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血浪翻滾(三)

袁譚面上一陣青一陣紅,心中惱怒之極。他自己敗了還不太要緊,可曹丕居然把袁曹二家的名聲都拿出來說事,就等於把他逼得不能有一點的示弱。他和曹丕都是兩家的長子,任何一方慘敗對其都是極大的打擊。

“都還愣着幹什麼?給我衝!”袁譚大聲吼道。他雖然也知道自己今日已是勝算不大,可家族的名聲讓他只能選擇進攻再進攻。

這正中了曹丕的圈套。以曹丕的爲人,本不是那種招搖又尖刻的性格。可爲了一舉殲滅袁譚的有生力量,曹丕就想出了這一招激將法。他自己身上同樣揹負着家族的聲譽,自然能夠理解袁譚身上的壓力。他確信,自己的話必然讓袁譚有進無退。

進攻的戰鼓又已敲起,青州兵雖然極不情願,可也只能繼續前進。袁譚畢竟不是草包,平時裡治軍還算嚴謹,每個士兵都知道,臨陣脫逃也是隻有死路一條。

凌厲的白光又已凝聚,就如同上一刀一般,又是一道真氣從天劈下。當然,同樣的依然是血霧紛飛。袁譚不傻,看到“血浪之陣”的威力還把士兵都集中在一起任由劈斬,可這次“血浪之陣”也生了變化。那道無堅不摧的真氣竟像是被一個巨人般的高手隨意揮灑,豎劈橫斬白光爆舞,掀起無邊狂猛氣浪。

一大片一大片的士兵憑空消失,那白光滾滾如雷,當真是把大地弄得血浪翻滾。這“血浪之陣”果然名不虛傳,真是起得貼切。

青州兵中也不知是誰第一個崩潰,再也不願繼續前進送死。雖然督戰的將官連殺數人想穩住分崩離析的士氣,可恐懼就像潮水一般在青州兵中不斷蔓延。有了第一個逃兵,就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除了袁譚的親兵,原本氣勢洶洶的五萬人竟在片刻間消失殆盡。

袁尚也是更加吃力,他能一直堅持也是認爲己方人數佔優,只要能纏住曹彰,剩下的人自然能突破曹丕所佈下的防線。可這慘烈的景象讓他心中絕望之極,連幫手都沒有了,自己和曹彰拼這個命還有什麼意義?

他虛晃一槍,立刻向本陣退去。說是本陣,也不過就剩上千人圍着袁譚急撤退。他們來的快逃得更快,眨眼間就已跑得無影無蹤。

雖然有上萬人把命留在了此處,可整個戰場之上居然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屍體,低窪之處鮮血已經成了河流,赤紅的表面上倒映着曹家兄弟冷漠的表情。

曹丕沒有下令追擊,他還不想要了袁譚袁尚的命。現在整體的局勢依然是袁紹佔據上風,只不過是曹操把自己有限的精兵都用到了刀刃上,但那只是局部的勝利,還不足以改變整個戰局。如果曹丕殺了袁譚尤其是袁尚,一旦袁紹起瘋來集中所有力量進攻兗州一個點,那曹操也要有些吃不了兜着走。

不管怎樣,鉅平已經安全,來自青州的壓力也已不復存在。

袁譚和袁尚已經逃往袁紹駐地,現在的青州已是一片空城,此時不奪更待何時?和袁家兄弟的命比起來,顯然一個州的地盤更加吸引人。曹操雖然兵力沒有袁紹雄厚,可只要封鎖鉅平泰山和章丘一線,袁紹一時之間也沒法再打青州的主意。

至於青州南部的徐州,只要劉備一天還在許昌,關羽張飛就一天不敢輕舉妄動。

——————————————————————————————————————————————————

失去了青州的袁紹幾乎有些抓狂。

青州雖然不是袁紹的根據地,但由於地處兗州以東,能夠對曹操形成有效的威懾,因此特別受到袁紹的重視。這也是爲何袁紹要派袁譚鎮守的原因,畢竟無論是誰都不如自己的兒子這樣能夠讓他信任。

可袁譚居然讓五萬青州兵全軍覆沒,而且還把青州拱手讓給了曹操,又怎能不讓他氣得七竅生煙?而且青州對袁紹雖然重要,對曹操就更加重要。他佔據青州以後,立刻從兩線作戰變成了一線,只要能守住大河以南,袁紹就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現在張郃被擋在高唐到濟北的路上,文丑能受住黎陽就已不錯,高覽的德州軍團面對的是齊舜的精兵,還有一夥人在信都北部搗亂,雖然自己聚集在鄴城的軍馬依然在人數上zhan有優勢,但袁紹的頭已經有些疼了。

他本以爲憑着自己的實力拿下曹操絕對是手到擒來,可曹操層出不窮的精兵良將和那變幻莫測的戰術策略讓袁紹一連吃了幾個大大的苦頭。顏良死了,青州沒了,袁紹的怒火一股腦的都到了袁譚的身上。

