前自殺、以保護家人。

這種等着消息決定是否要自殺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

……

“短短几日,連續那麼多藩王被流賊殺害!楊嗣昌到底幹什麼吃的!朕要滅他的族!”

文華殿內,剛剛驚聞噩耗時的崇禎,果然還是很不冷靜,泄憤地砸了很多瓷器玉器,旁邊包括王承恩在內的宦官宮女,全都大氣也不敢出。

不一會兒,被皇帝召見的六科給事中等諫官,也陸續來到宮裡,要討論這事兒的定性。

最終定性肯定不是給事中級別的小官能拍板的,但他們代表了相關科道言官的意見,皇帝也得參考一下外部對這事兒的看法、會不會給皇帝丟面子。

崇禎這人很愛面子,所以有時候他殺不殺人,決策因素不是看對方罪該不該殺,而是“外面的人是否會因爲皇帝這次沒殺人而看不起皇帝、覺得皇帝丟臉了”。

以至於崇禎朝各科的給事中也暗暗掌握了這個規律,對於自己想攻訐的政敵,一旦對方攤上事兒了,他們被皇帝召對時,就添油加醋說“這次的事兒外面都知道了,傳得沸沸揚揚,如果陛下不嚴明執法,恐怕會被天下士林恥笑”。

如此一來,陷害死犯事兒大臣的概率,就能提高那麼幾成。

當然,這招也不可能百試百靈,不然崇禎朝的文官早就被政敵陷害殺光了,崇禎也是有底限的。

如果科道言官敢誇大其詞、最後被發現純屬捕風捉影煽風點火,那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坐實了誣告罪的話,被反坐殺頭的也不是沒有。

這一次,要給楊嗣昌的疏忽定罪,崇禎首先召見的便是兵科給事中沈迅。

好在楊嗣昌也不傻,他離京外出督師,留在京城的兵科給事中當然都是他安插的心腹——歷史上,這位沈迅和後來的兵部尚書陳新甲,都是楊嗣昌外放前提拔上來、留在京城兵部的耳目。

楊嗣昌活着的時候,沈迅和陳新甲之間關係還可以,兩人也都忠於提拔他們的楊嗣昌。

但楊嗣昌死後,這沈迅和陳新甲的矛盾就激化了,最後陳新甲被人彈劾問斬之前,沈迅還落井下石了,結果崇禎聽說之後,都有些不齒,還噴他說“當年楊嗣昌提拔你倆,要是讓你上你還不如陳新甲呢”。

所以,如今這一切雖然還沒發生,但沈迅好歹是忠於楊嗣昌的,此時此刻還不至於跳反。

面對皇帝的垂詢,他也誠懇地說:“陛下,臣以爲此次變故,湖廣兵備沈樹人所奏確屬有理。張獻忠並未能攻佔、長期佔領襄陽,只是派出了一些死士滲透入城刺殺。

這些人都不穿甲冑,兵器也是另外偷藏進城的。讓朝廷大軍負責排查這些刺客,屬實有些爲難。所謂術業有專攻,出了這種事兒,應該是王府護衛和地方典史、衙役捕快的罪責。

如果是發現了流賊滲透後、一刀一槍正面搏殺打不過流賊死士,導致城池陷落,那纔是守軍將士和督師督撫之責。”

崇禎原本其實也不太想嚴懲楊嗣昌,因爲他已經通篇細讀過了沈樹人的奏請,看明白其中“張獻忠謀害藩王,就是想陷害督撫、利用大明律法的空子讓朝廷自毀長城”。

既然如此,崇禎也不傻,不能中了張獻忠的計。

因此,只要皇帝不丟臉,有臺階下,就可以不殺楊嗣昌,最多隻是訓誡降職、降低待遇、罰俸,但是依然管原來的事兒。

待遇可以降,權力不能隨便變,不能破壞剿賊大業。就像諸葛亮街亭兵敗、貶官三級,雖然掛右將軍的頭銜,管的還是原來的事兒。

崇禎對沈迅試探再三,見對方言辭懇切,有了臺階,這事兒也就暫時揭過。

然後他又召見了如今還只是兵部侍郎的陳新甲,也問了一番,陳新甲的意見也差不多,崇禎就決定等幾天、風頭過了再慢慢下論斷。

(注:歷史上陳新甲這時候已經是兵部尚書了,楊嗣昌都死了小半年了。但因爲蝴蝶效應,設定陳新甲現在還是侍郎,要過一陣子才正式升尚書。)

……

然而,崇禎沒想到的是,大明朝到了這節骨眼上,黨同伐異互相攻訐的破事兒永遠不會少。

楊嗣昌走之前,把兵科的給事中都安排成自己人,但他不可能把六科的給事中,以及全部的科道言官,都安排成自己人。

楊嗣昌一派跟東林之間也有不少恩怨糾葛,所以很快就有一些不負責兵事的言官,也開始抨擊楊嗣昌,外加不服“襄王貴王之死是刺殺”的定性。

也反對朝廷明確解釋相關律令、明確“失地陷藩”的時間尺度。覺得“暫時被刺客滲透擾亂某座城池數日、就被朝廷大軍趕回平賊”的情況,也該繼續算“失地”。

“失地”怎麼可以因爲是被偷襲、是臨時不差,時間短,就不算失地呢?一天都不行!

