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輕取萬縣

萬縣,明末屬夔州府,距重慶府治巴縣還有四百里路。

距離看似挺遠,但後世看官哪怕完全不懂地理,多半也知道萬縣是屬於重慶下轄——因爲21世紀大名鼎鼎的重慶烤魚,就是從那發跡的。後來重慶其他地方的人見這生意有戲,也都來搞,當地人就又另弄了個“萬州烤魚”的招牌。

而一個能以烤魚着稱的地方,地形當然是臨江多水的了。

明末的萬縣城池,剛好設在長江的一處拐角,依託碼頭而建,南北東三面都是長江,只有西面是陸地。

這裡自古就是長江出川前的重要港口城市。上游來的船舶,如果船型太大,或者船底適航性不宜通過長江三峽,就會在這兒換一道船,換上便於通過瞿塘峽的,再繼續後續的航程。

所以整座城池的城防設施,最堅固的就是城西,其次是城南城北,最薄弱的則是城東。

縣城東門外,有縱深一兩裡的港區,地勢平坦,但城牆卻不高。因爲南北兩側被長江夾住了,城南城北的城牆一直修到長江邊,也不怕從陸路進攻的敵人迂迴到城東平坦地帶攻城。

但凡攻城方敢從城西繞過城南或城北、迂迴到東邊再攻城,早就在半路上被南北城牆上的守軍射殺得暈頭轉向了,犯不着。

秦良玉深諳川中各府地理,對這些當然也是瞭然於胸,所以剛到萬縣,就建議朱樹人把到時候要負責第一波主攻的王光昌、王光興兄弟所部人馬,安排到城西,組裝攻城器械,籌備強攻。

但朱樹人也是坐在船上繞着萬縣仔細觀察良久,最後卻做出了一個與本地人截然相反的決定。

朱樹人用玉骨折扇虛指着城牆,傲然道:

“把兩位王遊擊的人馬,部署到城東江面上的船隊裡,不急着上。秦總鎮,倒是有勞您先帶一萬白桿兵,在城西擺開陣勢,籌備攻城器械,先鼓譟打擊流賊守軍士氣,能勸降就勸降,勸降不了再強攻。

你那邊動手後,東邊這兒,我會讓兩位王遊擊在城東水門外的碼頭登陸,然後從這一側攻擊。我看城東城牆低矮,似乎還年久失修,應該更容易打破。”

秦良玉愕然:“從城東攻擊?國姓爺,老身知道您是打過不少勝仗,可您未必瞭解我川中地理啊!

這城東城牆外,看似還有一里多縱深的碼頭、街坊,可以讓兵馬上岸後從容列陣,不至於被守軍衝出來半渡而擊、趕下長江。

但您想過沒有,如果是倉促登陸列陣後直接攻城,攻城武器怎麼辦?雲梯、衝車、壕車都不可能靠船運直接卸載到碼頭上,又不可能讓步卒登陸後現打造攻城器械。

這就意味着從碼頭上岸的步卒,最多隻能帶飛梯、撞木這些最簡易的器械攻城。如此簡陋的器械,足以抵消掉城東城牆低矮破舊給守方帶來的劣勢了!”

朱樹人卻渾不在意,只是冷冷一笑:“東邊這麼矮這麼破的城牆,臨時砍幾根毛竹紮成飛梯,都足夠破城了,用不上雲梯衝車!我自會有其他重型攻城武器、從江面上直接增援攻城部隊!”

