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南華真人

孔子幼時喜好周禮,酷愛模仿祭祀禮儀、擺列祭器,年輕時做過路過管理倉庫(即“委吏”)和牛羊的小官(即“乘田”),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爲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長),後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長兼檢查部長兼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準,因此爲代理宰相)。

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

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孔子一向主張“張宮室,抑私門”,所以爲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爲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結果觸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孔子一直在大陸上四處遊歷,收了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聞名於諸侯,開創儒門一脈,大講“仁政”之德。

孔子和弟子一路緩緩行來,觀盡人間百態,王國興衰,心中感慨萬千。

一行人眼看就要進入楚國了,其子路小聲嘀咕:“咱們錢糧又沒了,還要捱餓啊。”

顏回輕輕拽了子路的衣襟,示意不要讓老師不高興,不過子路可能是有點餓壞了,也不管顏回的提醒了,索性就將實話和孔子說了。

“老師,你看看還想救別人呢,先管管咱們自己的肚子吧。只怕走不到楚國,咱們就都餓死了。”

“唉!生民受苦,我感同身受。就算明知是死,也不能有絲毫怠慢啊,子路你看這一路之上白骨遍地,哀鴻遍野,民生艱難如此,你就不知道心痛麼?”

“唉,道理我是說不過您啊,但是我就知道現在我肚子空了,再也走不動了。”

子路武夫出身,本就能吃,幾天下來都是半飢半飽的,實在是沒有什麼勁了,顏回文弱書生,身體也不算太好,再加上一個年紀老邁的孔子,這個三人組實在是走不動了,索性就在柳樹之下休息。

有位道人信步走到孔子師徒三人面前,微微笑道:“貧道見過諸位朋友!”

孔子見到一個道人手持拂塵,仙風道骨,款款踱步,一姿一勢無不體現出優雅、靈動、飄逸,讓人望而生敬畏之心,急忙還了一禮,道:“見過真人,請問真人道號?”

聞孔丘此語,那道人笑道:“貧道即是南華,俗名莊周,稱不得真人。”

孔子答禮,道:“道長所行何道?”

南華道人輕甩拂塵,微微一笑,道:“貧道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網以修真,樂林泉兮絕名絕利,隱巖谷兮忘辱忘榮。

頂星冠而日,披布衲兮長春。或蓬頭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摘鮮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鋪茵,吸甘泉而漱齒,嚼松柏以延齡。

高歌鼓掌,舞罷眠雲。遇仙客兮,則求玄問道;會道友兮,則詩酒談元。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無一毫之礙,無半點之牽纏。

或三二而參玄論道,或兩兩而究古談今。究古談今兮,嘆前朝之興廢;參玄論道兮,究性命之根因。任寒暑之更變,隨烏免之逡巡。蒼顏返步,白髮還青。

攜簞瓢兮,到市而乞化,聊以充飢;提花籃兮,進山林而採藥,臨難濟人。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兮回生。

修仙者,骨之堅秀;達道老,神之最靈。判吉凶兮,明通爻象;定禍福兮,密察人心。問道法,揚太上之正教:書符,除人世之妖氛。

謁飛神於帝闕,步罡氣於雷門。扣玄關天昏地暗,擊地戶鬼泣神欽。奪天地之秀氣,採日月之精英,連陰陽而性,養水火以凝胎。

二八陰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陽長兮,如杳知冥。按四時而採取,九轉而丹成。

跨青鸞直衝紫府,騎白鶴遊遍玉京。參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長生不老,壽與天齊,無量天尊,無量壽福!”

孔子大爲羨慕,打個稽首道:“真人真乃是世外高人,夫子羨慕呀!”

南華道人眸中綻放無量慧光,穿越滄桑,透露出動察世事的精明和睿智,讓人難以忽視,問道:“夫子不顧勞苦,周遊列國,所爲何事?”

南華真人正是盧聖的化身之一、 盧聖知道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將內心中那一絲識念斬出,化作莊周,入凡間磨練一番。南華道人心中好笑,人世間的事情真是有趣,這個落魄的老頭竟會是統治後世人間精神世界的至聖仙師,真是有些不可思議啊。

孔丘聞言,嘆曰:“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爲於民之感嘆矣!”

滿含耿耿忠心,爲民請命之赤膽忠心盎然可見,南華真人也讚歎不已,眉心玄竅大道神光射出,觀照氣運,見孔丘頭頂浩然之氣貫通天地玄橋,直如狼煙,直上九尺,貴不可言,果然是天生聖人啊!

南華道人按下心思,不動聲色,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大驚失色,趕緊問道:“請真人指教!”

南華道人手指旁邊一條浩浩大河,對孔丘言道:“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

孔丘新奇,問道:“水有何德?”

南華道人一擺手中的拂塵,指着長河,郎朗而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爲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爲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真人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衆人處上,水獨處下;衆人處易,水獨處險;衆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爲上善也。”

南華道人點頭贊同道:“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爲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爲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羣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爲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孔丘喜道:“真人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真人之恩。”

南華道人大笑,告別孔子而去,不久來到周室,拜見老子。

兩人坐定,莊周和老子談起大道。

“呵呵,道友來此有何貴幹呢?”老子直接開口道。

“論道!”莊周道。

“論道?那就請吧!”老子目光奇異,做了個請的手勢!

