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白話文,其實這也是爽文!

對於《金剛經》白話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第一品****因由分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當時,佛祖釋迦牟尼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大比丘衆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裡。那時,世尊到吃飯時身着法衣,捧着食鉢,進入舍衛國都城化緣。在城內乞食,化緣完後,回到住處。吃完飯,收好法衣和食鉢,洗完腳,鋪好座墊就開始打坐。

第二品善現啓請分

這時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衆比丘中離座站起來,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對佛說:“舉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薩常常警示自己。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說怎樣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擾呢?”佛回答道:“好啊好啊,問得好!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佛要求各位菩薩好好守護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現在你認真聽着,我來告訴你。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而成佛,應該像這樣守護心念,像這樣排除邪念干擾。”須菩提說:“我正在認真聽着,世尊,我很願意聽您再講下去。”

第三品大乘上宗分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應該像這樣排除邪念的干擾。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溼之處腐爛而生的,其他物質幻化而成的,有形的,無形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沒排除雜念的,排除了雜念的,我都使他們滅度而入無餘涅盤的境界。雖然我滅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衆生,而實質上衆生沒有被我滅度。”“這是什麼緣故呢?”“菩提,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自我相狀,他人相狀,衆生相狀,長生不老者相狀,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薩。”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再說,須菩提,菩薩修行佛法,應該是無所執著,無所佈施。也就是說佈施而離開佈施相,不要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摸、意識的佈施。須菩提,菩薩應該這樣佈施,不要執著於表相的佈施。”“這是什麼緣故?”“如果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你意下覺得如何?單是東方的虛空有多大?你能思量得出來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虛空廣闊,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嗎?”“不可思量,世尊。”“須菩提,菩薩不執著於表相作佈施,他的福德也像這樣大得不可思量。須菩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來修行。”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你認爲可以憑佛的身相來見如來否?”“不可,世尊。不可以身相來見如來。”“爲什麼呢?”“因爲佛所說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佛告訴須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虛妄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種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見到如來的法身了。”

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衆生聽到佛剛纔所講的道理,那他們還能信佛嗎?”佛告訴須菩提說:“不要這樣說。我寂滅後,過五百年將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對我剛纔說的道理能理解,他們會認爲此理真實可信。應當知道,這些人不是從一個佛、兩個佛、三四五個佛那兒來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從無數個佛那兒來修行種善根,他們聞說我剛纔所講的道理,將在一念之間產生空靈潔淨的信念來。須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見,這些衆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爲什麼呢?”“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種錯誤想法,他們心中沒有佛法的表相,也沒有非佛法的表相,沒有任何惦念了。”“那又是什麼原因呢?”“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狀,那就會執著於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衆生的相狀,長壽者的相狀;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狀,也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衆生、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爲什麼呢?”“如果心中有沒有佛法的表相,就會執著於自我、他人、衆生、壽者。因此,我們既不應該執迷於佛法的表相,也不執迷於沒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因爲這個原因,我常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知道我所說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過河上岸後就不用惦記它了。對佛法尚且都該這樣不要執著,何況對於非佛法呢!”

第七品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我已修得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而成佛了嗎?我說過法嗎?”須菩提說:“如按我對佛所說意思的理解,本來就沒有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沒有給我們講過什麼固定的法。”“爲何這樣說呢?”“您所說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所有的聖賢都認爲沒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別的法。”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將三個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此人所獲的福德是否很多?”須菩提回答道:“相當多,世尊。”“原因何在?”“因爲這種福德是有相佈施,並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因此我說那人能獲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個相,而非福德性。如還有人能理解我說的《金剛經》,用心修持,甚至反覆唸誦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說法,那麼他所獲得的福德就會超過佈施七寶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從我所講的經中產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也就是沒有佛法。”

