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 天中壯美

自關中而往河洛,路程算不上遙遠,特別隨着王師西征之後,道途中諸多郡縣悉數歸順入治,更加少有亂兵匪寇自擾,舟發渭水,倏忽便已達於潼關。而過了潼關之後,目中可望風物較之關中又是大爲不同。

潼關以東的坡塬上,早已經入治數年之久,鄉野之間歸耕復織,田舍連綿,桑林成蔭,已經頗多治世姿態可觀。而隨着越加深入河洛,這種繁榮姿態便越來越濃厚起來。

儘管時人多有非常深厚的鄉土情懷,但是行伍中那些關中鄉士們也不得不承認,跟目下的河洛相比,他們關中鄉土的確是破陋不堪、乏善可陳。

“久來深居鄉土,多感關中連年酷寒,若非東行一程,竟不知天下都已回暖!”

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對於秩序總有一種發乎本能的追求,尤其河洛煥然新貌,與關中鄉土截然不同的差別,讓這些關中人士慚愧自傷之餘,也都感覺行臺入治關中,對於他們關中地域和關中民衆而言,或可稱得上是一個新的契機,對於關中日後前程如何也都充滿了期待。

隊伍中還有一批比較特殊的成員,便是以杜陵韋軌爲首的一衆年輕人們。這些鄉宗少流們在鄉土中談不上有什麼威望名氣,但是由於有着投軍助戰的義舉,所以也被鄉徒推舉,隨同參拜行臺。

“鄉中耆老徒以年高,卻因短識淺見,使我鄉土久絕道義之美。若能早迎王命播行鄉土,咱們鄉土本有天府舊譽的材質,必不會一如舊態的殘破,與河洛繁榮並享榮光更是大爲可期!鄉賢鄉賢,頑固老朽罷了,簡直就是鄉土罪人!”

眼見河洛種種,韋軌等年輕人們更加深痛於鄉土的殘破,言辭之中對於那些無惠鄉境的鄉野耆老們也漸漸乏甚尊敬,甚至多有怨念寄託。

他們這羣人,到如今際遇也有了差別。原本韋軌是號召他們遠迎王師的少年領袖,先是被奮武軍收容在軍中,可是奮武軍後來繼續西行,留他們在軍中也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是種拖累,於是便暫且將他們先打發回鄉。

之後少年們各自事蹟便不再相同,有的因爲擅行於外,歸家後遭受親長訓斥不止,如韋軌更是被直接監押禁足在家中不準外出。

而那個少年魯敬宗則要幸運一些,雖然長輩們也難免對他訓斥一番,但之後還是被他說服,以親黨家衆舉義響應王師行事,先奪郿城而後又幫助奮武軍於隴道上收繳、擴大與羌人戰鬥之後的戰獲。

所以如今這一衆少年中,魯敬宗也成了爲數不多獲得王師軍職的人,雖然僅僅只是一個暫行的幢主,但毫無疑問已是超過同伴許多,今次入洛之後若能應答得宜,或能直接入選王師之列。

而其家族也因爲這個少年的固執、堅持而頗受嘉獎,原本扶風魯氏在三輔豪強中談不上有多靠前,但卻優先經營起與王師的融洽關係。可以想見日後行臺整頓三輔,其家門家聲也將會隨之水漲船高。

年輕人們本就稍欠城府,幾人落寞、幾人得意也都表現的頗爲直接,雖不至於彼此嫉恨,但羨慕是免不了的。甚至韋軌心內都暗暗決定,若是可以的話,他今次打算就直接留在河洛行臺,不願再歸鄉受那些頑固短見的親長管束,虛耗光陰。

蒲洪作爲一個氐酋身在隊伍中,且還有大功在身,算是一個特例。雖然王師對他的安排讓他頗爲失意,但是憑心而論,種種待遇也談不上是苛待,反而多有優待。

本身實力被嚴重消耗之後,迫於現實的壓力,蒲洪那種自立的念頭其實也漸漸發生了改變。就算沒有王師強勢的壓制,以他部族目下的實力而言,想要再自立於關中成爲一方勢力,也已經變成不切實際的妄求,且動輒便會有滅族的危險。

他考慮諸多後也不得不承認,以他家目下的狀況而言,能夠抓住機會緊緊追從於王師,纔是一種最安全穩妥的作法,最起碼人身安全上有了保障。

想通了這些之後,蒲洪便也不再牴觸王師對他的安排,甚至還擺出積極配合的態度。今次東來,除了他自己之外,兄弟蒲安、少子蒲雄等也都一併帶上,只將另一個兒子蒲健留在關中暫統部衆。

