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3 海鹽縣男

打發了西陽王司馬羕,不再有人阻撓礙事,沈家的姓氏名字終於出現在了帝室宗譜上,儘管只是偏冊,也意味着極大的提升。要知道就連琅琊王氏,因王敦在中朝尚公主,在帝宗也只能列名偏冊。而庾家因爲公主的緣故,名列正冊之副。

這種排位,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在皇家婚喪嫁娶的禮儀上,能夠決定參與者所排在的位置。換言之,如果王敦還沒死,在司馬家的婚喪禮儀場上,沈哲子已經有資格與王敦共列一排了。而且因爲沈哲子的老婆乃是正當時下的長公主,他的排位還要在王敦之前。

當然禮是這麼個禮,實際上自然不可能這麼排。因爲王敦除了帝婿的身份之外,尚有更重要的官職爵位。但王家其他子弟,則只有站在後面看沈哲子後腦勺的份。

這件事完成後,在法理上,沈家已經算是帝戚門戶,自家門庭前可以樹立桓門,加兩道朱漆橫樑,形如州郡官府。與此同時,門庭外還可以佈置安放鞍馬的地方,不算逾規。

其他諸多細節上的禮儀變化,沈哲子聽過一遍感覺頭都大了,都是他以往不曾留意過的細節。比如衣衫係扣上的玉環樣式,腰帶的紋路和寬度,對人行禮躬身的幅度和次數等等。原本他覺得很自在,可是在受人點播提醒之後,這些細節常在腦海盤桓,反而給生活平添許多麻煩,也算一種幸福的苦惱。

爲了學習這些禮儀,沈哲子接下來一段時間都被族中長輩們困在家裡,唯恐他不熟悉這些變化,出門後應對出錯,惹人詬病笑話。就連端午這麼重要的節日,整個建康城中宴飲成風,諸多邀請,席中獨缺沈郎。

接下來便是比較重要的事情了,那就是朝廷隨之而來的封賞。

老爹沈充如今已是鎮東將軍、西陵縣公,官位和爵位已經加無可加,因此御賜幢蓋鼓樂、班劍甲士三十人,儀同州刺史。而沈哲子的母親魏氏,亦得鄉君之封。

至於沈哲子自己,本來循舊曆應加駙馬都尉,但是他年紀尚淺,不曾出仕,因而並無賜官,只是爵位由武康鄉侯變爲海鹽縣男。

五等爵制,男爵乃是最低一等,但在時下卻非如此。沈哲子原本的武康鄉侯不加開國銜,僅僅只是四品爵位而已。至於這個新獲封的爵位,全稱卻是真真正正的海鹽開國縣男,位列二品爵位。

要知道,桓溫的老爹桓彝養望邀名半生,最終甚至壯節死國,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國縣男爵位。而沈哲子的老師紀瞻,則追封華容開國子。至於南人之首的顧榮,生前爵位僅僅只是嘉興伯。沈哲子娶個老婆而已,爵位瞬間追平諸多前賢。

但沈哲子卻仍略有不滿,他現在是男上加男,男人中的男人。但這爵位聽起來,怎麼都不如原本的武康鄉侯威風。他心內甚至有些腹誹,升這麼高做什麼,還不如只升一等,原本的鄉侯改升爲縣侯,最起碼還是一位侯爺。現在要叫啥,男爺?

但封地總算不是武康本地而在嘉興海鹽,也算一件好事。沈家在海鹽還有大批的鹽田沒有開發,他能在海鹽獲得食邑,也算是一種方便。

至於沈哲子的小兄弟沈勁,則賜爵爲關內侯,一如沈哲子上次入都時所受的待遇。

一家人俱得爵祿之賞,簡直可以說是雞犬升天了。到了現在,沈哲子才終於感受到一點勝利果實的甘甜。

如此的厚賞待遇,已經可以比肩於江東那些一等門戶顧陸之家,雖然較之國朝之初的義興周氏一門五侯仍然略遜。但周家是軍功太盛,樹大招風,以致遭受忌恨而滅門。可是沈家卻是娶得公主,得幸帝宗,雖然在僑門中頗受爭議,但在南人羣體裡,卻是罕有物議。

