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官尤鬆

趙秩面色絲毫未變,說:“我大明天子神聖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後。能兵,兵我。”意思是說:我不是蒙古人的後代,你要殺,就殺。良懷泄了氣,親自給趙秩賠禮道歉說好話,禮遇非常優厚。派他們國家的僧人祖來上表稱臣,進貢好馬以及地方特產,並且送還明臺二郡被掠人口七十多人。明太祖贈給良懷《大統歷》以及文綺、紗羅,並排遣僧人祖禪、克勤等八人去宣揚佛法。

五年,侵犯海盦、澉浦,又侵犯福建海上各郡。倭國後來倒也來大明朝貢,可是他們態度非常不恭敬,朝廷每次都拒絕他們的貢品。洪武十六年,倭寇進犯金鄉、平陽。十七年太祖沿海修築城池,增設巡檢司,派遣巡海大將,招募壯丁,加強沿海衛所的力量。

一直到現在的成祖年間,倭寇犯邊,就沒有斷絕過。在永樂皇帝登基之初,倭國也派人來祝賀,並且在永樂六年,朱棣曾派使者持聖旨賜金印,封倭王源義持爲倭國國王。倭寇隔個一段時間,就要來上一次,派人前去斥責,源義持就說他已經盡力了,並且上交幾個罪犯稱作抓捕的倭寇而倭寇的犯邊作亂卻始終沒有消停過。明成祖爲此事也是經常着急上火,想要派兵征討,第一是旁邊還有一個韃靼虎視眈眈,第二就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曾經立下祖訓,上面寫了十五個不能征伐的國家,其中就有這個倭國的名字,搞不清楚朱元璋爲什麼要把倭國也列上,是爲了湊夠十整數呢,還是因爲心裡忌憚蒙古人征伐失敗的陰影,也或者兩者的原因都有。總之,現在的朱棣,肯定不能不顧朱元璋的祖訓,隨隨便便的起大兵越海討伐,他手裡有鄭和這支無敵船隊在,倒是不怎麼顧忌什麼風暴之類的,可是公然違抗他爹留下的祖訓,這非常容易讓朝廷裡面,本來就看他不順眼的一幫老頑固們羣起發難的,要是因此激起朝政不穩,那纔是真正的因小失大了。

董宇在朝廷裡面除了認識鄭和,和其他人沒有任何交集,封他個官,又是類似海外酋長的性質,根本就不會在朝堂上引起大臣們的過激反應。讓董宇去倭國,憑藉鄭和給他詳述過董宇其人在西洋時候做過的一些事情,朱棣能完全肯定,董宇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漢族主義者,並且爲人奸猾之極!派這樣一個人去倭國,說不定還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差也不過是雙方談崩了,動起武來,董宇不過是朝廷在海外封的一個宣慰使,任何責任完全可以推到他的身上去,這幫老臣們總不能追到海上去抓住他聲討?

這些就是朱棣給董宇封了一個看似很大的官的暗中原因,至於說那五艘寶船,幹什麼事兒不得下點本錢吶?鄭和的艦隊裡面有寶船六十二艘,輪到董宇,才五艘,名義上還都是天朝使者,艦隊總兵官,皇帝的支持力度上卻是天壤之別。不過對這些董宇倒是毫不在乎,他根本就沒有把自己試圖和鄭和相提並論,人即使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氣的航海家、外交家。自己呢?頂多就是一個陰差陽錯,鑽了時空漏洞的偷渡客,有的只是一點對歷史模糊的瞭解,能做到眼下這一步,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從四夷館到鴻臚寺,再到翰林院、國子監這一通亂跑,爲查倭國資料,忙了個四腳朝天,總算大家都知道這位是皇帝將要派到倭國去的大使,有皇命在身,諸職能部門,各衙門差官全都極力配合,總算在幾天之內,讓董宇把倭國和華夏的恩怨情仇瞭解了個大概。

這幫小鬼子可不光是在滿清辮子王朝中後期和我們結下了深仇大恨,從明朝開始,這幫傢伙就不老實了,從朱元璋時期就有倭寇犯邊的事情發生了,也難怪有了後來戚繼光抗倭的事情發生。

眼看就要過年了,出使番國的事情也不是什麼特別緊要的公務,明成祖再不近人情,也不會大正月的把董宇發配到海那邊去,於是董宇得以在大明國都南京城,度過了幾年來的第一個春節。

大街上人人臉上帶着笑容,穿着簇新的衣裳,從容的從街頭走過,孩子們嬉笑打鬧着,番國蠻子也學着中國人的樣子,穿新衣,逢人就抱拳問好。

董宇現在也算是高品級的官員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成祖朱棣要駕臨奉天殿,接收百官的朝賀,董宇也有資格參加了。錦衣衛全副戎裝在丹陛及丹樨上陳列扈從儀仗隊,金吾衛護衛。教司坊在大殿兩廂奏樂。身着黃金甲冑的衛士從丹樨一直排列到午門。

