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

bookmark

冀州信都,韓馥坐在州衙中,手中緊緊的攥着一隻茶杯,看着跪在眼前的閔純和耿武,恨不得將茶杯狠狠的砸在二人身上。

整整兩萬大軍,居然不敵先登營區區四千兵馬,除了後軍的五千人馬外,短短兩個時辰,前軍和中軍就幾乎一戰而歿。簡直就是日了狗了,就是兩萬頭豬也夠鞠義殺上一陣吧!

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冒火。

韓馥終究忍不住,長袖一拂,茶杯猛的一下砸在二人跟前,瓷屑亂飛,茶水四濺。閔純二人滿面羞愧,緊緊的低着頭,其他的佐官小吏更是噤若寒蟬,衙中一片寂靜。

“主公!”治中李歷拱了拱手,上前一步勸諫道,“主公,那鞠義本來就出生行伍,精通戰陣。而閔別駕和耿長史不諳兵事,一時不查爲賊人所算,但二人一慣忠心耿耿,還懇請主公看在往昔的情面上允許二人戴罪立功。”

韓馥當然知道閔純和耿武對自己也算是赤膽忠心,但一看到李歷那一心爲公的表情就不由氣上心頭。

不諳兵事,這特麼的是不諳兵事嗎?這根本就是將老子的士兵拉出去排着等死吧!

當初帶兵出征的時候你說二人精熟行伍,現在兵敗的時候你又說二人不諳兵事,你特麼的這是朝更夕改呢,還是當我是個二百五像傻子一樣的耍!

韓馥狠狠的瞪了李歷幾眼,終於還是嘆了一口氣,將二人親手扶了起來。

二人剛起身就聽見門外親衛蹬蹬蹬的跑了進來,唱喏道:“啓稟主公,屬下得到飛馬來報,北平太守公孫瓚揮師五萬進逼河間郡,已連下文安和高陽兩縣,河間太守望風而逃。”

“驢日的,都當老子是泥捏的嗎?”韓馥剛剛平息下去的怒火騰地又升了起來,抓起案桌上的酒觚又是使勁一摔,喝罵道,“鞠義、公孫瓚,老子今生要與你等不共戴天。閔別駕、耿長史、你們二位再給老子起兵三萬分討二賊!”

“主公息怒!”李歷三人急忙躬身勸道。

“息怒?”韓馥聽言更是勃然大怒,那肥碩的身材猛地就是一個鷓鴣旋,一腳蹬在案桌上,案桌咔擦一聲倒在地上,桌上的酒觚茶杯灑了一地。

“鞠義只是老子手下的一個丘八,竟敢不服教化;公孫瓚也不過只是一介武夫,同樣也敢兵臨城下。你讓本州息怒,你讓本州如何息怒!”

聽着韓馥一會一個老子,一會一個丘八的,李歷、閔純三人一陣愕然,面面相覷,主公可是冀州甚至大漢赫赫有名的名士啊。

名士是什麼?

名士就是雅文化的傳播者,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的社會精英,是追求清雅脫俗、塵心洗盡、尊王循道的衛道士。但現在的韓馥哪裡還有半點的名士風采,活脫脫的村野中罵街的潑婦!

李歷咳了咳聲嗽,諫道:“主公,暫且勿憂。我軍雖然新敗,但主公麾下能戰之士尚有十萬之多,且從事趙浮、程渙兩位將軍麾下能開硬弓之將士亦有一萬有餘,我等只要鎮守住冀州各大要塞,公孫瓚、鞠義之輩又能乃我何?”

閔純亦上前諫道:“主公,冀州之地雖然狹小,卻是天下錢糧廣盛之地,能披甲上陣者也足有百萬之衆,數年來冀州更是風調雨順收穫頗豐,一應糧草足夠我等支撐數年。

如今,冀州之有公孫瓚虎視眈眈,內有鞠義逆賊作亂。但純以爲,此事不足懼矣,純有一策或可暫退公孫瓚和鞠義,保冀州平安!”

你有計策?你有計策你會大敗於鞠義?

韓馥白了閔純二人一眼,見二人誠惶誠恐,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二人雖然兵敗武邑,以致兒郎們血染疆場,但你二人不善行軍打仗卻也是一片忠心,此事就此作罷。你直接說你的計策吧!”

“多謝主公寬宏!”閔純施了一禮,接着說道,“公孫瓚挾勇而來,氣勢正盛鋒不可當。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等如果於蠡吾、博野和高陽一帶佈防堅守不出,只需旬月間其士氣必盡。此時,若主公再修書一封連夜投於幽州劉刺史懇請伯安公勸和,公孫瓚不得不歸也。”

“爲何?你覺得劉伯安的勸解那公孫瓚可聽?”