領受了如此重賞,沈哲子自然要拜闕謝恩,他如今也是二品高等爵位,有了自己的具服,樑冠、印綬、絳紗袍。這樣的朝服定製於東漢,後來各朝沿用,雖然不同時期樣式、材質、紋飾都不盡相同,但總體上還是大同小異,東晉自然也不例外。

終究是面相太稚嫩,沈哲子換上這一身朝拜具服,遠看尚有一絲威儀,近看還是讓人略有發噱。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今他雖然尚未進仕,但如今也算是朱衣大員了,出門喝個花酒論資排輩,都能當之無愧坐個上席。至於時下那些跟他差不多年紀的同齡人,一邊玩泥巴去吧!

穿着這一身具服,沈哲子出門登上牛車,行往臺城。身份的變化帶來的好處是,只要不是宵禁的時候,他隨時都可以出入臺城。當然在裡面閒溜達可以,若敢不請自入隨便闖進百官官署,一樣要受責罰。

抵達臺城後,沈哲子在右馳道下了車,剛一站在臺城門前,瞬間便吸引了諸多目光。時下哪怕是僑門王、葛高門,能在這個年紀佩二品印綬、着絳紗袍的也是不多,除非運氣好,老爹爭氣且死得早,繼承爵位。

感受到那些關注的目光,沈哲子心內也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如今這個身份,可並非單單隻靠門第得來,自己的努力也功不可沒。可惜沒人上來跟他說幾句話,否則他大可以謙虛的笑幾聲說道:“這都是小事,不足掛齒,娶媳婦捎帶手送的。”

沒有人搭臺讓沈哲子顯擺一下,這讓他略感失望,不禁感慨難怪大人物手下都要養一些拍須溜馬的小馬仔,未必能派上什麼實際用途,但對於營造心理上的優越感實在很重要。

一邊感慨着一邊行入臺城,剛走出沒多遠,便有一隊宿衛迎上來,以查驗沈哲子的身份。沈哲子亮出自己的爵章印綬,旋即便得以放行,甚至還有一位護軍府司馬帶着幾名宿衛禁軍負責給沈哲子領路。

今日既非朝期,沈哲子又不得詔見,想要面君謝恩,還要先往光祿勳官署投遞奏書。沿路上沈哲子與那位帶路的護軍府司馬閒談幾句,才知道原來也不是外人,這位軍司馬名爲紀明,乃是丹陽紀氏族人,按輩分論還是紀友的堂兄,在沈哲子面前反而要持晚輩之禮。

沒想到這麼簡單就碰上有交情的人,沈哲子也只能感嘆丹陽紀家在宿衛中影響力實在不小。像他家在都中影響力就是不行,他在到臺城之前,已經傳信給族叔沈恪,可是沈恪至今也沒過來,顯然是主官不予放行。

沈恪如今不過是司農郎中,主官大司農乃是琅琊顏含,復聖顏回後代,沈家這一時煊赫,怎麼會被其放在眼中予之方便。

有了紀明的帶領,一路上倒也沒有再遇到別的麻煩,沈哲子將家中長輩代擬的奏書投進去,在光祿勳官署等了約莫半個時辰,中書來人將沈哲子領到了中書官署。

庾亮在自己房內接見了沈哲子,看到其一身簇新朝服,臉上便忍不住露出些促狹笑意,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少年尚算有趣的一面。

沈哲子倒不因庾亮略帶嘲笑的眼神而介懷,小心翼翼的坐在席中,生恐弄皺了新領到的官袍。他還沒稀罕夠,況且待會兒要面見岳父,總要留個好印象。

“你又非任事官身,時服即可,何必這麼莊重?”庾亮在席上說道。

沈哲子聞言後訕笑道:“要面君謝恩,豈敢輕忽。”

