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桃都

鹿鳴書院裡,來了一位奇人。奇人名叫李澹,據與他比鄰的劉簡所說,李澹是黎州清陵人士,可書院裡有兩個黎州來的學生,都不曾聽過這個名字。他的身份上,籠着一層朦朧霧靄。

從徐應秋來訪以後, 李澹又閉關六日,出關以後,也很少與人交際。

他應山長之邀,去飲過兩次酒。

曾與李澹起過爭執的崔含真,閉門苦思半月,忽有一夜,在燭前明悟了一些道理。這位已年近知命的講書,又拾起執念,次日清晨, 便到清心院外,當衆向李澹道了歉。

也就在當日,辭去講書之職,收拾盤纏,離開玄都,東去玉京,再考乾元學宮。

除了這屈指可數的幾次交際之外,李澹向來獨來獨往,行蹤神秘。

關於他的傳言,卻變得越來越離奇。

據說有人曾因好奇,跟着李澹入山,那個難得的晴朗午後,竟起了山霧。其人在霧中迷了路, 兜兜轉轉,又回到原處,丟失了李澹的蹤影。

有一個細雨沾衣的清晨, 有人在山陰的柳林裡,見到李澹身邊有佳人跟隨,望之若山鬼女蘿,容貌昳麗,顧盼生輝。

又有人曾見他掰下一株遭遇雷擊的榆樹皮,在山壁上信手塗畫幾下,就成了一幅春澗圖。

也曾有人在山中偶遇李澹,他身着葛衣,臉上塗花,若長髮披散下來,簡直像個巫祝。

還有人曾在那片無花的桃林裡,見到李澹獨坐亭中,捧着一面鏡子,時而笑,時而哭。

……

也許是因爲李蟬在那亭中磨清了第一面垢鏡,每每觀鏡,他總要去桃花林的古亭裡。

他曾讓身邊的妖怪們觀鏡,妖怪們眼裡,那鏡面仍模糊不清, 唯獨他能看到清晰的鏡影。

每見到一道鏡影, 他彷彿也變成了鏡中人,親歷其喜怒哀樂。

他就這樣,看過一面、兩面、三面鏡。

……

鹿鳴山的林子裡,還有殘存了些許粉白的桃花瓣,隨着夜寒晝暖,晴雨交替,逐漸與天地同色,腐作春泥。

極西處,度朔山上,大桃木通天徹地,枝上桃花依舊緋如烈火,燒灼着整個穹窿。

來自大庸國的車駕,就在這緋色的廕庇下跋涉前行。

這支隊伍出比之龍武關時,稀落不少,奉宸衛的緋衣金甲上,多出了一些可怖的傷痕。甲衣摩擦時,這些傷痕間也彷彿泄出了沖天煞氣。

天邊,人首黑翼的鬼匏盤旋着,被這煞氣所懾,只敢落到數十里外的山崖上,遠遠打量那支奇怪的隊伍。

李胤騎着一匹乘黃,行在隊伍的最前邊。他在大庸皇帝的龍椅上坐了二十餘年,眸子變得深若淵海,黑蠶般的雙眉卻仍昭顯出當年西逐妖魔的英武氣概。

身爲人皇,他本可穩坐宮中掌握社稷,卻無視大半個朝廷與兩教的反對,去國西行。歷經兩月,歷經大小數十次妖襲,殺出三次重圍,親至桃都山下。

有人說他此舉是爲張揚國威,欲彪炳史冊。正如當年明帝爲鎮壓地眼而建兌嶽,卻被說成好大喜功。

李胤並未爲此爭辯,他無暇去對付那些揣着明白裝糊塗的人。他來到這裡,要做一件重要的事,重要到他不肯交給其他人,而是親身涉險。他騎着乘黃,擡頭遙望大桃木,又想起曾在魚龍池畔回憶的那位故人。