“河洛豐美遠勝關中,我族若能有幸遷居在此,生息繁衍,老幼安養,也真無需再作其餘奢望。”

行途將近洛陽之際,所見繁華更勝,蒲安也是一臉羨慕憧憬說道。其他幾名同行族人聞言後,眼中也都異彩閃爍,顯然是大生意動。

蒲洪則嘆息道:“入於中國,才知天意確是愛惜此中生民,豐土流膏,物出肥美,天地恩惠,遠非我等邊胡所得能比。行臺章法嚴謹,未必肯與我等胡衆共享樂境。但凡事也在人爲,若能父子志力相繼,勤爲王事助力,中國久亂民傷,我父子或也能得惠賜一二鄉邑立足……”

講到這裡,他又叮囑身邊族人們稍後行臺拜見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暴露出不堪驅用的胡蠻氣質。就算不能如關中那些鄉士一樣彬彬有禮,也一定要體現出足夠的恭順屈服,如此或能有機會得爲行臺選中而以犬馬效勞作爲謀身之計。

一行人入洛之後,先被安排在了舊洛軍城。雖然王師大軍西征,但在洛陽還保持着頗爲可觀的軍事力量,除精銳之選的勝武軍之外,另有徐州軍府入拱兵士萬餘衆。

這些軍隊駐紮於舊洛軍城之中,營設軍容之嚴整強盛,較之戎行在途的西征軍還要更有可觀之處。

那些關中來人原本在三輔便多見王師之強盛,入洛之後才發現行臺在西征之外,河洛大本營中仍然能夠保持如此強大的軍力,對於行臺力量之強不免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心中所受到的震懾也更加強烈。

僅僅只是行臺一部分的軍事力量參與西征,便打的關中羣豪多有敗亡,或是臣服,或是退避。而若行臺所有力量都投入關中,可以想見他們將更加沒有掙扎的餘地。

東行這一程,算是讓這些關中人更加全面的認識到行臺文治武功之興盛,且不論此前每個人心中各不相同的私計,如今他們難免都有臣服於大勢的覺悟,因此當行臺委派官員負責接待的時候,這些人也都表現得恭順無比,不敢失禮。

行臺倒也並沒有恃大而驕,以禮部大尚書賀隰親自出面接待他們,也安排了其他一些中州鄉賢代表們進行一些聯誼的宴會。

在與中州人士多作接觸的過程中,這些關中人們也更加直觀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眼界格局並個人風採上面,那些中州人要明顯的遠遠勝過他們。

關中久亂不治,這些鄉賢們各自據守一方,或在鄉域之中還不乏時譽,但是鄉情閉塞,各個方面都已經遠遠落後於世道各方。尤其近年來中州入治,時流廣泛深刻的浸淫於天下大勢的演進中,這其中對個人才力的磨練,更是關中人所不具備的體驗。

特別行臺出面的一些官員們,或許談不上是什麼名滿天下的賢士,如賀隰出身的會稽賀氏不過吳鄉門第,謝尚之類也都談不上是什麼名望舊族。

但是他們各自所表現出來的風采,都足夠令人心折,每每席中言談深入,那些關中鄉士也只能假笑藏拙,多有露怯,更是難免自慚形穢。

如果說那些鄉士代表們或還有幾分矜持之想,而韋軌等關中少流們則是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一些館院少進趁着學業閒暇之際,也都來瞻仰見識關中人物如何,年輕人們之間所表現出來的識見差距,更讓韋軌等人大感羞慚。

明明相似的年紀,但是由於環境、閱歷的不同,跟那些一個個學養豐富、侃侃而談時政事務的中州少流相比,他們簡直就像是睜眼的瞎子,根本就追趕不上同齡人的格局與思路。

“彼此都是健力少壯,咱們三秦子弟難道真就本性拙劣、粗鄙不堪?舊年鄉情板蕩,衣食匱乏,謀生尚且艱難,又有幾人能傾心盡力於學?鄉中小行百步便已經心生驚悸彷徨,更不知三輔四關之外還有如此廣袤天地!”