“何爲道?”莊周開口發問。

老子臉色平靜,應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無爲,可爲天地之母,萬物之始也!”

兩人所談大道深奧莫測,‘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今曰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曰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莊周發難道:“世俗之所謂智者,有不爲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爲大盜守者乎?聖人生而大盜起!絕聖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

聖人大盜!如此直言,簡直是驚世駭俗!

老子卻是毫不在意,搖搖頭說道:“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莊周見此,不由大笑一聲,也開口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

道:“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莊周笑道:“道友乃是人教教主,敢問道友,何謂人教?”

老子笑道:“人教悟得乃是無爲之道,無爲而無不爲。”

莊周瑤瑤頭,笑道:“非也!人教之道,乃不可道之道,無聲無色無形無名,說不出,道不明,既無教義也無道法,乃最精微之道。能得此道者,天地間也僅有一二人而已,世上恐怕只有道友纔能有此道行靶!”

老子淡然道:“大道如淵海,豈在口舌間!”

莊周搖搖頭,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笑道:“道友得道矣!”

莊周笑道:“貧道原來得道而不知道,經道友一說,貧道知道反而不得道,道友誤我,誤我!”

老子撫掌笑道:“得道而不知道,纔是道啊!”

“哈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貧道告辭了!”

莊周大笑,身形在這一刻消散,竟然變爲一隻又一隻的蝴蝶,色彩斑斕,徑直飛入到虛空中,消失不見!就算是以神識追蹤,也都追不及、找不到!莊周,就彷彿在人間界蒸發了一樣,無處可尋!

老子驚異,望着已不見蹤影的蝴蝶,眼中閃過一抹凝重,“此等妙法,的確不簡單!”

回到住處,莊周笑道:“吾道成也!”遂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爲鑑,溯其源,著《南華真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莊周其頭上一片清氣浮沉,一卷書簡展開,篆文遊走,清亮如水,響起陣陣清泉叮咚之音,聞之神清氣爽,四肢舒暢,毛孔大張,吞吐仙靈之氣。南華文章三千,濃濃書卷之氣充盈,大道至簡,微言大義,書盡人間大道,道完萬千玄機。

三十三天外天須彌天內,準提淨土內,珞珈山上飛瀑流泉,古木參天,古藤掩映,仙藥馨香,奇葩綻放,瑞靄千重。

方寸洞內,準提端坐蓮臺,凝眉一思,自己利用鴻蒙五行靈根化出五行分身,卻是要給這五行道人準備兵器,當下取出利用自己本體菩提聖樹吸取的疙瘩庚金,白色庚金之氣流轉其上,如同白虎咆哮,肅殺之氣縈繞;祭出天地玄黃造化鼎,把疙瘩庚金投入到鼎中。

神鼎旋轉,噴吐無量混沌瑞華,鼎中雷鳴不斷,不時傳出陣陣鳳鳴仙音,恍若天籟。足足一炷香之後,神鼎噴吐,五根寶杖飛了出來。準提見這五根寶杖通體玄灰,隱隱的有寶光流轉,渾然天成,盡顯造化的神奇。

準提大喜,這五件寶杖定可在自己五行分身手中大放光芒,定當取一個拉風的名字。心中突然一動,在杖上篆刻了“輪迴”二字。聖人法力無邊,元神寄託虛空伴天地宇宙同在,一言一行無不暗合天機,一般決不心血來潮,除非是有關於自己的莫大機緣出現。

準提在杖上篆刻了“輪迴”二字後,不禁心裡一動。準提、接引創立的西方佛教,就是寂滅之道,準提又得到十二品造化青蓮功造參化,可去人業力、衍造生機、孕育法器,蘊藏造化大道。和女媧娘娘的造化之道相印證,造化之道大成。寂滅之道和造化之道是截然相反的宇宙兩者法則,但是又是可以互相補充。

準提進入的沉思中,大徹大悟之下,關於輪迴大道的所有感悟全部涌上準提的心頭。

大道生天道,天道分陰陽,陰陽交感乃生氣,陰陽氣三者共同演化出了宇宙萬物。宇宙萬物乃生,天地秩序建立,蒼生萬物於天道之下盡力求存,生息繁衍,有生有死,有死有生,生死循環,乃爲輪迴。

花草一歲一枯榮,是爲輪迴;生物老者死亡,幼者新生,種羣新陳代謝,是爲輪迴。日月交替,晝夜循環,是爲輪迴。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是爲輪迴。悠悠歲月,山巒削爲平原谷地,低谷隆起爲山峰,江河枯竭爲涸牀,沃野衍生出河川,歲月變遷,滄海桑田,是爲輪迴。

修道中人,吸取天地元氣日月精華,精煉自身,追求神仙長生之道果,一朝遭厄,身死道消,一身法力元氣迴歸天地,是爲輪迴。萬物生死循環,循環於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於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六道之中輪轉生滅,是爲輪迴。

大道孕育盤古,盤古開天,天道初始,建立、演化、完善,直至崩滅,萬物盡數歸於虛無,宇宙重歸混沌,等待下一次孕育,開天,建立天道,天道崩滅,無休止的循環,同樣是輪迴!

