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6 魏州刺史

如今時節,正是黃河水枯最爲嚴重的時刻,隨着水量的減小,河道兩岸出現大片的灘淤凍土。

整條河道雖然收窄,但並不意味着河渡就變得簡單,今年冬日較之往年雖然酷寒稍弱,但河面上仍然漂浮着大量的浮冰,再加上風雪頻頻,這更加劇了航道的兇險。特別十一月之後,兩岸的航運便完全停滯下來。

如今維持兩岸溝通的,主要是位於洛陽北側的孟津以及兗州境內的靈昌津這兩處浮橋。浮橋的運力有限,不過維持住兩岸的人員往來,大宗的物貨運輸是想都不要想了。

但也幸在入冬之前,河北方面的王師便儲備了足用的物資,哪怕是將招撫河北戰亂流人得用度都算在其中,也足夠維持到開春回暖,對於後勤方面的需求暫時沒有那麼高。

當然,王師敢於將大量物資存儲於河北新定地界,這也與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對收復領土的絕對控制有關。特別中路右翼兗州胡潤部能夠反攻廣宗羯軍,成功擊潰這一路威脅甚大的羯國遊騎也是功不可沒。

但哪怕僅僅只是人員的流通,這一東一西兩座浮橋也都是在高負荷的使用,特別在新年前後,襄國收復的消息傳回河南,行臺爲了迴應民衆們想要身臨河北、瞻仰王師雄姿風采的熱切願望,短暫開放了幾日浮橋的通行權。

結果便是河南各處生民蜂擁雲集到孟津與靈昌津附近,人潮橫跨大河,晝夜都不停息。

這其中既有本身家在河北的民衆,雖然背離鄉土多年,總有一份鄉情難捨,得知羯國勢力已經被徹底驅趕到冀北區域後,迫切想要歸鄉一覽。哪怕鄉土早已經殘破不堪,但僅僅只是草木泥土,都散發出一股令人魂牽夢繞的味道。

同樣的,也不乏本來就世居河南乃至於江東人家,他們雖然沒有什麼鄉情縈繞,但心中的那股自豪與好奇卻是加倍膨脹,迫切想要觀賞王師痛殺賊胡、興創大功的戰場所在。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求進心切,想要早一步趕到河北這一秩序荒土尋求機會。

尤其大將軍親自坐鎮河北,甚至就連新年都沒有返回洛陽,這也讓一些渴見大將軍卓越風采的時流們迫不及待踏足河北。

民間如此熱潮洶涌,就連行臺都大感猝不及防,留守行臺的杜赫當機立斷下令封鎖了浮橋通道,只許南來,不許北上。但仍有衆多人徘徊於南岸渡口,焦急的等待着此前有幸及時北上游覽的返回人衆宣講河北風物。

元月將近末尾,聚集在兩處浮橋渡口的人衆才漸漸退去,不過行臺官方派遣官吏北上的節奏又變得頻密起來。

冀南郡縣,基本已經肅清賊勢,諸多復建任務自然紛至沓來。大將軍雖然沒有返回行臺,但也給行臺留守官員們下達指令,叮囑他們一定要在春日到來之前整理出一個施政建設的章程,特別是各級地方官吏的選任必須要儘快到位,決不可耽誤了冀南收復後這第一年的春耕農事。

雖然行臺也有一部分行政官員跟隨大將軍北上,甚至那人數多達近千的秘閣少賢們,正是爲此準備的人才儲備,但相對於所收復的廣袤冀南疆土,這些人才仍是杯水車薪。

地方政務不能建立、充實且運行起來,這會令相當一部分王師將士留守於鄉野維持秩序,不能加入到第一線的戰場上去。

行臺留守官員們對此自然不敢怠慢,他們除了要選拔才力之外,還要做出大州改小、重建州務的改革。這可不僅僅只是將郡改州、單純的名號改變,當中又牽涉大量的章法調整、地理劃分並人情廣納。

所以留守行臺的官員們或無風雪戎旅之辛苦,但是講到勞累,並不遜於隨軍出征的人衆。但是這種辛苦,那是任誰都不會拒絕且甘之若飴的。

羯國覆亡已經漸成定勢,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便意味着整個河北在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的新秩序,這是實實在在的分饗盛宴,又有誰能夠拒絕!

襄國以南的河北領土,包括冀南、司北,如今已經初步被劃分爲七州之地。除了大將軍於河北直接委任一部分人選之外,新年之後行臺又陸陸續續向河北派遣數百各級官員。相對於如今行臺龐大的人才儲備,這一部分官吏只是先行者,隨後的分饗盛宴必會陸續有來。

不同於中朝統一時因俗就宜、主要依託地方鄉戶自守而達到從速入治的作風,行臺將異地守牧的舊俗發揮到了極致,這些選派的官員完全沒有考慮鄉籍就治的因素,其中尤以三吳、荊襄人士最多。至於加入行臺稍晚一步的陝西人士,則主要安排在了第二批的選派中。

