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林磊入局

經典流線型車身線條的黑色奧出現在莫城大酒心“剛候,站在門口的趙志剛臉上頓時露出笑容來,酒店的門童看着奧迫車頭那幾乎有些炫目的,“蘇聯四號車牌,忙不迭堆起滿臉笑容,急匆匆地迎過去。

奧迪車穩穩地停住,從駕駛座下來一位年輕男子,看模樣還有些青澀,卻又有些故意地裝出成熟穩重的模樣來,正是林磊。他下車後對門童微微笑了笑,然後望向趙志剛:“趙總,勞你久等了。”要是熟悉蕭震的人見了他的樣子,定然會會心一笑,因爲這言行舉止怎麼看怎麼像蕭震,溫文謙和而又自信自然,林磊還欠缺一點自然,顯得有點兒刻意。

“哈哈哈哈,林老弟太客氣了,你可是正主兒,你不來,我當然要在這裡等着不是?”來來來,咱們上去好好喝兩杯。”趙志剛一臉笑容,完全不像是在尋常人面前那般不可一世,倒像是看見什麼大領導的模樣,不僅客氣,甚至似乎還帶着一絲諂媚。

林磊不過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哪裡經歷過這種場合,頓時開心地笑了起來,任由熱情地趙志才拉着他的手走進酒店。上了樓,進了包間,包間裡已經有兩位客人等着,看他們大腹便便的模樣就知道,這兩位不是老闆就是官兒。趙志剛拉着林磊一進包的,兩位客人就都笑容滿面地站了起來。

趙志剛大笑着介紹道:”林老弟,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城建局的劉大春劉局長,這位是交通局的錢波錢局長他一邊說着,又給劉大春和錢波介紹林磊:“劉局、錢局,這位林老弟不用我介紹你們也該認識吧?不錯,正是蕭書記的心腹愛將,市委辦公室機關事務科的林磊林科長

“林科長,幸會,卓會啊!”

“林科長年輕有爲,前途無量啊!”

林磊本想着自己年紀輕資歷淺,正要先打招呼,卻不料劉大春和錢波卻把時間卡得極準,趙志剛話音剛落小兩人已經滿臉笑容地先開了口,順便伸出手來,弄得林磊只好趕緊伸手跟他們各自握了握,一邊道:“劉局長,幸會幸會,”錢局長客氣了

林磊這個“科長”就跟劉大春和錢波的局長一樣,是省略了副字的,劉大春是城建局的副局長,錢波是交通局的副局長同樣的。林磊也是市委辦機關事務科的副科長。

國人當官,最忌諱“副字”“副字無論哪一級,不僅待遇不如正級,永遠戴不上,“一把手”的桂冠,聽起來也不順耳,有“貶值”之嫌。好在體制內有個,“潛規則。:都會顧及副職的面子,下級、同級、上級在口頭上會主動“刪。去副字。這點面子在出差、開會、交際等場合,尤其注意給足。

“哥。字既然與名利有關,就必然出現“副”轉“正”的激烈競爭。這裡的學問就更大了,聰明機靈的一般會從貼近領導、提高業務水平、搞好同事關係這三方面打造自己,謂之當官,“訣竅若排除用人不正之風,跑官買官,有以上三種能力的人,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就能被,“扶正。”乃至“更上一層樓官場級別。歷久彌新,代代相襲,奧妙無窮,深不可測。

事實上在華夏當今的體制下小副手的地位有時候是比較悲催的。出了事故撤消副職官員的職務,已經成了華夏官場的一個模式。但是仔細考察一下政府正副官員中責任和權力的對應關係及其引發的效應,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問題。

不管是在法制制定、政府行政、企業經營、公民自律等哪一個領域,都應該體現出“責權對等。的原則;一個公民,如果沒有給他任何權力,他就沒有負擔責任的義務。也沒有負擔責任的條件、能力和積極性;你想要他負擔責任,必須首先給予其權力。有幾分權力,就負擔幾分責任。

人事權和財務權是目前行政機構的權力核心,都掌握在各單位“一把手”的手中,按“責權對等。的原則,他應該對單位負“核心。責任。但事實不是這樣,一把手往往把各項工作分工給每個副職聲稱自己全面負責,實際上是個“甩手掌櫃”;出了成績是自己的,出了問題是分管領導的。而副職一點權力也沒有,怎麼能抓好工作?

