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陰差陽錯

薊縣作爲幽州的治所確實是座大城,人口亦是不少,除卻近二十萬黃巾外仍約有數十萬之衆,雖然不雒陽那般繁華,卻之涿郡、鉅鹿要大許多,也繁華許多。品書網 因爲其地理位置,算是北方的戰略要衝,因西抵烏桓、北接鮮卑,薊縣因有抗擊外敵之要任,城堅防固,糧草、兵甲齊備。

如此一座堅城,只需屯兵少量,便能阻擋萬千大軍。張平很那想象能如此輕易的拿下,若不是靠着鄧茂詐取了城門,以太平軍一萬兵馬不知要犧牲凡幾方能攻克,甚至根本無法攻克這樣的堅城。

太平軍收服了程遠志的黃巾軍,收復薊縣,張平便將薊縣一應治理諸事交於鄒靖,有讓郭嘉、郭白太從旁協助。一來鄒靖有治理涿郡的經驗,且還是名義的太守;二來鄒靖畢竟不是太平道的一員,算不張平的親信,因此便郭嘉和郭白太給其打下手,從旁積累學習治理一地的經驗。

張平又將整理程遠志黃巾軍的任務丟給了張燕。不過因爲程遠志、楊奉一干人等的積極配合,倒也算順利,整編的事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天平軍在薊縣整軍,自是不提。

......

卻說西涼戰事,司空兼車騎將軍張溫攜破虜將軍董卓領兵往西涼平叛。

張溫一道涼州便調集涼州各郡兵馬於麾下,會同破虜將軍董卓麾下四、五萬人馬,共得兵馬十萬,屯駐於善陽郡。

西涼叛軍邊章、韓遂引大軍來攻善陽,張溫引兵以敵,可倉促聚攏的各郡兵馬,未經整合訓練,又值冬日冷寒,哪裡是邊章、韓遂所領羌族兵馬的對手,作戰失利,連連敗退。

卻說這日漢軍一路退至右扶風,夜間忽見有流星墜下,其形如火,拖曳着十數丈的長尾,將整個寂寥的天空劃破,將羌營照的通紅。邊章、韓遂見此大驚,心疑慮驚恐,以爲不詳,心有退意。破虜將軍董卓見此卻是大喜,引兵夜襲羌營。不想邊章、韓遂已生退意,且戰且走,棄營望西而去。這一退反倒讓董卓佔了便宜,斬首千餘,向車騎將軍張溫報功斬首羌人過萬。

當然這說起來,董卓應當感謝張平了。話說這流星從何而來,其實便是張平那日爲收周瑜隨手放出的那張墜星符所致。張平想的沒錯,這墜星符卻是隻是系統的一個特效而已,並非真的移星換月,墜星填海,但是這效果確是一點沒差,若只是讓張平眼前所見那點特效,又怎麼會需要十萬點崇拜值。系統雖然貪財,但所給的東西一向都是貨真價實,一分價錢幾分貨的,當然張平對此一無所知。

可是董卓大勝羌人的消息卻是確定無疑,消息傳至朝,靈帝聽了大悅,這是西涼叛亂以來聽到的唯一的好消息。大司農周忠聽了董卓取勝的經過心下大驚,掐算時日,正是那日他帶周瑜去張平府的日子,那日他親眼所見張平遙空一指,便有流星墜下,當時還以爲自己眼花,如今卻能幫助遠在西涼的董卓獲此大勝,可見這流星絕不是自己一時眼花看錯,而是真實存在,心下如何不震驚。

周忠將此事壓在心底,一回到府便喚來弟弟周異,將此事告知於他,周異聽了更是心訝異不已,但畢竟不如周忠親眼所見,反倒不如周忠那般心動神搖。周忠和周異便等周瑜回來。

周瑜剛從國師府隨一衆師兄師姐學習完畢,便被叫道書房,看到父親和伯父都在,一臉鄭重的看着自己,周瑜微感怪。

“瑜兒,你這些時日在國師府學習如何?都學了什麼?”

聽到周忠問話,周瑜趕忙回道:“回叔父,瑜近日隨國師府衆師兄師姐學習識斷字、習武煉體,雖是辛苦,倒也有些所得。”

周異微微皺眉,要知周瑜自幼聰慧,周家亦是書香門第,六歲起便周異便教其識斷字,如今周瑜十歲不說遍讀詩書,但經史子集也略讀一二了。又如何還需要從識斷字學起?當下便問到:“你自幼聰慧,早已識字過千,可是爲了與一衆師兄們打好關係才與其學習?若是如此,我可要去找那張平,若是他教不好你,便不學也罷,爲父雖非學富五車,但也能教導於你。”

周瑜聽了,連忙阻止道:“父親大人誤會,師傅所交卻是有所不同的。”

“哦?如何不同?”周忠不動神色的拍了拍周異的手,示意其稍安勿躁。

周瑜臉有幾分古怪,似是思索如何解釋纔開口道:“這師傅所交非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識記,而是叫了一衆認字的法門,然後爲每個字注音標示,並解其意,如此識字當真是...當真是...”周瑜撓了撓頭有些不知如何形容。

周瑜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如何向父親和伯父解說,乾脆從身掏出一本小冊子,卻是其手抄的習本。

周忠、周異都好的湊了過去,只見習本工工整整的寫着天tiān地dì玄xuán黃huáng,宇yǔ宙zhòu洪hóng荒huāng。日rì月yuè盈 yíng昃zè,辰chén宿xiù列liè張zhāng。寒hán來lái暑shǔ往wǎng,秋qiū收shōu冬dōng藏cáng......

