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閻象的心思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

袁術這話說的倒是極爲膽魄和悲壯,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探子還沒有打聽到王黎、曹操和孫堅三軍的行軍路線,劉備的前鋒營已經開拔的消息卻已經傳到了他的耳中。

這讓剛剛纔坐在龍椅上的袁術,頓時覺得屁股下有針扎似的,再也坐不安穩,大手抓住眼前的酒具猛地砸在地上,橫眉怒目的看着殿下重臣。

“哼!這狗日的大耳賊,一個織蓆販履的僞君子,僞朝還沒發兵他就敢來攻大朕的疆土?伏義,立即點起三軍前往懷遠,務必生擒了這廝,老子要在這大殿裡活剮了他!”

紀靈聞言正待領命,這邊廂轉出一名五十多歲的文臣出來,攔在紀靈身前,朝袁術諫道:“陛下不可,如今陛下登基稱帝本就逆天而行,萬事尚需多加揣摩,朝乾夕惕,切不可輕易調動大軍。

王德玉手掌朝廷命脈,擁有天下大義,其麾下將校無數,謀士無雙;曹孟德坐鎮隔鄰兗州,帳中豪傑如過江之鯽,一直對我等虎視眈眈;孫文臺名爲同盟其心卻不甘,前番遣至江東的戴監軍如今尚未傳來回信,只怕也多有變數。

此時此刻,陛下應當在京都做好隨時面對三面大軍夾擊的準備。伏義乃是陛下殿前的重臣,我朝有名的上將,自然應當留在京都,對付劉備麾下殘缺的兵將微臣和樑綱二人率領八千精兵即可!”

見殿下侃侃而談的正是自己帳下的第一謀士閻象,袁術心中的陰霾盡去,一絲欣喜躍上眉梢。

這閻象乃是袁術的第一謀士,胸中頗有良謀,袁術同樣也託之以心腹。但是前段時間袁術以“代漢者當塗高”之事稱帝,這心腹之人閻象卻帶頭力諫袁術不可僭越稱帝,言辭懇切犀利。

其言辭曰: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於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此事決不可行。

說白了,就是說袁術功德不及鳳鳴岐山的周文王父子,而漢皇永安帝或者陳留郡王卻又不如商紂王那麼殘暴,但周文王父子尚且知道裝模作樣繼續服侍紂王以觀天下,你袁術又憑什麼敢推翻漢室呢?

這番話給了袁術當頭一棒,那感覺就好像是當了多年的光棍突然遇到一個令他怦然心動的絕世美女一般,幾經波折和關卡,終於打算將那美女擁入懷中放船入港之時,那美女卻告訴他:對不起,大姨媽來了!

因而,鬧得袁術老大不高興,對閻象破口大罵,二人之間也生出幾分的不快。

如今,這閻象既然主動伸出橄欖枝,願替自己這個君父分憂,袁術又哪有將這下臺階往外推的道理,急忙起身走下丹陛親手扶起閻象。

“既然如此,那就辛苦閻卿了,朕給你撥八千步兵,再加兩千精騎,由你主帥,樑綱爲輔。另外,之前金尚也是你保下來的,朕就將他一併撥付給你,你等務必要將劉備大軍阻擋在懷遠之外!”

……

閻象和樑綱率一萬大軍,由壽春直奔懷遠。

風怒吼,水滔滔,大軍心氣高。不過兩日一夜的功夫,大軍便已來到懷遠城中。

大軍剛剛安頓下來,仲氏“太尉”金尚開口變言:“文紀先生(閻象字),袁術僭號天子,多有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衆離心,異日必爲天下諸鎮所擒所不齒。

先聖曾經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金某雖然爲你所救,亦知你曾反對過袁術稱帝,甚至昔時金某同樣曾與他結盟兗州城下。但如今袁術叛國自立,金某身爲漢臣豈再能與你等同殿爲臣?

文紀先生,金某身在你等軍中,手也無縛雞之力,要殺要剮隨你等便,但要金某爲袁術出一份力,力阻復漢之義士,請恕金某無能爲力!”

樑綱面色微變,便欲斥之,卻見閻象朝二人擺了擺手,問道:“樑將軍,元休,如今我等遠離朝堂,你二人暫且將紛爭置於一旁,容閻某問你二人一句。

你二人或多年征伐沙場或主事一方疆土,也算得上是見識深遠之士,胸中自有一番河山錦繡。且不論袁公路是否僭越的問題,以你二人之見,他可能打下這漢室江山,稱帝天下?”

