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 目無奸邪

劉羣受任幽州刺史的消息雖然還未在遼邊傳開,但也已經開始以王臣自居,意識到自身的言行與形象代表着行臺的威嚴,已經開始有所自律。

眼下的他一身青袍,犀帶束腰,身佩長劍,儀表也有幾分不苟言笑,雖然還不是正式的章服冠帶,但舊年的落魄隨意也一掃而空,望去自有一番清癯莊重。

他畢竟是劉琨的兒子,而劉琨又是中朝一時之人傑,舊年爲了適應遼邊艱苦磨礪,雖有一時從俗之妥協,但當真正有了底氣變得自律起來,那種骨子裡的清高自然便顯露出來。

“有勞陽君牽掛,幸在承於行臺王道照拂、不失蒼天眷顧,雖有一時之苦厄,但總算是邪不壓正,平安渡過。”

對於陽鶩稍顯殷勤的問候,劉羣只是簡單迴應,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表態。

眼見劉羣眼下這種矜持作態,陽鶩心中既有幾分哂笑,但更多的還是濃厚的羨慕。

他家世出身雖然不及劉羣遠甚,但往年彼此處境卻有極大差別,舊年的劉羣不過是一個勢力盡失、依附各方的劫餘之人,而他家既有鄉勢基礎,又深得慕容氏兩代主君的信賴,心裡是不大看得起劉羣這種全憑家世父蔭吊命的無根浮萍。

可是時過境遷、大勢流轉,隨着南國王統復興壯大,劉羣這種名滿南北的名父之子又能得於南國關照,這是陽鶩的家世譽望所不能企及的。

他家在遼邊一地或還有些聲譽,但卻乏甚普世的影響,在南國看來,不過只是依傍於邊胡虜酋、失於氣節的鄉宗土豪而已。也正因爲如此,陽鶩才分外珍視目下於遼邊所有,不捨得放棄當下所擁有的勢力而徹底撲入行臺懷抱中。

說到底還是心裡的惰性與對舊勢的依賴在作祟,在遼邊陽氏儼然已是一個不俗家世人物,但若真投靠了行臺,跟一些寒門傖戶相比也乏甚明顯優勢,需要從頭開始經營,這是陽鶩所不能忍受的,因是在不能得到南國行臺的許諾保證之前,陽鶩都不考慮真正投向南國。

慕容遵慘敗於徒河,很明顯行臺已經向遼邊投入援力,雖然還不清楚劉羣在當中受惠多少,但見其人與舊年截然不同的儀態表現,可知所得必然匪淺,陽鶩心中難免嫉妒。

說什麼行臺照拂、蒼天眷顧?如果不是他背地裡的苦功推動、令得慕容部本身發生逆亂,這傢伙眼下只怕還是慕容氏的階下囚,又有什麼資格在他面前擺譜!

老謀深算的陽鶩,自然不會將內心真正的感想流露出來,他仍然保持着謙恭說道:“得聞王師入遼且大挫慕容遵這狂悖虜賊,我等悲苦失國之亡衆終於情有所寄、生有所仰,因是倉皇來拜,斗膽請問行臺於遼事、於故人是否已有鎮撫定略?當中若有需要邊傖之衆盡力助事之處,必竭盡全力、義不容辭!”

“我也是久亡遼邊,與陽君此情略同,身受兵禍虐苦,不懼捐身此中爲王道興復搏命。早年因有諸困,行臺不能從容施力遼邊,許多事務也不能盡心盡意,但今時不同往日,此間局勢也一定會越來越好,歸化在即。”

舊年的經歷讓劉羣養成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領,哪裡聽不出陽鶩言語中的試探意味,未來幽燕是他功業所在,自然沒有將底牌盡數傾訴的道理。

陽鶩又多作試探,但劉羣應答自是滴水不漏,不能讓他窺知南國行臺此番究竟將多少力量投入遼地,但在交談中也得知劉羣已經被行臺任命爲幽州刺史,心中妒念不免更熾。

他自認家門在遼邊經營年久,能夠調動的勢力與發揮的影響遠非區區一個劉羣可比,單單眼下促成慕容部的逆亂,就可以說徹底解決了慕容氏加入中國戰事的可能,自問對行臺邊略的助益甚大,可卻是不得嘉賞,反而劉羣這個高門劫餘坐享其成,大位得居,心中自然不能淡定。

“遼中事務每多乖張,遠於中國人情,行臺大將軍雖是高瞻遠矚,但終究不曾親入遼地,此中異情也難盡知。幸在劉公得於雅賞,應知前事也有諸多艱難,更需同流相助,邊事纔有大定之可能。愚雖不才,也深盼劉公能夠不負王命恩義,於此邊大有創建。”

心中嫉恨交加,陽鶩也難再保持此前的淡定,甚至連此行使命一時間都拋在腦後,想要爲自家爭取應得之惠利,言語也變得直白起來:“譬如今次慕容諸子內訌,若非此亂,舊勢哪能大破,身處困厄之中,也難免多嘆人力有窮。幸在轉機陡至,遂成當下局面,但局勢反覆無定,誰又能夠篤言,未來可以再無此類困厄?每每思及於此,我也深爲劉公憂悵又該仰仗何人?”

