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0節 倒黴的編號

如果美國海軍也迷信的話,那麼“17”這個數字就肯定不是個吉利數字。“菲律賓海戰”中,第17特混艦隊的“約克城”號就遭到了重創,被迫返回美國西海岸,在船塢裡躺了近三個月(相對而言,原本計劃維修至少四個月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實際上也只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修好了)接着,在“第一次馬里亞納海戰”中,第17特混艦隊全軍覆沒,兩艘航母全完蛋了。

當金凱德少將登上“企業”號航母的時候就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這支被重新授予了“17”編號的艦隊會不會還像以前那麼倒黴呢?這不是運氣,而是由任務決定的。當金凱德知道他們的任務就是去“捅馬蜂窩”的時候,也就知道,第17特混艦隊的運氣絕不會好到哪裡去。

與斯普魯恩斯指揮的第16特混艦隊不一樣,第17特混艦隊的核心是四艘戰列艦,而不是航母。從根本上講,金凱德更喜歡戰列艦,在他三十多年的服役生涯中,在戰列艦上的時間超過了一半。可問題是,現在的海戰已經不是由戰列艦來主宰了,航母纔是真正的海上霸主。艦隊只有一艘航母,雖然這艘航母上載了90架戰鬥機(“企業”號被編入了第17特混艦隊,其航空兵配製完全改變,除了14架偵察機之外,就只有90架F4U戰鬥機,沒有攜帶轟炸機,而其任務就是艦隊防空)但是90架戰鬥機有多少用?因爲受到航母載機出動能力的限制,一次最多起飛三十多架戰鬥機,而且,這些戰鬥機還不見得是唐帝國戰鬥機的對手!

艦隊出發之後,金凱德也收到了幾份情報。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已經出現在了塞班島東北海域,而且還派出了轟炸機爲登陸塞班島的唐軍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那架水上飛機還送來了第一特混艦隊具體位置的情報(可惜的是,因爲天氣惡劣。而且第一特混艦隊的雷達沒有開機,因此沒有發現這架美軍的偵察機)金凱德立即下令艦隊加速,並且在趕赴戰場的途中,重新修訂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制訂地作戰計劃。

在風暴來臨之前,“企業”號派出的戰鬥機擊落了一架唐帝國的偵察機。金凱德並沒有感到緊張,戰鬥機是在三十多海里外攔截下這架唐帝國的遠程偵察機的,當時海面上空的能見度不到五海里,因此這架偵察機不可能發現艦隊。金凱德並沒有因此而修改艦隊的航向與速度。他仍然在按照計劃前進。

按照金凱德的計劃,第17特混艦隊將在天亮之後到達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活動地海域,而這時候,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肯定還在保持無線電靜默,避免被發現,而風暴還沒有完全過去,也就不可能發現高速接近中的戰列艦編隊。如果偷襲成功,那麼四艘戰列艦上的強大火力將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之內摧毀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獲得海戰的勝利。接下來就將逼出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讓埋伏起來的斯普魯恩斯解決掉這支有三艘航母的特混艦隊。

這個計劃確實很好。而且最大限度的照顧到了第17特混艦隊以戰列艦爲核心的特點。如果炮擊成功。那麼“企業”號帶不帶轟炸機都不是問題了。而在抗擊唐帝國轟炸機的打擊時,“企業”號攜帶地戰鬥機能夠起到更大地作用。可問題是,金凱德仍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天氣對雙方的影響實際上是相同的,既然第一特混艦隊佔不到天氣地好處,那麼第17特混艦隊也佔不到天氣的好處!

在艦隊向西偏北的方向上航行時,天氣帶來的影響非常巨大。風暴東南部的風向是東偏北,幾乎就是頂着艦隊的方向吹來的。四艘老邁的戰列艦勉強能夠達到20節的速度,而“企業”號就比較倒黴了,狂風暴雨幾乎徹底使這艘剛剛修好的航母癱瘓掉。而艦隊原本計劃地速度是21節(最大的速度了)而實際上只勉強到了20節,換句話說,艦隊到達預定海域的時間要比計劃的延遲一個多小時!

