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隱爵必除

徐州刺史行臺,郗鑑微笑着送走幾名前來拜見的舊日掾屬,待回到房中時,臉色卻驀地變得陰鬱起來。

他本是擁兵數萬的一方豪強,時勢所迫困於臺城數年之久,坐觀其他人在時局中各逞抱負。眼看着就連得他引薦才被朝廷委以重任的蘇峻都漸漸顯重於西藩,而他卻只能在臺城榮養,旁觀王庾鬥法,於時局半點影響都無,心中之抑鬱可想而知。

今次離都,郗鑑心內是懷着極大熱忱的。他也考慮到自己離開部衆這麼久,再要收拾局面不會太過輕鬆,應會有些波折,但來到京口後才發現形勢較之早先預計的還要惡劣得多。

原本在兗州歸附於他的數萬部衆,隨其南來的共有數千人,然而除了嫡系的兩千餘人之外,剩下的要麼流散開,要麼便轉投別的地方。就算還留在京口一線的,也都遭受劉遐冀州部排擠,被投閒散置。

這些情況尚在郗鑑預料之中,早在受詔離都之前,他就修書給過往部下,希望他們能顧念舊情,幫助他穩定京口形勢。那些老部下也都予以迴應,支持他鎮守京口。

然而郗鑑想不到的是,他入都的這幾年,京口、晉陵一線居然滋生出一個隱爵怪物。關於這個隱爵,他在都中也有耳聞,甚至他家子弟便身涉其中。原本郗鑑還以爲不過是一羣膏粱子弟閒來無事搞出的遊戲罷了,可是來到京口他才發現情況較之自己想象中要嚴重得多!

京口這個地方,江闊四十里,並不擔心會被羯胡衝擊,乃是青徐豫兗僑民主要聚居之地。狹小的地域中,聚集了幾十萬的民衆,可以稱得上是江東人煙最爲稠密之處。這些民衆來自北地各州,形勢本就錯綜複雜,易動難安。

那個隱爵以謀利爲名,居然能將此地民衆盡數網羅其中,士庶同流,既有高門子弟,又有流民豪強,罔顧人的出身背景,以財帛爲誘餌將人裹挾其中。若說這組織者沒有旁的意圖,郗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就算此前沒有,但在獲得如此大的影響力後,也自然而然會滋生出來。

要穩定京口局面,本就不容易,如今再加上這所謂的隱爵,局勢則更加混沌不明。所以,剛一來到京口,他便對隱爵下手,要試一試這隱爵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然而反彈之力卻比他想象中還要大一些,他剛有所動作,整個京口局勢便動盪起來。雖然還沒有徹底的混亂,但暗中的潛流也讓他心悸不已。剛纔來此拜見他的那幾名舊部下,都是在爲此來探他的口風,言辭中亦透露出受其他人家委託求情的意思。

這讓郗鑑變得爲難起來,已經拿不定主意下一步要怎麼做。從他心底而言,自然不希望治下有這樣一個不受他控制的龐大組織。但若要一舉剷除,現在看來又有些不可能。

一直到了晚飯時,郗鑑仍在考慮下一步該如何做。看到坐在他下方的年輕人,郗鑑心中一動,開口道:“二郎餐畢來我房中,我有些事情要問一問你。”

聽到這話,那個早先也是資友的郗二郎神態便有些不自在,食不甘味,草草吃了一點飯便起身隨叔父進了書房。

“二郎,你長居京口,與那些隱爵之人多有往來,再來仔細跟我說一說,這隱爵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你們這些與事者又是出於何種思慮對之如此着迷,信之不疑?”

看着有些坐立不安的子弟,郗鑑溫言笑語道。

那郗二郎被叔父迫着退出隱爵,近來心情本就有些忐忑,此時聽到這個問題,沉吟良久後才凝重說道:“叔父,我們這些資友意趣或異於人,但所爲卻絕無犯禁之舉。譬如我,才能不及大兄遠甚,稟賦也遜於兩位幼弟,但心念思慮卻並無二致,都想爲家業存續而擔當任事!”

“我材質庸碌,難以顯拔於衆,平生所恃惟這一家世可令人敬重信託。因而我等資友集於一處,普集衆資,運籌生利,繼而反饋一衆資友。彼此信重無疑,各得所欲,所思所行,實在沒有半點悖逆之跡。”

“二郎你秉性純良,我是深知,然而這些隱爵之資友所出多家,人心不同,又豈能盡爲良善。你就沒有擔心過有人要借我家薄望去蠱惑旁人做出歹事?”

