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

周士相要解決的就是糧食缺乏的問題,如果採中汪士榮的辦法,自然不會允許以銀代糧。天

籟小說但是若是全盤採納開中法,另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將手中的土地拿出一部分來種糧,成本雖說相對明初那些商人將糧食運到邊關損耗得要少,但也是一件極其費力,也需要不少人力的事情。這就會使得商人們的利潤被減少許多,而紡織品在海外是有鉅額利潤,只是大頭並不掌握在他們手中,而是在金廈的鄭氏及其他西方商人手中。兩下一算,商人們還是會覺得自己很不划算,爲了減少自己的損失,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是擡高貨物價格,要麼就是壓低收購成本。

擡高貨物價格,僅現在來看,基本不可能,因爲海路被鄭家所掌握,而鄭家需要鉅額海貿利益養軍,絕不可能將定價權拱手讓給商人。用周士相前世的話說,經銷渠道被人家握在手中,賣什麼價就不是生產人能夠說的算了。如果商人們強行擡高價格,鄭家不再採購,那再多的貨,也只能砸在商人自己手中,畢竟他們沒有貨賣兩家的可能。顯而易見,逐利的商人只會壓低收購成本,那樣一來,損失最終只會落到作坊裡的工人,種桑養蠶的農民頭上。

大明趕跑了大清,怎麼折騰士紳老爺們,普通百姓可能管不着,但真要切切實實的損害到他們的利益,讓他們連溫飽都沒法解決,那問題就會又回到老路上。

蔣國柱在歸降之前畢竟做了那麼多年的封疆大吏,對事情看得比較明白。他在答文中明確指出,萬曆以來的天災**,已經導致中原和湖廣、西北殘破,可以說根本無自給之力,當地百姓幾乎就是生活在死亡線上。而滿清入關十七年來,一方面因爲清軍的大規模屠殺,另一方面也因爲明清在南方的爭奪,使得南方的糧食生產也近乎停滯,兩廣、雲貴四省人口恐怕都沒有五百萬。以致很多地方空有大量土地,卻無人耕種,所以從前朝代採用的招募流民,恢復生產的辦法在眼下並不足以解決問題。

流民,肯定有,爲避兵災逃到山區隱居的百姓哪朝哪代都不缺,可問題是這批人畢竟少,能蒐羅百十萬人便算頂天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有人,那麼在大量人口死亡的前提下,想要徹底解決糧食不足這個難題,其實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繁衍人口。有了足夠的人口,生產自然就能恢復上去,朝廷這時只要無治而爲,過上二三十年,自然就是個盛世。而這,顯然需要時間的。所以招集流民只能作爲恢復糧食生產的一個手段,不能當成主要手段做。

蔣國柱做了幾年江寧巡撫,對江南情況的瞭解比其他人都要深。雖說江南一直號稱清廷的財賦重地,但其實糧食也僅僅能做到自給程度。當年清廷三路大軍入雲貴,從江南調撥的糧食極其有限,主要是爲清軍提供了大量銀餉和一些輜重。洪承疇在雲南時,曾給清廷上書委婉指出清軍在雲貴濫殺屠城,掠奪錢糧,這背後主要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爲江南糧草不足支撐清朝大軍使用,令得清軍必須在佔領區燒殺搶掠。通過對當地的掠奪,也是清軍十幾年來,甚至在入關之前就定下的基本方針,用書中的話說便是“就食於敵”。等到敵人殺光了,人也變少了,那時事情便變得簡單,一道恩旨免個幾年賦稅,任地方自己慢慢恢復便是。

江南無糧的原因就是付出與收穫不等。

種糧所得趕不上種經濟作物所得,百姓自然會選擇後者。紡織品價格下跌,會讓他們買不起糧食,但他們肯定不會埋怨壓低收購價的商人,而是會埋怨太平軍。這世上從來不缺流言,也不缺背後煽動者,官府一直要求百姓棄經濟作物改種糧食,百姓不願意,突然紡品價格大跌,不是官府的錯也是官府的錯了,何況,這本來就是官府的錯。

