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 何陋之有

沈哲子所記得的千古名篇極多,這首《遊子吟》樸實情摯,但卻並不足以彰顯才氣縱橫,也並不能迎合時下人的審美意趣,但最大的優勢是大義所在,價值觀絕對正確!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而且時下南北流離失所之家何其多,遠遊之子難奉雙親,有感於此,難免意傷。相信用不了多久,這首詩也會如“生當做人傑”一般,快速傳頌天下,而且因其立意高大正確,並沒有挑動南北不睦的隱患。

若單純想要彰顯文采,應景之作,劉禹錫的《陋室銘》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權衡再三,沈哲子還是放棄了。因爲《陋室銘》終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細究之下,其實是有毛病的。

此句出處爲《論語》: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本身沒有毛病,還吹捧一下這些居於陋園中的隱士。問題出在九夷,先秦之時,吳越地區便屬蠻夷之地。君子居之,纔會何陋之有?沈哲子要用此典,就要回答那些詰難發問者,時下德行可比孔子的君子是誰?怎麼回答,都是一個錯。

文抄要用心,留下這種口實被人攻訐,不如不抄。諸多典故一一權衡,諸多忌諱都要考慮,簡直比原創還要累。所以沈哲子就算迫不得已文抄,也儘量抄一些用典較少的作品。

而且文抄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從在竹林中動念,他便已經開始思忖一整套的計劃,抄一首《遊子吟》,只是作爲一個事件的引子,主要還是爲了把這年輕人給引出來。一旦決定用這套方案,哪怕這個年輕人不在廳內,都要讓人將之請來講述一番。

但是沈哲子雖然已有計劃,可是這年輕人自我介紹其身份,還是超出了他的意料,讓接下來的計劃有了一點變數。因爲這年輕人看似貧寒,家世卻不弱,乃是座中張季康遠支族人,同爲吳郡張氏,名爲張瑾,字子玉。

雖然時下各大家族根深葉茂,難免有些越來越疏遠的族人淪爲貧寒卑流。不要說吳郡張氏,就連吳興沈氏江東豪首,也不乏窮親戚。比如早先分宗出去的族人們,東宗肯定不會再予扶植資助,一兩代之後,已是形同陌路了。

但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如今衆目睽睽之下,自家窮親戚被拎出來受衆人圍觀,面子上總不好看。於是張季康便有幾分尷尬,於席上坐立不安,先前衆人對此詩交口稱讚,他亦一言不發。

但其實他心裡也委屈,因爲他本就沒有處理雜務之心,連園墅都疏於管理,又哪裡會知道園裡進了一個窮親戚。若一早知道,最起碼給這年輕人兩身新衣服,面子上也能過得去。

但席上自有一個不理旁人感受的老者丁委,正笑眯眯聽衆人各自對這首詩做出點評,視線一轉便發現神色有些不自然的張季康,便笑語道:“季康,我等皆知你意趣清簡,不理俗事,絕非刻意苛待族親,切勿因此自疑。餘者都已評過此詩,不知你又有何看法?”

理是這麼個理,但當衆如此直白講出來,張季康更有無地自容之感。若非這老者實在開罪不得,他簡直就要翻臉了。略加沉吟後,便隨口說道:“疏於詞簡,流於濫情,惟意摯可取。不過沈家郎君尚年淺,有此一作,也是難得。”

聽到他這評價,堂上衆人臉色便不禁一變,他們方纔對這首詩可都是極爲推崇的。

尤其那個廬山隱士翟莊,更將此詩推爲傳世佳作,他並不識沈哲子,其家與丹陽紀氏和吳興沈氏都無瓜葛,這種評價純是出自公允點評。在他看來,張季康這評價未免過於貶低,失於偏頗,只是眼下爲客此地,不便面駁,心內卻感覺張氏盛名於外,其家子弟處事已經不及祖輩豁達。

張季康此刻另有所思,倒不覺氣氛已有變化,只是以麈尾一點堂下那年輕人張瑾,語帶不悅道:“既然孤母在堂,爲何要離鄉遠遊?我家於吳郡自有家學,子弟進學者皆有米帛供養,何必要戀棧京畿繁華不去?”

那張瑾受此斥責,臉色更加慘淡,卻不敢張口自辯。張家雖有家學,但名額不過二三十,一些近支和當勢的族人便瓜分完畢,怎麼可能輪到他這種疏遠已久的族人。正是因爲進不去家學,他才遠赴建康來此旁聽,又怎麼是因京畿繁華而戀棧不去!