風暴中心運動方向的突然改變也在金凱德的預料之外。風暴中心向東轉移。實際上就讓第17特混艦隊在到達預定海域的時候,天氣將提前一個小時左右轉好。這個影響更巨大,因爲金凱德很清楚,天氣轉好對唐帝國艦隊的幫助更大。在惡劣的天氣中,戰列艦還可以開炮,而航母則無法讓轟炸機起飛。另外,天氣好轉,海上能見度提高不少,那麼唐帝國艦隊就有可能在比較遠地距離上發現第17特混艦隊。不給第17特混艦隊近身的機會。

風暴掩護了第17特混艦隊,也同時打亂了金凱德的計劃。五日上午八點半(約定是在六點半到七點之間到達)金凱德率領第17特混艦隊到達了前一天發現第一特混艦隊的海域。此時,海面上的風浪已經小了很多,天氣正在迅速轉好,可問題是,這裡根本就沒有第一特混艦隊的影子!

糟糕的情況還有很多,“企業”號上的兩部彈射器都出了問題,而且倒下的飛機起重機將飛行甲板砸壞,修理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因此“企業”號無法派出偵察機。四艘戰列艦,還有其他巡洋艦上的水上飛機都留在了威克島(因爲天氣轉壞,這些脆弱的水上飛機都無法跟隨艦隊一起行動了)也就無法用水上飛機執行偵察搜索任務。艦隊裡的兩部雷達也被大風給吹壞。換句話說,除了眼睛之外,第17特混艦隊沒有了其他的偵察手段。

無奈之下,金凱德只能讓艦隊裡那幾艘還能以最大速度航行的驅逐艦,輕巡洋艦四散搜索,發現敵艦隊之後立即報告。同時,他還下令儘快修好“企業”號的飛行甲板與彈射器,儘快讓戰鬥機與偵察機升空。

整個搜索行動持續到了十點半,金凱德有點忍不住了。雖然還沒有與斯普魯恩斯聯繫過,但是他知道,斯普魯恩斯就在不遠的地方。現在第17特混艦隊就在唐軍的眼皮底下活動。隨時有被發現的可能,如果艦隊暴露的話,那麼蜂擁而來的唐帝國岸基轟炸機就能讓第17特混艦隊變成“潛水”艦隊!

快到十點五十分的時候,天氣已經大爲好轉了,如果航母修復了,就可以讓戰機升空,可問題是,“企業”號地修復工作至少要持續到十二點。甚至是十二點半。金凱德忍不住了,他在這個時候發出了一封電報,要第16特混艦隊幫助他們搜索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並且儘量提供防空掩護!

這就是唐軍截獲到的那個電波信號,也是斯普魯恩斯收到的電報。第17特混艦隊的位置暴露了,更可悲的是,“企業”號航母的修復工作仍然沒有完成。到十二點的時候,才修好了飛行甲板,並且修好了一座彈射器,另外一座彈射器的修復工作至少還需要好幾個小時(航母上有備用地彈射器零件。但不可能太多。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零件,都不可能準備兩份的,本來彈射器損壞就是比較少的故障)十二點。第一架偵察機離開了“企業”號的飛行甲板。金凱德首先讓偵察機升空,而不是讓戰鬥機升空。他並不知道,此時第一特混艦隊已經發現了他們,而且轟炸機羣已經在路上了。如果金凱德讓戰鬥機首先升空的話,在轟炸機羣到達之前,“企業”號至少可以多放出十幾架戰鬥機,這在艦隊防空作戰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十二點十五分,在十二架偵察機陸續升空之後,戰鬥機才陸續離開了“企業”號的飛行甲板,而此時。由秋耿波中校率領的第一批俯衝轟炸機距離第17特混艦隊已經不足40海里了!