“不能!”

二人想了想,同時朝閻象搖頭道。

“爲何?閻某若是記得不差,你是六七年前便已經開始追隨公路的,如今公路麾下雄兵數十萬,將校百十員,而豫、揚兩州也算是地廣良多,爲何你也心懷疑慮?”閻象朝樑綱笑道。

金尚同樣目瞪口呆,他知道樑綱乃是袁術心腹,投身袁術不過五六年的時間,便已從一名屯長升至將軍。按說袁術的提攜之恩,就算樑綱以死相報也不爲過。

可這樑綱好像並不是很認同袁術,雖說剛纔有開口叱罵自己的嫌疑,但那也僅僅只是想叱罵兩句而已。

樑綱搖了搖頭,正色道:“綱出生壽春,乃是地地道道的壽春平民百姓之家。前揚州刺史陳溫居揚州之時,多有大戶相互勾結,欺行霸市,魚肉百姓,民衆苦不堪言。

主公揮軍而至,斬殺了陳溫自領揚州刺史,綱感激主公恩德,這才率領族中子弟百十人投身於主公麾下。蒙主公提攜,又兼綱戎馬戰陣,這才從一名屯長升至如今的高位。

但這些年來,主公的所作所爲綱亦愈發看不大懂了,不但驕奢荒淫,對治下的百姓商戶也多有巧取豪奪之嫌。而現在更是直接僭號天子,叛國自立。綱雖然身受大恩,亦欲以死報效主公,但這並不代表綱就認同主公的所作所爲。

且不說王德玉、曹孟德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雄兵成林,而我軍中數得上人物的也只不過紀伏義一人。單說他二人擁大義,以有道而伐無道,主公又焉得不敗?”

金尚點頭捋須:“袁公路一門四世三公,枉自立國,其見識卻不如一軍中將領也。樑將軍之言,金某亦頗爲贊同,無術不成事,無道不持久。

袁公路才大志疏,兼且身無大義,不行天道,金某以爲袁公路不過數月間,必然敗於王德玉和曹孟德之手,且死無葬身之地!”

“你二人說的皆是正理,袁公路乃是自取死路。閻某再問上你等一句,既然你們認爲袁公路不行天道,那麼天下又有何人可能行天道呢?”閻象點了點頭,接着問道。

金尚嘆了一口氣:“我大漢朝立國四百餘年,高祖、武帝以及我朝光武帝哪一個不是氣吞山河,頂天立地?可惜,這數百年來的時光早已經將我漢室血脈中流淌的那絲豪情和熱血磨得精光。

這些年來,朝廷皇權屢番更替,桓帝、靈帝以及眼下這兩位龍脈,皆無振興天下的本事。要說這天下尚能重振昔年高祖雄風和豪情的人物,金某倒是以爲無非雒陽王德玉、兗州曹孟德以及江東孫文臺等輩。

至於那袁公路的兄弟袁本初,和袁公路卻是同出一轍的志大才疏,而幽州公孫瓚剛猛有餘智慧不足,其餘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巴中張魯等輩那便只能是區區困獸守財之奴罷了。”

閻象讚歎了一聲,接着說道:“不錯!元休果然心懷錦繡,這江山社稷英雄人物早已藏於胸中。不過,元休雖然歷數了各州人物,卻還是漏掉了一人。”

“何人?”

“徐州劉備劉玄德!”

“劉備劉玄德?這個織蓆販履之徒?”

“正是!”閻象頷了頷首,倒了一杯茶飲了一口說道,“劉玄德此人看似在諸侯中並不顯眼,但你二人切莫忘記了他的出身。此人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因其父早亡,寡母獨居,因而才織蓆販履於江湖中混一口飯吃。

但是,這麼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織蓆販履的人還在何處呢?數千精兵伐黃巾,討董卓,暫借清河卻要在袁紹這隻老虎頭上捋須,雖然屢戰屢敗,卻敢屢敗屢戰,後來更是千里援救陶恭祖,這才得陶恭祖謙讓,擁兵數萬坐鎮徐州。

其人四海飄蓬卻百折不撓,同樣亦有一片仁心,從無到有,如今更是坐擁一州。難道你們不覺得,他與我朝高祖極其相似嗎?論出身,高祖同樣出身卑微,不過一區區亭長而已;論仁義,高祖約法三章。所以,閻某以爲劉玄德亦爲天下英雄也!”