他性格本就有多愁善感一面,此刻不敢自辯,很快眼眶中便又蓄起淚水。

沈哲子聽到這話眉頭不禁一皺,看這張瑾如此清貧,求學艱難,他確實沒想到此人竟是吳郡張氏子弟,因而這件事他確實難辭其咎,並不反感張季康貶低詩作。但聽到張季康直接質疑張瑾的求學之心,這便有些無法接受了!

京畿繁華,跟這雜草叢生的隱園有半毛錢關係?這已經算是比較刻薄的污衊,尤其以張季康享譽吳中的清名,被之冠以此名,甚至有可能斷送這個年輕人的前程!

沈哲子拉出這個張瑾來,誠然也是利用作爲搭橋,但也不乏想幫一幫這年輕人的打算。沒成想自己一時疏忽,加上這張季康遠不似外間傳頌的那般豁達,反而成了害這個年輕人。

略加沉吟後,沈哲子走到張瑾面前,微笑着鼓勵他道:“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夫子之言,正爲張兄之教。張兄雖不能敬奉高堂,但遠遊爲求學明理,聞翟公釋禮,心有感而泣,此之謂明理見性,此行不虛!既有所得,昂然歸鄉,雖無冠冕,神氣自華,但處分內,何懼言非!”

聽到沈哲子這鏗鏘之語,張瑾眼眸漸漸明亮起來,不再晦暗不明。

“此語激昂,正是吳中少年朝氣!”

丁委於席上拍案讚歎,若說此前擠兌張季康乃是無心之失,那麼現在則就是刻意爲之了。他也覺得張季康在此事上不夠淡然,本來一笑置之的小事,何必一定要爲難自家求學之心甚篤的小輩。

沈哲子早先那首詩,他心內雖覺得好,但這種遊子情距離他這個年紀實在已有些生疏,因此纔要徵詢所有人意見,纔好確定是否上等詩品。

他雖然沒有詩才,言辭風向卻能看得明白,沈哲子這一番話既讚揚了這個年輕人,又將張季康失言之語頂回去,讓他看到了沈哲子的才捷與格調,以及少年人該有的鋒芒。因此感觸之大,還要甚於先前那一首詩。

席上的翟莊也望着張瑾笑語道:“人患德行不修,還要甚於學業不立。孝爲德之本,張氏小郎君放心歸鄉奉養老母,盡孝之後若求學之心仍篤,可往廬山來我家草舍,自有你一席之地。”

這句話已經不吝於在表明願收張瑾爲弟子,翟家久隱廬山,雖無官爵在身,清望卻是極高。翟莊之父翟湯,就連皇帝都屢以束帛之禮徵召禮聘,乃是江東隱逸名士中的宗師。若能投此門下,絕對是一個莫大殊榮。

翟莊本是性情淡泊之人,本不會不顧忌主人張季康感受而發此語,但這沈家少年卻言張瑾聞他釋禮而有感,便讓他不得不作出表態。

聽到這話,那張瑾神情更是激動,伏於地上對翟莊行跪拜大禮,淚水已是滾滾而下。待他又轉向沈哲子時,沈哲子卻忙不迭跳開,由側面將張瑾攙扶起來,拉着他返回座席。剛剛坐定,便看到廳堂門口有自家僕從打了一個手勢,當即便了然,微微頷首。

雖然借張家地盤爲自己正名,卻又轉而打臉張季康,但最終受益的還是張家人。事情到了這一步,沈哲子便也沒什麼可顧忌的了,原本計劃什麼便依計而行。

他看一眼跪坐席側不肯入正席的張瑾,微笑問道:“不知張兄可否婚配?”

張瑾沒想到沈哲子思路這麼跳脫,神情益發拘謹,擺手急道:“還不曾。”

“慈母年邁,怎忍讓其執線密縫。張兄宜早配家室,這也是人倫孝道正綱。”

沈哲子比張瑾還要年幼許多,這種催婚話語講起來卻很自然,指着張瑾衣上補丁說道。

“我家清貧……”張瑾下意識回一句,旋即便意識到不妥,連忙收聲不語,亦不敢再去看另一席上的張季康。

“德厚人家,馨於鄉里,豈無良配?”

講到這裡,沈哲子又笑道:“張兄舍學途盡孝道,如此德義我實在欽佩。然居家盡孝,衣食奉養,湯藥調羹,皆是損耗。不知張兄家中可有恆業產出爲耗?”

這話問的有些唐突,張季康於席上更是如坐鍼氈,神色冷淡道:“我家未如尊府之豪,奉養族中孤寡,尚屬分內。”

“小童失言,何必計較!”