就在金凱德把希望寄託在了那些偵察機地身上,希望偵察機能夠及時發現唐帝國艦隊的時候,設在塞班島上的美軍無線電監聽電臺收到了一個信號,來自大洋深處的信號。這個信號在經過美軍的電碼分析員的分析之後,立即斷定其爲唐帝國第一特混艦隊旗艦“長江”號航母上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每一部電臺的信號都有所差別,而此前“長江”號一直在執行作戰任務,美軍早就熟悉了這艘航母的無線電臺的信號特徵)這個信號,實際上就是談仁皓髮給廖漢翔與雷少卿的電報!

這份極爲重要的情報在經過了迅速處理之後,在十二點二十五分左右發出。金凱德是在兩分鐘後看到電報內容的。可此時已經太晚了,第17特混艦隊的防空警報在兩分鐘前就響了起來,執行外圍警戒任務地驅逐艦首先發現了從東北方向飛來的唐帝國轟炸機機羣。這次,美軍驅逐艦上的官兵沒有把那些有着典型鷗式翼的唐帝國戰機當作他們的戰鬥機(實際上,‘翠鳥’,‘魚鷹’,還有“隼”與美國的F4U的外形還是比較相似的)此時,已經升空的F4U才十二架,而且這些戰鬥機還都在爬升,根本就沒有到達最佳地攔截高度。唐帝國轟炸機羣最前面的永遠不會是轟炸機,而是前出的護航戰鬥機。安士樂少校率領的十二架“隼”也從不會比那些笨重的轟炸機飛得更慢。在美國艦隊的防空警報拉響後不到三分鐘,這些唐帝國的戰鬥機就衝高空俯衝了下來,對準了還在爬升的“海盜”殺了過去。

空戰並不慘烈,比起隨後到來的轟炸來說,雙方戰鬥機之間的空戰並無任何的懸念。在安士樂這批十二名飛行員中,已經有八名王牌,安士樂本人的擊墜紀錄已經達到了32架,排在了唐帝國海軍航空兵王牌飛行員的前十之內,而這十二名飛行員總共的擊墜紀錄接近100架,而那十二名美國飛行員中,參加過實戰的只有四人,另外八人都是新手,其總共的擊墜紀錄還不到5架!

秋耿波率領的24架俯衝轟炸機在五分鐘之後到達。當他們看到海面上那艘航母,還有圍繞在其周圍的四艘戰列艦的時候,都立即驚呆了,這是一支多龐大的艦隊啊,竟然有五個大型目標!接着,24名頭腦已經開始發熱的飛行員殺了上去,而在他們後面的導航員則在不斷的招呼其他的轟炸機,進行協同攻擊。

章志濤率領的22架“魚鷹”也隨後趕到,並且在頭頂上的“翠鳥”開始向位於艦隊中心的那艘航母突擊的時候發動了攻擊。章志濤他們的目標不是艦隊核心處的航母,而是航母外側的戰列艦。這些戰列艦上的防空火力太兇猛了,好幾架“翠鳥”在突破的時候都被擊中,如果不幹掉這幾艘戰列艦,那麼所有的轟炸機都別想順利突防!

秋耿波也很快發現了這一點,美國戰列艦上的防空火力比他們預料的還要強大。早在對日作戰時,唐帝國的飛行員就發現,戰列艦是最難對付的戰艦。日本那幾艘戰列艦上都有大批高射炮,不但皮厚,而且還像是刺蝟一樣。如果不單掉那幾艘戰列艦,就無法幹掉中間的航母。

兩個瘋子飛行員一碰頭,立即就攜手攻擊,秋耿波帶着另外三架“翠鳥”朝美艦隊最右側的那艘戰列艦殺了過去,章志濤也立即招呼幾架“魚鷹”從超低空殺了過來。兩人一高一下,位於編隊左側的“愛達荷”號戰列艦的災難到了。

在“隼”將“海盜”趕出了美國艦隊上空的時候,從“玄宗”號上起飛的魚雷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也加入了戰鬥。此時不但金凱德認爲自己完蛋了,其他的美國水兵也肯定有同樣的想法。

