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版刻大藏經

-手下人回覆,大遼國宮室藏書的御書樓內有一些發現,蕭明立刻前去查看,現在整個皇宮基本上沒有衛士,而又蕭明自己佈置的人手,所以蕭明要想將整個大遼國的皇宮搬空了都行,只不過蕭明不願那麼作罷了。

大遼國的皇宮基本上是仿造漢人的宮室建築,工匠也大多是漢人,整個皇宮雕樑畫棟異常繁華,但在金兵佔據的時候,其中的珍寶和財富都已經被洗劫一空了,尤其是大殿之上那個垂吊的七彩宮燈,基本上都是用女真人進攻的東珠所造,那是女真人痛恨遼帝國的根本所在,當然不會留着。

御書樓是遼國的道宗皇帝仿唐代秘書樓所建,但形制上與宋朝的崇文密閣十分類似,道宗是一個漢學大家,藏書很是豐富,其中來自於與遼國多年來搜刮的各種珍貴的典籍,其中一儒學和佛學典籍爲多。

從唐代以來,宮室珍寶以及圖書典籍經五代十國之亂後,散落各方,但遼國皇帝卻是以次爲好多方搜刮,放眼整個中國,藏書最豐富的反倒是大遼國上京皇宮御書樓,而漢人中原的宋王朝則是遠遠不如。

手下人報告的是幾冊比較特別的書籍,其中一部是《大遼國山川風土物志》分上中下三卷,分別出自兩個人的手筆,第一個人是遼國的聖宗皇帝,文武大孝宣皇帝時的漢學大家裴元渡,此人做過鴻臚寺正卿,另一個人則是馬植。

蕭明對裴元渡不熟悉,但這個馬植他卻很熟悉,此人就是向徽宗皇帝獻策要收回燕雲十六州的那個趙良嗣,被徽宗皇帝委派爲大宋使者於金國密謀合圍遼國的那個大大的愛國者!此人如今正在宋朝,按照他和徽宗的計劃,應該已經出師了五次金國了。

蕭明自己觀看那部《大遼國山川風土物志》,發覺裴元渡所寫的都是道宗皇帝以前的整個遼國鐵騎征服西域各國的土地,也是整個遼國西部地區的所有山川地形和風物人情,以及一些歷史傳說,文筆非常優美,並且還是漢文和契丹文對照的。

後一卷馬植縮寫則全部是整個中原地區燕雲十六州的山川地形和風物人情,如果早知道馬植有光復故國土地的心思,你會發現馬植的這這卷書中山川地形的描寫基本上就是一個軍事地圖,因爲他標明瞭一些行軍駐防的信息,哪裡可以駐兵,哪裡可以防禦等等。

蕭明看的大爲吃驚,看來馬植此人早就在做着收回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和準備,這一卷書簡直就是一部嘔心瀝血軍事情報,要說馬植在遼國17年爲官,所坐的事情大概就是這樣,說他是一個愛國者確實也實至名歸,枉後世許多歷史學家還稱他爲極大奸臣之首。

但蕭明也有困惑的地方,那是因爲馬植所撰寫的這下卷的《大遼國山川風土物志》軍事意義是在太過明顯,像其中:“豫州以狹,北上唯一要道也,兵可遏之,留屯四十里水源足,南下北上必經之,……等等,這樣明顯的記述,難道別人看不出來嗎?

況且此卷書還是用漢文書寫,留存在皇室御書樓顯然是遼帝對此也很重視,並且收入典籍中,如果馬植回到宋朝,如果獻上此書,宋徽宗可能更能明白此人一番拳拳報國之心,但爲何他迴歸宋朝以後卻沒有將此書獻上呢?

這其中的隱情撲朔迷離,只有馬植本人可能才知道這家事情的原委,蕭明先將此書收了,那個上卷與中卷都是遼國西域地域風情和北國風情,唯獨下卷是馬植的所寫的中原風情,想來這部下卷足以完成康王趙構和張叔夜的要求了。

這卷書倒是可以讓蕭明完成承諾,也算不錯的好事,另外的是,蕭明又跑了趟寶善寺的藏經塔,寶善寺已經變得很是破敗,寺內僧人也都不在了,只有些外地的掛單和尚再次居住,同時收留了大量的城市流民,戰亂雖然結束,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上京經過了幾次大戰,還是造成了一部分百姓稱爲難民。