“初時我也確實有此遲疑,但庾幼序教我,禍福無門,庸人自擾,既無伯夷叔齊之賢可採薇而活,那總免不了要與人交際。顧惜自己的名聲而怯於與人交往,矯矯不羣於衆,是自絕於世。若能持身自正,又何懼人言而非。況且能爲資友者,皆爲同心共志,以我而推人,可知彼此都無惡念。”

講到這裡,那郗二郎神態悽楚道:“我爲資友年近三載,多得資財以供家用,無一劣行害我家聲,實在不知因何見惡於叔父……”

郗鑑聞言後卻是啞然,竟不知該如何安慰這滿腹委屈的侄子。其實若這隱爵果然如侄子所言一般,只爲謀財並無他求,他並不是不能容忍,但前提是要將之置於自己掌握之下。

可是現在主導者乃是庾家人,他就不得不懷疑庾亮會否藉助這隱爵來傳達什麼意志,而後對自己形成鉗制。而且在庾家之外,似乎還有吳興沈家的影子,這不免就讓郗鑑更加憂心忡忡。

吳興沈家並非簡單的清望務虛家門,江東豪首之稱,鄉土實資並不遜於當世任何一家。而且其家更盤踞吳興,執掌會稽,這樣的南人豪宗,對於僑門未必會抱多大善意。尤其其家更有反叛之舉,哪怕如今僥倖得幸帝宗,但與僑門之間終究仍有一層隔膜。

郗鑑很清楚自己坐鎮京口的使命,離都之前太保也曾與他促膝長談,他來到京口,除了鎮守當地,還要穩定淮北局勢,南扼吳中,西向對峙歷陽、荊州以拱衛京畿。若任何一點有缺,都會令得他位置不夠顯重,繼而其他方面的作用都會大大削減。

“我曾記得二郎說過,這隱爵向來都是北人門戶內事,那吳興沈家爲何會涉於其中?”

這是郗鑑心內最大擔心,他鎮守京口,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爲了震懾吳興沈家這一類南人門戶,更加不能容忍其家在自己轄地內有所謀劃。

那郗二郎聽到這話,神情也是有些茫然:“關於此節,我還真是不甚清楚。早先隱爵曾有危局,我等皆是一籌莫展,庾幼序突然言道吳興沈氏可爲強援,並告知我等隱爵之意本爲西陵公之子那位沈哲子郎君所謀。早先庾幼序號召我等資友前往建康爲沈氏壯勢……”

見叔父神態嚴肅,郗二郎不敢有所隱瞞,便將早先之事詳述一遍。

郗鑑早先都在爲離都之事而奔走,對都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備選帝婿之事並無太多關注,關於這些隱情,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對隱爵用強,包括扣留吳中財貨,都是下意識不想南人與隱爵產生什麼聯繫,卻沒想到那沈家竟然涉事如此之深!

那郗二郎尚不知事態嚴重性,可是郗鑑聽他講來,心中卻是不免毛骨悚然。若沈家早在數年前便開始佈局京口,那麼那位素有詭變之稱的沈充沈士居謀略也太深了!

須知數年前王敦之亂前後,沈家乃是絕對的劣勢,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可能亡族滅種。在如此險惡的時候,沈充居然還有心思在京口布下暗棋,這一份心機之深,實在是令郗鑑不寒而慄!

若這隱爵真是庾家與沈家共謀,那對郗鑑而言,則更加不得不除!彼此立場不同,他坐鎮京口的最大意義可以說就是爲了震懾三吳,給朝廷提供一個穩定的大後方。若沈家能安於吳中,彼此尚能相安無事。

但由沈家早在數年前便開始在京口布局,可知其家所圖不小,又怎麼可能安於困守吳中!如此一來,彼此之間幾乎沒有多少可以和平共處的餘地。

因爲他若不能對吳中形成強有力的震懾,那麼京口作爲一個內鎮的戰略地位將無從體現,而他也幾乎就沒有立足於時局中的意義!

郗鑑心念急轉,將郗二郎所說的話思忖良久,才緩緩開口道:“隱爵曾有危局,是怎麼樣的一個危局?沈家又要如何助其解危?”

郗二郎老老實實回答道:“早先隱爵級上之人分利之資,主要依靠後入資友所奉資財,可是隨着所涉之人越多,漸漸便難有盈餘。各家級上資友都不知該如何應對,既恐引禍於身,加之京口地狹人稠,動盪不堪,因而便有南遷之意……”

“南遷?有幾家人打算南遷?”

郗鑑聽到這話,眸子頓時一閃,連忙打斷郗二郎的話疾聲發問道。

因所涉人家衆多,郗二郎掰着手指頭豎起來。隨着他說的人家越多,郗鑑神色便越明朗,等到郗二郎講述完畢,已是忍不住笑語道:“這些人家多出舊姓,長久困於此處與寒庶同流確是不妥,既然皆有南遷之意,我當助其安家吳中!”