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25節 回天乏術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5節 風捲殘雲第34節 軍隊民主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32節 司令官大會第13節 天羅地網第15節 參謀長的態度第27節 關鍵點第22節 頭號猛將第43節 醒悟第44節 戰術推論第49節 老驥伏櫪第54節 慎重的冒險者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22節 兜圈子第28節 遠航第18節 形勢逼人第4節 飛來橫禍第38節 輕重有別第52節 戰鬥信號第9節 機會第31節 開路先鋒第34節 脆弱的航母第7節 示範區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9節 最後防線第12節 擔當重任(上)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14節 消防隊員第4節 頭號艦隊第52節 自我犧牲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16節 黃雀在後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23節 危機重重(上)第20節 繼續攻擊第48節 決定乾坤第59節 超低空衝刺第35節 毫釐之差第11節 滾滾鐵流第14節 沸騰的夜空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9節 將領會盟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15節 風口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27節 墨西哥參戰第46節 “送死”艦隊第55節 夜間攔截第7節 示範區第16節 新參謀長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6節 聯合遠征艦隊第47節 阻敵增援第19節 尾跡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7節 對德政策第72節 雙管齊下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13節 連環套第25節 遭遇戰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9節 亡羊補牢第45節 新代號第50節 海狼第33節 轉向迎敵第2節 嚴重分歧第40節 無關痛癢第7節 獨苗第31節 突然打擊第12節 圍追堵截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51節 催化劑第39節 歐洲新聞第6節 秘密任務第26節 糾纏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58節 緊急召喚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69節 後知後覺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70節 死板的代價
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25節 回天乏術第21節 德黑蘭宣言第5節 風捲殘雲第34節 軍隊民主第3節 爭取主動權第32節 司令官大會第13節 天羅地網第15節 參謀長的態度第27節 關鍵點第22節 頭號猛將第43節 醒悟第44節 戰術推論第49節 老驥伏櫪第54節 慎重的冒險者第4節 復甦的對手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22節 兜圈子第28節 遠航第18節 形勢逼人第4節 飛來橫禍第38節 輕重有別第52節 戰鬥信號第9節 機會第31節 開路先鋒第34節 脆弱的航母第7節 示範區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3節 進駐維拉港第52節 水淹龍王廟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40節 內部平衡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9節 最後防線第12節 擔當重任(上)第69節 小勝與大勝第59節 宴會上的鬧劇第14節 消防隊員第4節 頭號艦隊第52節 自我犧牲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16節 黃雀在後第45節 遲到的覺悟第46節 誘餌與獵人第23節 危機重重(上)第20節 繼續攻擊第48節 決定乾坤第59節 超低空衝刺第35節 毫釐之差第11節 滾滾鐵流第14節 沸騰的夜空第64節 水淹新奧爾良第45節 沉沒的“大和”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9節 將領會盟第7節 勝利大進軍第15節 風口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27節 墨西哥參戰第46節 “送死”艦隊第55節 夜間攔截第7節 示範區第16節 新參謀長第48節 榮譽與驕傲第84節 危急時的抉擇第6節 聯合遠征艦隊第47節 阻敵增援第19節 尾跡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7節 對德政策第72節 雙管齊下第12節 無法完成的使命第13節 連環套第25節 遭遇戰第80節 艱苦的戰鬥第29節 亡羊補牢第45節 新代號第50節 海狼第33節 轉向迎敵第2節 嚴重分歧第40節 無關痛癢第7節 獨苗第31節 突然打擊第12節 圍追堵截第7節 壯士斷臂(上)第51節 催化劑第39節 歐洲新聞第6節 秘密任務第26節 糾纏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37節 岳父的指點第14節 好友相遇(上)第58節 緊急召喚第15節 破格晉升(下)第40節 毀滅最後的希望第69節 後知後覺第26節 漏洞百出的防線第70節 死板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