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總督大喜!

董學禮不愧是名“宿將”,短短時間,就將自己的性命和前程分析的透徹。?樂?文?小說ww.ls520.在他看來,張長庚新從湖廣巡撫任上遷湖廣總督,這換在平時,可是天下掉下的餡餅,大大的高升。然而,現今這總督位子卻是扎人的很,弄得不好甚至還會丟了小命。

想那胡全才做了七年的總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朝廷說將他拿下就拿下,且一點顏面也沒留,直接鎖拿進京,可想被押回北京的胡總督會有個什麼下場。而張長庚接任,說好聽點是皇帝器重,臨危受命,說難聽點怕也是頂缸的。湖廣戰局再這麼敗壞下去,朝廷總要找人背鍋,先前是胡全才,下一個肯定是他張長庚,總不能皇帝自個背這個鍋吧。

張長庚也是倒黴,洪承疇在長沙時,就一直看他這湖廣巡撫不順眼,屢次想換掉他,若不是他張長庚是漢軍旗出身,恐怕早就灰溜溜走人了。現在他如願以償成了湖廣總督,洪承疇也被皇帝一道聖旨趕去雲南,湖廣的天算是能一手遮了。然而,事實卻是張長庚上任才三天,夔東明軍就來攻打漢陽城了。漢陽一失,武昌無險可守,張總督棄城逃跑的話,朝廷鐵定要他腦袋;不跑的話,明軍也會要他腦袋。所以張長庚眼下是內外不是人,內外都要他命。

爲了保命,保住這好不容易得來的總督位子,張長庚就必須擊退來犯明軍,就算不能讓局面迅速恢復,也得保證不在他手中壞得更快。爲此,得知明軍大舉來犯後,張長庚急的官聲名聲都不要了,向武昌全城士紳和滿城百姓大肆攤派催餉,大肆強拉壯丁,弄得武昌城內是天怒人怨,這纔在幾天之內募了一支三萬餘人的兵馬出來。

原想着來犯明軍雖是郝搖旗和塔天寶這兩個闖賊大寇,可兵馬也不過萬人,己方卻有三萬多人,以三打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明軍。豈料,他張總督人還沒到漢陽,董學禮這前鋒就兵敗了。消息傳回去,董學禮敢肯定張長庚必定是氣急敗壞,

且有一百個要殺自己的心思。

按董學禮的想法,張長庚知道自己兵敗後,應對的法子不外乎兩個,一是回師縮回武昌,漢陽也不要了,就死守武昌;二麼就是硬着頭皮繼續南下,尋郝搖旗他們決戰。

若張長庚選擇回師武昌,漢陽兵敗的責任他肯定脫不了,北京的朝廷說不得就會將他免職,而屆時武昌城內那幫被他勒索的士紳肯定會聯合那批暗中反對張長庚的官員向朝廷告狀,到時董學禮也可以將兵敗責任完全推給張長庚,說他不知兵,冒進,催逼這才導致兵敗,如此便能把自己摘出來。

要是張長庚選擇第二個法子,就是不回師武昌繼續南下,結果也只可能是兩種。一就是大勝明軍,那樣的話,張長庚高興之下對董學禮這個敗將也不會有太多恨意,董學禮再知趣些,來一出負荊請罪,另外再準備重禮,總督大人想來也是大人大諒的,不會和他一介武夫計較什麼。

萬一張長庚的下場和他董學禮一樣也是大敗的話,董學禮就更加不怕了,甚至連銀子都能省下,因爲張長庚肯定會被朝廷收拾,人都倒了,董學禮還怕什麼,還浪費個什麼錢?到時隨隨便便在附近拉上一批壯丁帶回武昌,新來的總督大人說不定還得巴結自己呢,因爲除了他董學禮,還能有哪個替他來保衛武昌城。

好的壞的,董學禮都料到了,現在就看張長庚如何決擇了。

董學禮倒是希望張總督犯傻繼續南下,這樣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回到武昌,成爲新總督大人的依仗。

董學禮其他的信心沒有,但對張長庚必然不敵明軍卻是信心十足的。這信心來源便是張長庚手下那兩萬多兵馬的底細。別人不知情,他能不知道麼?一幫從城中和附近鄉村拉來的壯丁能叫軍隊,能打仗?打贏了纔有鬼呢!

要知道他董學禮不傻,武昌城中能打的兵可都在他手下,這會早敗的沒影了!

張長庚真犯傻,他拿什麼去打,又拿什麼去贏?

......

新任湖廣總督張長庚現在心情糟糕透了,在帳中踱來踱去都靜不下心,直想殺人。而平日前總圍在他身邊的那幫官員這會都遠遠的躲了開去,唯恐觸總督大人的黴頭。軍中也是議論紛紛,都道這仗不能再打了,很多將領甚至都下令手下收拾東西準備回武昌了。

董學禮兵敗的消息對張長庚來說無異於晴天一個霹靂,一萬多兵就這麼被明軍打敗了,逃回漢陽的不到千人。董學禮這個傢伙雖然沒死,可也不知躲哪去了,張長庚又不是官場雛兒,哪能不知道董學禮這會打的什麼算盤,可偏偏收拾不了他。

困境,張長庚感到自己現在真是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董學禮兵敗的消息早就傳遍軍中,他就是想封鎖也不能。他不是沒有想到現在立即退兵回武昌,但他卻真的不能就這樣退回去,朝廷要是知道他一上任就遭大敗,還在武昌城弄得怨聲載道,能有他的好下場?