這正是張平將後世的千字拿了出來,用於教徒弟們識字所用,先前張平請了先生教一衆弟子識斷字,可效果確是了了。先生只知讓弟子們死記硬背,也不解釋,背不出來便打手。弟子們自是不想辜負張平所望倒是努力非常,但收效卻是甚微。先生認爲弟子們愚鈍,非是讀書之料,但張平看了先生教習,卻不敢溝通。見此,乾脆辭了先生,索性自己教導,於是便將後世私塾的啓蒙之學《千字》搬了出來。同時又將《三字經》與《弟子規》糅合在一起,去掉其糟粕,取其精華,又加入一些自己的私貨,將道學及道家理念參入其,重新編制了一本《三字經》。此時周瑜這本便是其手抄的千字。

第六章 家眷爲質第二十六章 夜襲廣宗(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曹操求見第一章 武無第二第一百零六章 漢帝積苦第六十五章 誓師大會(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趕出門去第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50章 練功讀書第一百八十五章 嫌隙暗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史子義第二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破袁軍第八十八章 計議青州第七十五章 西涼戰事第八十四章 韓府遇冷第十九章 辱沒皇族第九十二章 迅速取勝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八十四章 不見長安第三十六章 諸事已定第六十三章 互爲犄角第四十九章 保衛廣陵第二十章 玄德都尉第二百零三章 幡然醒悟第十二章 身份暴露第八十四章 益州事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備岱反目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城下襬陣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園八校第23章 收兵罷戰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議事第二十七章 校場比武第十章 梅花三弄第八十四章 遷民鉅鹿第九十三章 謀取揚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兵攻袁第二十六章 朝會之議(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一百四十五章 伏牛夜襲第一百零三章 圍營逼宮(中)第八十四章 韓府遇冷第八章 楊賜解惑(上)第六十四章 誓師大會(上)第五十七章 古之惡來第五十三章 祭天大典(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水之上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二)第七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五章 系統升級第十一章 忽聞噩耗(上)第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一章 司馬叔異第十二章 忽聞噩耗(下)第五十九章 南宮大火(五)第六十三章 互爲犄角第十九章 再惹事端第一百二十五章 舉賢避親第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九章 青州牛角第二百零三章 幡然醒悟第三十七章 伏擊交州第八十五章 張溫來襲第九十章 驚弓之鳥第十三章 偷入何府第七十六章 烏丸亂起第八十一章 司馬叔異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帝正宗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四十六章 大獲豐收第六十六章 貴客迎門第五章 殺人試藥第九十章 我命由我第七十六章 備軍抗烏第七十二章 司馬德操第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vs淳于瓊第四十一章 入土飛昇第十九章 十大開戰第三十三章 大戰將起(三)第九章 張溫解惑第二百二十六章 奉命征討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半夜劫人第三十八章 揚州之亂(一)第六十二章 樑上君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紹本初第二百章 倉皇逃竄第五十八章 南宮大火(四)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平陷落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獲寶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建公獻策第十二章 忽聞噩耗(下)第七十六章 聯軍圍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辯拜師第八十四章 益州事起
第六章 家眷爲質第二十六章 夜襲廣宗(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曹操求見第一章 武無第二第一百零六章 漢帝積苦第六十五章 誓師大會(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趕出門去第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50章 練功讀書第一百八十五章 嫌隙暗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史子義第二章 袁紹撤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計破袁軍第八十八章 計議青州第七十五章 西涼戰事第八十四章 韓府遇冷第十九章 辱沒皇族第九十二章 迅速取勝第四章 阿母趙忠第八十四章 不見長安第三十六章 諸事已定第六十三章 互爲犄角第四十九章 保衛廣陵第二十章 玄德都尉第二百零三章 幡然醒悟第十二章 身份暴露第八十四章 益州事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備岱反目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城下襬陣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園八校第23章 收兵罷戰第一百零四章 州府議事第二十七章 校場比武第十章 梅花三弄第八十四章 遷民鉅鹿第九十三章 謀取揚州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兵攻袁第二十六章 朝會之議(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一百四十五章 伏牛夜襲第一百零三章 圍營逼宮(中)第八十四章 韓府遇冷第八章 楊賜解惑(上)第六十四章 誓師大會(上)第五十七章 古之惡來第五十三章 祭天大典(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水之上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二)第七十三章 坐而論道第五十五章 系統升級第十一章 忽聞噩耗(上)第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八十一章 司馬叔異第十二章 忽聞噩耗(下)第五十九章 南宮大火(五)第六十三章 互爲犄角第十九章 再惹事端第一百二十五章 舉賢避親第九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九章 青州牛角第二百零三章 幡然醒悟第三十七章 伏擊交州第八十五章 張溫來襲第九十章 驚弓之鳥第十三章 偷入何府第七十六章 烏丸亂起第八十一章 司馬叔異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騎當千第一百九十三章 漢帝正宗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四十六章 大獲豐收第六十六章 貴客迎門第五章 殺人試藥第九十章 我命由我第七十六章 備軍抗烏第七十二章 司馬德操第四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管亥vs淳于瓊第四十一章 入土飛昇第十九章 十大開戰第三十三章 大戰將起(三)第九章 張溫解惑第二百二十六章 奉命征討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一百六十九章 半夜劫人第三十八章 揚州之亂(一)第六十二章 樑上君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紹本初第二百章 倉皇逃竄第五十八章 南宮大火(四)第五十三章 臨行準備第一百五十六章 東平陷落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獲寶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建公獻策第十二章 忽聞噩耗(下)第七十六章 聯軍圍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辯拜師第八十四章 益州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