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呂宋求援

見朱景洪不說話,寶釵起身來到了他身後,一邊給他捏肩一邊問道:“當然……若事不可爲,也不可強求!”

“你在軍中威望太高,若在此時過於活躍,着實也不太恰當!”

微微點頭,朱景洪沉聲說道:“找個機會,我先去探老頭子心意!”

“他要留的人老六打不倒,他要捨棄的人……只怕我也保不住!”

嘆了口氣,寶釵答道:“這些你明白就好!”

…………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御史彈劾的奏本,內閣給出了票擬的意見。

按照慣例,內閣讓兵部對此進行覈查,隨後兵部自行上了奏本,建議先將涉事將領免職,然後將案子交給刑部審議。

兵部建議免職,等於是履行了職責,一方面讓內閣挑不出毛病,同時把這燙手山芋踢到了刑部。

內閣隨即重新擬票,議定由兵部刑部共理此案,票擬再次從司禮監批紅後下發。

而在部院之間扯皮時,牽涉其中的將領也都得以明確,除了此前在西北參與作戰的將官,也有去年秋冬跟隨朱景洪攻入朝鮮的將領。

此番兩邊被彈劾的人,加起來共有三十餘人,共同點都是跟着朱景洪昇了官,且都是中低層的將領。

其中職位最高者,也不過是一名京營參將,官職不過才從五品。

但不得不說,選擇這些人做彈劾目標,是非常明智務實的做法。

一則這些人職務相對較低,收拾他們難度係數更低;二則這些人是朱景洪親信,收拾他們不但可以剪除朱景洪羽翼,還能極大程度動搖他的威信。

實打實的說,這次老六選擇彈劾這些人,對朱景洪來說比此前他屢受詆譭污衊,情況要嚴重得多。

這次,是實打實的要檢驗,他朱景洪到底能否護得住人。

護得住,那他威信不減甚至反增,而若是護不住……那就別怪下面人起懷疑了。

肅然只憑這一次,無法將朱景洪徹底擊倒,對他而言也將是一次重創。

二月十三,襄王府存心殿。

“十三爺,在京的幾位兄弟,昨天都找到臣府上,一個個聲淚俱下,說了他們的委屈……”

“那些人確實是挑刺,咱們可不能任他們欺負!”

說話的人是侯璟,這廝是年前回了京,此前也登門拜訪過,只是朱景洪沒有見他。

他今天前來,總算是沒走空。

主位之上,朱景洪默不作聲,靜靜的聽着侯璟在講。

一番滔滔不絕陳情後,侯璟說道:“十三爺,弟兄們惶恐不安,都找到臣來拿主意!”

“此事臣已跟祖父稟明,他說會盡力幫忙周旋,但此番御史來勢洶洶,他對化解此事也無十足把握!”

侯璟的祖父侯孝康,現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官職已到實職武官最頂端。

居於頂端,當然有與之匹配的眼光,所以侯孝康知道這次事情,不是簡單的糾察軍紀。

牽涉到嫡皇子的爭鬥,勝負走向不是他姓侯的能左右,即使他已是最高級別的武將。

“所以……臣只能來請十三爺拿個章程!”

朱景洪神色鄭重,徐徐說道:“此事我已知曉,你可轉告他們安心,我不會坐視他們被人栽贓陷害!”

不管真相如何,在朱景洪這裡都是栽贓陷害,這是他“化解”此事的核心論點。

侯璟聽懂了其中內涵,正當他打算接話,卻聽朱景洪接着說道:“咱們在西北,吹寒風冒炮火,刀頭舔血生死一線……才換得天下安寧,如今卻被小人人中傷,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真要過堂,到了堂上……也得堂堂正正,把這口惡氣撒出來!”

把惡氣撒出來,可不單單是宣泄情緒,更是做給沒被牽涉的將領看,即便不能讓這些人同仇敵愾,收割一波同情也是極好的事。

侯璟如今升了京營指揮同知,已經屬於是中高級的將領,可他終究還是個年輕人,聽到這些話也不免被引動情緒。

想起在戰場上舍生忘死那些事,再聯想到自己往後,也可能被人雞蛋裡挑骨頭,他的心裡也就非常的不好受。

“臣明白,一定跟他們說清楚!”

接下來,他二人又聊了一陣,然後侯璟便告辭離開了。

他前腳剛走,隱於屏風後的寶釵便現身,然後感慨道:“這次的事……即便你管不了也得管了!”