在一個領導班子中,副職領導其實是一個重要角色,同時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它發揮着一承上啓下、分工負責的關鍵作用。

因此,不會當副手,就很難成爲合格一把手。只有善於做副手,纔有望成爲優秀的一把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說明,無論多麼能幹的人,都需要副手和助手。所以,研究和把握副手的地位和作用,對於副手明確自己的權力和角色,協調好與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促進領導工作的開展,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鑑於此,但凡在體制內混的人,都很有必要對於副職領導的角色特徵及副職領導所處的地位進行考察,並在實際工作中加以把握。

領導的副手作爲領導班子的一員,除了必須具備相應的基本素質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規範要求:首先是全局觀:作爲領導的副手,應善於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如果沒有全局觀,其實質與下級幹部主,異。領導也可以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之能充分發揮副手的作用。

其次是應替領導承擔部分責任:領導的過程,必然是一個得罪人的過程,副手應善於替領導着想。並不怕開罪於人。如果把矛盾都上交給領導,領導必然焦頭爛額,這就不是一個好副手。副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替領導承擔部分責任,讓領導騰出精力專心思考大問題。不肯替領導承擔責任的人。不能選擇其作爲副手。

然後應破好領導的參導畢童也是幾人,不可能事事口冊孑副年應多替領導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糾正領導的錯誤。如果對領導的任何意見都表示贊同,就失去了副手的意義。機關單位暫且不說,在大多數企業中,對領導點頭稱是的人太多,如果副手也是如此,錯誤的決策就無人敢於糾正,這是相當克險的。

再然後是應與領導高度互補:副手盡力朝領導短處的方向發展,以彌補領導的短處,這樣纔會形成水乳交融的上下級關係。如果副手一味朝領導長處的方向發展,只可能形成一種“競爭”關係。比如。某外貿公司的總經理德語很好,其副手的德語也不錯,那麼,總經理非但不會欣賞副總經理的德語,反而可能挑出副總經理的語法錯誤。反之,如果總經理德語一流,那麼,總經理一定會欣賞副手流利的法語。

最後是應盡力幫助領導樹立威信。副手應該主動處理一些領導不便親自參與的事情,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責任,使領導成爲團體的精神支柱和信心源泉。這就好比曹操要殺人,但通常都是郭嘉陳昱等人提出某個人該殺,而曹操假惺惺地說幾句惜才的話,最後還是“不得已”而殺之。要是如周瑜要殺諸葛亮一般,身爲副手的魯肅不僅不幫領導提出這話頭,反而去幫外人,就是不會做副手了,要不然後人怎麼會說周瑜氣量小呢?這就是副手沒幹到位的下場。

以上述要求來選擇副手可能會感到比較困難,在實際的工作中,領導對滿意的副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找到一個好的副手,無疑是領導事業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爲副職,最關鍵的一條是:牢牢記住“助手”這個定位。作爲副職,如果沒有個人野心,最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儘可能避克成爲某種可能的矛盾的交叉點。在體制內上,當然也有人不跟任何人。他的做人標準和做事標準就是:既不特別親近某人,也不特別疏遠某人。他害怕自己成爲官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拒絕當任何領導的心腹,也拒絕當任何領導的異己。這樣,他既沒有因爲哪位領導的升遷而得志,也沒有因爲哪位領導的垮臺而到黴。

有的領導通過規章利度,使副手赤手空“權”使下級有職無權;把大家放在制度之下,把自己放在制度之上;把大家放在責任之內,把自己放在責任之外;想方約束別人,設法方便自己;努力管死別人,儘量放活自己。這種領導的副手比較難辦,蕭震當初在鼎清區就是碰到一個這樣的領導林志立,所以不得已只好“起義”不過他當然不能算農民起義,他是世家門閥起義,就好像李唐取代楊隋一樣。

但正職領導在位的時候,他的講話總是十分重要的;到下面視察、檢查,總是會受到熱烈的歡迎,使下面受到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向領導彙報、請示,得到的指示總是非常寶貴和及時的;下面所取得的一切成績,功勞首先得歸功於領導的英明正確和巨大幫助。然而當領導不在位又如何呢?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

