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閻忠論勢

“主公!卻不知道你接下來有何打算?”既然已經決定對王黎效死輸忠,閻忠當下也不再含糊,直接改口便問。

王黎扶着閻忠坐下,順手斟滿桌上的酒樽,與趙雲分席坐下:“黎雖出生於幷州王家,但長期偏居一隅,對朝廷高層及天下大勢卻知之不多。能走到今日之高位,手掌軍中大權,固然有黎往日鄴城的些許薄功,更多的則是仰仗皇甫伯父及二伯父之力。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閻忠嘆息了一口氣,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歷史之定勢。大禹受封夏伯子承其位,廢禪讓家天下,至夏桀流放南巢病死亭山,前後六百餘年。

商湯臥偃師滅昆吾逐夏桀,臨商紂衆叛親離生死國滅,又六百餘年。而周武王鳳鳴岐山至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中原歷經四百餘年的安居樂業,同樣再次陷入三四百年間諸侯紛爭的局面,三家分晉七國爭雄,內亂不止。

直至前朝始皇帝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纔再次建立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我朝高祖劉邦起身亭長,斬白蛇、還三秦約法三章,垓下一役定西楚而君臨天下,光武帝舂陵起兵滅赤眉平關東,得隴望蜀一統江山,至今同樣四百餘年也。

我大漢四百年間,霍驃騎打得匈奴疾呼‘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竇冠軍燕然刻石去塞三千里,蕭何曹參、竇融陳蕃治國安邦勵精圖治。

但,創業難,守業更難。自順帝、桓帝以下七八十年來,我大漢朝便走上了歷史的老路。皇室荒淫無度重用閹宦閉塞賢路,權臣嫉賢妒能以家族利益爲先,積習益深。大漢再非昔日之大漢,也絕非一人之力可挽回。”

閻忠接過王黎手中的酒樽,眼神中掠過一絲痛惜,接着說道:“如今,門閥高第結黨營私,外戚閹宦跋扈專權,地方士族囤田佔地,官場日益渾濁。太常劉焉進言: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據百姓以至離叛。可選清明名重臣爲牧伯鎮守方夏。

於是陛下納言改制,州牧郡國原監察權更爲行政權,從而地方武裝合法化,豪強勢力極速膨脹。弘農楊氏、遼東公孫、漢中張楊、益州嚴黃、西涼馬韓、江東顧陸等也不再僅僅是把持地方經濟的大地主,而是手握重兵操戈一方的地方諸侯。”

王黎和趙雲對視了一眼,盛名之下必無虛士,這閻忠果然不愧是涼州名士,幾句話便將當下局面分析的清清楚楚。

只是想着閻忠的話王黎只覺得一個腦袋兩個大,全國山河一片紅,偌大的漢室江山竟沒有一處可以安身立命之所。

這特麼的簡直就是一鍋爛粥!

王黎嘆了口氣,閉目思索片刻神思逐漸清明。自己終究是一個堅韌之人,雖然沒有那什麼金手指,也沒有那王八之氣,前途也更是艱難漫長,但不是有句話說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個主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嗎?

更何況,一個閻忠未必就不能幹過一個諸葛亮。

王黎定了定神,睜開眼來,眼神越發的堅定:“還請先生繼續細述,黎必聽之!”

果然不愧是鄴城王白衣,沉穩若定心思堅毅!

瞧着王黎臉上的愁容一閃即逝,閻忠心中暗自讚歎一聲,繼續說道:“主公出身王家,聯姻皇甫世家,並涼兩州盡是姻親故舊,其勢稍成。但,主公須知此皆借勢也。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主公當效仿晉文公,手執兵權於外,絕不可之身立於朝中。”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說的是春秋時期的一段典故。

重耳的繼母驪姬生子奚齊,爲了讓奚齊當上太子之位,驪姬絞盡腦汁陷害申生和重耳二人。太子申生不願離開晉國被迫害而死,而重耳則頂着叛國之罪流亡各國,最後回國繼位成爲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

這個典故,王黎當然是知道的,稍加思索便明白了閻忠的一片苦心,急忙起身朝閻忠稽了一禮問道:“多謝先生指教!那依先生之見,黎又該當如何?”

閻忠擺了擺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此是我等謀臣的本份,主公何須一個謝字!不過,朝中既然不可爲,主公何妨學一學那江東顧陸張朱以及涼益馬韓黃張,牧守一方土地執掌一郡兵馬。調理民生髮展經濟,招募兵將積攢力量,隱忍潛行厚積簿發。

待兵強馬壯糧豐民安而天下大亂之時,火中取栗,引朝中王家、皇甫等世家爲奧援,再聯合一切可聯合的力量遠交近攻,兵鋒直指天下,則大事成也!”

歷史上的曹操起於譙郡,袁紹雄踞河北,孫策爭霸江東,劉璋盤踞益州,張魯傳教巴中無不如此。

就連劉備起事之初並無半點世家勢力,但玄德公也是先後以結交徐州糜家,荊州劉表,益州嚴黃張,才成就一番偉業,三分天下。

這就是發展根據地的意思了!

王黎點了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明悟:“那麼,依先生之意,大漢十三州上百郡國,黎又應當取何處爲棲身之地?”