這些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就暫時在寶善寺內棲身。蕭明帶人衝進寶善寺的時候,這羣衣不遮體的難民嚇得四散奔逃,寶善寺的藏經樓倒是保存完好,衆人破門而入,只見裡面呈井字形的回臺,地底全部架空,木板之上成冊的書籍卷冊全都蒙着厚厚的灰塵。

寶善寺藏經很多,除了一般的《金剛經》《華嚴經》《四十二章經》等傳統佛教典籍之外,還存有道宗皇帝所撰的《華嚴經隨品贊》十卷;中京報恩傳教寺論圓通法大師法悟撰《釋摩訶衍論贊玄疏》五卷,又《科》三卷,《大科》一卷;燕京歸義寺純慧大師守臻撰《通贊疏》十卷,又《科》三卷,《大科》一卷等等。

此外還有燕京奉福寺國師圓融大師澄淵撰《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詳集記》十四卷;思孝撰《近住五戒儀》、《近住八戒儀》、《自誓受戒儀》各一卷,《發菩提心戒本》三卷,《大乘懺悔儀》四卷;《般若理趣分》、《報恩奉盆》、《八大菩薩曼陀羅》諸經都有。

蕭明對佛教不感興趣,只在丁建鵬的電腦上看過一些佛教的經典註釋,他知道這些東西非常有價值,但總歸是宗教避世之學,但如此浩如煙海的藏經,比起敦煌藏經洞之內的無價之寶來毫不多讓,既然是財富那蕭明自然不會放過。

於是他下令將裡面的所有藏書全部搬走,除去擱板之上,還要翻箱倒櫃,許多孤本珍本的絹紗羊皮的經書都是西域傳來和天竺傳來的經卷,全部都成了蕭明的戰利品,而且這也是他下一步對付開龍寺的招數之一。

蕭明出來的時候,看到縮在牆角的那些難民,皺了皺眉頭,派人叫來了蕭幹,命他採取措施,將無家可歸的難民收容起來,與在外做苦力勞工的降卒一起,安排做工吃飯,不然冬天還沒過去,這些人都會被凍餓致死。

他趕回去甄別搜刮來的各種佛教典籍,其實寶善寺除了大量的佛教典籍之外還有很多人物誌傳,各種僧人的遊記,西域和遼國各地風土人情,各地名產,最重要的是不知道那個僧人所寫的《天下金石礦物分圖布諸物記》這相當於一個遼國土地的礦產資源報告!

蕭明看到這個的時候眼睛都亮了!要不對着滿屋子的佛教書籍他還不得被煩死,這種東西可是對蕭明有大用,老實不客氣的,當然據爲己有,剩下的,他也沒時間甄別了,他想到了濟明和尚。

第二天,蕭明帶人來到了開龍寺,支持鮮演大師已經上路,聽說他先到春倷鉢大會,然後還要去應州,估計一時半會的回不來,留守的是鮮演的師弟鮮解,聽說留守使,大將軍蕭明來到,慌忙出迎。

蕭明道:“本人最近得到了大批的佛教經典圖冊文書,如今戰亂剛平,唯恐典籍遺失,但又不好收藏,於是想到了開龍寺,聽聞有國師行宮在開龍寺,正好可以收藏這些典籍,不知肯否?”

鮮解道:“蕭大人是慈悲心,也是我佛家的救星,開龍寺能夠收藏佛教典籍那是無上榮幸的事,但國師行宮的開啓除了國師本人之外,還必須要有蘭陵王的授權才行”

蕭明道:“哦,蕭奉先大人我自會去通知他,現在我也是公務繁忙,現將行宮打開,將藏書搬進去再說,國師是佛家人,對此當無異議的,況且你開龍寺無故得到這麼多教義典籍,不也同樣增加了知名度嗎?”

鮮解道:“蕭大人說的是,但一般的經書典籍,我們開龍寺的藏經樓本身就有,無需在收藏其他的類別的書籍,這個還需要甄別”

蕭明道:“這個簡單,你們甄別就是,來啊!將經書都搬進來!”