第九品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我再問你,初果須陀洹的聖人能認爲自己已修得須陀洹果了嗎?”須菩提說:“不能的,世尊。”“爲什麼?”“因爲須陀洹這個果位叫入流,然而卻無所入,他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惑,這是一個須陀洹的名字,而沒有須陀洹的實體。”“須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這樣的念頭: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嗎?”須菩提說:“不可以,世尊。”“爲什麼?”“斯陀含具名爲‘一往來’,然而實無往來,因此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須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已獲得阿那含的正果而達到無來的境界嗎?”須菩提答道:“不能,世尊。”“爲什麼?”“阿那含雖然名爲不來,說是不需輪迴,而實際上佛法無來無不來,因此阿那含只是有個無來的空名。”“須菩提,我再問你,阿羅漢能認爲自己已經修行到達不再生死輪迴這種境界嗎?”須菩提說:“不能這樣認爲,世尊。”“爲什麼呢?”“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法是永恆不變的,因此阿羅漢也只是個名稱。世尊,阿羅漢認爲自己已修成了阿羅漢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世尊,您曾說我已達到沒有勝負心、鬥爭心的境界,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羅漢。世尊,我倘若有這種心念:“我已修到了無爭的阿羅漢境界。”您就不會說我已是達到一切無爭境界的人了,因爲我實際上什麼也沒修,只是得了個須菩提,是無爭之人的名義而已。”

第十品莊嚴淨土分

佛對須菩提說:“你想想,我當初在然燈佛那裡,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沒有?”“沒有,您在然燈佛處並未修得什麼佛法。”“須菩提,我再問你,菩薩用其功德來莊嚴佛土嗎?”“沒有,世尊。”“爲什麼呢?”“說是莊嚴佛土,就是不莊嚴,是叫做莊嚴。”“因此,須菩提,各位菩薩摩訶薩,應該像這樣修得清淨心,不應當固持聲、色、香、味、觸、法而生成心念。應該無所執著而生成空靈潔淨的心念。須菩提,比方說有個人,身體像須彌山那樣高大,你想想,這身體高大不高大?”須菩提答道:“很大,世尊。”“爲什麼這樣說呢?”“佛說的非身就是法身,沒有邊際,那纔是大身。”

第十一品無爲福勝分

“須菩提,就如恆河中有無數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說:“很多,世尊。”“只算恆河,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滿你所住的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佈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裡,不要說講全部經文,甚至只領受執持四句偈語等,給他人解說,這樣所獲的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所獲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接着,佛又說:“須菩提,如人們隨時隨地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而至於僅只唸誦四句偈語等,應當知道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羅,都應當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供養這個地方。何況有人能誦讀並領受修持這部經!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見的佛法。如果有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貴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此時,須菩提問佛道:“世尊,應當叫這部經一個什麼名字呢?我們這些人該如何供奉、修持此經呢?”佛告訴須菩提:“這部經名叫《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憑這個名字,你們都應供奉、修持。”“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須菩提,佛說的般若波羅蜜,要按真諦來講,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只是個假名而已。須菩提,我再問你,我講過法沒有?”須菩提對佛說:“世尊,如來沒有說。”“須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是多還是不多?”須菩提道:“很多,世尊。”“須菩提,各種微塵,我說不是微塵,只是假借個名稱;我說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個名叫世界。須菩提,你再想想,你能憑藉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不能,世尊。我不能憑佛的三十二相來認識佛的本性。”“爲什麼呢?”“因爲您說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須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恆河沙粒那樣多的身體、生命來佈施,又另有一人堅持修這部《金剛經》,甚至只念四句偈語之類,給別人講解經文,那麼他的福報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還要多。”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解說《金剛經》,深深解悟了佛法的義理和境界,淚流滿面十分悲傷地對佛說:“真是難得的經文啊!世尊,您解說像這樣深刻的經文,我自從修得慧眼以來,從來沒有聽說過如此經文。世尊,如再有人能聽到這經文,信仰此經並帶着潔淨的心念,就能認識本相,(因此)當知道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見的功德。世尊,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說它只是取名爲本相。世尊,我現在有機會聽這部經典的講義,由信仰佛法,到解悟義理,再修行,最後印證得果也就不困難了。如有來世,五百年後,有衆生聽說此經,也會信仰、解悟、修持、得果,這人也就成爲第一、罕見的。”

“什麼道理呢?”“因爲此人已沒有了自我的相狀,沒有了他人的相狀,沒有了衆生的相狀,沒有了長壽者的相狀。”“這又是爲什麼呢?”“因爲我相就是非相、他人相、衆生相、長壽者相,就是非相。”“那又怎麼說呢?”“脫離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佛告訴須菩提:“是這樣,是這樣!如再有人聽說此經,不驚奇,不恐怖,不害怕,應知此人,是相當稀罕的人。”“爲什麼呢?”“須菩提,您說第一波羅蜜,就是非第一波羅蜜,只是名爲第一波羅蜜。須菩提,那忍辱波羅蜜,佛說也就是非忍辱波羅蜜,只是名爲忍辱波羅蜜。”“原因何在?”“須菩提,比如當初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事,就是因爲我當時已沒有了我相,沒有了他人相,沒有了衆生相和長壽者相。”“這又怎麼說呢?”