秦良玉看他如此自信滿滿,還把計劃說得頭頭是道,纔沒有再反駁,只是內心悲涼地搖搖頭,但還是執行了命令。

秦良玉也知道,她一把年紀了,只是個武將,沒有權力反抗督撫的亂命的。

當初邵捷春瞎指揮,讓她集中兵力死守奉節,死守長江三峽,而導致其他入川山險小道漏洞百出,秦良玉照樣沒有辦法抗命,明知有風險也只能執行。

明末的武將,處境就是這麼尷尬。

《孫子兵法》曰:“將能而君不御者勝”,但這句話在明末,卻從來沒能做到。

……

秦良玉先親自督領一萬人左右的白桿兵,在下游距離萬縣城池十幾裡的地方登陸,然後迂迴到城西開闊地,擺開架勢,組裝攻城器械。

城頭的賊將張明志看到秦良玉的旗號,也是如臨大敵,把城內幾千流賊老兵主力,抽調了至少三分之二以上,分佈到西城牆、城樓上。

這支賊軍缺乏火槍和佛郎機,就只能靠弓弩湊數,絕大多數的弓弩也都聚集到西邊,少量則分佈到南北兩側,以防白桿兵迂迴。剩下主要就靠滾木礌石和壯丁新兵戒備了。

秦良玉這支白桿兵,雖然早在崇禎七年時,就在河北遭受過重創,後來也受損過兩次,每次能有一小半老兵活下來並歸隊就不錯了。

因此,戰鬥力跟崇禎七年之前、全盛狀態時的白桿兵,也是完全不能比的。

但不管怎麼說,頂着白桿兵的名號在那兒,秦良玉的部隊好歹也算天下二線的強軍了。

如今在明軍各部中,戰力也就僅次於關寧軍和山西軍,跟孫傳庭的陝軍相比,應該是在伯仲之間。

秦良玉本人已經六十八歲,當然不可能親臨一線,就只是在後面督陣。

白桿兵平時野戰多用帶鉤鐮的白蠟杆長槍,但攻城的時候顯然不適合,所以都換了備用的藤牌和佩刀,還有一定的弓弩火槍,這次出戰,朱樹人更是額外給秦良玉配了火槍隊。

部隊在藤牌的掩護下逐次推進,朱樹人額外增援的火槍隊,也趁機跟着藤牌手,朝城頭開火。

張明志缺乏火槍,麾下士兵頓時被霰彈打得擡不起頭來。

新拉的壯丁更是被槍聲和飛濺的碎石嚇得不敢露頭往外丟滾木礌石,只敢躲在垛堞後面,用類似櫻木花道倒馬桶投籃的姿勢,越頂往外盲丟木石。

極個別力氣小的新兵蛋子,甚至慌亂間背靠垛堞、朝後面扔石頭,但又用力不足沒能成功翻越垛堞,石頭重新落下來把自己砸死了。

種種亂相,不一而足。

張明志也沒想到自己麾下剛拉的壯丁如此不堪,只好臨時再從其他方向緊急抽調流賊老兵來堵口。

隨着幾架雲梯和壕車逐次靠上城牆,秦良玉部很快與張明志軍展開了激烈的血戰。

白桿兵將士們雖然英勇,卻架不住攻城一方的地形劣勢太明顯,很快出現了血腥的傷亡,對面的流賊軍也不好受,每每有士兵跟白桿兵將士扭作一團雙雙從城牆上跌下,生死不知。

戰死的人數,每隔一盞茶的工夫,就能增長數十個,鮮血漸漸濺射、塗抹在城牆上,不住往下流淌。

……

城西的牽制攻城持續了大約半炷香後,朱樹人在長江江面上,用望遠鏡反覆觀察,

確認其他幾個方向似乎都有人馬往秦良玉攻打的方向增援,他也終於下令,讓王家兄弟立刻出擊。

那邊秦良玉都不惜傷亡堅決執行了命令,這邊王光昌、王光興兄弟心中再犯滴咕,也只好硬着頭皮準備上了。

好在,他們出擊之前,朱樹人也給了他們充分的鼓勵,徹底揭開了謎底,讓他們不用擔心“臨時登陸後直接投入攻城,缺乏重型攻城武器怎麼辦”的問題。

“二位王遊擊放心,你們的部隊只要帶撞木飛梯就夠了,一上岸就直接列隊,然後衝鋒攻城。至於城門和城牆,我會用紅夷大炮直接轟擊一輪,哪怕無法轟開,至少也能打得塌陷數處,你們就精選死士,挑缺口處攀援衝殺便是。”

王光昌、王光興愕然:“紅夷大炮能打這麼遠?這江面距離東門東牆起碼一里多地呢!”