手下親兵將是幾個大箱子的書籍全都搬了進來,當然,有些珍貴的典籍蕭明自己都清楚,那是老實不客氣的自己留着的,搬進來當然是他認爲不重要的,不過他也不敢肯定,鮮解需要甄別,那就讓他甄別好了。

而且鮮解主動提出,眼下開龍寺佛學造詣高的大師不多,可以讓客座的掛單和尚參與進來,他說的就是濟明大師,蕭明當然沒意見了,於是衆人將書籍搬入大殿之內,十幾個老和尚一起開始翻書。

當看到這些典籍基本上都是非常珍貴的圖書時,衆人也是很驚訝,也有人認出,很多佛教典籍都是寶善寺的珍藏,怎麼會落到了這位蕭大人的手上?可是他不敢向蕭明提問,只好悶頭翻書。

濟明大師的翻譯工作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了,看到如此衆多的佛教典籍忍不住驚訝非常,這裡面蕭明卻交給他一個任務,那就是將一些股本和珍本挑出來,他準備讓濟明帶回大宋,這也算他蕭明對中原地區的佛教發展做出的貢獻吧。

且不論蕭明發展了大宋的佛教文化事業,二蕭明在打開了國師行宮之後,發現的東西,就足以使他本人都很驚訝,原來巴納鐵掬在行宮之內竟然收藏着大遼國道宗皇帝耶律洪基時候,舉全國之力版刻的大藏經的原始刻板,總共是十一萬三千多片,幾乎堆滿了整個行宮的收藏室!

這種雕版印刷的大藏經,是當時中國佛教發展的巔峰之作,後來原始及版本流傳到了扶桑國,後又流回中原地區,是研究當時佛教發展與印刷科技的最好文物,但蕭明卻對此嗤之以鼻,原因無他,現在的大宋朝,出版印刷方面早就應用了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而這種刻板的雕畫,費時費工,成本太高,早都進入淘汰的行列了。

不過蕭明看了看那些雕版,卻是也是讚歎不已,中國古代工匠的手藝真是沒的說,文字倒還罷了,尤其是那上面的圖畫,各種佛教傳說,造像和單張的插圖,不僅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實在是精美的藝術品,蕭明忍不住貪心大動。

蕭明在行宮四處亂逛,巴納鐵掬的行宮基本上就是個三進出的宮殿,雖然制式高雅但內部卻很簡陋,除了禮拜大殿之外,還有儲藏室,和休息室,開龍寺的和尚們在忙於清理儲藏室和打掃大殿,這些書籍看來要臨時放到大殿之上了。

蕭明裝作若無其事,實際上心中在正在踅摸怎樣將那些版刻的雕版據爲己有,他坐在國師的寶座之上,雙手放在兩側的扶手之上,突然發覺右手的扶手上的獅子頭能動,於是順手一撥,突然他舉得自己的屁股底下一空,似乎有機關將座位的擋板抽掉了。

蕭明心裡驚訝,但表面上不動聲色,站起身來用袍子擋住別人的視線,向座位下方查看,哪裡果然有一個暗格,就在作爲其中,上面一個擋板由機關控制,現在那個擋板已經不在了,露出下面的暗格,暗格中有一個木匣子!

蕭明看到左右無人注意他,順手就將那個木匣子抄在手中,然後依靠袍子的掩護將木匣放入懷中,暗格之中再無其他的東西,蕭明將機關復原,心臟咚咚亂跳,:“嘿嘿!這不知道是什麼大秘密呢!大遼國師看來也有見不得人的東西啊!”