東林“衆正”從來都是絲毫不允許有道德瑕疵的,原則問題哪能給個寬限期?

上書抨擊得最狠的,是兩名給事中方士亮、馬嘉植——說來也巧,這倆人正好是歷史上一年後彈劾弄死陳新甲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正常,陳新甲算是楊嗣昌的餘黨,那些歷史上跟陳新甲不死不休的東林衆正,自然也會是此刻最想給楊嗣昌上眼藥的。

方士亮、馬嘉植拼命拱火澆油,渲染“現在外面士林清議都在恥笑陛下執法不嚴,不能駕馭地方督撫,任由地方上隨意降低守土標準、有辱我大明剛正誓死不退的威嚴”云云。

崇禎被鬧得很沒面子,不免又生出了殺楊嗣昌的心思。

如此局面,想幫楊嗣昌斡旋的沈迅也沒了辦法,他畢竟只是一個給事中,不可能跟其他一羣給事中對噴,那也不是他的職責,如果表現太積極還會被懷疑——

言官的存在,價值就是查漏補缺,彈劾事務官,哪有言官主要火力是用來噴別的言官的?你是什麼居心?

所以,只有受恩於楊嗣昌的兵部侍郎陳新甲,可以勉爲其難在那兒苦苦支撐,卻獨力難支。

……

事情又過了三四天,總算出現了一些轉機,主要是左子雄終於押解着艾能奇到了京城。

之前送信的是六百里加急,而押送囚犯不可能跑這麼快。哪怕有騎兵快馬兼程護送,比送信使者慢上一倍多時間也是正常的。

左子雄抵達京城這天,已經是七月底了。而戰俘和流賊囚犯的事兒,當然歸兵部管,所以左子雄就把人直接送去了陳新甲那兒。

陳新甲很鄭重地親自接見了如今纔剛升參將的左子雄,顯然是想從前方挖掘一些對楊閣老有利的素材。

他看了沈樹人讓左子雄隨身攜帶的信件、以及聽了左子雄自己的一些補充陳述後,才稍稍有些喜色,連忙確認道:

“哦?沈兵備在襄陽平息刺客時,還繳獲了被刺客劫走的一部分襄王府、貴王府、及其他被害豪紳的家財?還一併押運了一部分到京城來?”

左子雄誠懇答道:“確如尚書所言,當時城中被殺藩王、豪門、富戶逾數百,不過凡是沒有闔門而喪、全族被滅的,沈兵備都找到了苦主,把被劫家財歸還了苦主。

只有那些闔門滅絕的,沒有苦主可以發還,才送來京城,理當上繳國庫——不過,也不是全部,相當一部分粗重財物,主要是糧食、綢緞、布匹、器物。張逆麾下義子、賊將在破府後,就選擇了直接發散給襄陽城內百姓,以收攏人心、招募新兵。

沈兵備怕強行把流賊發給百姓邀買人心的財物徵收回來,會導致民心愈發向賊,也就默認了這一部分。具體該如何向朝廷澄清,就看陳侍郎定奪了。”

陳新甲點點頭,知道這筆銀子還可以操作,還可以想辦法幫楊嗣昌在京城稍微疏通一下。另外,他也知道沈樹人肯定自己也留下了很多,不會那麼好心都送來的。

倉促間也不可能把百萬兩級別的家產送到京城,半路上早就被人見財起意、甚至會誘惑押運軍隊自己見財起意就反水。

陳新甲繼續往下看,又關注到幾個點,重點詢問:“按你的說法,沈兵備在派你押送艾能奇時,就已經想到張獻忠可能派人在半路攔截、也有可能想搶回這些銀子,所以沈兵備實際上安排了一明一暗兩支隊伍,明的護送、暗的埋伏。

最後,還真就等到了張獻忠部的一次伏擊嘗試,但是被你們成功拖延到暗中護送人馬出現、將張獻忠的劫囚隊伍再次擊敗?又斬獲百餘人、俘虜數十騎?

另外,根據沈兵備的調查,還能確認楊閣老身邊和襄陽城裡,確有張獻忠的內應細作、他這才能如此料敵先機?而這些細作的身份,你們也通過嚴刑拷打艾能奇及其他被俘的流賊部總以上軍官,問出了幾個?”

