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能讓統治階層和普通士卒階層決裂,兩方離心離德,在之後的進攻中只要能夠減小進攻的阻力,減少士卒的傷亡,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白費。
所以說在這件事情的佈置上,因爲真田昌幸通過一個勸降信,可能會改變了吉見家士卒和濱田城百姓的立場,從而讓整個之後的濱田城攻略都完全不一樣,這絕對是策略上的取勝,也是真田昌幸的本領體現和運用。
因爲吉見政賴的命令,吉見家的武士們,還有常備足輕們,快速的的城內行動起來,挨家挨戶的收繳書信。對於普通士卒,則是直接控制了他們所有的隨身物品,然後再進行排查。
很快吉見家就收繳了黑田家射進來的大部分書信,但因爲搜查的力度其實並不強,所以還是有小部分被人爲的隱匿了起來,加上有心人的傳遞,消息還是在城內在傳播,這就讓吉見政賴非常惱火了。
“小一郎,這書信上寫的是什麼呀?”在濱田城的一處足輕長屋裡,一個吉見家的普通士卒,對着另一個年輕士卒問道。
那個小一郎對他說:“門都關好了吧!”
“都關好了,已經插上了門閂,你就放心吧!”
“信上說,只要現在投降黑田家,我們就算是主動歸降,不算是俘虜。投降之後,如果可以繼續留在軍中的話,可以獲得黑田家士兵的同等地位。而其他人會成爲黑田家的普通百姓,享受五公五民的稅收政策。”那個士卒小聲地說道。
其實這個士卒,就是之前混進了吉見家的一個黑田家的同心衆,書信的內容只有一句,但是在他的加工之下,變成了一項幾乎是沒有辦法拒絕的降服的要求。
“五公五民的稅收政策,小一郎,你沒有亂說吧!這是真的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黑田家對於百姓實在是太寬厚了。”
“信上是這麼說的,應該不會錯的。”小一郎說道。
“黑田家的話還是可以信任的吧!之前有去黑田家領內生活的人傳回消息說,黑田家確實是五公五民的稅收政策。”另一個足輕說道。
“不管怎麼樣,至少比主公的話可信。”小一郎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既然這樣,我們投靠黑田家如何?”
“可是這樣如果被主家抓到,可是要被殺頭的呀!”
“我們就說是去守夜的,之後從城上跳下去,城西那邊的城牆下面,就連接着一處緩坡,我們從那裡跳下去,絕對不會有事的,這不就行了嘛。”
“恩,是一個辦法,即使可能會被抓到,但是想想黑田家的仁政,我覺得冒險也是絕對值得的。”小一郎對衆人說道。
“那就趁着天亮前走吧!”
“嗯!等下就一起走。”
當晚入夜之後,濱田城城中大亂,先是城中糧倉失火,在吉見家組織士卒救火的時候,竟然有人打開了城門,大量的吉見家士卒和百姓,似乎是早有預謀一般,衝出了城門,向着城外的黑田家大營而去。
而這麼大的動靜,立刻驚動了黑田家的大軍,馬上就有服部宗家帶着兩百人的番隊,先衝到了城門處,並且將城門牢牢的控制了下來。
之後黑田家的包括鬆井重孝、岡本氏秀、桑園左衛門、大田原宗時、若谷續光、目賀田幸宣在內的武士們,分別帶着人數不等的士卒,向着濱田城趕去。
形勢對於黑田家來說非常的不錯,因爲一切發生的很突然,所以本來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的服部宗家帶着自己的番隊,卻基本上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反撲,一直牢牢的控制着濱田城的城門。
他防守的時間並不長,很快後面諸人的隊伍就攻過來了,濱田城的城門基本上確定已經在黑田家一方的手裡面了。
既然城門已經被黑田家佔領,後面的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黑田家大軍不斷地進入城中,開始在城中清剿吉見家的士卒,只要遇到任何的抵抗,就會被當場斬殺。
一開始還有不少的吉見家士卒在抵抗,但是在黑田家殺了不少人之後,加上入城的黑田家大軍幾乎已經是無法遏制了。現在的情況對於守軍來說,已經是隻要不投降,就基本上是一死的局面。
人基本上都有怕死的一面,有的人能因爲那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能夠病態的去面對死亡的威脅,甚至是自己了斷生命。只不過即使是在這個崇尚武士道的國度裡面,更多的也還是普通的人,即使他們有不得不拿起武器的理由,當他們也還只是正常的人類而已。
他們也怕死,他們也有自己恐懼的東西就比如說死亡的威脅。慢慢的在黑田家的強大攻勢之下,就有吉見家士卒開始降服了,再之後是成片、成建制的跪地投降。
吉見家執掌石見國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這期間,還一直是活在吉川元春的陰影之下。加上和原來小笠原家遺族的對抗,使得吉見家在石見國的風評並不是很好。甚至因爲投靠毛利家,被很多石見國的國人,認爲是毛利家的走狗。
濱田城作爲吉見家的居城,雖說經過了吉見家不遺餘力的修繕,甚至偷偷地截留了小部分的石見銀山的收入,現在濱田城仍然只是顯得比較堅固而已,和別的堅城相比,完全沒有可比性,這其實也是毛利家防範吉見家的手段。
黑田家入城之後,就如平時訓練的一樣,由各個武士帶領,直奔各自需要佔領的軍事目標。曲輪、武器庫、水池、武士屋敷(糧倉已經被燒了)、足輕長屋,最後吉見政賴只能帶着八十幾人,退到了御館之中。
“兄長,怎麼辦?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吉見賴盛大聲的說道。
“是呀,兄長,在這麼下去,我們吉見家就完了。”吉見賴員悲哀的說道。
“不如試着現在降服於黑田家麾下如何!否則我吉見家就要滅亡了。”吉見賴實這時候忽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