第2章 花石綱第26章 夾江而渡第140章 陶瓷手榴彈第98章 安平之戰第45章 童貫其人第74章 江湖匪號赤眉神第88章 永興遇盜第35章 殺個肥BOSS第390章 虎衛軍班師第12章 醉星樓斗酒第220章 怒逼种師道第148章 西夏傀儡國第341章 血肉戰場第47章 樑孝王寶藏第290章 鷹師的關鍵第127章 初見波緒第20章 高府赴宴第279章 兩個偷渡客第143章 血色夕陽第295章 流通的貨幣第112章 經書的由來第145章 帶你們去搶黃金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62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28章 向大宋借兵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388章 決戰白水城第140章 陶瓷手榴彈第361章 活人獻祭第291章 設置保留地第208章 冒藥葛羅和蠍子洞第55章 師兄弟相逢第207章 艾麗婭的悲傷第113章 版刻大藏經第77章 神駒赤玉聰第364章 全面廢奴第306章 神兵天降第76章 汴梁城的猶太人第278章 哪能讓別人掌控第155章 保住遼東第393章 黃金危機第375章 軟禁的義兄第76章 汴梁城的猶太人第153章 蕭八點第98章 安平之戰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223章 實力和勢力第30章 惡鬼出沒第399章 太陽金龍號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195章 兩線發展第56章 金錢鋪道第166章 新興造船業第257章 蕭明罷官第186章 閒談王安中第111章 夜探開龍寺第329章 好事成雙第22章 火燒高府第341章 血肉戰場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107章 上京之戰(上)第262章 勢力圈的規劃第214章 義士蕭明第50章 第三房小妾的姦情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332章 海上遇盜第169章 技術擴散第189章 遼東兵變第7章 黃雀在後只爲金第259章 反攻遼東第407章 造訪暹羅第349章 蕭侯爺做媒第114章 西州回鶻有于闐第160章 兵制改革第64章 賭場撈人第331章 不軌之心第109章 上京之戰(下)第306章 神兵天降第139章 打擊遼宋的貿易戰第388章 決戰白水城第348章 龍井鬥茶第376章 西突厥崛起第52章 寶藏的兩條線索第83章 暫回杭州第223章 實力和勢力第31章 合着作了你外婆第215章 難調西軍第308章 憑弔李綱第33章 何謂民主第243章 破而後立第8章 大宋生存計劃第165章 東丹王第252章 批鬥大會第110章 阿骨打之死第305章 菲律賓大海戰第348章 龍井鬥茶第318章 收復應天府第93章 免爲其兄第五十八 掌太平鐵廠
第2章 花石綱第26章 夾江而渡第140章 陶瓷手榴彈第98章 安平之戰第45章 童貫其人第74章 江湖匪號赤眉神第88章 永興遇盜第35章 殺個肥BOSS第390章 虎衛軍班師第12章 醉星樓斗酒第220章 怒逼种師道第148章 西夏傀儡國第341章 血肉戰場第47章 樑孝王寶藏第290章 鷹師的關鍵第127章 初見波緒第20章 高府赴宴第279章 兩個偷渡客第143章 血色夕陽第295章 流通的貨幣第112章 經書的由來第145章 帶你們去搶黃金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62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第128章 向大宋借兵第224章 劫營被殲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388章 決戰白水城第140章 陶瓷手榴彈第361章 活人獻祭第291章 設置保留地第208章 冒藥葛羅和蠍子洞第55章 師兄弟相逢第207章 艾麗婭的悲傷第113章 版刻大藏經第77章 神駒赤玉聰第364章 全面廢奴第306章 神兵天降第76章 汴梁城的猶太人第278章 哪能讓別人掌控第155章 保住遼東第393章 黃金危機第375章 軟禁的義兄第76章 汴梁城的猶太人第153章 蕭八點第98章 安平之戰第60章 第三根手指第223章 實力和勢力第30章 惡鬼出沒第399章 太陽金龍號第204章 月氏黃金第195章 兩線發展第56章 金錢鋪道第166章 新興造船業第257章 蕭明罷官第186章 閒談王安中第111章 夜探開龍寺第329章 好事成雙第22章 火燒高府第341章 血肉戰場第256章 鐵路債卷第107章 上京之戰(上)第262章 勢力圈的規劃第214章 義士蕭明第50章 第三房小妾的姦情第138章 戰爭準備第332章 海上遇盜第169章 技術擴散第189章 遼東兵變第7章 黃雀在後只爲金第259章 反攻遼東第407章 造訪暹羅第349章 蕭侯爺做媒第114章 西州回鶻有于闐第160章 兵制改革第64章 賭場撈人第331章 不軌之心第109章 上京之戰(下)第306章 神兵天降第139章 打擊遼宋的貿易戰第388章 決戰白水城第348章 龍井鬥茶第376章 西突厥崛起第52章 寶藏的兩條線索第83章 暫回杭州第223章 實力和勢力第31章 合着作了你外婆第215章 難調西軍第308章 憑弔李綱第33章 何謂民主第243章 破而後立第8章 大宋生存計劃第165章 東丹王第252章 批鬥大會第110章 阿骨打之死第305章 菲律賓大海戰第348章 龍井鬥茶第318章 收復應天府第93章 免爲其兄第五十八 掌太平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