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李寧宇過了兩個月的優質生活,每天不是和新兵一起訓練,就是在自己的營帳中將一些歷史暗自寫下來,通過歷史的資料和現實對比,李寧宇知道雖然現在和法軍在地面上作戰接連大勝,可是在這個時代沒有強大的海軍,列強們還是可以隨時打到紫荊城。
雖然李寧宇的一切都在安靜中緩緩過渡,可是此時還有一個人卻處在風雨之巔,而古語有云:福兮禍之所伏,紅頂商人胡光墉在商場馳騁多年,靠官府爲後臺,一步步起家走向事業的頂峰,表面看似風光無限。
但其最終還是徹底失敗了,而這其中也是由官場後臺的坍倒和官場的傾軋所致,胡光墉雖只是一名商人,但他的發跡以及鼎盛與政界要人的庇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胡光墉以爲自己緊緊靠在大樹底下好乘涼,先借助巡撫王有齡開錢莊,又以左宗棠爲靠山創辦胡慶餘堂,在爲西征籌借軍款,其中卻是爲百姓、爲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從而讓自己的事業一步步走向巔峰。
但就是這樣一位己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人,卻在幾天之內徹底垮掉,他的一切都隨着他的事業走到了盡頭,胡光墉在生意的失敗主要是由於他野心過大,急於擴充,出現決策性失誤,在試圖壟斷江浙生絲生意出口上,激怒洋商,生絲銷不動,使得錢莊因缺乏流動資金而被擠兌,致使其經營的所有生意紛紛關閉。
但最終導致胡光墉徹底失敗的其實另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政治敵人的毀滅打擊,。胡光墉聰明一世,與官場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卻因爲不諳官理、剛愎自用、不懂變通而成爲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爲李鴻章排除左宗棠必先擊倒胡光墉。
胡光墉是一名犧牲者,令人扼腕嘆惜,最後破產的胡光墉靠着胡慶餘堂的微薄收人,淒涼地度過了他的晚年,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黯然離世,而作爲商人他忘記了商訓,天爲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爲後天修爲,靠誠信立身;人爲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不過胡慶餘堂的局方紫雪丹,倒是一味鎮驚通竅的急救藥,而這也是他唯一留下的瑰寶。
www▪ тt kǎn▪ ¢ 〇
就是在李寧宇和法軍全面作戰的時候,上海的生絲市面劇變,金融危機再次突然爆發,見到事已如此,胡光墉已經知道自己無回天之力,並在第二年的夏季開始,被迫賤賣生絲,將會虧耗1000萬兩。
不過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李寧宇早就瞭然於胸,但是看在胡光墉曾經借貸給自己第一筆資金的情況下,李寧宇還是會幫助他一些,起碼不會讓他黯然離世,而此時已經到了還有一個月就要年關了,年前李寧宇先給五個營3000餘人的士兵們送去了大量的過年物資,隨後發給他們每人100兩的賞銀,作爲紅包,隨後李寧宇便帶上200親兵,朝着北京城駛去。
其實着30萬兩的白銀不是李寧宇自己出的,而是作爲亨利赫爾曼的贖金,不過對於這些小錢李寧宇不感興趣,可是李寧宇卻不知道,他的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給李寧宇後期是事情帶來了多麼大的作用。
因爲在晚清時期,每個月一般士兵只有3兩銀子,而每個月都會被自己的長官扣去一半,可是就這樣他們還是可以養活一家人,而李寧宇五個營的士兵每人餉銀都是5兩,並且李寧宇從來就不克扣他們的餉銀,在日常的伙食上更是比一般的營兵好上不是一點,就這樣李寧宇獲得了自己第一批忠誠的屬下。
坐着寬大豪華馬車,李寧宇離開了生活將近1年的西南,再次踏上返京之路,剛開始的一路上李寧宇不時會讓親兵停下馬車,可是每次在李寧宇被一羣親兵保護下,都引來大批老百姓的圍觀,也不知道是因爲李寧宇的年紀小,還是因爲其他的原因無奈之下,李寧宇只好返回車內不在出來,而一路也算比較順暢。
可能此時的李寧宇也算是一名大員,一個三品參領外加太子少保銜,所以一路上住在驛站之中伙食倒也不差,又加上帶着手持步槍的200親兵,所以一路上原本需要做過場的事情,李寧宇都一律避開了,可是當李寧宇來到兩江地界江寧府的時候,我決定拜訪一些那位歷史名人,時任兩江總督的左宗棠,湘上農人。
左宗棠晚清重臣,著名湘軍的將領,洋務派首領,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和收復新疆,同時他也是胡光墉的大靠山,可是就在李寧宇發了拜貼之後,在驛站靜靜等待迴音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大名早就出現在左宗棠大人眼裡,而那時自己還只是一名孩童。
對於左宗棠,李寧宇還是十分了解的,他生性穎悟,少負大志,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地則是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爲至寶,而就在我在驛站中回憶他的情況的時候,房門就在這時已經被輕輕敲響。
聽到聲音之後,李寧宇便開口問道:“我在!”。
隨後便聽到門外的鐵兵說道:“少爺,左大人已經復貼了,說晚上請你去他府上用餐!”。
聽見鐵兵的回話坐在房中的李寧宇點頭道:“好,我知道了!”,可是隨後李寧宇又想起了什麼立即囑咐道:“對了鐵兵!晚上你也跟我一起去,帶十多個人就行,換便裝!”。
“是!”,一聲果斷的答應聲之後,門外又是一片寂靜,隨後李寧宇便開始將一些回憶起來的東西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而就在這時兩江總督府內,一位威嚴的老者,一邊梳理着自己全白的鬍鬚,一邊看着一份拜帖自言自語道:“李寧宇,以五百之衆殲敵三千五百餘人,大手筆,好大手筆呀!此子以後絕非池中之物!”,而隨後老者便大手一揮道:“來人給我備盛宴,晚上我要宴請一位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