“是啊……沒有退路,管不了也得管!”

他是靠下面將領捧起來的,這些人就是他的基本盤,護不住別人他也啥都不是。

轉眼又是一天時間過去,刑部和兵部的扯皮結束了,最終竟形成了很離譜的結果。

刑部以案情複雜爲由,又將都察院和大理寺拉了進來。

幾家推過去推過來,最終審案之事落到了都察院御史頭上。

刑部兵部大理寺的理由很充分,案子是被都察院御史扯出來,那他們對此案瞭解最深,由他們來審問就最合適不過了。

更離譜的是,這樣離譜的題奏,在內閣議了一個多時辰,最終還是被通過了。

三位內閣大臣,就此事的脣槍舌劍,也讓當值的內閣中書苦不堪言。

二月十四下午,睿王府存心殿外書房,朱景淵正在接見官員。

此人名叫張儒林,今年不過三十,現任甘肅監察御史,此番彈劾他便參與其中。

在聯名彈劾的十位御史之中,張儒林是最年輕的一位。

因爲年輕,所以經驗不夠,就更容易吃虧。

比如其他參與彈劾的御史,眼下要麼病了要麼家裡有急事,反正都有理由沒辦法理事,所以落到都察院的審案差事,最終便交給了張儒林來辦。

換句話說,西北與朝鮮諸將不法事,他張儒林將作爲第一主審官。

此刻,朱景淵正在勉勵這位,爲的是讓他更好的幹活兒,所以不停的給他戴高帽。

“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主持正義的賢才”,“匡扶社稷的能臣”……

這些話,從朱景淵這位名滿天下的賢王口中道出,確實讓張儒林心潮澎湃起來。

和張儒林不同,此時的朱景淵很不爽。

只因被他寄予厚望的御史們,這個時候竟全都慫了,以至於眼下只能用張儒林。

所以,雖然是張儒林接了主審差事,他還是會設法鞭策其他人,作爲陪審去給張儒林出主意。

“二月十六審案,朝中文武無不矚目,士林希冀和卿之聲名,全在此一舉了!”

“臣定不負殿下厚愛,一定全力以赴,匡扶正義……爲西北百姓討回公道!”

二人又聊了一陣,張儒林就告辭離開了。朱景淵剛去了內宅,還沒跟陳芷說上幾句話,就有宦官前來稟告,說兵部新發了一道公文。

他本以爲是跟審案之事有關,哪知那宦官稟道:“原安西行都司都指揮僉事孫紹祖,升任安東行都司都指揮同知!”

朱景淵頓時冷了臉,只吐出了“知道了”三個字。

待着小宦官退下,陳芷隨即屏退左右。

她知道朱景淵原本心情就不好,聽到這一消息只會更冒火,所以她要給這位爺發泄的機會。

果然,在所有人退出之後,朱景淵直接摔了茶杯,而後暴怒道:“那孫紹祖,狗一樣的東西,當初犯了那些大錯,不撤他的職就已是皇恩浩蕩……”

“他立了多少功?近兩年竟得連番拔擢?這世上還有公道?”

在朱景淵暴怒之時,此刻朱景洪已受召進了宮。

這次覲見未在幹清宮,而是在皇宮東側,東華門內的隆武殿,這裡其實是個小校場。

在內官引導下,朱景洪來到了這處校場,便看見皇帝正在射箭。

上次圍獵,朱鹹銘獵殺了獅子老虎,讓他有了極大的滿足感,

所以近期,朱鹹銘一直摩拳擦掌,想要練練箭術,今日總算得以成行了。

朱景洪進到場中,未如普通臣子那般靜心等待,而是直接上前指點:“爹……您得放鬆一些,緊繃着可難射得準!”

“嗖”的一聲,箭矢脫弦而出,仍是命中了的遠處箭靶。

十幾丈的距離,能射中也不太奇怪,畢竟不是誰都能如朱景洪一般,動不動就是三十丈以上的距離。

這時,朱鹹銘轉過頭來,冷眼看向朱景洪說道:“小子……這世上不止你會拉弓射箭!”

朱景洪勾着腰答道:“爹您教訓得是,兒子確實能力欠缺,很多時候都想不周到!”

“這些話從你嘴裡吐出來,可實在是難得啊!”

