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反思

世家,最初的含義是世卿世祿之家,這裡的卿並不是泛指的公卿,而是特指的三公九卿。也就是說,哪怕是做到一方大員,哪怕是知府刺史郡守之流,那都不算,只有家族裡面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到三公九卿這個等級而且在這個位置上善始善終的人家,才能夠被稱爲世家。

而這裡說的世代,必須是三代以上。

這就是世家的最初的定義。

毫無疑問,能夠做到三公九卿並且在這個位置上善始善終,說明做官的這個人,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德行上,都是極爲出色的。因爲能力不夠,就爬不上這個位置;德行不夠,就不可能在這個位置上善始善終。

同樣,家族裡面一連三四代都有人做到三公九卿的位置上,也就意味着這個家族對子孫的教育很有一手。

也就是說,世家從一開始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家族裡面有本事有德行的人足夠多,家族對家族成員的教育十分出色。

這個世界上,擁有最強大的力量的,永遠是時間,他能夠將一件事物改變得面目全非,也能夠讓原本不那麼完美的事物在歲月的磨洗下日趨完美。

世家就是屬於被時間一點一點地打磨出來的傑出的造物。

皇帝揮手讓密探退了下去,藉着這個動作,皇帝讓自己稍稍平靜下來,道:“朕真是想不透,賈家那丫頭到底是怎麼被那些老牌的世家承認的。他們賈家可不符合世家的標準,甚至一度跟世家的行爲處事完全相反,就連那個丫頭也一樣。”

皇帝如何不瞭解世家,可以說,爲了跟太上皇爭奪權勢,他可曾經試圖藉助世家的力量,被那些老狐狸們拒絕之後,皇帝纔開始使用賈雨村這種野心家。

皇帝也曾經以爲賈雨村這種野心家會是很好用的棋子,可實際上,這種野心家只是一隻只貪婪的饕餮。胃口大不說,還沒有一絲的底線,甚至還不止一次踐踏法律。

比方說,有個周姓的官員。他小的時候家裡沒有柴火就去山上打柴卻被當地的地主抓起來打了一頓。等這個官員發達之後,就製造了一場冤假錯案,弄死了地主一家子並且把那戶人家的女兒變成了家裡的歌姬肆意羞辱。而事實上,那戶地主之所以不肯讓他們家上山打柴,那是因爲那山上種植的全是果樹。而所謂的打柴實際上就是把人家好好的果樹砍掉!更不要說,那戶地主爲了這片山林每年都要向國家支付一筆不小的稅收。

皇帝曾經堅信,有的人才好控制。事實上,那段日子他也是這麼做的。他也只親近那些有野心有的人,在那些真正的世家子弟和賈雨村之流的野心家之間也會偏向於賈雨村這樣的野心家。

剛開始的時候,這種做法的確讓皇帝掌握了一定的權柄,皇帝也曾經爲此而在心底竊喜不已。他甚至覺得,用一點小小的、額外的支出讓自己掌握權柄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可這一次,京畿一帶的旱災狠狠地給了皇帝一個耳光。

他所汲汲營營的權柄,本來就是屬於他自己的。根本就不需要拿額外的東西換。而那些他曾經好不在意的、“小小的額外的支出”,差一點就毀掉了大齊。

因爲他的偏向,將那些野心家們寵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一次又一次地踐踏法律,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權錢交易,一次又一次的製造冤假錯案。

偏偏那個時候的皇帝爲了自己的權位,一直在偏袒着這些人。

皇帝的行爲直接就造成了國法形同虛設,而那些野心家們也在極端的時間裡面聚集了大量的財富。沒有人比皇帝更清楚那些野心家們原本的出身,跟王子騰這樣原本就出身貴胄之家、家族本來就有相當的錢財調用的人不同,那些野心家們。很多都是很普通的膿之子,靠着兄弟姐妹們的犧牲才得以有今天,所以他們上位之後,就用各種方式“補償”他們的家人。而大齊的官員的俸祿並不是很多。哪怕是正五品的工部員外郎,一年的俸祿也不過是一百多兩白銀,連自己的開銷都負擔不起,更不要說貼補家人了。

那些官員們的“補償”自然就充滿了各種黑暗。

可偏偏那個時候,因爲太上皇的存在,因爲太上皇的大權在握。讓皇帝的權力受到了制約,而這種制約也矇蔽了皇帝的眼睛。皇帝開始無條件地偏向於他那些“心腹”。

皇帝的偏向和那些野心家們無休止的,讓大齊再極端的時間裡面出現了幾家鉅富,可是這些人卻不滿足。在平民百姓的財產滿足不了他們的的時候,這些人就把手伸到了官倉、常平倉上。