此處已是度朔山下,臨着一道深淵,淵中水深不見底。最前邊忽然響起一陣馬嘶聲,是奉宸衛大將軍姜獨鹿拉住了繮繩,停下等待。李胤驅着乘黃,在侍衛簇擁下上前查看,只見姜獨鹿指着前邊的地面,那兒有個腳印。

那似乎是個孩童的腳印,五趾清晰,印在乾透的黑泥上。

一路西行過來,姜獨鹿對任何異兆都萬分敏感。這種腳印在大庸國內,不足爲道。但妖魔叢生的桃都山下,出現了一個孩童的腳印,這便匪夷所思。

片刻後,精通術數亦擅卜算的司天監少監徐若望被喚至腳印前。少監細細看清腳印的每一處足紋,以掌相覆,閉目卜算。他心中生出斷續的畫面,那淵中平靜的水面下,有波濤涌起,隱約現出龐大的黑色蛟軀。

少監只看到這些,稟明所見,片刻後,有軍士牽來十餘頭牛羊。牛羊在淵前止步,卻被推入淵中,哀嚎着跌進水裡。

隨着譁然水聲,一道龐然黑影從水下浮現,把牛羊捲入水底,只隱約露出些許黑鱗。軍隊於是從淵邊通過,或許是因爲這十餘牛羊的過路費,淵中並未生出任何動靜。

……

直到大庸國的人馬遠去,水面下悄然浮起一個小山般的頭顱,額生雙角,黃瞳黑鱗。

黑蛟打量着向西遠去的那些身影,牛羊的鮮血從它嘴角溢出,染紅一片湖水。

黑蛟想起來,不到十年前,也有人經過此處。

它望向東邊,那個腳印的位置,心中浮起一道紅色的身影。

那是個模樣溫婉的紅衣女子,牽着一個獸皮裹身的小少年,從這兒走過去,離開了桃都山。

縱使過了快十年,這頭道行已到臻知境的黑蛟想起那襲紅衣,黃瞳中仍不覺露出畏懼之色,又一次潛下水面。

浪靜時,水上只餘一片猩紅。

……

民間傳言,二十三年前,有兩教中人齊聚桃都山上,觀畫聖李承舟飛昇。

二十三年後,久無人至的桃都山又迎來了大庸國的人馬。

李胤跨着乘黃,走到大桃木下,那桃木墳起的根系綿延千里,巍峨猶勝城牆。

樹幹上,有一道驚心動魄的劍痕,劍痕內部,似乎涌動着鉛汞、熔金、硃砂、孔雀石混雜的斑斕色彩。

其間又偶有黑煙竄出,猶如魔影。

這些光影還未脫離劍痕,便一道結界擋下來。那結界泛着丹青二色,猶如一道虹光結成的胎膜。結界下方,一人擡指,作揮筆之勢。

此人已形如枯木,生機全無。

市井傳言中畫聖碧血化虹,飛昇成仙。鮮有人知道,當年兩教中齊聚在此,李承舟獨身在大桃木下,碧血畫虹,封住了這道劍痕。

李胤跨下乘黃,擡頭望着那道身影。

他又想起當年,這位故人以一幅山海圖收真千萬妖魔後,與他在得月樓上對座。

那時大庸國內妖魔蕩盡,李承舟卻指天而言:“此國之大妖也。”