當然,這裡面還有袁尚的煽風點火。

鉅平的失敗本來也有他的一份,可爲了保持在袁紹面前的良好形象,袁尚率先難,把鉅平之敗的責任都推到了袁譚的身上,指責袁譚不聽他的一再建議,貿然出兵,才導致難以收場。他說的慷慨激昂,彷彿已完全忘記了是他先找上了曹彰交手。

袁譚自然極力爭辯,可奈何沒有袁尚那樣的好口才,而且袁紹本就更鐘愛自己這個三兒子,把袁譚的話都當成了推脫責任的藉口,反而火上澆油,更加看袁譚不順眼。

袁譚見說也說不過袁尚,而且袁紹也在氣頭上,便主動請命去幫助文丑駐守黎陽。在黎陽的郭圖一直都與他關係不錯,有這個謀士在身邊,袁譚終歸有了個信的過的人商量。而且文丑又是有勇無謀之人,一旦打了勝仗從他手中騙個戰功什麼還是很容易的。高陽軍團實力強勁,終歸不會像青州兵那樣一擊即潰。

袁紹果然也是看着袁譚礙眼,聽到袁譚要去黎陽,當下也就同意了。於是袁譚就帶着他的一千親衛去找了郭圖。

————————————————————————————————————————————————————

煙火曰:

關於青州兵,一直都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在煙火表達自己的看法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篇網上轉的文章。

“青州軍。來歷大家都知道啦~~“青州黃巾衆百萬入兗州……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爲青州兵。”

三十萬降卒中挑選的精兵(汗……先假設真有三十萬)戰鬥力豈不……

可事實上又如何呢?問閒翻了翻書,結果大吃一驚。

歷史上的青州兵所參加唯一勝利的戰鬥就是擊破徐州陶謙的戰鬥而且這個“勝利”大家都知道所過殘掠殺戮百姓。俺不否認這是得到曹操默許的,至少沒有積極去預防,但青州兵在這一戰中充分表現了盜賊本性,也直接的給曹操聲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然而曹操忍了下來。原因在前面提到過。

青州兵在劫掠yu望的驅使下能夠勝過關張二位萬人敵所統領的丹楊精兵,其戰鬥力可圈可點因而曹操容忍了他們這種暴行。

緊接着,呂布襲擊兗州,曹操回師與之大戰。結果如何?“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這成了曹操一生中敗的最慘的仗之一,在老羅筆下被描寫的相當精彩。後來又借張鬆之口嘲笑:“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鬆亦素知。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誰曾想到,這一仗敗就敗在青州兵不戰自潰上呢?

這說明什麼?青州兵畢竟是降兵,不會真心爲曹操作戰,徵陶謙時有利益驅動所以奮勇在和呂布所率天下聞名的幷州騎兵作戰時自然沒理由拼命。

青州兵的第三戰也是最後一戰大家也都知道,比較有趣。

“未至太祖所,道見十餘人被創裸走,禁問其故,曰:“爲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降,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爲略。禁怒,令其衆曰:“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爲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

想必大家都看出來了這就是曹操一生中因爲泡妞所敗的最帥一仗——宛之戰。在此大敗之下青州兵反而趁亂劫掠?可見其對曹操的忠誠有多少了。

而且“太祖寬之”四字也說明了他們平時的放縱以及曹操對他們一直抱有希望。而諸將的不滿也達到頂點,和臧霸一樣屬於泰山兵的于禁(說來話長)就藉此攻擊“數之以罪”想來平時的驕橫不法也不少吧。

此事後于禁不但沒受處分,反而立功受獎,說明曹操已徹底對青州兵喪失信心。自此之後青州兵再也沒有作爲一支獨立的軍隊出現在戰場上。

裴松之曾經對曹操官渡前的軍事力量提出疑問:“臣鬆之以爲魏武初起兵,已有衆五千,自後百戰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餘萬,餘所吞併,不可悉紀;雖征戰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

這個針對青州兵的疑問問閒斗膽回答他老人家一下,當時的青州兵已經退出曹操的軍隊編制。

況且曹操轉戰天下,手下名將無數,出身行伍的也不少,但竟沒有一人出身理應是最強悍的青州兵中,也可說明青州兵的無所作爲。

最後對青州兵的記載是:“會太祖崩,(臧)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爲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看看其實一直都不買曹操的帳。”

————————————————————————————————————————————————————

煙火對青州兵一直也都不太看好,前文中所提到的典故略懂文言文的朋友都能看得很清楚,所謂實力強大的青州兵,也不過是小說中的包裝而已。

在煙火的這篇小說裡,青州兵早晚還會出現,只不過那個時候的青州兵就已不是袁譚手下的殘兵敗將。至於那時的青州兵究竟會迸出何等的戰力,下面的內容自然會給朋友們一個交代!