庾亮聽到這話,眸子卻是略有黯淡,皇帝昨夜昏厥,他在苑內一直守到黎明時分,纔等到其甦醒過來,這會兒實在不方便見人。略作沉吟後,他說道:“既然身受皇恩厚重,心內銘記,思報國恩即可。這種虛禮不必計較,陛下心緒欠佳,此刻不想見人。”

沈哲子聽到這話後,便狐疑着望向庾亮。彼此之間關係雖然略有緩和,但他仍然慣以惡意揣測庾亮,不禁懷疑莫非是這個傢伙又有什麼算計,才阻攔自己面君?

庾亮早知不能以常理看待這少年,察覺到沈哲子眼神有異,心內當即便有幾分羞惱,在這小子眼中,自己成了什麼人?

“既然名分初定,相應禮用器具都要儘快籌備。”

雖然實在不想再面對這胸藏荊棘的少年,但念及皇帝的願望,庾亮還是皺眉叮囑道。一邊說着,他一邊遞過去一個書軸,說道:“此爲皇后入宮時,我家所備禮器章目,雖然今夕不同,嫁娶有異,但亦可作參詳。”

沈哲子連忙接過這書軸,這可幫了他不小的忙,家裡近來因爲這些事情,幾個長輩各有消息來源,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不過庾亮這麼好心相助,倒讓沈哲子有些意外。

略作沉吟後,庾亮又說道:“范陽張舍人,他家中朝時亦得幸帝宗,稍後你讓幼序與你同往拜會,可請教一二。”

范陽張氏,乃是漢留侯張良之後,中朝張華亦爲一時重臣,齊名杜預。有了庾亮這個提醒,沈哲子倒不至於再求告無門。琅琊王氏亦有這方面的經驗,但他家眼下怎麼好去上門求教。

“至於禮儀方面,陛下屬意拜時行禮,不知你家是作何想?”

聽到這裡,沈哲子便略有錯愕。老實說,哪怕到現在,他仍認爲皇帝選婿不獨只是嫁女那麼簡單,一直聽庾亮這話,才終於確定,這位頗有中興姿態的皇帝,人生最後這一個階段,果然目的只是單純的爲女兒謀求一歸宿而已。

一時間,他心內已是感慨叢生,竟有些許羞慚感,同樣也不乏悲涼。他這麼努力要娶公主,目的絕對難稱單純,借一個垂死之人臨終之願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怎麼說都難稱純良。而一個帝皇之尊,臨終之際這一點人倫親情,仍要被過分解讀曲意,又是怎樣的一種悲愴!

庾亮語調亦有幾分酸楚:“陛下儉禮,欲爲公主求大封,如此善待你家。日後你家若待公主有缺,悖於名教,枉生爲人!”

關於這一段大劇情的問題,還是解釋下吧。行文確實跨度有點長,但返回去看一看,比較欣慰的是閒筆確實不多。這不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時代,如果抽離背景只專注劇情推動的話,我實在沒有理由選擇這個時代,有許多比這個更好的選擇,行文也能更流暢。劇情略顯拖沓,追讀體驗感略遜,除了筆力原因外,也是這種考據文風的天然劣勢。沒有太明顯的升級尺度,行文中不能標出一個明顯的進度條,像科舉文那樣一級一級考,玄幻文那樣境界跨越,本身就是天然的大綱。快讀風越來越流行,網文節奏要求肯定要越來越明快。這種文風,真的是被時代拋棄,要靠大家的容忍,纔會有存在的意義。