一二把手之間處理不好關係,背黑鍋的通常都是二把手,這已經是官場共識,除非這位副職背景極硬,本來就是下來鍍金的,那或許可以例外。

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主管行政或者業務的二把手是很難當的,除非他最大限度地放棄個人意志,要不就消極怠工,故意無所事事,故意製造矛盾,等着調離或者聽憑罷免。如果他太投入,太有想法,太有能力,太有威望,就有可能引起意料不到的猜疑,甚至讓人覺得有政治上的野心。有時候優秀並不是絕對的好事,而恰巧是故故者易折。

在體制內,一把手單獨向上級評價班子的其他同志,是正常的彙報。而且是慣例;而其他成員在背後議論一把手,則是犯忌的。即便是向上級反映情況,也有可能被看作是不安分,甚至有可能被看作是非組織行爲。認真地說,只要出以公心,班子成員之間的非原則摩擦應該可以通過坦率的交流來解決。但那基本上只是一種理想。權力本來是一種社會責任,卻常常被當成個人價值。因爲行使責任而可能引起的權力敏感,常常被當成對個人價值的冒犯。這又常常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如何處理好正副職之間的關係?很多成功人士都有研究,譬如王和就有經驗,他在吳城的聲望頗高,口碑頗好,所以任選平市長對他是有懷疑的,但始終沒有抓到王和的小辮子,就是因爲王和總結出了副職對正職要做到的“三不”:不越位、不越權、不越級。同時,王和還能對任選平服從而不盲從、尊重而不奉承、請示而不推委。如此任選平自然就很難找到王和的小辮子了。

至於正職對副職,有經驗的人也很多,在蕭震看來,無非也是三點:信任而不放任、愛護而不庇護、嚴格而不嚴厲。

在如今的華夏,不論官場的大似乎都很難擺脫正負之間差別待遇的情節。通常副手的身份及執掌責任,多少有別於主管的機要幕僚。機要幕僚。單純的只是主管的親信小而副手是隨着與主管親疏關係的不同來定位的。

有的副手,真的是主管的左右手,他深受主管的授權,可以代行主管賦予的部分權責。這樣的副手既然掌權,自然得對主管負責,而且得和主管共同進退,其身份地位就相當是主管的機要幕僚了。

然而,有很多的副手,通常是坐冷板凳的位置。這樣的情況也許是在個人職位進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階段。

也有可能是因一時際遇浮沉,碰上了冰凍的處境。

副手的態度安當如何呢?他是該表現的主動積極,還是該安分點沉默度日呢?其實,這必須視環境的情況和工七態度而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誤會及矛盾。作刀一知對的副手應該充分認識到這個事實的存在。副手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尤其是在權力榮譽功勞的面前不爭不搶。因爲對正職的肯定及對組織的讚賞都是對組織內每個成員的最好嘉獎,其實最容易產生矛盾及誤會的無外乎是對這些身外之物的追逐。

如果是碰到一位重視權責區分,講究工作效率的正主,那麼他的副手必戰戰兢兢。爲正主分擔部分責任,同樣也享有相當的權利。掌有權責的副手,幹起來可不見得輕鬆,不但要負一定的責任,且要面面俱到,鉅細靡遺。如果正主大權獨攬,只能讓副手沉默是金,閒事少管,這樣幹起來內心當然很不是滋味。同樣是副手,一種是處處爲正主着想,深受重用,扶正有望。另一種是對上不獲投權,對下未獲尊重,日子在喝茶上網看報中打發掉了。

副手在單位裡分量地位的輕重,更表現在手下員工逢迎應對的態度差異上。打工者多半是,“不怕官,只怕管”。他們伺候正主,通常不敢馬虎,對平時對他們總是和顏悅色的副手,要麼不得罪,要麼愛理不理。誰都知道論名論位副手難爲。可要在一個官場出人頭地,很少有人不需要過這一關。他們承擔着不輕的責任,付出相當的心思去輔助上司,但卻必須承受和上司共成敗工進退的風險,而且論起名分地位,總是比正主要矮上一截;而有的明明心裡不甘心坐冷板凳,不甘心忍受屬下輕視的眼光,卻有難以割捨這份職位,無力扭轉落後虛位的局面。好的合作者有許多顯著的特徵,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合作雙方各有所長,各有所補。這樣的合作纔會長久,這樣的合作纔會卓有成效。因爲副手在某些方面的所長,會解脫正職在此方面的更多關注及操心,使得正職有更多的時間和能力去解決其他的一些棘手問題。另外一個好的副手要敢於承擔責任,不要總是錯誤的認爲:既然是副手那麼多心幹什麼?