“我當時被歌利王一節節肢解時,倘若有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衆生的相狀、長生不老者的相狀,那就必定會生憤恨之情。須菩提,再回想過去,在五百年前我當忍辱仙人時,那時,我就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因此,須菩提,菩薩應脫離所有的相,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不應執著於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應生成無所掛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着什麼,就爲沒有守護好心念。因此佛說菩薩心中不應該執著於表相的佈施。須菩提,菩薩爲有利於一切衆生而不那樣佈施。佛說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衆生也即非衆生。須菩提,我是說真話的人,說實話的人,愛打比方的人,不說謊話的人,不說怪話的人。須菩提,佛所得之法,是無實也無虛之法。須菩提,倘若菩薩心中執著於佛法而來佈施,就好比一個人走進了黑暗之處,就什麼也看不見。倘若菩薩的心中不執著於佛法而來佈施,就好比人有眼睛,明明亮亮像太陽朗照,能看清一切。須菩提,未來之時,若有善男善女,能受持、誦讀這部經,他就將是佛。我就能憑佛的智慧,完全瞭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將來一定會修得無邊無量的功德。”

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恆河沙這麼多的身命來作佈施,中午又用恆河沙那麼多的身體、性命來作佈施,下午也一樣,像這樣用百千萬億劫那樣長的時間,用身命來作佈施;如還有一人,聽見《金剛經》完全信奉不懷疑,那他的福德就超過前面那個佈施的人。何況此人還抄寫、受持、讀誦、爲他人解說經文。須菩提,概括地說,這部經有不可思議、不可估量、無邊無際的功德。我是爲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說這部經的。倘若有人能受持誦讀此經,或對人講說,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見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像這樣的人,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的大智慧。”

“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假設是喜歡小乘法之人,他執著於自我之心、他人之心、衆人之心、壽者之心,那他就不能聽受、誦讀、爲人解說此經。須菩提,無論在什麼地方,假如有這部經,那麼一切的天人、阿修羅全都應當供養此經。應該知道此處即是佛塔,都應該畢恭畢敬,環繞它頂禮膜拜,用種種香、種種花散在這個地方。”

第十六品能淨業障分

“再說,須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夠受持誦讀此經,如還被別人輕視作賤,這就是由於前世做下了罪業,應該現世遭受惡報。因爲現世被人輕視作賤,那麼前世的罪業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須菩提,我回憶過去也曾受過無數的劫,在然燈佛之前,我得逢過無數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養,侍候,沒有空過一佛。如果再有人在後世能夠受持、誦讀此經,所得功德,和我在前於三大阿僧祗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佛的功德相比,還不及我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甚至都不能用數字來譬喻。須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後世能受持、讀誦此經,那他的功德,如我說出有多大。也許有人聽了,會心意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應當知道此《金剛經》的義理是不可思議的,受持、誦讀此經所得的善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此時,須菩提又問佛:“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那麼他們應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遠離諸相的干擾而降伏其心呢”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善女發願欲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他應當生這種菩薩心:要滅度一切衆生,即度脫一切衆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衆生後,又認識實際上無一衆生是自己滅度的。”

“爲什麼要這樣呢?”“須菩提,如菩薩心中還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薩。”

“這是爲什麼呢?”“須菩提,本來就沒有什麼佛法能啓發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心。須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燈佛處,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嗎?”“沒有,世尊。按照我意來解釋佛所說的道理,佛在然燈佛處沒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須菩提,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佛法能使人開啓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大門。須菩提,倘若我有得此法,那麼佛就不會授記我,對我說:我寂滅後你將成爲佛,佛號爲釋迦牟尼。”

“這是什麼緣故呢?”“如來二字,就是一切諸法都無法可得的意思。假如有人說,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須菩提,其實沒有什麼法能使佛開啓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之門。須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實既無實又無虛。所以我才說,一切法都是佛法。須菩提,我說一切法也即是非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須菩提,就好比說人的身材高大。”須菩提說:“世尊,您說人的身材高大,就是非高大,是叫做大身。”“須菩提,菩薩也是這樣。如果菩薩這樣說:我應當滅度無量衆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薩了。”

