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

十天之後,黃岡縣。

這座一個多月前還在劉希堯手下、被殺掠禍害得不成樣子的黃州府治,如今已初步恢復了秩序。

雖然還談不上繁榮,至少街道秩序井然,鄉里雞犬相聞。百姓們也都忙碌於生產,最近纔剛剛進入農閒。

從美洲來的土豆,一年可以種兩季,其中一季就是冬季下種、次年初夏收穫;然後再種下去、深秋可以收穫。

豆類中的豌豆,還有一些大葉子蔬菜,也都可以初冬下種。豆類還可以固氮,冬天種了來年春耕別的作物收成還能更高。

沈樹人五月份剛到黃州上任時,把從福建弄來的種子全部種下了,當時因爲數量不足,只能覆蓋大約兩個鄉的耕地。

深秋收穫後,全部留作下一季的種子,一下子就能擴大十幾倍甚至二三十倍的播種面積,也就是三四十個鄉。

考慮到一個縣的農田不能全部種土豆和玉米,至少還要留出三分之一種水稻,所以這些新作物的種子,至少能覆蓋三個縣的耕地了。

土豆等作物還有一點好處,那就是不太挑地力和肥料。

黃州地處大別山區,既有山又是南方,氣溫和溼度不適合種旱地的小麥,而水稻需要的低窪溼地又不夠用。

有了玉米土豆做補充後,不少原本的下田、地勢較高的山坡田,也能勉強用起來,實際的有效耕種面積,一下子就擴充了兩三成。

明年再等一季,讓種子幾何級數膨脹,這些新作物的面積就能覆蓋幾個府——當然,這一切需要確保絕大多數收穫都被重新下種,而不是被吃掉。

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地方官拿出大量的銀子補貼,組織調運長江下游魚米之鄉的糧食過來。

好在這個黃州的地方官是沈樹人在當,他已經往裡貼了好幾十萬兩銀子,倒貼錢做官,才把根據地建設得這麼紮實,人心都向着他。

等這些新作物種子能覆蓋幾個府之後,他就得允許百姓拿出至少一半收成用於吃了,否則成本幾何級數膨脹上去他都補貼不起。

……

這天一早,沈樹人照例親自下鄉巡視勸農,檢查黃岡各鄉初冬土豆下種後的發芽情況,一點都沒有家財百萬大闊少的矯情。

土豆雖然耐寒,但塊莖上的芽眼正式抽芽之前,還是要保證零度以上的。明朝又沒有大棚,也不能覆蓋地膜,稍不注意還是有可能凍壞。

一旦封凍之後,別的靠種子繁殖的作物,好歹還能讓種子保持休眠,大不了晚點再生長。而土豆是直接切塊下種的,封凍後遲遲不發芽,塊莖就腐爛了。

好在明末雖有小冰期,絕對平均氣溫其實也就比後世低不到兩度,長江流域應該還不至於在臘月初封凍。

一圈巡視下來,今天跑到的三個鄉,土豆都有順利發芽。

“幹得不錯,這樣冬天也能收一季,種子的擴散普及週期就能再縮短半年。看樣子,這買賣崇禎十三年、十四年兩年內都是純虧,要一直貼錢,從外面買口糧。

到崇禎十五年,應該就可以確保收支平衡、自給自足,分出一小半收成作爲稅糧、循環擴大種植。得到崇禎十六年往後,纔是純賺。這種買賣投資週期就是長,唉,普通人沒點家底還扛不住。”