左子雄非常坦蕩地承認:“確如侍郎所言,末將此番護送,半路又殺退一波劫囚者,但實在不敢居功,是沈兵備思慮嚴密,末將不過是動手的武夫。

沈兵備還說,張獻忠多疑,如果真遇到劫囚並且成功挫敗,還能進一步讓張獻忠懷疑他麾下諸義子有內鬥。但具體會如何發展、如何利用,沈兵備也不可能預測。

他說早就聽聞陳侍郎您是楊閣老提拔的兵部官員中、最足智多謀的。相信您能隨機應變,把這些條件充分利用好。”

陳新甲聽了左子雄轉述的吹捧言語,也是有些得意。他這人別的不說,至少還是知恩圖報、實用主義的。

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意識到這次的俘虜能有大用。畢竟俘虜的口供,殺傷力是很大的,尤其還能證明張獻忠確實擅長收買內奸、眼線,這挖出來就是一個大案。

很快,陳新甲就自己想到了一條毒計——天地良心,這完全是陳新甲自己想要打擊政敵,跟沈樹人完全沒半毛錢關係。

那些京城的齷齪派系鬥爭,沈樹人是一點都不想沾,他只是不希望朝廷的剿賊方略出現反覆。

……

又數日之後,陳新甲的反擊還真就組織好了。

一方面,也是張獻忠給力,在搶劫、殺藩襄陽的部隊被重創、幾乎全殲,去救艾能奇的劫囚小隊也被反殺後。

張獻忠惱羞成怒,爲了儘快以陷藩罪害死楊嗣昌,他不惜血本又組織了幾次死士滲透作亂、刺殺藩王的戲碼。大部分沒成功,也有少數成功了,但因爲都是小股刺客,也沒有別的收益,搶不到什麼財物,搶到了也轉移不出去,基本上是有來無回的死士。

另一方面,陳新甲重新嚴刑拷問了被送來京城的俘虜後,抓到了一些新的“口供”:張獻忠多次在其軍中反覆強調,如今的當務之急,是趁着楊嗣昌因爲福王之死憂懼將死,要趕緊添一把火把楊嗣昌的死坐實了。

所以,他有收買朝中言官把張獻忠部的損害小事化大、給朝廷多丟臉面、促成崇禎多殺地方督撫,把抗賊最激烈的督撫能害死一個就害死一個。

原本只是“刺殺”的行爲,要讓這些言官們把事情鬧大到“失地陷藩”的程度,讓皇帝下不來臺。

最後,陳新甲還拿到一份口供:吏科給事中方士亮,就曾經收過張獻忠的銀子,要裡應外合把“刺殺”擴大化爲“失地陷藩”,作爲張獻忠的內應,幫張獻忠陷殺地方督撫!

崇禎得到這份來自“張獻忠義子”的口供後,果然大怒,也有了藉口,立刻把最能嗶嗶賴賴的言官方士亮直接以“通賊內應”的罪名抓起來,居然最後還真從方士亮府邸抄出十幾萬兩銀子的不明來源財物。

天地良心,這筆銀子倒是真不怎麼需要人去栽贓,因爲隨便一個京官,抄家出十萬兩都是正常的。陳新甲最多就是稍微玩了點輔助性質的小花招。

人贓並獲,還有流賊一方的口供,還跟流賊的陷害督撫動機完全吻合,出身東林檔的吏科給事中方士亮,就這樣被夷滅了三族——通賊內應的罪名,這樣處置絕對是應該的。

一時之間,其他東林言官瞬間噤若寒蟬。

哪怕是原本再強的大噴子,這時候也不敢開口了。

死了也就罷了,還死得那麼窩囊,被流賊賊酋的義子招供出來說他是張獻忠的內應,那簡直是辱沒祖宗十八代了。

這事兒也就算這麼過去了。

楊嗣昌該罰還是要罰,如前所述降級、罰俸、取消待遇,依然管原先的事兒。

而兵部尚書銜也被徹底拿掉,藉着這個機會,崇禎也給兵部侍郎陳新甲順勢提拔了一下,讓陳新甲正式當上了兵部尚書。

陳新甲履新之後,對於沈樹人這個朋友當然是徹底認下了。從此京城六部裡面,至少有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戶部尚書蔣德璟,都是沈家的鐵桿盟友。

沈樹人在地方上的生存環境,顯然又能優化一點。

也不用太擔心最後一年多裡崇禎哪天情緒不穩定對湖廣人事亂來——崇禎對地方的控制,也就剩一年了。別看他還有兩年半才死,但洪承疇降清之後,崇禎就已經失去對地方的實際掌控了。

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61章 初戰告捷第94章 一波又起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5章 雙線操作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5章 奮勇爭先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66章 無能狂怒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7章 困獸之鬥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98章 虛實相濟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9章 隨州炮戰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
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96章 多鐸敗退金山寺第336章 朱樹人:提兵十萬援合肥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56章 有病就早點治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59章 滅國之戰-下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61章 初戰告捷第94章 一波又起第64章 將噴子進行到底第5章 雙線操作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369章 兵臨瀋陽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5章 奮勇爭先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66章 無能狂怒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58章 完成備戰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27章 困獸之鬥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98章 虛實相濟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9章 隨州炮戰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94章 剃一發而牽全身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