丁委有些不悅的說道,他性情耿直,心內本就藏不住事,對於張季康今日表現已經頗爲不滿。他亦知張家清望高門,此前或許有疏忽,但今日就連翟莊都表態願受張瑾爲徒,日後自然不會冷待這一家。但心內立場已經偏向沈哲子,便有了迴護之念。

0887 亂軍來使0572 潁川陳氏0681 惡客招災0858 不忍思歸0347 一步之遙0081 陸門走狗0976 雲泥之判0948 百萬生民0045 童子難誅1206 僞漢難王0080 夜襲0030 苟利家國生死以1080 衝入州城1077 歷陽蓄甲0411 吳興所歸0523 臺中佳居0063 可得長生乎0534 檻下老犬1152 兄弟重逢0251 北地孤忠1308 臨清興國0119 黃金水道0713 恥於人後0910 一步不退1105 江北悉定1042 公卿趨迎1488 少輩入臺0684 君王心術無標題0978 分饗河洛1071 時局難返0115 千金市骨0878 鄉土榮幸0624 清水濯芙蓉0541 吳人性狹0645 僅此而已0966 鶴兒苦衷0037 南人慾爲大事0070 當仁不讓0892 天譴滅胡1098 畿內連喪0282 進退有據0323 陶公家事1002 苑中黯然0285 太真疾行1276 盛世可望1060 潼關在望0713 恥於人後0182 貪得無厭0164 似勇實怯1182 老賊奸猾0988 人間豪富0630 整軍待發0215 欺行霸市1460 雅宴鄉賢0329 內訌0937 都下民潮1410 當取則取1489 我亦能爲0516 庭戲0538 衝營者梟首1252 殺馬盟誓0125 七娘難配1428 傾軋無度0373 太保讚賞0952 圍殺賊軍0274 天子奇趣1458 後顧無憂1468 暴主缺德0106 老賊陷我0769 反制於人0703 晉祚存亡,在此一役0407 王郎魂飛0530 示警鄉人1102 浴血鄉鬥0764 淮陰失守1284 不負七尺身0865 以技合道0818 凱旋而歸1381 專制遼邊0289 羣智羣力0158 仁祖妖冶1377 坑陷強敵0715 城父牧所0261 水火際遇1321 樹大難伐0098 老叟自賤0727 大控淮道0705 京府何鎮0813 軍械重工0261 水火際遇0918 城下之盟0486 視財如疾1018 慕容南行0508 禽獸之聲0309 大江浪高1316 轟殺萬軍0900 死戰無退0053 京口亂象1224 灞水血流
0887 亂軍來使0572 潁川陳氏0681 惡客招災0858 不忍思歸0347 一步之遙0081 陸門走狗0976 雲泥之判0948 百萬生民0045 童子難誅1206 僞漢難王0080 夜襲0030 苟利家國生死以1080 衝入州城1077 歷陽蓄甲0411 吳興所歸0523 臺中佳居0063 可得長生乎0534 檻下老犬1152 兄弟重逢0251 北地孤忠1308 臨清興國0119 黃金水道0713 恥於人後0910 一步不退1105 江北悉定1042 公卿趨迎1488 少輩入臺0684 君王心術無標題0978 分饗河洛1071 時局難返0115 千金市骨0878 鄉土榮幸0624 清水濯芙蓉0541 吳人性狹0645 僅此而已0966 鶴兒苦衷0037 南人慾爲大事0070 當仁不讓0892 天譴滅胡1098 畿內連喪0282 進退有據0323 陶公家事1002 苑中黯然0285 太真疾行1276 盛世可望1060 潼關在望0713 恥於人後0182 貪得無厭0164 似勇實怯1182 老賊奸猾0988 人間豪富0630 整軍待發0215 欺行霸市1460 雅宴鄉賢0329 內訌0937 都下民潮1410 當取則取1489 我亦能爲0516 庭戲0538 衝營者梟首1252 殺馬盟誓0125 七娘難配1428 傾軋無度0373 太保讚賞0952 圍殺賊軍0274 天子奇趣1458 後顧無憂1468 暴主缺德0106 老賊陷我0769 反制於人0703 晉祚存亡,在此一役0407 王郎魂飛0530 示警鄉人1102 浴血鄉鬥0764 淮陰失守1284 不負七尺身0865 以技合道0818 凱旋而歸1381 專制遼邊0289 羣智羣力0158 仁祖妖冶1377 坑陷強敵0715 城父牧所0261 水火際遇1321 樹大難伐0098 老叟自賤0727 大控淮道0705 京府何鎮0813 軍械重工0261 水火際遇0918 城下之盟0486 視財如疾1018 慕容南行0508 禽獸之聲0309 大江浪高1316 轟殺萬軍0900 死戰無退0053 京口亂象1224 灞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