“兒子實話實說罷了,說起這事兒……兒子還要向您請罪!”朱景洪勾着腰答道。

收起弓,朱鹹銘轉過身來,問道:“請罪?你有何罪?”

朱景洪坦然答道:“近日臣聞,有御史糾纏前線軍紀,發發現一些將領有不法之事,時值兒在西北統兵作戰!”

“下屬有過錯,兒子未能全部糾正,一有失察之罪,二有治軍不嚴之罪!”

朱鹹銘平靜答道:“這件事……已交給兵部查辦,不會牽扯到你!”

朱景洪沒接這話,而是自顧自的說道:“只是這些事……兒子還有話說!”

“伱說!”

組織好語言,朱景洪沉聲說道:“前線作戰事急從權,軍紀是要糾劾,但也要隨機應變……”

“且過去之事已成定局……翻舊賬的話,兒子以爲會讓前線將士寒心!”

其實他的話前後是矛盾的,比如最開始他是認罪認罰的態度,現在又說什麼翻舊賬會讓人寒心。

在交談中扭曲事實,這種一般被稱爲詭辯,朱鹹銘對此自是洞若觀火。

走到椅子旁,朱鹹銘把弓交給一旁宦官,看向朱景洪說道:“好賴話你都說了,所以……到底有罪該不該罰?”

“嗯……這個……”

坐到椅子上,朱鹹銘接過茶杯,慢悠悠問道:“你知不知道,御史彈劾的是什麼罪狀?”

“這……兒子暫不清楚!”朱景洪老老實實答道。

“西北之戰,被彈劾的二十餘名將領,都有殘害當地牧民百姓之舉,且個個都是證據確鑿!”

“啪”的一聲,朱鹹銘放下了茶杯,而後怒斥道:“朝廷官軍乃是王者之師,被這些人胡作非爲敗壞名譽,他們該當何罪?”

聽到這話,朱景洪絲毫不慫,短暫思索後當即反駁:“爹……此事無可能,殘害牧民百姓,定是準噶爾和扎薩克叛軍所爲!”

“難道你沒聽清楚,我說了是證據確鑿!”

“那也一定是構陷!”

“你是說,我大明的御史,構陷自己的將領?”朱鹹銘冷聲問道。

朱景洪當即答道:“是準噶爾和扎薩克叛軍,構陷我大明官軍,是想要給朝廷潑髒水!”

如他先前計劃那般,他也是咬死不承認指控,而不是傻乎乎的跟人辯論。

“爹,御史們是被矇蔽,若是任由他們胡來,給咱們的人定了罪……只怕不但會讓前線將士心寒,更會令西北百姓相信,王師爲暴虐無道之徒,不利於安定局面!”

在這裡,朱景洪又把司法問題,轉變成了政治上的問題。

這一次,皇帝確實聽進去了,所以他有些猶豫起來。

老實說,真相對他來講不重要,如何利益最大化才最重要。

但作爲皇帝,絕不能被臣下左右,更不能被不成器的小兒子左右。

所以對這件事,朱鹹銘沒有當即表態,而是選擇轉移話題。

“今天叫你過來,另有兩件事要跟你說!”朱鹹銘沉聲道。

這個時候,朱景洪沒有死纏爛打,在這種敏感且重要的事上,他也得遵守皇帝的遊戲規則,如此方能提現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還請父皇示下!”

“一是有關談判的事,本月二十要開始,內閣擬出了幾條要求,你看看有無疏漏之處!”

內閣擬出的和談要求,那當然是非常周全且合適,這個時候皇帝還徵求朱景洪的意見,足以說明對他是非常信任。

除此之外,專門召朱景洪來討論此事,朱鹹銘是想讓他領會自己的意圖,免得在和談時搞錯了方向。

這件事,一討論就是半個時辰,大明要求總結起來只有四點。

一是羅剎國退出準噶爾,二是準噶爾解散軍隊,三是準噶爾交出其篡權的新君,四是準噶爾進獻牛羊馬匹共一百萬頭。

這些要求當然很苛刻,但談判這種事和做生意差不多,說穿了就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

只有價碼開得離譜,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爹,那第二件事是……”

“今日一早,臺灣都司傳來急遞,轉呈了呂宋國主的奏本,說是西夷強佔了他們的港口,還要……”

簡單來說,就是呂宋被西班牙艦隊突然襲擊,被人強佔港口切封鎖了海貿,不得不通過這種方式向朝廷求援。

“此事你怎麼看?”