0111 不似人間【求首訂!】0979 巡視封國1301 壯骨英魂0907 淮南俊彥1399 目無奸邪0137 惡評如潮1427 坐困愁城1071 時局難返1058 勇奪關道0239 同情不同勢1292 烈火烹油0790 合城歡騰0706 以攻代守0381 羅織有術0041 名士養成記0547 王門舊怨0955 兵抵河洛0266 南頓王反擊1276 盛世可望0940 宗王持節1199 景略論兵1496 新樑大業0756 脫困在即0062 蒸甕新釀1401 典午第一1200 幼鹿麟信1167 行臺四軍0143 前朝帝宗1382 僭主定勢0243 寸絲之利0038 塵埃落定1412 烽火諜情1431 宿敵爭勝1038 胡主難爲0568 割鹿分炙0655 樑郡大建0638 臨陣死戰0550 王郎囊澀0994 人事艱難0918 城下之盟0958 八關告破0721 奴死江畔0338 功成在即0362 駙馬超凡0780 渦口烈戰0695 江北兵動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0786 興邦定亂0305 女兒密事0548 滿城失色1366 無懼胡酋0364 償有功1100 鄉境動盪0409 潛逃1109 家門醜類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323 陶公家事0424 國計善用0288 逃人1104 鵲巢將覆0678 戰獲可喜1259 山河疆土0082 負荊請罪0662 命懸一線1265 大駕西巡0628 戎行在即0381 羅織有術0808 風雪夜歸0109 時豈無英雄【求首訂!】0648 唯功是舉1113 整裝待詔0821 對案難獨飲1239 隴上風雲1086 舊事奸讀1297 平陽賊蹤1302 狼子爭功1361 難逃一死1310 陣前投晉0748 姑妄言之0814 試刀1271 選賢關隴0465 賀客如潮1171 壯奪武關0834 志在清中原0190 迎親遼東篇40313 吳人悲切0218 萬頃沃野0679 帝宗劫餘0947 左右爲難1267 長安市肆0720 萬騎歸南0749 忠良遭辱0486 視財如疾1224 灞水血流0336 建康人事0267 物議傷名0007 軍旅0998 分道揚鑣0930 魏王末路
0111 不似人間【求首訂!】0979 巡視封國1301 壯骨英魂0907 淮南俊彥1399 目無奸邪0137 惡評如潮1427 坐困愁城1071 時局難返1058 勇奪關道0239 同情不同勢1292 烈火烹油0790 合城歡騰0706 以攻代守0381 羅織有術0041 名士養成記0547 王門舊怨0955 兵抵河洛0266 南頓王反擊1276 盛世可望0940 宗王持節1199 景略論兵1496 新樑大業0756 脫困在即0062 蒸甕新釀1401 典午第一1200 幼鹿麟信1167 行臺四軍0143 前朝帝宗1382 僭主定勢0243 寸絲之利0038 塵埃落定1412 烽火諜情1431 宿敵爭勝1038 胡主難爲0568 割鹿分炙0655 樑郡大建0638 臨陣死戰0550 王郎囊澀0994 人事艱難0918 城下之盟0958 八關告破0721 奴死江畔0338 功成在即0362 駙馬超凡0780 渦口烈戰0695 江北兵動0110 送君黃泉【求首訂!】0786 興邦定亂0305 女兒密事0548 滿城失色1366 無懼胡酋0364 償有功1100 鄉境動盪0409 潛逃1109 家門醜類0006 時謗殺人,甚於刀兵0323 陶公家事0424 國計善用0288 逃人1104 鵲巢將覆0678 戰獲可喜1259 山河疆土0082 負荊請罪0662 命懸一線1265 大駕西巡0628 戎行在即0381 羅織有術0808 風雪夜歸0109 時豈無英雄【求首訂!】0648 唯功是舉1113 整裝待詔0821 對案難獨飲1239 隴上風雲1086 舊事奸讀1297 平陽賊蹤1302 狼子爭功1361 難逃一死1310 陣前投晉0748 姑妄言之0814 試刀1271 選賢關隴0465 賀客如潮1171 壯奪武關0834 志在清中原0190 迎親遼東篇40313 吳人悲切0218 萬頃沃野0679 帝宗劫餘0947 左右爲難1267 長安市肆0720 萬騎歸南0749 忠良遭辱0486 視財如疾1224 灞水血流0336 建康人事0267 物議傷名0007 軍旅0998 分道揚鑣0930 魏王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