關於隱爵內部的運作,還有沈家要如何解決困境,郗鑑尚不清楚。但他也不需要完全弄明白,沈家既然苦心孤詣提前數年佈局,那他便索性將其所佈之局盡數奉還,各家都欲南遷,那他也不妨推波助瀾。

若此事能成,一方面瓦解了沈家在京口的佈局,一方面則讓京口局勢變得簡單。那些僑門舊姓居於此處本就是個麻煩,族人蔭故諸多,難於調理平衡。若他們盡數去了吳中,便不需要自己頭疼了。

1305 鄴下約會1041 樑公歸都0769 反制於人0656 大事可託0016 膽氣萬仞,氣度如淵1033 黑雲催壓0074 鹽梟之家0217 幸得良配0938 桑梓歸否0068 吳興郡中正0715 城父牧所0575 遼東野望0292 宿衛圍府0347 一步之遙0039 沈郎犁0091 武康山神0342 王師回攻0969 沈氏阿秀1410 當取則取0915 殊功難捨1115 遼事盡付0427 前朝宗親0865 以技合道1045 交戟叉頸0930 魏王末路0938 桑梓歸否1221 衣帶血詔0471 門下犬馬0600 大仇得報0275 中書撬人0982 教子不善0461 殺人無算0901 一網成擒1410 當取則取1472 人間有情,勿失勿忘1431 宿敵爭勝1483 典午歸命0310 議爵0753 民變在即0271 不爭無害,頤養安年0406 袍澤情誼1408 恥居人下0184 丹陽公主0593 巴陵薄蓄1201 館院英流1048 陷君悖禮0865 以技合道0263 玉樹生於江東0514 冰火兩重0906 殺其滿門1320 殺沈趙昌0160 佛言1444 惡婚難拒0190 迎親0288 逃人0783 奴部相殘0736 烈戰穎口0933 入彀0461 殺人無算0581 同刑同辱0726 祖氏識奸0687 教子0517 玲瓏心竅1005 雉兒不恭1503 三省六部1187 嚴父可懼1330 奮武叩城0087 沈維周捉鬼0138 沈郎高義1285 爲我斬單于1448 老傖求死0536 行前殷囑1374 天中義骨0666 淮南待戰0571 佳婿難得0660 建德殿外0263 玉樹生於江東0729 民心士氣0178 拜時之禮1131 繩斷分明0709 以攻爲誘1080 衝入州城0365 營大難入1142 遼地風物0281 關心則亂1341 苦中作樂0122 白龍魚服0028 手撕墨寶0678 戰獲可喜1272 胡膽裂寒0450 不識天高遼東篇21040 捷報頻傳0383 行臺南歸1402 中路小挫0470 元子途窮1112 血流不止0614 衰德門敗0690 霸府雛形1225 咸陽亂鬥
1305 鄴下約會1041 樑公歸都0769 反制於人0656 大事可託0016 膽氣萬仞,氣度如淵1033 黑雲催壓0074 鹽梟之家0217 幸得良配0938 桑梓歸否0068 吳興郡中正0715 城父牧所0575 遼東野望0292 宿衛圍府0347 一步之遙0039 沈郎犁0091 武康山神0342 王師回攻0969 沈氏阿秀1410 當取則取0915 殊功難捨1115 遼事盡付0427 前朝宗親0865 以技合道1045 交戟叉頸0930 魏王末路0938 桑梓歸否1221 衣帶血詔0471 門下犬馬0600 大仇得報0275 中書撬人0982 教子不善0461 殺人無算0901 一網成擒1410 當取則取1472 人間有情,勿失勿忘1431 宿敵爭勝1483 典午歸命0310 議爵0753 民變在即0271 不爭無害,頤養安年0406 袍澤情誼1408 恥居人下0184 丹陽公主0593 巴陵薄蓄1201 館院英流1048 陷君悖禮0865 以技合道0263 玉樹生於江東0514 冰火兩重0906 殺其滿門1320 殺沈趙昌0160 佛言1444 惡婚難拒0190 迎親0288 逃人0783 奴部相殘0736 烈戰穎口0933 入彀0461 殺人無算0581 同刑同辱0726 祖氏識奸0687 教子0517 玲瓏心竅1005 雉兒不恭1503 三省六部1187 嚴父可懼1330 奮武叩城0087 沈維周捉鬼0138 沈郎高義1285 爲我斬單于1448 老傖求死0536 行前殷囑1374 天中義骨0666 淮南待戰0571 佳婿難得0660 建德殿外0263 玉樹生於江東0729 民心士氣0178 拜時之禮1131 繩斷分明0709 以攻爲誘1080 衝入州城0365 營大難入1142 遼地風物0281 關心則亂1341 苦中作樂0122 白龍魚服0028 手撕墨寶0678 戰獲可喜1272 胡膽裂寒0450 不識天高遼東篇21040 捷報頻傳0383 行臺南歸1402 中路小挫0470 元子途窮1112 血流不止0614 衰德門敗0690 霸府雛形1225 咸陽亂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