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相見下

59相見(下)

“孤想帶着宜秀表姐去見李衍。”劉璘的話語又變了回來。

蕭皇后皺眉:“這不行,會壞了宜秀的名聲。”

劉璘道:“是我帶宜秀表姐去,算不上私相授受,李衍是孤的救命恩人,宜秀表姐是孤最親近的人,孤總喜歡兩人好好的。”

蕭皇后這麼一聽,到也有所鬆動。

“我兒去李府,未免太過張揚。”

“母后說的是,孤早有準備,我早以他名將他約在錦繡樓上間。”

蕭皇后做了多年王妃,錦繡樓之名自然得聞,既然約在錦繡樓上間,蕭皇后便沒了顧慮。

“我兒必須跟在宜秀身畔。”

劉璘笑道:“謹遵母后旨意。”

錦繡樓。

李衍走上頂樓,擁竹間門口站着四個肅穆的護衛。

護衛身着平凡,然其氣質和身材,並非常人所擁有的護衛。

李衍心下疑慮,停下步子。

本是同科劉雲清相邀,如今這番局面李衍已經懷疑裡邊的人並不是劉雲清。

門突然被打開,一層珠簾隱約可見桌前坐着兩個人影,兩個矮小的少年。

“李公子,請吧。”屋裡走出一個白面無鬚的中年人。

李衍見過此人,就在國子監見過,當時他是跟在皇上太子身後伺候的。

終於來了。。。

李衍再不遲疑走進去。

入得裡間,兩個人影已經清晰起來,太子不說,另一人清麗脫俗,雖身着男裝,畫粗了秀眉,依然遮不住她獨特姝麗的氣質。

雙眼清冷,面色蒼白太過,這是一種的病態的白皙,叫人憐惜。

“微臣見過太子殿下。”李衍行禮道。

此時他已是進士,雖未入朝堂,卻也成了臣子。

劉璘擡手虛扶,道:“不必多禮。”

李衍起身。

劉璘望向蕭宜秀,他望不出任何情緒。

“好久不見。”劉璘道。

李衍平靜道:“謝殿下惦記。”

劉璘笑道:“皇祖父經常誇你,想不惦記都難。”

李衍垂下頭,蕭宜秀終於露出怒色。

劉璘端起桌上的茶,慢慢品飲。

“李修賢,若是不滿於我,這婚約要來何用?”

李衍道:“是李衍的錯。”

蕭宜秀側過頭,繼續道:“你應姑父謀算朝事,我告誡自己不拖後腿,主動進宮去;你慢待嶽親,我也忍下不作任何質問;現在外面已經映射我之名聲,你身旁也有美人相伴,我也未有任何怨懟,可是,我還想問一句,我還有忍多久?”

李衍心中一緊,他知道蕭宜秀慧穎,可是沒想到她竟然是如此通透的人,看似什麼事也不過問,獨立紅塵之外,可是很多人都沒看出來的事情,她竟然全明白。

李衍不愛蕭宜秀,定親以來,來往的書信禮物中,他更覺他一個無情人配不上蕭宜秀這個出塵慧穎的女子,他做出這麼多糊塗事,固然是迷惑世人,更想讓蕭宜秀知曉他求榮寡情的本性而主動退親。

一切的罪名都由他擔待,但求她能找到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兒郎。

劉璘第一次聽表姐說這麼多話,她的話音雖冷,可是句句都表明了她的心意,看來不是表姐顧全大局,而是她真的喜歡李衍,想維護李衍,支持他的榮華之路,甚至出了這麼多的事,她根本不想退親。

想到這裡,劉璘忍不住細看李衍,表姐對任何男子不假辭色,爲什麼卻對李衍這般感情。

這一看,劉璘發現李衍長得異常俊俏,雙眼盯着那張容顏,他不由想起四年前李衍對鏡描眉梳妝的情形。

精緻的妝容,婀娜的姿態,細聲軟語,勾人心魄。

路上無數次的溫情,無數次的殷切,劉璘越想,心越跳得越快,面上竟然微微露出嫣紅。

李衍道:“是我對不住姑娘。”

蕭宜秀望着李衍,道:“你告訴我還要忍多久?”