這些流賊出身、又被朝廷招撫的部隊,確實沒怎麼見過世面,他們只在四川和湖廣的鄖陽、襄陽一帶戰鬥過,

不像秦良玉好歹當年還去北京勤王過,見過拱衛京城的紅夷大炮。

可以說,如今的四川官軍,除了秦良玉本部人馬以外,其他大多數沒操作過紅夷大炮,只是用過佛郎機這些相對老式的火炮,甚至還在用老掉牙的、更輕型的虎蹲炮。

對於“大炮能打兩裡地遠”這種事情,他們還真沒法想象,連對面的張獻忠偏師將領也一樣沒法想象。

誰讓朱樹人的紅夷大炮,是如今全亞洲質量最好性能參數最強的呢——早在一年多前,朱樹人就擁有了三四千斤重的荷蘭原裝紅夷大炮,也就是對應荷蘭人的18和24磅艦炮,那都是鄭成功孝敬這位大哥弄來的。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www.yeguoyuedu.com 安卓蘋果均可。】

而最近一年裡,朱樹人在大冶開鐵礦,造了新型高爐、預熱風爐鍊鐵鍊鋼,那冶金水平,已經直逼18世紀後期了,起碼比原本歷史同期的最先進水平還進步了一百多年。

有了更好的鋼材,朱樹人軍心鑄造的紅夷大炮,質量當然也在潛移默化穩紮穩打的提升。

如今宋應星那邊,已經可以鑄造的最重型紅夷大炮,已經突破到了五千斤、六千斤這兩個段位,比原本最重的還重了一半以上。

當然,大炮並不是越重越好的,畢竟還要考慮通用性和機動性。朱樹人對新式紅夷大炮的發展,是分兩個方向的,既要弄便於馬車拉着快速炮的輕炮,也要用於戰船的重炮。

這些最重的六千斤炮,因爲鋼材質量比同期荷蘭人還領先了一百多年,實際作戰效果,已經能接近17世紀末,荷蘭海軍3.7噸重的“42磅炮”,也就是能發射42磅重的大鐵球,摺合明朝這邊大約是33明斤。

這種最重型的火炮,在荷蘭人的重型蓋倫戰船上,也依然嫌太重了,沒法作爲舷側炮使用,因爲後坐力容易導致船體不穩。

所以荷蘭人在風帆戰艦時代,最重的舷側火炮,也只到32磅炮彈,還得是部署在風帆戰列艦的最底層炮甲板,防止船體重心太高不穩。而42磅炮,只作爲船首炮和船尾炮。

這些物理規律,朱樹人當然也不會去違反。

所以他造出來的42磅炮,同樣只給八百料級以上頂級明軍戰船,作爲船首炮使用。

每條大船船頭最多裝一門,只能朝前開火,以免後坐力導致側傾翻船。

這種炮想用於陸戰野戰的話,也是非常麻煩的,因爲根本無法移動。

任何時代,除了要塞炮以外,最重的陸軍火炮,口徑彈重肯定都是不如同時期的海軍主炮的,畢竟陸上載具的運能肯定遠不如同時期的軍艦。

所以也就攻打這種沿着大江、從長江江面上能直接射程夠到城門的城池時,朱樹人這一招才能用用,其實也算是非常大的侷限性了。

王家兄弟各自帶了一個營兩千人的人馬,加起來就是四千人,很快在萬縣城東的碼頭區,大模大樣登陸列隊。

城頭守軍看了,也不敢嘗試“趁登陸部隊立足未穩,出城逆襲半渡而擊”,

誰讓張明志本人被秦良玉牽制在城西了呢,這邊的部隊幾乎都是剛拉的壯丁,新兵蛋子,誰能有膽子開城門衝出去野戰啊。

王家兄弟的四千人,就這麼順利列好了隊,也扛好了飛梯。

與此同時,長江江面上的幾艘最大的戰船,已經下好了碇石、調整好了船頭方向,等於是拋錨開火,非常穩定。

“轟轟轟——”隨着幾聲連絕大多數明軍自己都從未體檢過的巨響,三五顆每顆三十三明斤的大鐵球,直挺挺朝着萬縣東城牆和城樓、城門飛去。

“這就是紅夷大炮?十門佛郎機都沒這一門動靜大吧?”王氏兄弟看得目瞪口呆,第一輪轟完之後居然呆滯得暫時沒了反應。

好在他們離城牆也還遠,暫時不衝鋒發一會兒呆也不會遭受損失。

第一輪炮彈精度也確實不咋滴,需要校射調整、把船體搖晃帶來的誤差解決一下。只有一枚炮彈砸中了城牆,崩落下來數百石的夯土,在牆內牆外堆起了凌亂的土坡,也把那一處的城牆,砸塌了至少三分之一的高度。