大年三十晚上就趕到了午門外,初更響過,文武百官站好了隊,二更百官由左右掖門進入,分文東武西站于丹樨兩側,三更鼓響,執事官來到文華殿,皇帝身穿袞冕服升坐龍椅。

儀禮司奏唱執事官行禮,贊唱拜五拜,奏唱請升殿。皇帝起身,奏樂,打開扇,捲起簾。朱棣在在奉天殿登位,百官山呼萬歲。

從皇帝到大臣,每人都穿着嶄新的朝服,舞蹈拜賀,皇帝發佈新年致辭,朝廷給每個人發放賞賜,從魚肉到米麪,從帽子到襪子,董宇算是享受了一遍身爲封建明王朝公務員的過年福利。

每日和手下兄弟們在一起飲酒作樂,正月十五看了花燈,到了正月十七的時候,尚寶司已經準備好了印信,包括新洲宣撫司宣撫使的大印,赴倭國大使的大印,下東洋艦隊總兵官的大印,以及海洋宣慰使的大印,這一下就發了四枚大印,貌似一步登天啊,董宇臉上樂開了花。領了黃皮的聖旨,上面加蓋的是“皇帝行寶”的印章。聽說朱棣打下南京城的時候,搜遍皇宮,也沒有找打皇帝的玉璽,由此斷定,建文帝是帶着玉璽逃跑了,所以在朱棣在位其間,不厭其煩的尋找建文帝,甚至不惜派鄭和率領數萬軍士,乘坐大海船,不遠十萬裡下西洋追捕建文,就是想追回失蹤的那枚玉璽,或許是那些玉璽。畢竟在封建王朝,沒有繼承玉璽的皇帝總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的。不知道這枚印章會不會就是後刻的。

正月十八,上朝的時候,朱棣給董宇派了一個監軍,中官尤鬆,出任艦隊的總調度官。尤鬆帶了一支一百人編制的錦衣衛作爲扈從。董宇帶着手下大小頭目跟隨尤鬆趕奔劉家港艦隊所在地,準備開始遠征。

尤鬆是個白臉無須的胖臉太監,此人初一見面倒挺和氣,對董宇也是恭敬有加,大概他也是聽說了董宇此人的發家史,再一看其手下這幫人明顯不像善類的形象,知道這幫人不太好惹,所以乾脆裝起了老好人。董宇可不會管他是不是皇帝身邊寵信的宦官,在國內的時候,一切都好說,一旦到了船上,這傢伙要是想耍什麼幺蛾子,他也不會客氣,不過眼下人家擺出一副好好配合的架勢,天使大人也不能太不給人家面子不是。

劉家港的海邊停着五艘仰頭方尾的鉅艦,這就是分配給董宇的五艘寶船!老子終於有寶船了!這一刻董宇激動地熱淚盈眶。帶着尤鬆以及手下的衆位大將昂首闊步的走上看起來最氣派的一艘寶船上,當衆拿出聖旨宣讀,然後決定就將這艘寶船定爲艦隊旗艦,船名還是延續當初艦隊旗艦的名稱:大商會號。

尤鬆要求給他也分派一艘寶船,這個要求直接被總兵官給否決了。老子一共只有這五艘寶船,哪有空閒的給你耍着玩兒?尤鬆張嘴剛要辯駁,不然發現董宇旁邊的那個巨漢衝他瞪起了眼睛,一口涼氣猛地吸進了嘴裡,開始不停的打嗝,一時間連話也說不囫圇了,無奈之下,決定不跟這幫沒文化的莽漢一般見識,帶着那一百名錦衣衛進了二層的指揮室歇着去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