皇帝記得很清楚,自己得知京畿的官倉被這些野心家們搬空時的心情,也很清楚,自己聽說常平倉裡面既拿不出來賑災的糧食也拿不出軍餉之後的那渾身冰冷的感覺。

官倉也就算了大,當初因爲兵部的關係,常平倉常年空倉,結果導致了整個北疆被狄人洗劫,以致於皇帝不得不把親生女兒送去和親,那種恥辱至今還讓皇帝記憶猶新。可這裡長樂公主的傷疤還沒有褪去,常平倉竟然又出了問題,皇帝當時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女兒。

可事情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而是隨着局勢愈演愈烈。

百姓走投無路終於造反,皇帝急急忙忙調賽隊鎮壓,結果軍隊因爲飢餓而譁變。最後的結果就是京裡的流民甚至集中起來衝擊皇宮。

如果不是道門和世家出手,皇帝甚至覺得他有可能是第一個被流民趕出皇宮的君王。

皇帝都不知道史書上會如何描述自己。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太上皇站了出來,跟道門和世家達成了一致,將事態壓了下去。道門和世家應皇家之請,從別的地方,包括鄰國調了來糧食,北疆那邊也送來了大量的紅苕,這才緩解了百姓的情緒,而一個半月後的海船的歸來,更是不但爲百性閣帶來了足夠的口糧。還爲百姓帶來了足夠的種子糧。

明明是沒有發生超過一個縣的蝗災的尋常旱災,竟然一羣貪官污吏而造成了這麼大的災害,而這些貪官污吏大多都是皇帝自己使喚出來的,皇帝都不知道自己那段日子是如何面對太上皇的。

也就是在那段日子。皇帝才知道自己的愚蠢。用世家的說法就是,自己的行爲根本就是小婦養的。

聽到這個說法,皇帝很生氣,卻也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不合格。這才導致了這麼嚴重的後果。

這些日子以來,皇帝一直在閉門讀書,也在反省。對於自己的錯誤,皇帝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可就是因爲對自己有了充分的認識,又對世家有了比過去更深的瞭解,皇帝這才越發不明白,那些世家爲什麼就接受了賈玖呢?

聽見皇帝又問了一次,王繼恩不得不開口道:“陛下,也許是因爲賈縣主十分孝順。”

皇帝搖搖頭。道:“他爹也孝順呢,可那些年,也沒見那些人說他一句好話,就是有說他孝順的,也會在前面多加一個字。”

愚孝。

王繼恩也聽出了皇帝的意思,只得更加謙卑地道:“萬歲,也許是因爲賈縣主不重前程也不重名利的關係。”

皇帝搖搖頭,道:“未必。賈家是什麼樣的人家,別人不清楚,朕會不清楚?都說朕做得不好。可比起賈家當初的情形,朕還強了許多呢!賈家那些人,可是主子一個比一個無能,看着那些奴才們拿着他們家的錢財中飽私囊還覺得臉上十分光彩的蠢貨。那樣的人家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得到顏家那樣的人家的認可?”

皇帝可是十分清楚,雖然說,最初用來評定世家的三公九卿制已經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可是,世家的評判標準也在變。

如今的世家已經不再是世卿世祿之家的定義了。事實上,即便沒有那三百年的異族統治。世家的定義也跟他最初大相徑庭。

不少世家傳承了數百年,而這數百年裡,有無數的顯赫一時的家族因爲各種原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世家也從這些家族的興衰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比方說,世家絕對不會對官倉、水利銀子動手,他們也不會用壓榨百姓這樣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私慾,因爲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河清淺杏幹”的道理。所以,世家子弟出仕的時候,他們會用各種手段保證自己治下的糧食生產,也會用各種手段促使當地的經濟發展,甚至必要的時候,還會動用家族的資源,拉動當地的經濟。

在別人看來,這不過是用錢賺錢的法子,可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他們的收入多了,市面上的鹽米布帛的價錢反而有所降低,自然是好事兒。世家子弟又十分注意水利建設,因此,哪怕是災荒之年,百姓也不用擔心沒有飯吃。

綜上所述,在天下人的眼裡,世家子弟就成了好官、清官和能人的集合體,而世家出身的官員則在每一個地方都受到歡迎。

偏偏賈家人的貪婪是有目共睹的。皇帝可不認爲賈家出來的人能夠跟那些世家子弟相提並論。

王繼恩聽說,只得道:“陛下,您忘記紅苕的事兒了嗎?依老奴之見,就憑紅苕一樣,就能夠讓他們賈家多出一個爵位來,可那位賈縣主,小小年紀就知道分寸,拿着這個跟萬歲做了交換,從而救了他父親。在老奴看來,賈縣主可不僅僅是孝順,還有世家特有的輕財貨輕名利的特點呢。”

皇帝道:“你說他那樣輕財貨輕名利?你可知道他在北面的牛馬鹿羊上掙了多少嗎?那一年,道門就是拿着他從北面的進項養活了整個京畿的流民。就是因爲這筆進項,這纔有了後來他能夠隨意調動道門資源的事兒。不然,你以爲,憑他一個十歲的娃子,誰會把他當一回事情?就是因爲那些財貨是他自己的,所以他纔有調用的權力。”