微調了一下之後,大約過了五分鐘,這幾門重炮纔開始了第二輪的射擊——沒辦法,這個時代的重炮,射擊速度就是這麼慢,朱樹人也是剛造出這種大傢伙沒幾個月,士兵們實彈訓練機會也不多,只能是五分鐘打一發。

“轟轟轟——”

隨着又是幾聲巨響,這一次的炮口普遍壓低了些,雖然沒打中直接瞄準的地方,但至少沒空炮,

有兩發打低了的,好歹也是砸在地面上之後,犁出一道數丈長的土溝,然後反彈着跳彈,重新砸在城牆根上,至少崩落數十石夯土,還因爲砸的是牆根,不一會兒上面的夯土也因爲自重,往下塌落了不少。

而剩下三發,分別直接命中了牆體、城樓,萬縣東門的城樓,也直接被打了個大洞,塌陷了小半邊。

“殺呀!國姓爺的重炮能直接轟塌城牆!衝進城的每人有賞五十兩!”王家兄弟也徹底被激起了鬥志,有這樣的便宜撿,再不趁機刷戰功,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衝了數百步,即將逼近到城牆的弓弩射程範圍內時,萬縣的東城門居然也開了,裡面亂哄哄有不少流賊守兵衝殺了出來,似乎是準備逆襲攻城官軍的登陸點!

王光興王光昌都樂傻了,他們根本想不到爲何會有如此愚蠢的敵人。

但有便宜不佔那纔是傻子!能跟這些新兵蛋子打野戰肉搏,誰不想呢!

雙方很快在城下展開了血腥的混戰,刀刀見血槍槍入肉,官軍裝備更爲精良,還有大炮朝遠處拋物線開火,打擊流賊後軍和城內,流賊一時更加混亂,不到一盞茶的工夫,這次逆襲嘗試就被徹底擊潰了。

王氏兄弟帶着兩三千還有戰鬥力的弟兄,裹挾着逃竄的潰兵追殺入城,一番血腥絞殺後,總算攻破萬縣。

張明志根本抵擋不住,隨着城內火起,城西戰場這邊也被秦良玉一鼓作氣突破。

隨着血戰漸漸平息,王光興陣斬了幾個流賊部總,又活捉了一個掌旅,這纔有機會拷問:“狗賊,你們倒是好膽,居然還敢開門逆襲,怎麼想的?”

那掌旅瑟瑟發抖,磕頭如搗蒜:“咱沒見過如此重炮,不能讓弟兄們白白挨轟,看你們上岸的人不算多,就想衝過來毀炮,否則也是個死。”

王氏兄弟聽了不由大笑,這羣沒見識的傢伙,居然以爲官軍是把重炮卸載部署到碼頭上開火的,還想過來奪炮毀炮!

這些重炮,明明是直接在停靠在泊位上的戰船上發射的,只是隔了一兩裡地,流賊眼神不好,沒看清罷了。

看來,這種能讓敵人只捱打不還手、還每一炮都能確保讓城牆城樓城門遭到重創的武器,對於逼城內的敵人出來野戰,還是很有奇效的。

官軍僅僅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拿下了萬縣。

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0章 大言不慚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章 大局爲重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84章 惹火燒身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22章 反攻序幕
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50章 大言不慚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5章 見招拆招(再次五千字大章)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1章 大局爲重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0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84章 惹火燒身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82章 定鼎九州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3章 《大明律》任我玩弄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25章 光復長沙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25章 奮勇爭先第301章 一口氣全吃光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109章 假消息滿天飛第22章 反攻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