在這七州官吏選任之中,其中尤以原魏郡爲主體所創設的魏州最爲引人矚目。魏州依傍大河,又是鄴城這一大邑所在,曹魏時期便是河北中心所在,此前也曾作爲羯國統治核心,雖然因爲枋頭的存在近年來多遭戰事蹂躪,但是在地理上的勢能仍然存在。

中朝時,爲了發揮犬牙制衡的效用,魏郡便屬於司州之下。如今所謂單獨一州被設立出來,其地域中心的地位仍然不會改變。換言之,在這新設立的冀南七州中,魏州是必然的首州大邑。

也因此,魏州刺史的人選可謂是飽受關注。雖然此前有清河張坦任職魏郡太守,但張坦本身便是降將,加上又有鄉籍的障礙,不獨大將軍,行臺那些追從年久的任事官員們也不願讓張坦居任這一要地。

至於張坦其人倒也識趣,廣宗反攻作戰結束之後,便主動辭去了魏郡太守的職位,如今以隨軍參謀跟隨大將軍聽用。

王師兵進河北之後,魏州刺史可謂是出現的第一個河北重要職位,究竟誰能拔得頭彩,自然令人關注。

大概是爲了考驗行臺留守執政的能力,大將軍也並未直接指派人選,而是交由行臺商討。最終獲得這個位置的,則是吳郡顧衆的長子顧昌。

對於這個結果,時流或是不乏微辭,但也基本都能滿意。

大將軍出身三吳,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提拔鄉流人才,也絕對是無可厚非。特別這一年多時間從籌措到正式北伐,吳人整體對大將軍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謂是有目共睹。

而從情誼以論,吳郡顧衆算是與沈氏接觸較早的江東士流代表之一。特別隨着大將軍漸顯於江北而未得獨大,臺中以青徐僑門爲代表的勢力頻有掣肘反撲的時候,顧衆作爲三吳士流代表對沈氏的支持也是助力不小。

顧衆去年病故,時流不乏惋惜,按照王師大進態勢,社稷復興已經不遠,若顧衆還能熬上幾年,未來三公可得。

顧昌作爲顧衆的兒子,於行臺任事履歷也稱豐富,雖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戰功,但這些年來轉任揚州、江州乃至於更加偏遠的交州,政績不乏,也歷練出了深厚的施政能力,絕非清流泛泛空談之輩。

而在吳人羣體內部,對於顧昌得到這個職位,也都基本表示認可。當然論及與大將軍家門之間的情誼,論及確鑿的功事,顧昌絕對不算是吳人之中最顯赫者。其他吳人門戶之所以甘於讓賢,主要還是敬重顧昌的出身門戶。

如今的吳人,得趁於大將軍勢力,很有幾分乍富驟顯的感覺。而河北之地世家羣出,不乏真正的經義禮學人家,雖然吳人英豪們在大將軍的帶領下,於武事上是篤定壓過了河北那些士流人家一頭,而在這方面,其實還是有幾分底氣不足。

河北頭彩首任,吳人是決不可拱手讓出,哪怕僅僅只是爲了表達出與大將軍榮辱與共的姿態,也必然要玩命的爭取。

顧昌雖然不是吳人之中最爲出衆者,但吳郡顧氏素來都是江東清望翹楚門戶,由顧昌作爲吳人中的代表踏足河北,也可以確保在那些河北人士面前不露怯,不讓那些孤高自守的河北經學人家見笑大將軍鄉人鄙薄。

信心潮涌,激情澎湃的吳人們,不獨要佔據切切實實的勢位,面子上也要務求風光。正是在這樣的心態與氛圍之下,顧昌才被挑選出來,奪情起用,作爲三吳頭馬奔赴河北。

爲了給顧昌壯勢,吳人們也擺出了極大的場面。其人離開洛陽,自孟津北上這一日,送行者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而他赴任的規模更是宏大,如今的行臺委派官員都是官吏齊備,已經不再像舊年一樣由長官自募僚屬、提拔門生義故。但就算是這樣,顧昌的隨員仍然有兩千餘衆。

當然這些跟隨者自然不盡是顧氏門生部曲,且不說顧陸清望門戶早已衰落,哪怕是全勝之際也難擺出如此大的場面。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吳人人家們出面招募措集的百業工匠,爲的就是確保顧昌一旦赴任,就能將魏州工事百業快速鋪開。

除此之外,另有糧種、農具、車畜等等農事器物,足堪數萬人用。當然這也不是顧氏一家能夠掏出的家底,全都是其他鄉親門戶無償捐輸,單單運輸過河便用了將近一天的時間。

吳人之財大氣粗在這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們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世人,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他們哪怕是用錢砸,也要在最短時間內將魏州砸出一個民生安泰的河北首善,將顧昌砸到河北吏治第一!

留守行臺的杜赫自然也在送行之列,看到吳人們擺出如此浩大一個架勢,也頗感哭笑不得,忍不住嘆息道:“人言所謂江東豪首,舊年已經多見慷慨豪邁,如今更令世道側目,原來江東子弟俱爲沈公門生啊,如是豪奢氣概,哪是中朝石、王之流能比?一家鬥富,徒增笑柄,萬家衣食,揮灑如芥啊!”