一百三十四:搬家一百零八:照膽二十九:武藝考校一百一十七:使者一百四十七:拜謁八十九:西行之因四十二:蓮衣七十三:一夜魚龍舞(七)一百三十七:入畫十八:黑白一百二十八:出宮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第258章 一百零六:遊奕使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第207章 五十六:重逢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一:鴛鴦眼九:眼底丹青三十一:賣畫一百二十五:邀禮七:蜃氣一百零八:照膽一百:季夷一:鴛鴦眼五十六:磨鏡春閒看落花(四)第261章 一百零九:妖書案(二)十七:妖宅(下)卷末總結九十三:應對搜查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二十三:驚鴻十二:回縣(二合一)八十三:神圖一百一十七:使者七十二:指路十一:封神一百一十三:問罪第198章 四十七:觀棋第195章 四十四:畫像十一:封神第184章 三十三:浮槎七十六:尋書(四)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五十五:磨鏡春時看落花(三)一百零三:殺人一百零八:照膽第191章 四十:妖書六十七:一夜魚龍舞(一)二十四:眉間青(一)一:亂世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一百五十:桃都五十七:磨鏡春閒看落花(五)三十八:覆水成畫一百零四:追逃第243章 九十二:夜織六十九:一夜魚龍舞(三)八十二:西都府二十九:武藝考校六:玄都驛內七十六:尋書(四)一百一十二:擅闖第213章 六十二:春試一百零一:帝駕一百四十八:出遊一:鴛鴦眼七十五:一夜魚龍舞(九)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四十一:離魂三十三:掃晴五:泥胎彩塑五十六:磨鏡春閒看落花(四)十四:桃枝西去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四十三:菩提心七十三:一夜魚龍舞(七)第177章 二十六:雅集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第176章 二十五:接風八十八:若死而復生十:有女通靈一百零六:說劍十八:黑白第194章 四十三:鏡中人一百二十三:來客七十七:尋書(五)第181章 三十:贄禮第195章 四十四:畫像十二:不見紅藥立橋頭第237章 八十六:誇官第215章 六十四:轆轤第185章 三十四:求墨第208章 五十七:飛燈四十九:公道第178章 二十七:冬食夏果三:神女橋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二十二:鬼園一百二十九:監印第182章 三十一:桃都
一百三十四:搬家一百零八:照膽二十九:武藝考校一百一十七:使者一百四十七:拜謁八十九:西行之因四十二:蓮衣七十三:一夜魚龍舞(七)一百三十七:入畫十八:黑白一百二十八:出宮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第258章 一百零六:遊奕使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第207章 五十六:重逢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一:鴛鴦眼九:眼底丹青三十一:賣畫一百二十五:邀禮七:蜃氣一百零八:照膽一百:季夷一:鴛鴦眼五十六:磨鏡春閒看落花(四)第261章 一百零九:妖書案(二)十七:妖宅(下)卷末總結九十三:應對搜查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二十三:驚鴻十二:回縣(二合一)八十三:神圖一百一十七:使者七十二:指路十一:封神一百一十三:問罪第198章 四十七:觀棋第195章 四十四:畫像十一:封神第184章 三十三:浮槎七十六:尋書(四)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五十五:磨鏡春時看落花(三)一百零三:殺人一百零八:照膽第191章 四十:妖書六十七:一夜魚龍舞(一)二十四:眉間青(一)一:亂世第214章 六十三:帖經一百五十:桃都五十七:磨鏡春閒看落花(五)三十八:覆水成畫一百零四:追逃第243章 九十二:夜織六十九:一夜魚龍舞(三)八十二:西都府二十九:武藝考校六:玄都驛內七十六:尋書(四)一百一十二:擅闖第213章 六十二:春試一百零一:帝駕一百四十八:出遊一:鴛鴦眼七十五:一夜魚龍舞(九)第209章 五十八:來客四十一:離魂三十三:掃晴五:泥胎彩塑五十六:磨鏡春閒看落花(四)十四:桃枝西去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四十三:菩提心七十三:一夜魚龍舞(七)第177章 二十六:雅集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第176章 二十五:接風八十八:若死而復生十:有女通靈一百零六:說劍十八:黑白第194章 四十三:鏡中人一百二十三:來客七十七:尋書(五)第181章 三十:贄禮第195章 四十四:畫像十二:不見紅藥立橋頭第237章 八十六:誇官第215章 六十四:轆轤第185章 三十四:求墨第208章 五十七:飛燈四十九:公道第178章 二十七:冬食夏果三:神女橋第203章 五十二:棋伴二十二:鬼園一百二十九:監印第182章 三十一: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