輪迴者天地之至理,大道之規序,天地萬物莫可違逆!寂滅之道和造化之道只不過輪迴之道的兩端,兩者互爲排斥,又互爲補充。

準提輕輕睜開半合半閉的星眸,起初看似渾濁,須臾星辰湮滅重生、虛空塌陷、萬物重生,而後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最後清澈似水,乾淨如童真,從輪迴之道悟到一絲大道之意,法力竟大有提高,暗暗欣喜,要知道準提已爲聖人,聖人要提高自己的修爲,甚是不易。

1.昊天告狀72.天師門22.託塔李天王125.燧人氏29.底牌14.太極符印22.紫霄宮開講57.玉虛宮55.魔道聖人62.娑婆果68.不成聖,終是螻蟻50.擎天巨柱101.西遊終結5.乾坤圖51.妖族逆天109.逆轉乾坤16.無上祈福術3.各自籌劃1.重生返混沌43.女媧造人25.詛咒60.八部天龍旗16.諸神大戰96.小雷音寺16.孔子成賢110.妖族敗北39.神王對決72.盤古烙印10.多寶棄佛90.北陰酆都大帝17.軒轅繼位66.靈吉菩薩42.奪取神王之位45.五方仙旗61.落井下石86.昊天上帝17.軒轅繼位88.大興前兆26.巫族入地府17.軒轅繼位76.既爲人,便是人!97.掌中佛國61.修羅族出12.合縱連橫57.玉虛宮84.煉化混沌鍾33.文昌天師52.天庭陷落26.護佑西方得氣運26.昊天的困擾37.縱橫捭闔12.天妖噬魂大法92.降服牛魔王67.靈山大劫72.盤古烙印124.人族氣運23.真武入主勾陳宮125.燧人氏39.神王對決12.天妖噬魂大法14.龍珠舍利19.巨人始祖12.觀世音菩薩72.天師門56.大道法則37.三清和解69.地仙之祖20.造化樹37.三霄70.地獄深淵1.人族大興26.昊天的困擾86.昊天上帝26.爭執5.七寶妙樹36.靈魂烙印37.四海稱臣天庭83.燃燈歸佛82.誅殺青牛精63.幽冥尊者26.護佑西方得氣運109.逆轉乾坤13.燃燈拜師玉虛宮72.天師門7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86.平心娘娘5.乾坤圖33.文昌天師82.靈山善後105.須彌佛掌21.僞聖90.北陰酆都大帝24.鴻蒙輪迴蓮31.法天相地88.大興前兆81.封神81.巫妖大戰一24.鴻蒙輪迴蓮1.混沌鍾現45.篡改命數
1.昊天告狀72.天師門22.託塔李天王125.燧人氏29.底牌14.太極符印22.紫霄宮開講57.玉虛宮55.魔道聖人62.娑婆果68.不成聖,終是螻蟻50.擎天巨柱101.西遊終結5.乾坤圖51.妖族逆天109.逆轉乾坤16.無上祈福術3.各自籌劃1.重生返混沌43.女媧造人25.詛咒60.八部天龍旗16.諸神大戰96.小雷音寺16.孔子成賢110.妖族敗北39.神王對決72.盤古烙印10.多寶棄佛90.北陰酆都大帝17.軒轅繼位66.靈吉菩薩42.奪取神王之位45.五方仙旗61.落井下石86.昊天上帝17.軒轅繼位88.大興前兆26.巫族入地府17.軒轅繼位76.既爲人,便是人!97.掌中佛國61.修羅族出12.合縱連橫57.玉虛宮84.煉化混沌鍾33.文昌天師52.天庭陷落26.護佑西方得氣運26.昊天的困擾37.縱橫捭闔12.天妖噬魂大法92.降服牛魔王67.靈山大劫72.盤古烙印124.人族氣運23.真武入主勾陳宮125.燧人氏39.神王對決12.天妖噬魂大法14.龍珠舍利19.巨人始祖12.觀世音菩薩72.天師門56.大道法則37.三清和解69.地仙之祖20.造化樹37.三霄70.地獄深淵1.人族大興26.昊天的困擾86.昊天上帝26.爭執5.七寶妙樹36.靈魂烙印37.四海稱臣天庭83.燃燈歸佛82.誅殺青牛精63.幽冥尊者26.護佑西方得氣運109.逆轉乾坤13.燃燈拜師玉虛宮72.天師門7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86.平心娘娘5.乾坤圖33.文昌天師82.靈山善後105.須彌佛掌21.僞聖90.北陰酆都大帝24.鴻蒙輪迴蓮31.法天相地88.大興前兆81.封神81.巫妖大戰一24.鴻蒙輪迴蓮1.混沌鍾現45.篡改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