他就是要讓劉羣明白,今次能夠脫困兼得大有收穫,究竟受惠於何人。若是今次吝嗇於分潤利好,未來休想再得人情關照。

劉羣聽到陽鶩已是將心事坦露、躍然面上,也忍不住捻鬚大笑起來:“陽君不愧此中歷事老人,盛意拳拳,代我憂勞,不負舊誼種種。今次能夠突破困厄,確是不乏僥倖,但若深思其中,又何嘗不是必然?萬年狡詐趨勢,不知仁義何物,乃是不折不扣、天人共厭之賊虜,庭門生此橫禍,也真是理所當然,與人無尤。陽君久來在畔近望,想必能有更深體會。人間正道自有,蒼天豈會久縱?”

聽到劉羣如此回答,陽鶩一時氣結,一時間甚至有種要破口大罵的衝動。饒是他老奸巨猾,也沒有臉面說是他在背後煽動攛掇慕容儁弒殺君父,這種事可以做得但卻不可說得,更不要說慕容皝還是他的舊主。

正在這時候,在外巡察營建的溫放之也返回此中,看到陽鶩之後,眸光便是一亮,笑語道:“早前行過龍城殘址,雖然已經事廢,但所成些許已經頗有可觀。聽說此城乃是陽公督建,也真是良才難得,可惜所用非人,久而不成格局,不免讓人遺憾啊。”

陽鶩本來已經被劉羣翻臉無情氣得抑鬱滿懷,聽到溫放之這暗含譏諷的笑言,便更覺無法忍受,當即便冷哼道:“才之在世,如錐處囊中,不顯於此,亦顯於彼,唯昏聵自驕之類,才妄想能夠扼才野中,竊奪獨秀,不患眼前,當患日後!一時不成,仍有餘時,一世不成,尚有後世,有志者,不可侮,溫君家學淵源,難道不聞楚雖三戶舊事?”

溫放之來得晚,有些不明白陽鶩這邪火緣由,但他自然也不會對陽鶩有什麼忍耐,聞言後便冷笑起來:“楚有滅秦之烈,卻無享國之德。項王雖無成於事,但也能因壯得愍。老賊何人?白虜爪下餘食、門下走狗而已,一時餘時、一世後世,笑料而已!”

“溫弘祖小覷士人!”

陽鶩拍案而起,眸中怒火洶涌,而溫放之則一腳踢飛書案,叩劍而笑:“不過是目無奸邪而已!”

劉羣見狀便也起身,擡手示意溫放之不可激動:“陽君此行,賀我破賊,弘祖不可失禮。”

溫放之哈哈一笑,倒也對仍然怒視着他的陽鶩稍作拱手,然後便退到了一側。

但無論如何,談話是進行不下去了,劉羣索性安排陽鶩暫且居留下來。

但陽鶩盛怒之下,又見到這兩人對他都乏重視,也意識到此行難得如願,心裡其實已經不願再留下來,可是他去留如何,卻不能全憑自己心意,且不說慕容儁那裡的託付,單單同行之人便不願意離開。

“生在此世,又哪有什麼遂心如意的輕易事蹟?陽公久歷人事,何必作此意氣之爭?”

同行者裴開在陽鶩表示要離開之際,當時便表示了反對。

裴開出身河東裴氏的高門,早前在大棘城因受陽鶩的說服才投靠慕容儁,其實心裡極爲反感慕容儁這種時服奪權、大逆不道的行爲,連帶着對陽鶩也有幾分看不起,此時看到陽鶩不得晉國行臺方面的禮敬,心中甚至還有幾分竊喜,更加不願因爲陽鶩一時意氣而放棄今次難得於晉國方面的交涉。

之後劉羣又準備接風的宴會,順便告知遼邊衆人他已經受行臺之任命擔任幽州刺史,大棘城一行人等多數出席,陽鶩卻自然不會再拿熱臉去貼那冷屁股。但是他的缺席卻沒有破壞氣氛,這也讓陽鶩更加認識到遼邊已經是變了天。

往年的他,尚可以遼邊士流亡戶領袖自居,可是如今他背後的慕容部已經是分崩離析,慕容儁弒父上位的事蹟也大悖士流的人倫觀念,本就不能統合士心,而南國王師又在此際異軍突起,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這自然讓人心變得更加晦深莫測,已經很難再以舊方法去控制局面。