副手的自色是如此的錯綜複雜,身份是如此的曖昧尷尬,在事業生涯裡,應當是一段相當難捱的時期。其實,衆多的副手是中堅力鼻。沒有他們的勞力心力,大車也是難以啓動。

所以,華夏的副手也是一個很喜歡被上級領導用來“鍛鍊人。的位置,如同蕭客這樣的年輕幹部被下放到基層做主要領導,也是從副職開始,就是這個意思。只有經歷過,“多個領導崗位鍛鍊”之後,纔是完美的履歷,纔好升爲一把手。

不過,這是尋常情況,有些情況要區別對待。譬如蕭震現在的秘書沈誠原本只是市委辦秘書科的主任科員,但蕭震一旦選中他做秘書,頓時就升爲市委辦副主任,這個副主任的副字,就是因爲蕭震這個市委一把手的看重而來的,它不屬於什麼“鍛鍊。”而是因爲擁有市委書記秘書這個特殊地位而,“高配來的,純粹爲了提高行政級別而來。

而林磊的機關事務科惠科長也是如此,市委書記的司機,一般而言除了機關事務科的副科長之外,經常也是市委車隊隊長,但林磊畢竟太過年輕,才畢業就給市委書記開車,在體制內的資歷全無,所以市委辦雖然問過一下蕭震的意思,看是不是按照慣例讓林磊出任市委車隊隊長,但蕭震自然拒絕了。其實所謂車隊隊長,也就是大家習慣性的這麼,正式編制裡面並沒有這麼一個職務,完全是因爲市委的司機們因爲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專門爲領導服務的,有“官癮”所以才彷彿潛規則一般的出現了市委車隊和車隊隊長這麼一個說法罷了。

現在趙志剛的介紹就深得官場真味,三個。“副”在他嘴裡都不見了,劉大春和錢波倒是知道林磊只是市委辦機關事務科副科長,但在他們看來,這個職務完全無關痛癢,關鍵問題是他林磊乃是蕭書記的司機,而且是蕭書記親自“帕斯。掉市委辦準備給他安排的司機以後從朗柳調來的司機,足見對林磊的信賴,這就夠了。但趙志剛這個說法卻搞得林磊這個經驗不豐富的應屆畢業生誤會了,還真以爲兩人都是正局長。

在趙志剛介紹完之後,四人自然便開始享用大餐。其實吃飯事談話事大,正因爲如此,才被稱爲飯局。所謂飯局,這“局。本來是下棋的術語,也是競技比賽中所用的量詞。從狹義上講有,“情勢、處境”的意思;從廣義上講有“賭博、聚會、圈套”的意思,如做局、下局;同時,局也是政府機構、級別的名詞。

讓“飯”與“局”的結合,是漢語及華夏文化的一大貢獻因爲我們古代的老祖宗在飯局上的圈套實在太多了。把好好的一頓飯非要吃得繁縟複雜、雲山霧罩、刀光劍影、勾心鬥角,真的是要有“口蜜腹劍的大智慧不可。

體制內涉及的”飯局”含有多重含義:一是和吃有關,但“吃。並非一定“飯”;二是隻是吃,不能爲局,此處的局,要超出飲食的本意;三是時間、地點、方式不限,但級別要達到“局”級。

飯局其實像個黑社會,有組織、有派系、有巴結、有承偌、有陰謀、有稱兄道弟、有采陰補陽、有真心話和大冒險。

飯局的意義在哪裡?就在於吃飯事出局事大。一個人的飯局多,意味着這樣幾個潛臺詞:他是有很多朋友的人;他是重要的人;他是受歡迎的人;他是事業有成的人。沒人帶你玩兒,是一種比失業、失戀和失明更令人恐怖的事情,這意味着你成了社會的棄兒。圈子外邊的人。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的內心並不足夠強大,需要不斷被貌似融洽的人際關係認同。所謂人脈、所謂圈子、所謂社會關係,所謂資源、所謂一個人的能量、所謂友誼、所謂生意和交易。二二統統繞不開飯肉穿腸過。交情心中留。場聯冊刁來,各人得到了一張金額不等的社會關係信用拜