“爲什麼呢?”“須菩提,你要記住: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因此佛說一切法都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須菩提,倘若菩薩說這樣的話:我應當莊嚴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薩。”

“這又爲什麼呢?”“我說莊嚴佛土,也就是非莊嚴,只是叫做莊嚴。須菩提,如菩薩能徹底解悟無自我相狀的佛法,那我才稱其爲真菩薩。”

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肉眼嗎?”“是的,世尊,佛有肉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天眼嗎?”“是的,世尊,佛有天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慧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慧眼。”

“須菩提,你想想,佛有法眼嗎?”“是的,世尊,佛有法眼。”

“須菩提,你想想,恆河中有許多沙粒,那我說這些沙粒是沙粒嗎?”“是的,世尊,你說的是沙粒。”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果像恆河中的很多沙粒一樣,大千世界中有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恆河,如有像這多恆河中所有沙粒那樣多的佛世界,你認爲這佛世界是多還是不多?”“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這麼多佛土中所有衆生的各種心念,我都知道。”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所說的各種心念,都是非心念,只不過叫做心念。”

“那您又是如何知道的呢?”“須菩提,過去了的心念已過去了,現在的又過去了,未來的還未來,也不可得。”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我問你,倘若有人用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那麼此人因爲佈施的因緣所修得的福德多不多?”“是很多,世尊。此人因佈施的因緣所得的福德是很多。”“須菩提,假如福德有一個實體的話,如來便不可以說福德多了。因它沒有實體,無可形容,如來才說他獲得的福德多。”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可以憑佛的圓滿肉身來見到佛嗎?”“不可以,世尊。不能以有相來見到如來。”

“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所說的肉身,若依真諦來說即是非肉身,只是叫其肉身。”

“須菩提,你再想想,如來可憑各種完美的身相來認識嗎?”“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當憑各種完美身相來認識。”

“什麼緣故?”“您所說的各種完美身相,即非具有各種完美身相,只不過是一個假名而已。”

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你不要以爲佛有這樣的念頭:我應當有所說法。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那爲什麼呢?”“如有人說佛有所說法,那他就是在誹謗佛,就是不能理解佛法的緣故。須菩提,所謂說法,其實無法可說,只是說他在說法。”

這時,長老慧命須菩提問佛道:“世尊,可有這樣的衆生,在您寂滅後,聽見此經,他還生不生信心呢?”佛說:“須菩提,那些衆生,並非真正的衆生,也非非衆生。”“這是什麼原因呢?”“須菩提,所謂衆生,他之所以成爲衆生,也就是因爲他們是非衆生,只是叫他們爲衆生。”

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問佛說:“世尊,佛所得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也就是什麼也沒得到嗎?”佛回答道:“正是這樣,正是這樣!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所得,(須菩提)一點法都沒得到,只是說我成就了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

第二十三品淨心行善分

“再說,須菩提,佛法講平等,沒有高下之分,因此稱其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用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的心念,來修持一切善法,就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們說的善法,也即非善法,只是稱其爲善法。”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假如三千大千世界中像所有的須彌山王這麼多的七寶聚在一起,有人拿它用做佈施。如有人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四句偈說等,堅持接受,修持誦讀,給他人講解,那麼前面作佈施之人的福德,趕不上他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以至無法用數字來表達。”

第二十五品化天所化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你們這些人不要說佛有這樣的心念:我應當滅度衆生。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爲什麼呢?”“實際上並沒有衆生需要佛來滅度的。如說有,那麼佛就有了自我、他人、衆生、長壽者的相狀。須菩提,佛說有我,即非有我,然而凡夫俗子卻以爲確實有我。須菩提,凡人,就是佛所說的非凡人,只不過名叫凡人。”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須菩提,你再想想,能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的本性嗎?”須菩提答:“是的,是的,能夠憑佛的三十二身相來認識佛。”佛說:“須菩提,如果憑佛的三十二身相就能認識佛的本性,那麼轉輪聖王也就是佛了。”須菩提對佛說道:“世尊,按我對您所說的意思來理解,不應該通過三十二相來認識佛。”此時,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句偈語:

“若是以色來見我,以聲音來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你如有這樣的念頭:佛不是因爲具有圓滿身相的緣故,而修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是因具備了完美身相的緣故而修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須菩提,如你有此心念: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認爲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麼須菩提,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

“那又爲什麼呢?”“因爲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是不能保持空的相狀的。”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貪分

“須菩提,假如菩薩用裝滿恆河的沙粒那麼多的世界七寶用來佈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無自我相狀的,而得以生成無生法忍的境界。那麼後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諸位菩薩都不接受福德。”須菩提對佛說:“世尊,爲什麼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徳就是要無形相,不執著,當然不應貪戀福德,所以說菩薩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如來是時來時去,似坐似臥,那麼此人肯定沒有理解我所說的佛法的義理。”“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沒從哪個地方來,也沒有到哪裡去,所以名爲如來。”

第三十品一會理相分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善女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爲微塵,你想一想,這麼多的微塵,難道還不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

“什麼原因?”“如果真有那麼多微塵,佛就不會說微塵多了。”

“那是什麼道理呢?”“佛說微塵多,就是非微塵多,只是叫做微塵多,世尊。”“所以我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非世界,是稱做世界。”

“這是爲什麼呢?”“如果真有世界的話,那麼世界就不過是一個物質的集合體。我說的一個物質集合體,也即一個非物質集合體,只是叫做一個物質集合體。須菩提,所謂一個物質集合體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理解的,可是凡人卻硬要執著地去認識研究這個物質集合體。”

第三十一品知見不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說佛說過自我、他人、衆生、壽者的道理。那麼你想一想,此人理解了我所說的佛的義理了沒有?”“沒有,世尊。此人沒有理解佛所說的義理。”

“爲什麼呢?”“因爲世尊您所說的自我、他人、衆生、壽者的道理,也即非自我、他人、衆生、壽者的道理,所以叫做自我、他人、衆生、壽者的道理。”“須菩提,想要生成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對一切佛法,都應當如此去認識,去理解,即不執著於佛法的相狀。須菩提,我所講的佛法相狀,也即非佛法相狀,只是稱做佛法相狀。”

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假如有人拿能裝滿無數的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來佈施;假如有善男善女生成菩提心,對這部經,甚而至於只對其中的四句偈語等,受持、讀誦、給人演說,後者所得的福德勝過前者。怎麼說給他人演說呢?即要不執著於這部經的相狀,就是觀照般若。”

“這又是爲什麼呢?”

“一切有爲法像什麼呢?如夢幻泡影,又如那露水亦如雷電,應作這樣看。”

釋迦牟尼佛到此說完了這部《金剛經》。長老須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優婆塞、優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羅,聽罷此經,全都非常高興,並且從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這部經。