且不說陽鶩憂悵如何,劉羣與溫放之眼下卻是深刻感受到實施展露臂膀的好處,除了陽鶩之外,大棘城這一行士流俱都抓住機會,明裡暗裡的對他們示好乃至於歸附表態。

當然這也正是他們的計劃之一,眼下的幽州刺史府還只是一個草臺班子,行臺目下是既沒有多餘的才力、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來幫助他們,在遼邊初步整合出一個班底也是他們的當務之急。

0662 命懸一線1421 一發全身1491 人情悠長0115 千金市骨0891 諭中原檄1387 豎子平遼1485 人間良緣1286 雄大當國1173 喋血上洛0751 進退維谷1014 天人之境0077 奪命之樂1284 不負七尺身0041 名士養成記1301 壯骨英魂0248 危樓高百尺0246 南苑承詔御製0505 天下精旅1459 財如流水0428 門高難入0457 不敢待訟0840 法從陶公1470 祖郎意堅1175 河東謀略1160 參謀軍務1108 德不配位1350 圍而不殺0699 虜衆誓師1329 襄國宮變0591 恭請師君1449 塔下藏藥1311 河北重將1343 引頸受死0457 不敢待訟0407 王郎魂飛0462 門生雲集0396 見宋禕0568 割鹿分炙1126 樑公抵都0117 家事0826 火光沖天0612 王舒之亡0479 梁祝新說0220 崔氏高賢0149 義士報恩1390 遼東英主0708 汝南懸瓠0549 婦人怨念0558 士居奸詐0798 弄巧成拙0463 重整家業0496 名父之子0369 法難責衆1264 以套授胡1335 財帛殺陣0770 推食共享0427 前朝宗親0105 捨我其誰1347 虎將歸援1046 強藩怒火0836 荊州可取0181 兩敗俱傷0917 魏王石堪0123 困龍猶鬥0708 汝南懸瓠0644 四方皆可獵功0313 吳人悲切0804 韶年情篤1319 巧於藏拙0153 東海王1456 魏州刺史0751 進退維谷1315 收復樂陵0628 戎行在即0072 公器歸我1260 塞北胡蹤1059 誇功執念0555 敬豫絕情0527 會稽當謀0760 奴軍渡淮1446 祖庭再興0302 勿憂必救1062 清慎勤簡1179 虎狼犬馬0386 第二戰場1233 清河續嗣1025 飲鴆止渴1102 浴血鄉鬥0381 羅織有術0688 難堪舊事1396 怙惡不悛0759 落水之奴,俱肥魚蝦0788 爲天下先0272 各具懷抱1349 以命搏生1050 庾氏入局0182 貪得無厭0771 明堂驚魂0131 破岡瀆0247 都中三甲
0662 命懸一線1421 一發全身1491 人情悠長0115 千金市骨0891 諭中原檄1387 豎子平遼1485 人間良緣1286 雄大當國1173 喋血上洛0751 進退維谷1014 天人之境0077 奪命之樂1284 不負七尺身0041 名士養成記1301 壯骨英魂0248 危樓高百尺0246 南苑承詔御製0505 天下精旅1459 財如流水0428 門高難入0457 不敢待訟0840 法從陶公1470 祖郎意堅1175 河東謀略1160 參謀軍務1108 德不配位1350 圍而不殺0699 虜衆誓師1329 襄國宮變0591 恭請師君1449 塔下藏藥1311 河北重將1343 引頸受死0457 不敢待訟0407 王郎魂飛0462 門生雲集0396 見宋禕0568 割鹿分炙1126 樑公抵都0117 家事0826 火光沖天0612 王舒之亡0479 梁祝新說0220 崔氏高賢0149 義士報恩1390 遼東英主0708 汝南懸瓠0549 婦人怨念0558 士居奸詐0798 弄巧成拙0463 重整家業0496 名父之子0369 法難責衆1264 以套授胡1335 財帛殺陣0770 推食共享0427 前朝宗親0105 捨我其誰1347 虎將歸援1046 強藩怒火0836 荊州可取0181 兩敗俱傷0917 魏王石堪0123 困龍猶鬥0708 汝南懸瓠0644 四方皆可獵功0313 吳人悲切0804 韶年情篤1319 巧於藏拙0153 東海王1456 魏州刺史0751 進退維谷1315 收復樂陵0628 戎行在即0072 公器歸我1260 塞北胡蹤1059 誇功執念0555 敬豫絕情0527 會稽當謀0760 奴軍渡淮1446 祖庭再興0302 勿憂必救1062 清慎勤簡1179 虎狼犬馬0386 第二戰場1233 清河續嗣1025 飲鴆止渴1102 浴血鄉鬥0381 羅織有術0688 難堪舊事1396 怙惡不悛0759 落水之奴,俱肥魚蝦0788 爲天下先0272 各具懷抱1349 以命搏生1050 庾氏入局0182 貪得無厭0771 明堂驚魂0131 破岡瀆0247 都中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