耿武朝韓馥致了致意,也上前說道:“劉伯安乃漢室名裔,素有長者之風。主公若是去信,劉伯安樂見其好,必然會充當主公與公孫瓚之間的和事佬。

劉伯安與公孫瓚不合天下皆知,公孫瓚自然也對劉伯安多有防備之心,如果劉伯安勸解之時態度強硬,主公以爲公孫瓚就不怕陷入主公與劉伯安前後夾擊的兩難之地嗎?”

“此言大善!”

“放屁,此言大謬!主公當斬耿武以謝冀州子民!”

兩道聲音同時響起,一道源於堂下李歷之口,一道聲音則從門外傳來。

大門一推,從門外姍姍進來兩人,一人面容菱角分明,戴一頂束髮銀白冠,穿一件大紅箭袖。一人外罩清灰長袍,登着一雙青緞小朝靴,鬢似刀裁,眉如黛山,面若中秋銀月皎皎光華。

李歷、閔純及耿武對着那束髮銀白冠之人怒目而視,那人卻看也不看三人一眼,徑直走進大門,到韓馥身前鞠了一躬說道:“屬下辛評拜見主公!”

原來此人便是冀州從事潁川名士辛評,辛仲治。

“辛仲治,你也不過我冀州一區區從事,怎敢妄言斬我,莫非你是想代主公以令冀州乎!”不待辛評起身,耿武便朝辛評喝道,句句誅心。

辛評擡起頭來,見韓馥眼中一絲猜忌,也不做解釋,直接拉過身旁那清灰長袍介紹道:“主公,潁川荀友若前來拜見主公!”

荀友若?荀彧的兄長荀諶荀友若?

韓馥一驚急忙朝荀諶施了一禮,又示意親衛將大堂重新收拾一下,這才從堂上走下來,拉着荀諶坐在堂上問道:“友若先生駕到,馥未曾遠迎,還請先生恕罪。”

“多謝韓公厚愛!”

荀諶剛起身朝韓馥鞠了一躬,便被韓馥拉着坐下,韓馥的臉上已現出一絲激動的紅色:“昔日馥在故鄉之時,也曾多次聽得友若先生大名,奈何先生神龍終日見首不見尾,馥終究與先生緣鏗一面。

不知今日卻是那陣風,使先生得以屈尊降貴惠臨我這冀州貧瘠之地!還是先生終於願出山輔助韓某了?”

荀諶看着韓馥那激動的眼神,嘆了口氣說道:“韓公乃我家鄉賢達,也曾多次關照我荀氏一族。今日諶前來無他,只爲營救韓公之命,以報韓公昔日之恩而已!”

“救韓某之命?”韓馥茫然的看着荀諶,一雙眼中盡是疑惑。

“正是如此!”荀諶起身施了一禮,說道,“韓公坐鎮冀州,外有公孫瓚將燕、代之衆,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內有鞠義爲寇,縱兵掠地。韓公以爲可敵否?”

“哼!”李歷看着眼前這位潁川名士,冷哼一聲說道,“有何不可敵?若主公按長史之意,旬月間公孫瓚必退,有何懼之?”

荀諶笑了笑,朝李歷三人稽禮道:“鞠義雖善戰,不過數千兵馬而已,暫且不論。單說公孫瓚揮兵南下,河間郡諸縣聞風而逃,三位真以爲可敵乎?三位莫不是已經忘卻了清河郡的劉關張?

當日孟津關下,關雲長與張翼德二人陣斬西涼名將胡軫、楊定二人,勇不可當,三位以爲韓公麾下哪一個猛將可與之匹敵?劉玄德乃公孫瓚昔日同窗,又承蒙公孫瓚曾經收留之恩,如果公孫瓚書信約兵劉玄德,三位以爲這劉玄德是發兵還是不發兵呢?”

一席話問的李歷三人啞口無言,荀諶又轉向韓馥說道:“諶如今在渤海袁公帳下爲一謀士,諶離浮陽之際聽聞鞠義已暗投袁公,袁公正兵屯東光,與武邑遙相呼應。

韓公試想一下,韓公所在之安平,內有鞠義,北有公孫瓚,東有袁本初,南有劉玄德。韓公麾下雖然兵精糧足,然四面皆敵,安平一隅還能抵擋嗎?”

韓馥面色驟變:“本州以冀州之錢糧賙濟袁本初,袁本初尚敢背恩嗎?”