李衍頓時語塞。

蕭宜秀收回了雙眼,喃喃道:“你不該勸誡我的。”

李衍擡起頭。

蕭宜秀平靜道:“這多出來的日子我還有什麼疑慮,忍着忍着也就習慣了。”

李衍心一熱,他也想起當初病弱的小姑娘。

他喚起她的求生,難道現在還要讓她憂心忍傷而死。

想說什麼卻在此時什麼也說不出口。

蕭宜秀突然站起來,道:“我先回去了。”

李衍沒有理由留她下來,好話誰都會說,可是李衍不願用此話去敷衍她,蕭宜秀也不願意聽到這些。

劉璘也不知爲何沒有阻止表姐。

兩人眼睜睜的看着蕭宜秀走出門去。

劉璘放下茶杯,李衍涌出各種難言的情緒。

屋子裡頓時沉默下來,終於,還是劉璘打破了平靜。

“李衍,殿試後,太貴妃也許會給你和表姐賜婚,你……你們好好過日子吧!”

李衍先是皺眉,隨後舒了一口氣。

太上皇開始願意維護他,可見他的計劃成功了一大半。

“謝殿下告知。”

劉璘笑道:“說句通俗的,你我是一條船上的人。”一條明向着太上皇卻是幫助皇上奪權的人。兩人心照不宣,叫人聽不出真意。

可是李衍心中搖頭,他和太子怎麼會是一樣,他被發現了,兩頭都會舍了他,而劉璘被發現,只要皇上不倒,他依然是太子,過得愉快。

“是。”李衍應下。

劉璘聽完站起身來,他走到李衍身邊。四年過去,兩人的身量都抽高了許多。

尤其李衍長得快,劉璘不滿十歲的個子還不到李衍胸前。

“皇祖父說,李衍你是留給我用的。”

李衍沉聲道:“是。”若不是他料到這等結果,他也不會冒險。

太上皇接走五六歲的太子獨住,要知道五六歲的孩子忘性極大,只需好好謀劃,最容易養熟。

太上皇將他的施政方略教與太子,兩人情分自然非同一般。再過些年歲,太上皇去世,太子自會照看太上皇所關照的人。

爲了讓太子無慮接受勢力,他必須尋上幾個有力的臣子拱衛太子,保證太子順利登基、甚至施政。

李衍便是列入考察的人選之一。

不得不說,太上皇控制慾極強,他不喜歡他不得不立的皇帝,他想要的是一個,完全同意他的主張、他的思想的君王,讓後世都認爲他是一個千古明君。

太上皇的心思很多人不完全明白,但是也能猜出一二。

這就有皇上的退讓,太子的靠近,甚至李衍的迷惑。

劉璘點點頭。

“孤先回了。”

李衍道:“恭送殿下。”