第七十五章 無形法眼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三條建議第165章 白霧冰牆第七十九章 嬰靈般的手臂第一百零八章 一招劃千刀第一百零五章 竊聽第六十二章 放屁解圍第五十三章 那隻手斷了沒?第122章 球中相遇第四十九章 洗淨念頭第148章 易容丹第八十二章 特殊的過程第五十三章 這該是多麼誘人的傳承啊!第十三章 龜仙兒賭氣發威第四十七章 和白毛雪獸搏鬥第242章 呼喚主人第十七章 蒼英大長老第248章 神魂之火,念力之燈。第225章 同進同退第195章 恢復和提升第265章 進入山下洞穴第二章 炫耀兵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幻宗主的年齡第162章 羣魔亂舞第一百零六章 武幻光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枯木的反擊第107章 不應該再有任何的意外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97章 血念盟書第十五章 “躲貓貓”第101章 張阮的忍耐第九章 堅韌的黑蓮花第四十三章 寧寧的信念第239章 心魔入侵第二十四章 親密合作第三十七章 進入念力之城第七十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四章 告訴你一件事第四十九章 念聖幻魔光第298章 九百層!第二十六章 金剛雷電體第114章 師父來救我!第四十九章 冷幽默第253章 陰謀第七十五章 無形法眼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三十二章 高冷絕塵第234章 陰魂不散第八十三章 我知道你的心情第214章 萬般皆幻象,唯有業隨身第241章 魔窟一盞燈第一百零五章 竊聽第十七章 兩相扯平第二十二章 金剛武幻身第四十七章 我不會怕他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秘的眼睛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十四章 白小七的信任第六十七章 李老頭的旱菸袋第四十九章 冷幽默第一百三十一章 念通神力第二十八章 “紙鶴碎瓦”第一百五十八章 枯木開花第一百七十五章 救場第三十一章 一道清流第五十一章 巨蟹翻天第十八章 轎子中的太子第二十六章 堅定的心第四十四章 武幻魔君第三十八章 紫金佛珠第213章 業力天第四章 吸收念力字符第257章 烏鴉和墓碑第五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十三章 成功解救第十九章 武幻拳擊術第158章 兩獸發威第五十五章 我反對第一章 天大的靈器啊第178章 念聖期的威力第三十章 南冥島主的吃驚第143章 此陣不可破。破則死。第六十四章 巍然不動第二十一章 光與光的碰觸第290章 同化吸收還是同歸於盡第三十四章 難道不值得讚美嗎?第二十七章 金剛念力武幻大系統第九十六章 你有嗎!?第四十五章 震驚無語第二百一十一章 聯手攻擊光幕第130章 奇妙的數息第四十一章 堅持六十息第五十三章 這該是多麼誘人的傳承啊!第十四章 陶醉第四十章 破城之法第六十七章 算計第十章 好好炒菜第二十一章 以二博一第二十二章 修煉提升第四十一章 我不相信
第七十五章 無形法眼第一百四十二章 第三條建議第165章 白霧冰牆第七十九章 嬰靈般的手臂第一百零八章 一招劃千刀第一百零五章 竊聽第六十二章 放屁解圍第五十三章 那隻手斷了沒?第122章 球中相遇第四十九章 洗淨念頭第148章 易容丹第八十二章 特殊的過程第五十三章 這該是多麼誘人的傳承啊!第十三章 龜仙兒賭氣發威第四十七章 和白毛雪獸搏鬥第242章 呼喚主人第十七章 蒼英大長老第248章 神魂之火,念力之燈。第225章 同進同退第195章 恢復和提升第265章 進入山下洞穴第二章 炫耀兵器?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幻宗主的年齡第162章 羣魔亂舞第一百零六章 武幻光雷第一百四十三章 枯木的反擊第107章 不應該再有任何的意外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97章 血念盟書第十五章 “躲貓貓”第101章 張阮的忍耐第九章 堅韌的黑蓮花第四十三章 寧寧的信念第239章 心魔入侵第二十四章 親密合作第三十七章 進入念力之城第七十章 連升三級!第三十四章 告訴你一件事第四十九章 念聖幻魔光第298章 九百層!第二十六章 金剛雷電體第114章 師父來救我!第四十九章 冷幽默第253章 陰謀第七十五章 無形法眼第九十八章 變臉第三十二章 高冷絕塵第234章 陰魂不散第八十三章 我知道你的心情第214章 萬般皆幻象,唯有業隨身第241章 魔窟一盞燈第一百零五章 竊聽第十七章 兩相扯平第二十二章 金剛武幻身第四十七章 我不會怕他第一百一十八章 神秘的眼睛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九十四章 白小七的信任第六十七章 李老頭的旱菸袋第四十九章 冷幽默第一百三十一章 念通神力第二十八章 “紙鶴碎瓦”第一百五十八章 枯木開花第一百七十五章 救場第三十一章 一道清流第五十一章 巨蟹翻天第十八章 轎子中的太子第二十六章 堅定的心第四十四章 武幻魔君第三十八章 紫金佛珠第213章 業力天第四章 吸收念力字符第257章 烏鴉和墓碑第五十八章 三個男人一臺戲第三十三章 成功解救第十九章 武幻拳擊術第158章 兩獸發威第五十五章 我反對第一章 天大的靈器啊第178章 念聖期的威力第三十章 南冥島主的吃驚第143章 此陣不可破。破則死。第六十四章 巍然不動第二十一章 光與光的碰觸第290章 同化吸收還是同歸於盡第三十四章 難道不值得讚美嗎?第二十七章 金剛念力武幻大系統第九十六章 你有嗎!?第四十五章 震驚無語第二百一十一章 聯手攻擊光幕第130章 奇妙的數息第四十一章 堅持六十息第五十三章 這該是多麼誘人的傳承啊!第十四章 陶醉第四十章 破城之法第六十七章 算計第十章 好好炒菜第二十一章 以二博一第二十二章 修煉提升第四十一章 我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