這韓馥政治上怎麼這麼幼稚?

這是爭天下,誰還會在乎你那麼一點點恩德!

荀諶喟然嘆息道:“諶在袁公帳下之時,曾聽聞逢紀向袁公諫言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爲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韓公以爲袁公願久居韓公翼下乎!”

那袁紹素來就是一個心懷大志養不熟的狼崽子,相信他願居於人下,還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

韓馥本能的搖了搖頭,只覺得嘴幹舌燥:“友若,那依你之見,我又該當如何呢?”

“韓公勿憂,諶此來正爲韓公之故耳,還請韓公聽諶一言。”荀諶拱了拱手問道,“敢問韓公,在寬厚仁愛,容納各色人等,使天下人歸附方面,你與袁公可比乎?”

韓馥搖了搖頭:“韓某不如也!”

“臨危而出奇制勝,智勇而出乎常人,你與袁公可比乎?”

“韓某不如也!”

“恩惠天下,世代普施,令高第門閥利益共沾,你與袁公又可比乎?”

“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韓某又哪裡及比得上分毫?”韓馥重重的嘆了口氣,神色上盡是一片頹廢,“韓某不如多也!”

荀諶點了點頭,說道:“韓公你諸多形勢不如本初,而袁公當世豪傑,必不願久居韓公翼下。

當然,他也明白自己素來性情怯懦,怯懦之人當然得優先考慮自己的性命,荀諶之言倒是正合其意,可是要他將冀州拱手讓人,卻又覺得柔腸百轉心中竟是萬分不捨。

權力之巔那美妙的感覺就這樣放棄了嗎?韓馥皺着眉靠在胡椅上,半晌悠悠醒轉,長嘆一聲:

“坑爹啊!”

第215章 脫樊籠第470章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不展眉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2章 龍擡頭第239章 黃忠第307章 暗戰(一)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90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朝中人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530章桃園夢斷第28章 蕭蕭明月斷恩義,從此太平如路人第24章 破賊第198章 黃昏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351章 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540章暮雲平第187章 武威歡迎你第283章 裂痕第29章 飛龍在天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235章 “綁架”第497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二)第215章 脫樊籠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180章 殘照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140章 再戰孟津渡第115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464章偷樑換柱第306章 暗夜第547章借屍還魂第348章 脫樊籠第329章 毒士賈詡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469章鏡圓第44章 長劍爭短長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51章兩封信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37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一)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157章 狼煙再起第170章 林間飛滾石,赤血染征衣第489章出使第550章甘寧中計第26章 太平五門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403章死志第17章 內鬼第236章 賈文和定計第264章 定兗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55章大義第243章 奪船第134章 議三關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58章 突圍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86章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29章 眼花亂燭花紅,夜叉搭臺引羣雄第330章 誘敵第477章迷離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9章曹操的憤怒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447章談判(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05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400章舉世反王第385章決戰的序章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61章 四面歌殘終破楚第263章 離狐第218章 劃時代的春雷第67章 分兵
第215章 脫樊籠第470章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不展眉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52章 龍擡頭第239章 黃忠第307章 暗戰(一)第323章 此去無歸日,來生亦遠征第90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朝中人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225章 銀鉤賭坊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530章桃園夢斷第28章 蕭蕭明月斷恩義,從此太平如路人第24章 破賊第198章 黃昏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351章 向河梁,回首萬里,故人長絕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540章暮雲平第187章 武威歡迎你第283章 裂痕第29章 飛龍在天第500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五)第235章 “綁架”第497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二)第215章 脫樊籠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180章 殘照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140章 再戰孟津渡第115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417章一個人的戰鬥第464章偷樑換柱第306章 暗夜第547章借屍還魂第348章 脫樊籠第329章 毒士賈詡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369章徐庶的大禮第469章鏡圓第44章 長劍爭短長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51章兩封信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37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一)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157章 狼煙再起第170章 林間飛滾石,赤血染征衣第489章出使第550章甘寧中計第26章 太平五門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2章 一頁信紙引發的血案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403章死志第17章 內鬼第236章 賈文和定計第264章 定兗州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55章大義第243章 奪船第134章 議三關第159章 改變歷史的一封信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58章 突圍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86章 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29章 眼花亂燭花紅,夜叉搭臺引羣雄第330章 誘敵第477章迷離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19章曹操的憤怒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447章談判(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05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400章舉世反王第385章決戰的序章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61章 四面歌殘終破楚第263章 離狐第218章 劃時代的春雷第67章 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