今天巡視的最後一個鄉叫平湖鄉,從田裡上來,沈樹人欣慰地在鄉老家的水井邊打水洗腳,順便準備吃個便飯再回城。

一邊洗腳,他一邊隨口跟旁邊跟隨的張煌言閒聊算着賬,滿滿都是務實的細節,沒有半分文人調性。

一邊聊,還一邊總結經驗,說起哪個鄉的土豆發芽率高、哪個鄉發芽率低。還讓隨行的隨從翻開紀錄本,找出當初這幾個鄉的播種日分別是上個月幾號。

一番對照,便輕鬆得出“在長江周邊種土豆,初冬最晚下種時間不能晚於十一月幾日,否則就有封凍爛塊莖的風險”。

這些經驗數據,沈樹人隨手就讓人整理到他攜帶的一部手稿中,手稿的名字叫《農政全書補遺》,就是補的當年徐光啓徐閣老的原版《農政全書》的遺。

其中每一條紀錄,都是用一定的農作物種子損失,才測試出臨界點數據的,非常寶貴。值得詳細記錄推廣,讓別人不用再試錯重走彎路。

……

洗完腳,親自翻看檢查了書辦記的結論,沈樹人這才放心,光腳穿上草鞋準備吃飯。

今天負責招待他午飯的,是平湖鄉的鄉老,一個四十來歲中年人,姓胡。

老胡去年被劉希堯強行拉壯丁,把本鄉幾百號年輕人都強徵入伍,給了他一個賊軍部總的職務。

沈樹人這次收編了劉希堯潰軍後,整頓沙汰,把這些四十多歲體力衰退的老人都發回鄉裡務農。只留下二三十歲、身體和品行紀律都不錯的,繼續編入官軍。

發回鄉里務農的,也不可能完全像自由民那樣管理,畢竟從過賊,還沒爲國家立功贖罪。

所以這些人都得編入官府直轄的農莊,類似於衛所的軍屯,承擔更嚴格的納稅比例和徭役,種出來的糧食基本上要五五開上繳一半,而且種什麼莊稼都得官府說了算。

沈樹人也就優先把玉米土豆交給他們種,將來多了再普及普通百姓。

老胡原本對自己幾百號鄉親從此淪爲軍屯、被嚴重盤剝,還是有些怨氣的。

好在之前劉希堯鬧騰一番之後,黃岡本地富戶大地主本就被搶殺了很多,大部分田地如今都歸屬自耕農,或者算是無主之地。

沈樹人又很鐵腕強勢,很有擔當,拿出州府的魚鱗冊,清查人口。

表示如果有承租農民能證明自家之前的地主已經被流賊殺絕戶了,可以來官府登記,稍微交一點糧食,官府就可以把無主之地重新承認爲佃農所有。

如此一來,官府收稅雖然重,至少沒有地主這個中間商賺差價了,日子倒也過得下去。

最近看同知大人這麼勤政、親自十里八鄉到處跑勸農,這些新鄉紳們心氣也平了,開始徹底服氣。

這老胡原本也稍微讀過點私塾,認得幾個字,給沈樹人上菜時,忍不住感慨:

“大人如此勤於勸農,老朽活了四五十歲,真是從未見過。此前黃州歷任地方官,但凡有一個能像大人這樣,本地百姓當初也不至於跟着劉希堯作亂,唉。”

旁邊幾個文職小吏,也忍不住跟着吹捧:

“是啊是啊,剛纔看大人下田回來洗腳,那真是股無完胈,脛不生毛。雖大禹治水之勞,不苦於此矣。如今這等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大人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可謂是堯之服養,不虧於此矣。”

沈樹人聽這些傢伙拍馬屁越來越不着調,什麼唐堯大禹都冒出來了,連忙示意打住,專心把碗裡的玉米粥喝完。

在明朝人眼裡,玉米粥這種粗糧,可不是“糲粢之食,藜藿之羹”麼。

喝完粥,稍微聊了幾句瞭解民情,外面忽然就傳來陣陣馬蹄聲,沈樹人跟張煌言也立刻起身,出去查看。

來人是沈家的老家丁、百戶沈練。沈樹人立刻就估計到,可能是有要事找他,直截了當開口就問:“可是巡撫抑或總督衙門有公文?”

沈練翻身下馬,忙不迭轉述:“是京城有旨意直接送到黃岡了,應該是給少爺升官的。還有送老爺家書的信使,也跟朝廷使者結伴一起到了,速速回城吧。”

“恭喜同知大人高升吶!這真是我黃州軍民之福!”

“就怕同知大人升的太快,離了黃州,百姓可怎麼辦吶。”

鄉紳和小吏紛紛向他道賀,還有些人發自肺腑想要挽留他。

沈樹人瀟灑地翻身上馬:“放心,朝廷多半是不會讓我走的,估計是就地升官。”

他飛速策馬趕回縣城,府衙裡已經來了不少官員,都在那兒陪着傳達朝廷敕命的使者。

衆人看沈樹人這麼風塵僕僕的樣子,對他的欽佩也更多了一分。這種能與百姓同甘共苦的官員,還能建立奇功,建設地方也頗有想法點子,實在是再升遷也不爲過。

沈樹人恭恭敬敬對朝廷使者行禮,一番繁文縟節後,正式公佈了升他爲黃州知府。

原本的黃州同知和團練副使職務,交接後也就自動收回。知府本就有守土之責,而且黃州的團練衛所也需要轉爲正規軍衛所,團練職務不用再存在。

作爲配套,朝廷的敕命裡還有另外幾項升遷,左子雄正式升爲黃州衛都司。

張煌言也因軍功得到升賞,加了個通判之職,理論上管的是稅賦和勸農水利。實際上只是爲了給他加一個從六品的級別,具體管什麼完全是沈樹人說了算,可以隨機應變。

其餘中層軍官也各有升遷名額,可以由沈樹人直接去楊嗣昌那兒報備,就不用通過朝廷了。

儀式結束,衆人也是圍着沈樹人慶賀:“府臺大人真是年少有爲,虛歲二十一便能位列五品,堪稱本朝盛事啊!”

。wap.

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4章 惹火燒身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5章 雙線操作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98章 領旨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
第379章 扶桑人肯定不懂怎麼防官渡之戰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84章 惹火燒身第79章 大別山根據地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108章 箭在弦上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44章 你們有點追求好不好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5章 雙線操作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51章 不要做重複發明車輪的傻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365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312章 人不爲己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297章 守敵之所必攻第111章 不破不立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306章 全部籌碼都堵完了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178章 李自成:命中註定獨眼龍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98章 領旨第89章 朝天開槍,遇敵就投第58章 殺了沈狗官,搶光蘄州城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190章 四川巡撫之位和令嬡的婚事之間,只能選一個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