道左衆人看到吳人這咄咄逼人的架勢,本來心中還難免芥蒂,可是聽到杜赫言及大將軍父沈充,不免都是莞爾,江東本也不乏風流,但如今看來人物風雅卻是大崩於沈充一人。

須知沈充那可是爲了往來行臺看望兒孫方便,便生生在大江與洛陽之間砸出一條通暢馳道的彪悍人物,不費行臺絲縷,如今吳人爲了確保顧昌吏治第一而以財貨墊道,也真是一脈相承,令人歎服。

1335 財帛殺陣1329 襄國宮變0645 僅此而已0178 拜時之禮0424 國計善用0867 戰前0058 朱門惡客0185 妝奩1371 物歸原主0961 宏圖將展0662 命懸一線0914 不堪一擊0378 妾似雲來0174 高門難入0263 玉樹生於江東0370 有罪當罰0412 一榮俱榮0419 賑濟1401 典午第一0014 龍溪卒1085 隔江而峙0137 惡評如潮0996 兵發合肥0956 諸軍爭進0895 河南殷實0134 清風徐來0969 沈氏阿秀1235 天中壯美0783 奴部相殘0736 烈戰穎口0723 重鎮待奴0708 汝南懸瓠0295 新年0065 知面不知心0838 不肖子孫0259 危言聳聽0410 臨海郡公0629 豹尾封侯0998 分道揚鑣1276 盛世可望0066 興家有道0522 家爲國用0033 輕輕的我走了0316 行路難0605 的盧鎮南0465 賀客如潮0920 詐降專家0400 沈郎威武0746 大軍難動0225 人心望北1281 蘭芷遍野1473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662 命懸一線0593 巴陵薄蓄1076 後繼有人0793 羣情激涌0730 天命之爭0258 長鳴於世1029 騎虎難下今天暫時沒有更新,聊幾句閒話0566 五侯並舉0513 無米難爲炊0100 板鹽0044 隱爵隱俸0241 公主歸府0628 戎行在即0541 吳人性狹1045 交戟叉頸1251 隴胡代興1354 死之奢侈0575 遼東野望0027 進退維谷0083 歡欣須歌1271 選賢關隴0946 短利迷心0943 老雀厭聲0584 封樓0806 世道務實0256 僑居多艱0167 施恩不求報0270 舉手之勞0793 羣情激涌0702 潑天富貴1119 私情不敘1309 豎子狂悖0267 物議傷名0237 少君0644 四方皆可獵功0177 四面楚歌0047 投我以木瓜0518 驚逐靜女1113 整裝待詔1376 宇宙天問1266 小沈甘糖1491 人情悠長1176 河東軍府0060 軍法治家0160 佛言1048 陷君悖禮0827 信仰道統
1335 財帛殺陣1329 襄國宮變0645 僅此而已0178 拜時之禮0424 國計善用0867 戰前0058 朱門惡客0185 妝奩1371 物歸原主0961 宏圖將展0662 命懸一線0914 不堪一擊0378 妾似雲來0174 高門難入0263 玉樹生於江東0370 有罪當罰0412 一榮俱榮0419 賑濟1401 典午第一0014 龍溪卒1085 隔江而峙0137 惡評如潮0996 兵發合肥0956 諸軍爭進0895 河南殷實0134 清風徐來0969 沈氏阿秀1235 天中壯美0783 奴部相殘0736 烈戰穎口0723 重鎮待奴0708 汝南懸瓠0295 新年0065 知面不知心0838 不肖子孫0259 危言聳聽0410 臨海郡公0629 豹尾封侯0998 分道揚鑣1276 盛世可望0066 興家有道0522 家爲國用0033 輕輕的我走了0316 行路難0605 的盧鎮南0465 賀客如潮0920 詐降專家0400 沈郎威武0746 大軍難動0225 人心望北1281 蘭芷遍野1473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0662 命懸一線0593 巴陵薄蓄1076 後繼有人0793 羣情激涌0730 天命之爭0258 長鳴於世1029 騎虎難下今天暫時沒有更新,聊幾句閒話0566 五侯並舉0513 無米難爲炊0100 板鹽0044 隱爵隱俸0241 公主歸府0628 戎行在即0541 吳人性狹1045 交戟叉頸1251 隴胡代興1354 死之奢侈0575 遼東野望0027 進退維谷0083 歡欣須歌1271 選賢關隴0946 短利迷心0943 老雀厭聲0584 封樓0806 世道務實0256 僑居多艱0167 施恩不求報0270 舉手之勞0793 羣情激涌0702 潑天富貴1119 私情不敘1309 豎子狂悖0267 物議傷名0237 少君0644 四方皆可獵功0177 四面楚歌0047 投我以木瓜0518 驚逐靜女1113 整裝待詔1376 宇宙天問1266 小沈甘糖1491 人情悠長1176 河東軍府0060 軍法治家0160 佛言1048 陷君悖禮0827 信仰道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