對於自身才力遠弱於人,韋軌等人倒也頗有幾分知恥而後勇的覺悟,並不因此覺得是自身材質庸劣,實際還是各自際遇的不同:“這些天中少流,一個個未必名門貴種,但是他們生在如此壯闊天地,更有先達賢能爲他們營建一方學養優渥天地,道聲久聞,玉質精琢,自有大器之美。咱們也實在無需自傷自慚,縱然後發着力,也能以勤勉爲功,使我器具漸成,久後必不會見笑於人,恥辱世道。”

這些關中人倒也沒有等待太久的時間,很快行臺便作出了安排,幾日後沈大將軍將在行臺親自召見他們。屆時量功犒賞、舉才爲用,將他們正式接納進行臺的統序中來。

0037 南人慾爲大事1449 塔下藏藥1031 郊野獵胡0071 嗜賢如命0581 同刑同辱0329 內訌1168 痛殺名門0359 嚴令0981 庭下驚魂0029 惡客難逐0515 門生長短0801 一聲嘆息0660 建德殿外0222 京口風動1355 城下之盟0850 涼州來使1469 愁城難離0513 無米難爲炊0280 至親相悖0982 教子不善0434 同仇敵愾0407 王郎魂飛1340 番佛法言1103 禍及身後1426 雄陣萬變1476 羯主末路0754 與民約誓1132 吏考取才0102 不見泰山0794 一問入魂0888 不留活口1094 直闖都南0027 進退維谷0182 貪得無厭0288 逃人1466 社稷清白1040 捷報頻傳1295 虎將待用0232 老朽無恥0082 負荊請罪1210 章法之美0853 馨士館0585 付予清議1071 時局難返0557 鄉人一心0962 百萬民食0048 思君如疾0411 吳興所歸0711 野中驚賊1405 相見恨晚0327 獻俘1174 將主輪調0602 太保驚魂0711 野中驚賊0630 整軍待發0487 先生有教1447 假面翁婿1477 勝武獲持1433 奸惡伏誅0623 夜撲香閣0495 郗氏可代1018 慕容南行1297 平陽賊蹤1071 時局難返0273 中書得志0790 合城歡騰0775 季龍雜種0880 兵發許昌0554 太保之惑0742 季龍奴婢0603 法論在即0962 百萬民食0031 亙古長夜黑如墨成漢篇41029 騎虎難下0020 安東將軍0047 投我以木瓜0668 人命塞道1341 苦中作樂0574 徐州亂局0157 譙國桓溫0004 北風揚塵,時之大哀0225 人心望北1163 大將軍炮0495 郗氏可代0554 太保之惑0570 舍家投獻1109 家門醜類0818 凱旋而歸0936 幸生都督0287 名祿之賊1043 刀兵威嚇1372 行臺秘閣0027 進退維谷0696 戰前採購0063 可得長生乎0457 不敢待訟1118 尤甚虎毒1482 一斷前朝0986 山氏可誘
0037 南人慾爲大事1449 塔下藏藥1031 郊野獵胡0071 嗜賢如命0581 同刑同辱0329 內訌1168 痛殺名門0359 嚴令0981 庭下驚魂0029 惡客難逐0515 門生長短0801 一聲嘆息0660 建德殿外0222 京口風動1355 城下之盟0850 涼州來使1469 愁城難離0513 無米難爲炊0280 至親相悖0982 教子不善0434 同仇敵愾0407 王郎魂飛1340 番佛法言1103 禍及身後1426 雄陣萬變1476 羯主末路0754 與民約誓1132 吏考取才0102 不見泰山0794 一問入魂0888 不留活口1094 直闖都南0027 進退維谷0182 貪得無厭0288 逃人1466 社稷清白1040 捷報頻傳1295 虎將待用0232 老朽無恥0082 負荊請罪1210 章法之美0853 馨士館0585 付予清議1071 時局難返0557 鄉人一心0962 百萬民食0048 思君如疾0411 吳興所歸0711 野中驚賊1405 相見恨晚0327 獻俘1174 將主輪調0602 太保驚魂0711 野中驚賊0630 整軍待發0487 先生有教1447 假面翁婿1477 勝武獲持1433 奸惡伏誅0623 夜撲香閣0495 郗氏可代1018 慕容南行1297 平陽賊蹤1071 時局難返0273 中書得志0790 合城歡騰0775 季龍雜種0880 兵發許昌0554 太保之惑0742 季龍奴婢0603 法論在即0962 百萬民食0031 亙古長夜黑如墨成漢篇41029 騎虎難下0020 安東將軍0047 投我以木瓜0668 人命塞道1341 苦中作樂0574 徐州亂局0157 譙國桓溫0004 北風揚塵,時之大哀0225 人心望北1163 大將軍炮0495 郗氏可代0554 太保之惑0570 舍家投獻1109 家門醜類0818 凱旋而歸0936 幸生都督0287 名祿之賊1043 刀兵威嚇1372 行臺秘閣0027 進退維谷0696 戰前採購0063 可得長生乎0457 不敢待訟1118 尤甚虎毒1482 一斷前朝0986 山氏可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