“先生之意莫非是要我等降於這劉玄德?”樑綱眉頭一皺。

閻象點頭看着二人,目光灼灼:“正是!這劉玄德出生中山靖王一脈,乃是高祖皇帝的龍子龍孫,亦爲當世之英雄,應該是不會辱沒了我等,同樣亦合天下大義。樑將軍、元休,你二人以爲如何?”

金尚拍案而起,樑綱沉思了片刻,緩緩點了點頭,卻又問道:“那麼先生是打算我等立即投靠於他,並將這懷遠讓於他,再引軍入壽春與袁公路分庭抗禮嗎?”

閻象搖了搖頭:“非也。閻某帶領兩位脫離京都漩渦,皆因兩位忠義,一腔熱血心向天下,閻某也不願我大漢再少了幾根脊樑。至於當下是否便要獻城劉玄德,閻某卻另有計較。”

“有何計較?”

“正是如此!”閻象點了點頭,霍然起身在案桌上一拍,“而且必須在這懷遠城下給他留下足夠深的印象!”

PS:閻象字在正史中不曾查到,因此以《國語》中:‘設象以爲民紀’一句,取其字爲文紀。

第441章袁術之死第61章 奇襲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38章脫殼第299章 老友記第100章 隱霧山第380章殺機第179章 曹操的野望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542章孤城,孤臣第524章火燒新息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79章混戰的序曲第434章撲朔迷離第108章 消失的小黃門第469章鏡圓第469章鏡圓第322章 其色玄黃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552章老將第152章 布子第368章年將盡第208章 義士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60章 攻城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17章 內鬼第422章城門鏖戰第64章 陽翟(一)第324章 再見白馬將軍第469章鏡圓第547章借屍還魂第471章苦菊第478章和親先是詐,款塞果爲讎第70章 扣關第246章 鳳起鹿門,龍隱隆中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3章 十面埋伏(三)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99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四)第134章 議三關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416章兩營飛將擁月戈第545章馬踏連營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349章 中原煙未滅,邊陲火再起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8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三)第295章 雪崩第334章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2章 對局第123章 暗度陳倉第49章 驚雷第217章 殺破狼第9章 獵狐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483章劉備的反擊第128章 風雨虎牢關(二)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14章 絕殺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308章 暗戰(二)第441章袁術之死第178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六)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40章 再探封府第308章 暗戰(二)第156章 永安第553章兵以詐立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83章 懸羊打鼓第120章洛河畔王黎拜將,永安宮李儒弒帝第492章雙簧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01章 復仇第368章年將盡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318章 江山面前,先了恩怨第406章夜襲第487章食言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54章 薰香荀令君第257章 出逃第223章 反擊第281章 龍王的身份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49章 驚雷
第441章袁術之死第61章 奇襲第249章 火燒鳳凰崖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38章脫殼第299章 老友記第100章 隱霧山第380章殺機第179章 曹操的野望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542章孤城,孤臣第524章火燒新息第250章 龐統的第二把火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79章混戰的序曲第434章撲朔迷離第108章 消失的小黃門第469章鏡圓第469章鏡圓第322章 其色玄黃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552章老將第152章 布子第368章年將盡第208章 義士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60章 攻城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17章 內鬼第422章城門鏖戰第64章 陽翟(一)第324章 再見白馬將軍第469章鏡圓第547章借屍還魂第471章苦菊第478章和親先是詐,款塞果爲讎第70章 扣關第246章 鳳起鹿門,龍隱隆中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3章 十面埋伏(三)第259章 聲東擊西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99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四)第134章 議三關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416章兩營飛將擁月戈第545章馬踏連營第262章 曹操立岸賦詩,呂布半渡殺敵第349章 中原煙未滅,邊陲火再起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38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三)第295章 雪崩第334章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42章 對局第123章 暗度陳倉第49章 驚雷第217章 殺破狼第9章 獵狐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483章劉備的反擊第128章 風雨虎牢關(二)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14章 絕殺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308章 暗戰(二)第441章袁術之死第178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六)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40章 再探封府第308章 暗戰(二)第156章 永安第553章兵以詐立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83章 懸羊打鼓第120章洛河畔王黎拜將,永安宮李儒弒帝第492章雙簧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430章重岡復嶺勢崔巍,一卒當關萬卒回第401章荀彧論戰第201章 復仇第368章年將盡第127章 風雨虎牢關(一)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318章 江山面前,先了恩怨第406章夜襲第487章食言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54章 薰香荀令君第257章 出逃第223章 反擊第281章 龍王的身份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356章 最後的掙扎(四)第49章 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