透過飯局裡的華夏人,看得到飲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會關係、人際規則和文化滋味。

“林老弟,今天你是貴客,我們這兒可是連酒都沒點,就等你吩咐呢”你喜歡什麼酒,白酒?洋酒?。趙志剛呵呵笑着熱情地朝林磊道。

林磊連忙擺手:“酒就不喝了,蕭書記在石湖釣魚,我這兒還是抽空出來的。一會兒不知道什麼時候蕭書記就要再車,我要是喝了酒,可就壞事了

這倒是個意外,趙志剛頓時一怔,心裡暗道可惜,像這種沒有什麼社會閱歷的小青年,幾口馬尿一灌,那自然看着誰都是哥倆好。這種氣血方剛的男人喝了酒,膽氣一壯,頓時豪氣沖天,天老大他老二,再要命的難事都能拍着胸脯答應下來,你不讓他答應他還生氣,說你看不起他。趙志剛本來就是想着把林磊灌個七八分醉,又還有兩三分清醒,然後打聽一下關於碧波路施工出現質量問題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引起了蕭震的關心。

趙志剛有王和的關係,黃平這個老機關給他通着氣,市委市政府又是在一個。院子裡辦公的,委府兩邊有任何風吹草動,他趙志剛又豈能不知道?但蕭震這個書記畢竟新來,王和也跟他還沒有建立什麼工作外的聯繫,黃平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現在趙志剛有些摸不着蕭震的心思。

趙志剛心裡着急,這事情的起因其實在王文遠身上,王文遠身爲吳中區區長,乃是吳中區的政府一把手,按說大多數行政上面的事情都得他拍板,上面市委市政府交代下來的任務,至少他也能過過手,所以當碧波路的施工出現質量問題之後,他就一直有關注,以前可能礙於某些原因,王文遠並沒有對這個事情表現得太有興趣,但自從蕭震來了之後。情況就開始有些變化了。趙志剛消息靈敏,自然很快就知道了其中原因:蕭震跟王文遠早在朗柳就認識他得到的消息只到這一步,據說王文遠的父親居然是原瀟南省委副書記,現在更是貴爲政務院國家經貿委常務副主任,乃是正兒八經的“朝廷重臣”算起來也差不多類似過去的戶部侍郎的位置當然這個戶部是被拆分成了幾個部分,侍郎也多了幾個,王文遠的後臺可謂相當之硬。而當年王文遠他老子在瀟南的時候,頗爲關照正在鼎清區任上的蕭震。這樣算來,趙志剛就清楚王文遠和蕭震的關係了,這關係與他和王和的關係極爲類似,,難怪蕭震一來吳城做了市委書記,王文遠頓時強硬了許多,原先他對碧波路的事情看似不怎麼關心,顯然不是真的不關心,只是手頭力量不夠所以隱忍了下來,而現在蕭震來了,王文遠有了吳城一把手的支持,自然不會繼續忌諱王和,所以最近對碧波路的關注度大爲提高,連續三次在會議上提起碧波路的問題要,“徹查到底”要“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而且“絕不手軟”。

劉大春和錢波雖然手裡權力不但畢竟只是市局的副局長一其實就算市局的一把手,萬一下面某縣區的二把手、行政一把手非要揪着什麼工程不放,也是沒有什麼辦法的,畢竟那工程乃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弄的,算起來,人家也是要擔責任的。因爲這個原因,劉大春和錢波都有些急火,碧波路的情況是怎樣,劉大春和錢波自然一清二楚,那接近三千萬的工程款項,絕對連三分之一都沒有投到工程裡,據他們私下估計,趙志剛要能給這條路投個六七百萬,那就很得住他們了。

可是,這有什麼辦法呢?且不說趙志才背後有一個王和,就算沒有王和,有一個黃平也不得了啊!再說了,人家趙志剛多會“做人。?他劉大春、他錢波,哪一個口袋裡沒有趙志剛小“回扣”過來的大幾十萬鵬?直接負責公路施工單位審批的錢波甚至拿上了七位數的回扣啊!這事情要是王文遠這個死愣頭青非要鐵了心的往下查,那麼結果”,不堪設想!