第94章 柯枝國(上)第26章 殺進城門第29章 聖手療傷第155章 隱藏的弓箭手第52章 二當家無奈敗逃(上)第37章 狹路相逢第87章 鷸蚌與漁翁(上)第70章 迫降第96章 市場遇刺(下)第67章 器械表演第98章 同桌而食第100章 塞翁失馬第3章 藍骷髏的內訌第72章 住店第11章 王都占城(中)第138章 夾道歡迎惹來的煩惱第38章 錫蘭大營之戰第47章 陪海盜逛街第58章 鄭大帥開讀宣賞(上)第14章 後衛艦隊指揮官第108章 國王兄弟第18章 重回舊港第174章 五艘寶船第170章 海怪來襲第17章 施進卿通風報信第54章 漂洋過海到爪哇(下)第15章 忠與義第175章 貞德的肩膀和2第105章 京都協定第170章 海怪來襲第35章 首戰海怪慘勝利(上)第48章 孤身大海求生記(下)第32章 敵軍來襲第24章 激戰前鋒旗艦第13章 千鈞一髮第31章 第一個日奸第112章 女俠下武當第79章 地下組的施進卿(上)第19章 九州山上採沉香第34章 男兒立志打東洋第40章 戰鬥中的宰相府(上)第83章 施二姐神力救會長(下)第44章 大人物的出場第72章 剛果河口第73章 與獅羣的激戰第37章 狹路相逢第1章 鄭和立碑第172章 海怪腦袋第83章 施二姐神力救會長(上)第28章 費盡心機終如願(上)第92章 過去龍涎、藍翠是錫蘭(上)第12章 射獵袋鼠第16章 惱怒的總兵官第40章 迫降錫蘭兵第68章 王城暫住熟人家(下)第91章 解救婦女第74章 滿剌村寥落(上)第161章 董宇登上諾蘭頓號2第42章 攔路敬酒第92章 櫻花號大難臨頭第82章 活捉龜阪一郎第71章 回國第113章 恐怖的軍隊第81章 六品官第42章 兵馬總督平叛亂(下)第103章 被教皇洗禮了第37章 城頭鬼怪第98章 萬丈懸崖鐵索橋第18章 首次海戰(中)第82章 派遣援軍第29章 巧言談判訛錦帆(上)第5章 大雨中的偷襲第84章 先上車後買票第60章 老對手照面第79章 覲見明成祖第58章 炮擊救援船第85章 酋長之死第45章 外籍兵團回營第5章 大雨中的偷襲第175章 貞德的肩膀第9章 海浪滔天第89章 海洋清潔工第65章 來者不善第68章 王城暫住熟人家(上)第53章 黴星高照陳祖禮(下)第27章 東門不通第43章 哲地踢木瓜第67章 回船定計收賠償(下)第30章 當街鞭鬆尾第47章 巧遇劍魚號第91章 李偉設計擒賊盜(下)第57章 三寶太監下西洋(上)第8章 出海(上)第4章 頂風冒雪進南京第19章 倭國赴宴第62章 強勢的雙邊會談(下)第52章 海狼被捕第43章 哲地踢木瓜第79章 覲見明成祖第146章 戰爭不斷的北海
第94章 柯枝國(上)第26章 殺進城門第29章 聖手療傷第155章 隱藏的弓箭手第52章 二當家無奈敗逃(上)第37章 狹路相逢第87章 鷸蚌與漁翁(上)第70章 迫降第96章 市場遇刺(下)第67章 器械表演第98章 同桌而食第100章 塞翁失馬第3章 藍骷髏的內訌第72章 住店第11章 王都占城(中)第138章 夾道歡迎惹來的煩惱第38章 錫蘭大營之戰第47章 陪海盜逛街第58章 鄭大帥開讀宣賞(上)第14章 後衛艦隊指揮官第108章 國王兄弟第18章 重回舊港第174章 五艘寶船第170章 海怪來襲第17章 施進卿通風報信第54章 漂洋過海到爪哇(下)第15章 忠與義第175章 貞德的肩膀和2第105章 京都協定第170章 海怪來襲第35章 首戰海怪慘勝利(上)第48章 孤身大海求生記(下)第32章 敵軍來襲第24章 激戰前鋒旗艦第13章 千鈞一髮第31章 第一個日奸第112章 女俠下武當第79章 地下組的施進卿(上)第19章 九州山上採沉香第34章 男兒立志打東洋第40章 戰鬥中的宰相府(上)第83章 施二姐神力救會長(下)第44章 大人物的出場第72章 剛果河口第73章 與獅羣的激戰第37章 狹路相逢第1章 鄭和立碑第172章 海怪腦袋第83章 施二姐神力救會長(上)第28章 費盡心機終如願(上)第92章 過去龍涎、藍翠是錫蘭(上)第12章 射獵袋鼠第16章 惱怒的總兵官第40章 迫降錫蘭兵第68章 王城暫住熟人家(下)第91章 解救婦女第74章 滿剌村寥落(上)第161章 董宇登上諾蘭頓號2第42章 攔路敬酒第92章 櫻花號大難臨頭第82章 活捉龜阪一郎第71章 回國第113章 恐怖的軍隊第81章 六品官第42章 兵馬總督平叛亂(下)第103章 被教皇洗禮了第37章 城頭鬼怪第98章 萬丈懸崖鐵索橋第18章 首次海戰(中)第82章 派遣援軍第29章 巧言談判訛錦帆(上)第5章 大雨中的偷襲第84章 先上車後買票第60章 老對手照面第79章 覲見明成祖第58章 炮擊救援船第85章 酋長之死第45章 外籍兵團回營第5章 大雨中的偷襲第175章 貞德的肩膀第9章 海浪滔天第89章 海洋清潔工第65章 來者不善第68章 王城暫住熟人家(上)第53章 黴星高照陳祖禮(下)第27章 東門不通第43章 哲地踢木瓜第67章 回船定計收賠償(下)第30章 當街鞭鬆尾第47章 巧遇劍魚號第91章 李偉設計擒賊盜(下)第57章 三寶太監下西洋(上)第8章 出海(上)第4章 頂風冒雪進南京第19章 倭國赴宴第62章 強勢的雙邊會談(下)第52章 海狼被捕第43章 哲地踢木瓜第79章 覲見明成祖第146章 戰爭不斷的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