可要是繼續南下的話,張長庚更沒這個膽量。明軍剛剛大勝董學禮,士氣必然高漲,他帶着人一頭撞上去不是找死麼。董學禮都打不過郝搖旗他們,自己又憑什麼能勝?就算他願打,下面那幫都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武昌的將領們也不肯打啊!

思來想去,張長庚嘆了口氣,覺得或許回武昌纔是最安全的選擇。至於朝廷那邊,自己只要極力誇大明軍實力,一口咬定來犯明軍是夔東兵加太平寇,兵馬有十數萬之衆,實不是他張長庚能敵,朝廷和皇上或許看在他張長庚新上任,又是漢軍奴才的份上能寬大於他。

不過這樣做的話,就須拉攏董學禮那個混蛋串供,知道這事內情的官員和將領也都得收買住,要不然這盤子可捂不住。哪曾想張長庚命師爺將串供的口風透露給董學禮派來的部下,那部下卻怎麼也不肯順總督的話頭說。之所以如此,卻是董學禮早就和這部下商量過,認爲張長庚得罪了武昌士紳和不少官員,位置已經不安穩,加上大敗,所以沒有必要爲了隨時會倒臺的張總督把自己搭進去。

矇蔽朝廷可是死罪,若是張長庚不倒臺的話,那當然什麼事都沒有,可一旦張長庚走了胡全才老路,那參與蒙弊朝廷的董學禮可就要跟着一塊倒黴了。董學禮不傻,他只想將自己安安全全的摘出來,而不是帶着任何隱藏的風險回武昌。

董學禮不肯就範,張長庚沒了主意,竟是一連兩天既不下令回師,也不下令前進,就這麼窩着。等到第三天,張長庚的親信們也看不下去,紛紛來勸總督大人早作定奪,要不然事情恐怕越發不可收拾。

張長庚苦笑一聲,早作定奪?他定什麼奪!

也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張總督不知如何進退時,漢陽那邊卻傳來好消息,說是圍城的明軍突然撤兵了!

“這消息當真?!”

張長庚激動的抓住那報信士兵的雙肩,直叫他士兵也是激動,這可是總督大人啊!

消息沒假,明軍真的撤兵了。剛剛取得蔡口鎮大捷的明軍郝搖旗、塔天寶、賀珍三部竟然奇蹟般的就此撤兵,且撤得很快,快到漢陽的清軍直到第二天才發現明軍沒了蹤影。

“總督大喜,大喜啊!”一個幕僚興奮的叫了起來,直差手舞足蹈了。

“何來大喜?”

張長庚一怔,明軍撤兵固然是好事,可也談不上大喜啊?

那幕僚輕咳一聲,uu看書uukansh.om上前激動道:“總督大人親率大軍重創明軍,迫使明軍潰逃,成功守住漢陽,如何不是大喜!”

“喔?”

張長庚的表情變的十分古怪,片刻之後,臉上浮起笑容,不住點頭,連連說道:“確是喜事,確是喜事。”

..........

郝搖旗、塔天寶和賀珍的確是撤兵了,準確來說賀珍率兵趕到不是增援郝搖旗和塔天寶攻打漢陽的,而是奉小老虎李來亨之令,命郝搖旗和塔天寶速速退兵。同時,另外幾支正在四處攻掠的夔東兵也收到了李來亨和劉體純的命令,命他們各自收縮,同時各軍主將速至應城軍議。

促使李來亨、劉體純他們下令各部收縮的原因是因爲他們接到了沅州太平軍送來的急信。信是太平軍大帥周士相親筆所書,信中只說了一件事,那就是永曆皇帝已經棄國出逃緬甸,爲了抗清大局着想,周士相擬聯合夔東諸家、金廈鄭氏擁唐王朱聿鍔監國,代行天子事,以安海內軍民之心。(未完待續。)<!--flaglw520-->

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十章 萬歲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八章 逃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七章 知縣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三章 復仇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四百七十章 皇上,出大事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
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流言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八百五十七章 小爺,你不要命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抗命變遵令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八百三十七章 頭皮落地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割辮殺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八百零九章 此幕何等熟悉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十章 萬歲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嶽樂乾的好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還想脫身不成第八百二十一章 三勸登基第八章 逃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三百七十八章 大明兵叫爾死第八百八十五章 滿兵如牛馬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三百二十八章 殺人解決問題第三百三十章 唐王也可當皇帝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一百四十五章 城牆第七章 知縣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七百二十九章 怎的連官兵也殺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屠殺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三章 復仇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七十一章 抄家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人各有志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四百七十章 皇上,出大事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靖南王福晉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七百一十七章 觀賊不似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六百零二章 以他族之血養我族之兵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