第59章 玲瓏幻魔第2章 龍族密函(一)第5章 諸族之戰(二)第7章 觀星之術(三)第100章 散仙降臨第5章 荊州舌戰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10章 袁紹之殤(三)第18章 長街血戰第63章 齊王揚威第3章 饕餮盛宴(四)第59章 瞭如指掌第3章 董府夜宴(五)第2章 龍族密函(七)第58章 散仙陣營第45章 生死選擇第17章 少年奇才第3章 饕餮盛宴(三)第20章 海上大捷第40章 無法無情第27章 首嘗敗績第10章 情爲何物(五)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17章 火燒戰艦第44章 龍王秘密第61章 司馬冢虎第3章 饕餮盛宴(五)第6章 龍爭虎鬥第1章 無法無天(四)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61章 生死關頭第30章 高階劍聖第1章 命運之輪(六)第10章 大漠讖言(一)第12章 七族往事第30章 萬安隱者第39章 談判破裂第42章 強行突破第2章 失蹤之迷第54章 甘寧之義第81章 雄關炎牆第56章 火箭空襲第33章 伏魔高手第11章 鐵戟溫侯(一)第7章 天下鉅商第22章 優勢在握第12章 情斷義絕(三)第4章 斷掌之疑第17章 天佑齊軍第12章 魔王伏誅(四)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章 青蔥歲月(二)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17章 天佑齊軍第7章 血染澤袍(七)第69章 雙雄對陣第54章 三箭退敵第58章 誤入歧途第1章 大漠爭鋒(一)第65章 西涼鐵騎第3章 施法變天第3章 拒馬奇襲(二)第92章 強者降臨第22章 諄諄教誨第1章 無法無天(二)第9章 血浪翻滾(五)第6章 郎情妾意(二)第11章 焚身以火(四)第37章 陰陽神鏡第75章 羅馬騎兵第19章 生死鏖戰第18章 淡淡哀愁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63章 西涼閻行第2章 龍族密函(八)第10章 大漠讖言(二)第26章 佳人折柳第9章 山河夢斷(一)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6章 變生肘腋第7章 觀星之術(五)第7章 分身之術第9章 精靈公主(五)第43章 人獸合一第2章 聲東擊西(一)第52章 堅城內外第30章 萬安隱者第65章 絕世猛將第5章 窈窕淑女(三)第4章 劍聖出世(三)第12章 兩強聯手第3章 青青子矜(一)第81章 全面反攻第33章 伏魔高手第3章 青青子衿(三)第46章 龍宮之戰第58章 散仙陣營第13章 大漢歸屬第39章 不速之客第7章 觀星之術(二)
第59章 玲瓏幻魔第2章 龍族密函(一)第5章 諸族之戰(二)第7章 觀星之術(三)第100章 散仙降臨第5章 荊州舌戰第10章 情爲何物(四)第10章 袁紹之殤(三)第18章 長街血戰第63章 齊王揚威第3章 饕餮盛宴(四)第59章 瞭如指掌第3章 董府夜宴(五)第2章 龍族密函(七)第58章 散仙陣營第45章 生死選擇第17章 少年奇才第3章 饕餮盛宴(三)第20章 海上大捷第40章 無法無情第27章 首嘗敗績第10章 情爲何物(五)第11章 一戰成名(二)第17章 火燒戰艦第44章 龍王秘密第61章 司馬冢虎第3章 饕餮盛宴(五)第6章 龍爭虎鬥第1章 無法無天(四)第7章 血染澤袍(五)第61章 生死關頭第30章 高階劍聖第1章 命運之輪(六)第10章 大漠讖言(一)第12章 七族往事第30章 萬安隱者第39章 談判破裂第42章 強行突破第2章 失蹤之迷第54章 甘寧之義第81章 雄關炎牆第56章 火箭空襲第33章 伏魔高手第11章 鐵戟溫侯(一)第7章 天下鉅商第22章 優勢在握第12章 情斷義絕(三)第4章 斷掌之疑第17章 天佑齊軍第12章 魔王伏誅(四)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章 青蔥歲月(二)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17章 天佑齊軍第7章 血染澤袍(七)第69章 雙雄對陣第54章 三箭退敵第58章 誤入歧途第1章 大漠爭鋒(一)第65章 西涼鐵騎第3章 施法變天第3章 拒馬奇襲(二)第92章 強者降臨第22章 諄諄教誨第1章 無法無天(二)第9章 血浪翻滾(五)第6章 郎情妾意(二)第11章 焚身以火(四)第37章 陰陽神鏡第75章 羅馬騎兵第19章 生死鏖戰第18章 淡淡哀愁第8章 秦皇陵墓(二)第63章 西涼閻行第2章 龍族密函(八)第10章 大漠讖言(二)第26章 佳人折柳第9章 山河夢斷(一)第9章 山河夢斷(四)第46章 變生肘腋第7章 觀星之術(五)第7章 分身之術第9章 精靈公主(五)第43章 人獸合一第2章 聲東擊西(一)第52章 堅城內外第30章 萬安隱者第65章 絕世猛將第5章 窈窕淑女(三)第4章 劍聖出世(三)第12章 兩強聯手第3章 青青子矜(一)第81章 全面反攻第33章 伏魔高手第3章 青青子衿(三)第46章 龍宮之戰第58章 散仙陣營第13章 大漢歸屬第39章 不速之客第7章 觀星之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