趙志剛自從知道王文遠背後的人是蕭震就很清楚,這件事不僅黃平那邊出馬沒用,就算王和那邊小也顯然是壓不下來的。想當初施工剛剛暴露出問題的時候,僅僅是黃平一個電話打給王文遠,王文遠那邊就沒有多說,只是淡淡地說了幾句“保持關注”的場面話就沒了下文,可現在看王文遠的樣子,已經是要有真刀真槍的動作了,可見黃平和他所代表的王和的面子小已經不好使了!

於是,就有了今天的飯局。

華夏人崇尚“民以食爲天。”又說“人生在世,不過吃穿二字飯局文化,可謂是華夏幾千年來文明史變化的一個窗口。所謂的歷史縱橫,文化長廊,風土人情小上下五千年,其實都蘊藏於日常生活的吃喝之間,所謂飯局之妙,不在“飯”而盡在“局”也端的是飯局千古事,得失寸脣知。

華夏古代最著名的飯局,莫過於兩千餘年前的那場“鴻門宴。”但銑籌交錯背後暗藏的玄機、殺機卻未必是華夏飯局傳統的常態。戰國四君子門下籠絡了食客三千,每天都會有大大的飯局開張華夏最早的圈子文化,就這樣誕生在夜夜笙歌的飯局之中。這裡所謂的請客吃飯,從一開始吃的就不是飯桌的東西。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說的就是當權者治國,就象一個星級大廚,將各種食物配料融和烹調,從而達到政通人和的佳境。宋太祖趙匡胤有個典故叫,“杯酒釋兵權。”也是飯局政治的精典教材。

飯局裡稅籌奐錯之間,其實骨子裡所蘊涵的意思,卻是求人辦事、升官發財。先是請客吃飯,然後纔是送禮中間嘉有很多政治交往的技巧和官場厚黑學在不曲家圍在一起吃飯,是一個熟悉的過程,是一個相識相知的過程,是一個合作無間的開始,通常水酒一杯,就是阿里巴巴、芝麻開門”是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在飯局裡如魚得水的人通常都是體制內外混得比較如意之輩。

研究中西文化的易中天教授,對於飯局的政治性也頗有見地,他在《閒話華夏人》一書中對政治就是吃飯有着詳細的解釋:“政治既然即吃飯,則會不會吃、懂不懂吃、善不善於處理飲食問題,就關係到會不會做人,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錢鍾書也說:“吃飯還有許多社交功能,比如聯絡感情、談生意等等。”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在華夏,飯局無處不在:結婚有飯局,升學有飯局,賠禮有飯局,辦事有飯局,過節有飯局,跳舞有飯局,打球有飯局,開業有飯局。實在無事,隨便編個理由也要辦一場。

對華夏人來說,飲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和之道。可以是一場飯局,也可以是親朋好友之間的溝通交流,或者一個生意場上的談判,在這一點上,與西方人自居一隅,各自分餐有着文化根源上的區別。

易中天說,華夏人喜歡請客吃飯,並不是華夏人好吃,而是華夏文化的思想內核羣體意識使然。所以。個人經常混跡於何類飯局,幾乎可以洞悉其興趣、愛好、財富、身份、地位。飯局在華夏,也是一個人的社會身份認同體系。

林磊的社會地位是什麼?不是瀟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也不是朗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菲的表弟而是吳城市委書記蕭震的司機。

所以,他可以跟富豪大賈趙志剛以及兩位實權派市局副局長劉大春和錢波一起吃飯,一起稱兄道弟,甚至後三人還要在某種程度上拍他的馬屁,看他的臉色行事。“蕭書記要用車?”唉,稍微喝一點也是一個意思嘛!出來吃飯怎麼能滴酒不沾呢?林老弟,趙某人不是倚老賣老,跟你說句實話,這在社會上混,尤其是在機關裡混,那可不比學校裡,在學校裡讀書,不喝酒的是好學生,可在這機關單位裡面,不喝酒那可是不行的”要不這樣,咱們喝點啤酒。”趙志剛一副“兄弟,我是爲你好”的樣子說道。

劉大春也立刻附議:“就是,就是,啤酒度數低,林老弟就是豪氣人,喝點啤酒,那不就跟喝水一樣麼?隨便來幾瓶啤酒,玩兒一樣啊!”