第627章 上陣父子兵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第503章 新鮮的好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200.第200章 秦可卿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396.第396章 父母之愛子27.第27章 好風憑藉力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103.第103章 出發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第154章 不做乖寶寶311.第311章 閣樓上有火藥第92章 回城第63章 朱雲笙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309.第309章 臘八節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163章 你也不想岡本家覆滅吧!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第629章 黛玉來信第73章 線索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122.第122章 啓程364.第36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70章 小姨子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第83章 歇腳處第494章 釵黛秘語433.第433章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第623章 這兩口子咋都這樣471.第471章 朱景洪調軍9.第9章 薛家有女第51章 學子的要求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第95章 上架前的話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第99章 攤派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346.第346章 你這是作死第148章 正式整肅第40章 審不動367.第367章 帶甲第607章 肉袒負荊418.第418章 入宮第156章 寧壽宮內第15章 小人物241.第241章 愛哥哥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33章 銀子開路第25章 寶釵之言286.第286章 給明人點兒厲害第124章 驛站歇腳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第127章 顯擺189.第189章 甄琴的委屈第99章 攤派第628章 大王來抓我啊!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第538章 孫紹祖歸京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284.第284章 誰是你妹妹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231.第231章 朱景淵的處置461.第461章 談成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432.第432章 賈芸升官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55章 太祖之怒454.第454章 你也不想被寶釵知道吧!226.第226章 真不知羞424.第424章 命婦朝王妃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第57章 判案第587章 風起神都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第567章 王夫人的反向助力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353.第353章 斷腿第143章 釵黛夜談第508章 父母兄弟第529章 正統十三年第157章 這真不怪我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407.第407章 言談妥當薛寶釵444.第444章 妙玉423.第423章 冊封第34章 指定會審289.第289章 西楚霸王之勇第641章 賜畫題詩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118章 保送第34章 指定會審341.第341章 秦家事1
第627章 上陣父子兵第545章 屆時你我,再不分離第503章 新鮮的好第119章 朱景洪和將校們200.第200章 秦可卿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396.第396章 父母之愛子27.第27章 好風憑藉力第179章 豈不是輕而易舉103.第103章 出發378.第378章 後知後覺賈元春第154章 不做乖寶寶311.第311章 閣樓上有火藥第92章 回城第63章 朱雲笙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309.第309章 臘八節第531章 私會於竹林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163章 你也不想岡本家覆滅吧!278.第278章 湘雲的請教第629章 黛玉來信第73章 線索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413.第413章 帝后皆飲涼白開122.第122章 啓程364.第36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570章 小姨子第618章 言襄王之勢第83章 歇腳處第494章 釵黛秘語433.第433章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第623章 這兩口子咋都這樣471.第471章 朱景洪調軍9.第9章 薛家有女第51章 學子的要求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第95章 上架前的話333.第333章 賈家烏雲散第99章 攤派292.第292章 寶丫頭,要不要試試!346.第346章 你這是作死第148章 正式整肅第40章 審不動367.第367章 帶甲第607章 肉袒負荊418.第418章 入宮第156章 寧壽宮內第15章 小人物241.第241章 愛哥哥258.第258章 首見王熙鳳第33章 銀子開路第25章 寶釵之言286.第286章 給明人點兒厲害第124章 驛站歇腳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第127章 顯擺189.第189章 甄琴的委屈第99章 攤派第628章 大王來抓我啊!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第538章 孫紹祖歸京382.第382章 寶釵受召284.第284章 誰是你妹妹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231.第231章 朱景淵的處置461.第461章 談成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636章 親王的煩惱432.第432章 賈芸升官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55章 太祖之怒454.第454章 你也不想被寶釵知道吧!226.第226章 真不知羞424.第424章 命婦朝王妃43.第43章 薛家的難處第57章 判案第587章 風起神都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第567章 王夫人的反向助力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353.第353章 斷腿第143章 釵黛夜談第508章 父母兄弟第529章 正統十三年第157章 這真不怪我第106章 勝利就在眼前407.第407章 言談妥當薛寶釵444.第444章 妙玉423.第423章 冊封第34章 指定會審289.第289章 西楚霸王之勇第641章 賜畫題詩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118章 保送第34章 指定會審341.第341章 秦家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