閻忠見王黎從善如流,恨不得立即將心中所思所想全部灌進王黎腦中:“大漢版圖遼闊,按地域共分爲司、豫、兗、冀、並、涼、青、徐、揚、幽、荊、益、交十三州。

其中,司州地處中原乃天子腳下,交通固然四通八達,暗培心腹廣置黨羽卻多有不便,就算起事也將面臨多角競力,此地實不可取;豫州鍾靈毓秀人才薈萃,但袁、荀、陳、鍾、許、曹、夏侯等世家盤根錯節千絲萬縷,或可爲援助卻不可取,更不可爲敵;

兗青徐等地並無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一般的世家豪族,反而物阜民豐,相對而言更勝豫州一籌。但兗青徐之地雖然富足,其士兵也必然戀棧不去,若是征戰天下恐難爲後繼;

荊揚水兵冠絕天下,於陸上卻難於爭雄;交涼幽三州民風彪悍,西涼大馬橫行天下,但終究離中土太遠,土地廣種薄收資源匱乏,政治和經濟上更是缺乏相應的支撐;

本來在我的心目中,幷州或可算得上一處好的根據地,其資源並不貧乏,騎兵也僅西涼可匹敵,可惜主公乃幷州王家人氏,按我朝三互法,主公不得家鄉爲官;因而,主公也僅餘冀州郡縣可取也。”

“冀州真的可取嗎?”王黎想了想,覺得閻忠的分析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不去當後世軍事欄目的嘉賓實在是浪費人才,但想想僅剩下一個冀州卻又覺得不太心甘。

閻忠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自古博弈便講究金角銀邊草肚皮,冀州處於大漢之金角,卻不與異族接壤。其利有三,足以支撐主公安心發展以徵天下。

其一、冀州瀕臨司、並、兗、幽、青五州,乃兵家四戰之地。坐鎮冀州北可伐幽州,東可進青州,南下司兗,西御幷州,進可攻退可守,遠交近伐,此爲兵利也。

其二、冀州剛經戰亂,正值百廢待興方興未艾,主公原爲魏郡賊曹掾,白衣銀狐聲名遠播滿州盡知,此時若爲一郡之首,於主公聲望大有增益,此謂之名利也。

其三、冀州雖經黃巾之亂,但因皇甫冀州和主公之故,冀州子弟並未傷筋動骨根基仍在。且,經黃巾一事,冀州子弟人人下馬爲民,上馬爲兵,比起江南州皆盛,此爲兵利也。”

閻忠頓了頓,接着說道:“還請主公務必早日與皇甫冀州提及此事,忠願爲主公出籌劃策經略一方!”

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7章 九章算術第474章連環計之刺殺第152章 布子第103章 黃梅雨第354章 最後的掙扎(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219章 反間第347章 圍追堵截第346章 承諾第280章 遁逃第433章波折第445章中原角聲哀,烽火照高臺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494章孫乾出逃第469章鏡圓第64章 陽翟(一)第214章 錦帆賊第380章殺機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223章 反擊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135章 換俘第264章 定兗州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65章 陽翟(二)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8章郭嘉的反擊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469章鏡圓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367章遍地英雄下夕煙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207章 獵長安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454章歸降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97章鉅鹿決戰(十一)第207章 獵長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137章 初戰孟津渡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319章 赴約第508章挑燈夜戰第100章 隱霧山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479章混戰的序曲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391章鉅鹿決戰(五)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83章 懸羊打鼓第379章誘敵第468章定風波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04章 王芬之死第456章兄弟鬩於牆(一)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77章 死生定數第412章老將出馬第105章 邊城第37章 紅楓初夜識泥鴻,一宿姻緣逆旅中第535章埋伏第109章 雒陽風雲(一)第549章劍神一笑第473章瘟神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85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346章 承諾第380章殺機第435章恩難酬,怨難酬,恩怨難酬第162章 風雨如磐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5章 明月彎彎照長街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422章城門鏖戰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237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一)第481章曹操的反擊第243章 奪船第280章 遁逃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91章 十面埋伏(一)第47章 五更鐘動笙歌散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519章突圍第506章窮且彌堅,不墮青雲之志
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7章 九章算術第474章連環計之刺殺第152章 布子第103章 黃梅雨第354章 最後的掙扎(二)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53章 最後的掙扎(一)第219章 反間第347章 圍追堵截第346章 承諾第280章 遁逃第433章波折第445章中原角聲哀,烽火照高臺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494章孫乾出逃第469章鏡圓第64章 陽翟(一)第214章 錦帆賊第380章殺機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223章 反擊第194章 定計長安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135章 換俘第264章 定兗州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168章 願請長纓縛蛟龍第65章 陽翟(二)第469章鏡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8章郭嘉的反擊第48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第73章 誰道英雄是白身第469章鏡圓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367章遍地英雄下夕煙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207章 獵長安第358章 最後的掙扎(六)第460章兄弟鬩於牆(五)第454章歸降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174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二)第397章鉅鹿決戰(十一)第207章 獵長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137章 初戰孟津渡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319章 赴約第508章挑燈夜戰第100章 隱霧山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514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479章混戰的序曲第148章 按罪當誅第391章鉅鹿決戰(五)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83章 懸羊打鼓第379章誘敵第468章定風波第101章 劍斷黃沙飛熱血第104章 王芬之死第456章兄弟鬩於牆(一)第402章兩封雞毛信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77章 死生定數第412章老將出馬第105章 邊城第37章 紅楓初夜識泥鴻,一宿姻緣逆旅中第535章埋伏第109章 雒陽風雲(一)第549章劍神一笑第473章瘟神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74章 張機,又見張機第85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346章 承諾第380章殺機第435章恩難酬,怨難酬,恩怨難酬第162章 風雨如磐第355章 最後的掙扎(三)第5章 明月彎彎照長街第504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九)第422章城門鏖戰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237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一)第481章曹操的反擊第243章 奪船第280章 遁逃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91章 十面埋伏(一)第47章 五更鐘動笙歌散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519章突圍第506章窮且彌堅,不墮青雲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