錢波也勸:“對,時對,趙總和劉局說得有道理,啤酒小意思了,出來吃飯怎麼也得喝點酒不是?現在咱們吳城多了個禁酒令,那真是”哦,呵呵,林老弟別誤會,我不是說禁酒令不好,只是這平時不喝,週末就更應該喝點不是?就來幾瓶啤酒,好歹是個意思。”

趙志剛有了他們兩個幫腔,頓時笑容更盛,一隻手臂就搭在了林磊的肩膀上,一副好兄弟的樣子:“林老弟,咱們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你再不點頭,那可就太不給咱們面子了”就兩瓶,好不好?”

林磊一臉無奈,猶豫了一會小嘆道:“我酒量不行,啤酒都不行”他看着趙志剛三人都要說話,連忙擺手道:“哎哎哎,等我說完,等我說完。我酒量實在是不行,兩瓶估計就趴下了,等下還要去接蕭書記呢”這樣,我喝一瓶,把心意盡到,好吧?”

趙志剛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無奈道:“好好好,一瓶就一瓶吧,總有個心意”,劉局,錢局小你們看呢?”

劉大春和錢波自然也只好很無奈地嘆了嘆,“不得已”應下了。

林磊微微鬆了口氣,趙志剛已經坐到他身邊,卻轉身對服務員吩咐道:咒卜姐,來八瓶精品朗柳乾啤。”

林磊一驚:“我只喝一瓶呢。”

趙志剛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大包大攬地道:“八瓶酒,圖個吉利,放心,林老弟,我還能強你所難不成?你那瓶老哥我幫你喝了!”

林磊放下心來,感激道:“那多謝趙哥了。”

趙志剛哈哈一笑:小意思小意思,咱們什麼關係啊,這麼客氣做什麼?”

林磊忙不迭點頭,一副十分感激的模樣。

趙志剛卻是忽然湊近了林磊,壓低了聲音,一本正經地道:“不過老弟,酒,我是幫你喝了,等會兒我有點事想請教你,你可別糊弄老哥我。”

林磊一聽不幹了,坐正了身子,挺起腰桿:“趙哥,你這話可就看不起小弟了,有什麼話你問我,我還不說的麼?”

趙志剛一愣,繼而大笑起來:“好好好,是我不是,是我的不是”小姐,再加一瓶,拿九瓶來。”然後朝林磊笑道:“我說錯話,自罰一瓶,算是預祝我們大家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

林磊又是感激,又是感動,甚至好像有些說不出話來了,只是連連點頭,又很是灌了一口桌上早就準備好的菊花茗茶,似乎不如此都不能把那份感動壓下去了一般。

菜上得很快,因爲早有準備,而酒來得更快,趙志剛親自開瓶敬酒,很快林磊的一批精品朗柳乾啤就已經下肚,臉上早已漲紅一片,看來真的是不擅飲酒。

趙志剛見火候也差不多了,便哈哈笑着,一手搭過去,摟着林磊的肩膀,湊近一些,熱情地問:“老弟,你知不知道碧波路的事情”?”