蔣國柱提出的辦法是糧食補貼,通過高額補貼讓百姓種糧所得不低於,或者說不差種棉、種桑太多,以此來鼓勵百姓自願種糧。但這種作法只能短期內而爲,不可長期,也只能僅限在一府或數府之地,不可在全國推行。原因很簡單,哪怕是通過清欠和通海等案聚斂起大量財富,周士相的銀庫也吃不消這等花錢如流水般的補貼。

蔣國柱認爲應將糧食補貼的這部分錢轉嫁到商人頭上,由官府出面成立類似鹽務總局一個性質的紡織總局,規定所有作坊必須接受紡織總局的統一管理,然後控制紡織品流通,在金山衛等港口設卡專營,凡出口海外的織口必須經港口抽取稅收,稅收所得再用於補貼農民種糧。

這個辦法和汪士榮的辦法一結合,等於是在從事紡業的商人和作坊主頭上剝兩層皮,兩人都未考慮過商人會將損失轉嫁到農民頭上。本質上二人提出的辦法就是重農抑商。

周士相現在要魚與熊掌兼得,那麼思來想去,既要讓百姓肯種糧食,又能讓商人們能夠承擔“開中法”的損失,只有一個辦法,擡高貨物價格。如此一來,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將海路控制在手中。

周士相現在可以補貼農民一兩年,甚至三四年,只要江南的糧食產出穩定,這幾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但是整個北中國有多少人,又有多少省,將來出關收復關外又要多少糧草。總不能太平軍旗幟所到之處,和清軍一樣將餓得哇哇叫的百姓先屠個一遍吧。

同鄭家的水師一樣,控制海路又成了周士相急於解決金廈的一個理由。

張長庚提出的辦法則是興修水利,引入良種,爲佃戶減租減息,並且將北逃地主的田地分給無地農民。興修水利是治本的事,也是利在千秋的事,只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成的。引入良種,高產作物,周士相也一直在着手,只是廣東方面卻遲遲沒有傳來有關紅薯種子的消息。

其實,周士相對於引進紅薯並不熱心,在他看來,他要做的是讓活下來的漢人同胞能吃上米麪,而不是以什麼紅薯墊飽肚子,使得人來人往盡是“菜色”。玉米也是高產作物,且適宜在北方大規模種植,這個周士相倒是特意吩咐廣東從海外尋找。

最終,周士相決定開辦紡織總局,由紡織總局統一管轄松江等的的織戶和經營者,並行“許可證制”,迫使商人和從事紡業的百姓必須向官府交納糧食;同時推行種田補貼,鼓勵農民種糧食,對其中優秀者給予嘉獎,減免賦稅或予以賞賜。同時查緝商路,於港口設關收稅。另外則將各地清欠分司轉爲正式衙門,接收從前府縣官辦之事,推行建村設鄉,整合農村,提高生產效率。另外,則是在江南開始推行“糧票”制度,減少金銀流動,使“糧票”成爲唯一流通法定“貨幣”。

對福建鄭家動手已是迫在眉睫,周士相在等福州的捷報。福州一下,四鎮太平軍則立時撲向金廈,迫使鄭森來朝,鄭經臣服。

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金陵 不封刀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
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五百八十九章 死多少人都得給我頂住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一千五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二百二十四章 會場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二十八章 銀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滿門抄斬 靖海侯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九百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第五百八十六章 皇帝的奴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獄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清不是我孃兒倆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六百零一章 糧食意味一切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一千一十三章 天子安危事大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一千零四章 大明不能有兩個皇帝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五百七十二章 重賞 藥子短缺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七百三十二章 破金陵 不封刀第二百四十八章 讓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五百一十八章 我要參加太平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五百零一章 昆明告急 肇慶軍議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