皇帝看得很明白,什麼紡織作坊,什麼北疆的莊子,用的哪裡是道門的錢財,用的實際上是賈玖自己的錢財,只不過借用了道門的人罷了。

“還是陛下看得明白。”王繼恩恭敬地答道。

皇帝嘆息一口氣,道:“要朕說,這丫頭真正讓人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他保下林家財產的時候露出的那股子果決的勁兒。那可是一千萬兩銀子的東西,可他就那麼甩了出去,不但保下了林家的產業,還保住了自家的錢財。”

王繼恩道:“可不是,賈縣主的謀略從來都是頂好的。一件事情,陽謀裡面藏着陰謀,陰謀裡面裹着陽謀,叫人防不勝防。如果不是賈縣主的那批石頭,只怕榮國侯會在那位太夫人的手下一次又一次地退讓,然後連着林家的家財都被榨乾淨了。”

皇帝點了點頭,道:“的確。可惜的是,光從這一點上看,這丫頭還是沒有這個資格進入那些人家的眼呀?鹽肥和海船之事,可都是後來的事兒了。”

皇帝百思不得其解。

王繼恩也不敢開口。

過了好一會兒,才見皇帝從沉思中反應過來,道:“算了,至少,吃了這麼大的虧,朕總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並不是誰可憐誰就有理。跟朕之前的行爲,拿着原本屬於朕的東西去換另外一件同樣屬於朕的東西,白白損失了不說,還被人當成傻瓜。朕還真是愚蠢。”

王繼恩不敢開口,可是皇帝盯着他,他卻不能不說,他只能道:“都是那個王氏女的過錯。當初,若不是他大放厥詞,將那些奇言怪論帶進了宮裡,就不會帶壞了端榮長公主殿下,也不會讓陛下深受其害了。”

“那都是多久以前的事兒啦?”

雖然說這個理由不靠譜兒,可聽說之後,皇帝還是輕鬆了許多。(

閱讀,地址:

18 前因050 訪客25 祭品第9節 爲難61 符文157 人生如戲083 姐妹異心第48節 瑾妃第47節 逼問083 姐妹異心11 賈史王薛186 紙31 戲子09 不長命第29節 醒來71 史湘雲怒020 破陣子先發三千第53節 身死089 意見分歧第44節 離開066 沒臉第13節 決定168 備宴07 前哨戰08 保齡侯第32節 莊子24 和諧40 計劃169 明瞭32 包圍第48節 瑾妃083 姐妹異心048 賈元春12045 初選14 死傷01 賈璉醒20 探子第58節 不甘15 冷香丸148 新的大門044 求人027 宮花2935 憤怒14 童言童語034 慈母心六千19 明算科第7節 比較12 賈政其人095 賈玖之嘆第91節 遲鈍101 真善假善005 暗示68 無奈049 風起080第40節 鳳死第57節 男女第21節 二尤07第67節 警幻122 惜春修佛030 求學一萬二求厚顏第18節 算計58 刺客019 好奇第73節 錯算20 報備03 安排30 殘酷13 布日固德025 薛寶釵第33節 舊聞第9節 鉅款046 回憶02019 好奇74 無緣027 宮花012 寶釵第61節 協議118 生氣與解惑126 碎島使節017 貴客來六千34第4節 閒趣128 寶琴計較031 趙姨娘038 心態18 份例第19節 傻白甜第61節 後事023 求情第57節 男女07 天仙局186 紙45 後續第82節 馬匹第35節 艙室
18 前因050 訪客25 祭品第9節 爲難61 符文157 人生如戲083 姐妹異心第48節 瑾妃第47節 逼問083 姐妹異心11 賈史王薛186 紙31 戲子09 不長命第29節 醒來71 史湘雲怒020 破陣子先發三千第53節 身死089 意見分歧第44節 離開066 沒臉第13節 決定168 備宴07 前哨戰08 保齡侯第32節 莊子24 和諧40 計劃169 明瞭32 包圍第48節 瑾妃083 姐妹異心048 賈元春12045 初選14 死傷01 賈璉醒20 探子第58節 不甘15 冷香丸148 新的大門044 求人027 宮花2935 憤怒14 童言童語034 慈母心六千19 明算科第7節 比較12 賈政其人095 賈玖之嘆第91節 遲鈍101 真善假善005 暗示68 無奈049 風起080第40節 鳳死第57節 男女第21節 二尤07第67節 警幻122 惜春修佛030 求學一萬二求厚顏第18節 算計58 刺客019 好奇第73節 錯算20 報備03 安排30 殘酷13 布日固德025 薛寶釵第33節 舊聞第9節 鉅款046 回憶02019 好奇74 無緣027 宮花012 寶釵第61節 協議118 生氣與解惑126 碎島使節017 貴客來六千34第4節 閒趣128 寶琴計較031 趙姨娘038 心態18 份例第19節 傻白甜第61節 後事023 求情第57節 男女07 天仙局186 紙45 後續第82節 馬匹第35節 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