劉璘大跨步離去,李衍望着劉璘離去的背影,他緩緩坐在椅子上。

今天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轉眼即到殿試。

黎明之時,李衍隨着一衆進士從正宮門進入,皇宮莊重肅穆,紅牆磚瓦,無不透露出一種望塵莫及的尊貴。

諸多的考試感覺壓力異常,從正宮門進入的喜悅早已經不復存在。

李衍也有壓力,有人氣的皇宮比起遊覽的皇宮,所面臨的氣氛完全不一樣。

保和殿不遠,衆人在廣場上站立,隨着太監一個個唱名進去,無一人私語。

李衍進去時是比較靠後了,他的位置在一柱子下。

未有人坐下,散卷、贊拜、行禮過後,皇帝才朗聲賜坐。

官員親自頒發策題。

此次策論是論鹽,李衍心嘆,皇上果真對鹽道看的重要。

現朝鹽政實行民制、商收、商運、商銷的商專賣制,一稱官督商銷制。遣派巡鹽御史總理一區鹽政,後改歸各省督撫兼理;其餘鹽運使司、分司、鹽課司之設置及職掌一如明舊。

李衍心嘆,看來皇上有意叫人取林如海而帶之。

終究,林如海是太上皇的人,而且因爲身在那個位置,林如海已經成了孤臣。

原來,這就是林家敗落的真相。

可是李衍知道了,但是他又能做什麼?投靠皇上,就得面臨當政的太上皇發落。依然忠心太上皇,皇上總在不停的想辦法將林如海拉下來。

林如海在官場上多年,不會想不到這樣的局面。

將兒子女兒送走,保持忠心,拖延時間而已。

思忖過後,李衍開始動筆。

見識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瞭解過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結合時勢,李衍能想出優秀的策略。

寫到尾聲,突然一聲“太上皇駕到”,所有的考生都停下了筆,心中緊張之極。

皇帝從龍椅上走下,諸多官員轉過身去,對着走進來的太上皇拜見。

太上皇牽着太子的手進來,笑呵呵的讓衆人起來。

考生們站起,欲重新行大禮,太上皇道:“不必行禮了,坐下繼續考試。”

考生們這才坐下,不過從筆尖看出,不少人又緊張了不少。

時間慢慢過去,太上皇不像皇上一眼端坐在龍椅上,反而時不時的穿梭在考場之中,並停在某些人身後看考生作答。

天威浩重,在座的人壓力更大。

太上皇故作不知,並未有絲毫坐回去歇息的意思。

終於,太上皇到了李衍身後。

不知爲何,李衍對皇上反而感覺得更加有壓力,太上皇……李衍表示他的心態真得很好,手不亂,心不慌,從容作答,字字珠璣。

太上皇看到鹽政種種方略,李衍寫的鹽政,不說鹽政重要,不說鹽政如何推行,如何制約甚至控制。

他只寫一法,便是制定《鹽法》,讓《鹽法》和《刑法》相互依存,隨後便是對鹽的產製、運銷、徵稅、緝私等行爲進行全面規範的鹽政專門法律。

看過種種條列,太上皇心中不由點頭,此子果然大才。能制定如此鹽法條例,顯然是一個能臣和幹臣。

其實太上皇不知道,這是李衍深思熟慮,誰也不得罪的結果。

若無太上皇,又不是考場,李衍會大膽陳詞,爲興利除弊,他會主張將鹽與工商百物同等管理,這樣鹽商所利稀少,久而久之,鹽就如普通常物一樣,鹽務混亂不攻自破。

現階段鹽商和官員相互勾結,勢力太大,不能輕易動之。

李衍若在考試上寫了這法子,已經強烈阻擋了鹽商財路,傳聞鹽商最過狠辣,李衍只怕無時不刻面臨危機。

所以,李衍寫了兩不得罪的《鹽法》方案,這鹽法重要冒犯利益的條例他沒寫,依然有無數空子可鑽,並未侵犯鹽商多少利益。

但是,日後李衍若真的參與鹽政改革,鹽法推行日久形成了法律效力,他只需添上幾條,便是連在一起,鹽商再想爲所欲爲已然不再可能。

太上皇看了一會兒離開了,李衍剛好做完,他沒有放筆,而是又檢查一遍,在有人交卷後,才起身送上試卷。

交卷後,衆多的考生在偏殿等候。

皇宮肅然,人與人只是眼神交流,並無人說話。

此次殿試,趙廷初和韓奕都在,兩人對李衍微微點頭,然後朝着他走過去一起相坐在一側。

說來,這兩人和他還是‘一夥’的,都是太上皇照看的人。

時間慢慢過去,考生們等得焦急,正殿內的官員批改試卷也是熱火朝天,諸多的考生,筆跡文風都能叫人猜個□不離十。

皇上望着坐在一旁喝茶的太上皇,心中一嘆。

只怕一甲二甲前名的,他那一系的名額又會少上很多。官員個個都是心眼,若只是他主持,遞上來評交名次的二十人雖有太上皇一系人,可是不會太多,然太上皇親自過來,這不得不讓人臨時改了名額。