半個多月了,萬字更沒停過,求訂閱,

第8章 同學會面(上)第97章 蕭氏歪理第60章 洪水來了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27章 蕭宸主任第32章 基層見聞(下)第138章 反蕭集團第一彈第14章 嘉禾華遠案第35章 算你狠!第136 鬧婚宴第98章 明星(上)第12章 公則民服(下)第62章 善惡終有報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3章 入主中組部第31章 “金元儲君”(一)第54章 金元攻勢第38章 蕭氏風格(二)第62章 抗洪搶險(五)第63章 兩個表彰會第71章 小別勝新婚第42章 調研規劃局(二)第66章 林森的能力第14章 ‘和’則兩利第35章 吳城風波起(一)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101章 美英之行中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87章 外室第114章 任重道遠第60章 權不夠用了第36章 雷霆(三)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12章 公則民服(上)第77章 第一次舉世矚目第69章 訪問寶島第70章 省部班與蕭委員的提案第122章 老公真乖第110章 黨校開班第27章 蕭宸主任第92章 勇氣第32章 天辰汽車(一)第44章 遠東“公關”(下)第22章 賣個人情第71章 碰瓷第94章 叫你膽子肥第8章 蕭書記調研第95章 書記一怒第13章 燕主任第97章 蕭氏歪理第62章 抗洪搶險(二)第11章 看電影(上)第31章 “金元儲君”(一)第97章 蕭氏歪理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102章 全城戒備(上)第2章 正式上任第59章 又是他(上)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7章 第一個盟友(下)第36章 “追尾”事件第16章 中組部的車第5章 區委食堂第12章 書記碰頭會第1章 蕭老住院第56章 荒唐夜(下)第49章 “紀實”不紀實(上)第135章 發動機廠建廠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72章 黨校自由辯論(二)第102章 全城戒備(下)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下)第17章 老總理的擔心第36章 同一副腔調第36章 幫忙第23章 蕭主任啊要爭氣第64章 燕局,書記有請第23章 新瀾集團第53章 吳城“江南”俱樂部第81章 人事佈局第39章 白龍魚服第19章 敲定第65章 一對一扶貧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65章 蕭書記看球第26章 一波三折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上)第4章 兩個電話第3章 暗流(下)第45章 蕭書記,按摩嗎?第17章 第一把火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1章 看電影(上)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5章 招妓事件第5章 給我查!(下)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70章 影響和危機第26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34章 十六屆五中全會
第8章 同學會面(上)第97章 蕭氏歪理第60章 洪水來了第117章 一石千層浪(下)第27章 蕭宸主任第32章 基層見聞(下)第138章 反蕭集團第一彈第14章 嘉禾華遠案第35章 算你狠!第136 鬧婚宴第98章 明星(上)第12章 公則民服(下)第62章 善惡終有報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3章 入主中組部第31章 “金元儲君”(一)第54章 金元攻勢第38章 蕭氏風格(二)第62章 抗洪搶險(五)第63章 兩個表彰會第71章 小別勝新婚第42章 調研規劃局(二)第66章 林森的能力第14章 ‘和’則兩利第35章 吳城風波起(一)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101章 美英之行中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87章 外室第114章 任重道遠第60章 權不夠用了第36章 雷霆(三)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12章 公則民服(上)第77章 第一次舉世矚目第69章 訪問寶島第70章 省部班與蕭委員的提案第122章 老公真乖第110章 黨校開班第27章 蕭宸主任第92章 勇氣第32章 天辰汽車(一)第44章 遠東“公關”(下)第22章 賣個人情第71章 碰瓷第94章 叫你膽子肥第8章 蕭書記調研第95章 書記一怒第13章 燕主任第97章 蕭氏歪理第62章 抗洪搶險(二)第11章 看電影(上)第31章 “金元儲君”(一)第97章 蕭氏歪理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102章 全城戒備(上)第2章 正式上任第59章 又是他(上)第62章 莊子的啓示第7章 第一個盟友(下)第36章 “追尾”事件第16章 中組部的車第5章 區委食堂第12章 書記碰頭會第1章 蕭老住院第56章 荒唐夜(下)第49章 “紀實”不紀實(上)第135章 發動機廠建廠第103章 各有心思第72章 黨校自由辯論(二)第102章 全城戒備(下)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下)第17章 老總理的擔心第36章 同一副腔調第36章 幫忙第23章 蕭主任啊要爭氣第64章 燕局,書記有請第23章 新瀾集團第53章 吳城“江南”俱樂部第81章 人事佈局第39章 白龍魚服第19章 敲定第65章 一對一扶貧第26章 軍委副主席第65章 蕭書記看球第26章 一波三折第33章 哀民生之多艱(上)第4章 兩個電話第3章 暗流(下)第45章 蕭書記,按摩嗎?第17章 第一把火第19章 花月夜事件(下)第11章 看電影(上)第132章 太子們(下)第5章 招妓事件第5章 給我查!(下)第93章 蕭老的變化第70章 影響和危機第26章 勿以善小而不爲第34章 十六屆五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