作者有話要說:這下子知道李衍的有恃無恐了,雙面間諜,因爲他不是頭頭,頭頭是太子殿下。。。。

61 見薛蟠上13 錢塘下383 月31日22點李衍縣試434 月5日23點貴人再見二25 調戲算計62 見薛蟠下18 莫化舟之'死'24 帶寶逃跑抓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25 調戲算計5 做人爲官23 金陵遇襲54 暫住賈家上64 癡纏始爲官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9 李衍的囧事70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二29 蕭家兩派75 李紈賈蘭脫離賈府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1 李紈教弟5 做人爲官79 登基後見面24 帶寶逃跑抓蟲64 癡纏始爲官10 李紈出嫁3 懂事知禮74 太上皇的警告下71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三18 莫化舟之'死'23 金陵遇襲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12 錢塘上10 李紈出嫁65 江南行一24 帶寶逃跑抓蟲15 應對下1 李紈教弟59 相見下6 婚事延遲10 李紈出嫁64 癡纏始爲官57 賈母好意83 兩方表白24 帶寶逃跑抓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28 真假蕭顯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62 見薛蟠下80 林黛玉離府22 林如海之計60 高中探花郎28 真假蕭顯82 兩皇之死54 暫住賈家上50 風波起五53 鄉試解元修8 神童賈寶玉2 事與願違49 風波起四76 李衍大婚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27 傳話蕭府36 反擊算計20 姑蘇親戚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50 風波起五73 太上皇的警告上22 林如海之計84 李衍的隱藏屬性32章65 江南行一4 做弄賈珠394 月1日22點奪得頭名17 一僧一道說英蓮18 莫化舟之'死'67 江南行三14 應對上25 調戲算計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12 錢塘上21 林黛玉喝藥25 調戲算計25 調戲算計50 風波起五8 神童賈寶玉68 江南行四26 改道計策82 兩皇之死57 賈母好意1 李紈教弟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5 江南行一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1 李紈教弟3 懂事知禮
61 見薛蟠上13 錢塘下383 月31日22點李衍縣試434 月5日23點貴人再見二25 調戲算計62 見薛蟠下18 莫化舟之'死'24 帶寶逃跑抓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25 調戲算計5 做人爲官23 金陵遇襲54 暫住賈家上64 癡纏始爲官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9 李衍的囧事70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二29 蕭家兩派75 李紈賈蘭脫離賈府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1 李紈教弟5 做人爲官79 登基後見面24 帶寶逃跑抓蟲64 癡纏始爲官10 李紈出嫁3 懂事知禮74 太上皇的警告下71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三18 莫化舟之'死'23 金陵遇襲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12 錢塘上10 李紈出嫁65 江南行一24 帶寶逃跑抓蟲15 應對下1 李紈教弟59 相見下6 婚事延遲10 李紈出嫁64 癡纏始爲官57 賈母好意83 兩方表白24 帶寶逃跑抓蟲424 月4日23點貴人再見一28 真假蕭顯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62 見薛蟠下80 林黛玉離府22 林如海之計60 高中探花郎28 真假蕭顯82 兩皇之死54 暫住賈家上50 風波起五53 鄉試解元修8 神童賈寶玉2 事與願違49 風波起四76 李衍大婚52 純情小番外薛蟠寫情書27 傳話蕭府36 反擊算計20 姑蘇親戚69 政變預兆師徒名分一50 風波起五73 太上皇的警告上22 林如海之計84 李衍的隱藏屬性32章65 江南行一4 做弄賈珠394 月1日22點奪得頭名17 一僧一道說英蓮18 莫化舟之'死'67 江南行三14 應對上25 調戲算計78 登基受封已經替換了12 錢塘上21 林黛玉喝藥25 調戲算計25 調戲算計50 風波起五8 神童賈寶玉68 江南行四26 改道計策82 兩皇之死57 賈母好意1 李紈教弟414 月3日22點鬧出難事65 江南行一464 月10日23點風波起一1 李紈教弟3 懂事知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