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來,李寧宇和路易斯在穿戴整齊以後,就雙雙前往王宮用早餐。
席間李寧宇自然就與威廉二世聊起了他們之間的事情,非洲大動脈計劃在婚禮以前就已經確定下來,總計劃投資18億英鎊,計劃五年內建成通車,遠東、英國、德國個投資六億,每段分別用他們三個人命名。
遠東投資的名爲:環宇線;英國:愛德華線;德國:威廉線,全稱:非洲聯盟大動脈。
不過這樣一筆鉅額投資,遠東集團一時間根本拿不出,但這件事最後卻有了解決的辦法,其實從沙特阿拉伯獲取的軍購黃金,原本李寧宇就是準備投資在這上面,不過隨着國內的局勢以及第二次東北戰爭爆發。
很多李寧宇原本沒有注意到的財富,紛紛浮出水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晚清政府結束時,大量的皇室財富。
八國聯軍事件以後,在遠東的力挺下,光緒帝算是真正的皇帝,這讓他心中對李寧宇無比感激,所以在清王朝結束以後,他主動將原本清王朝大部分的財富都貢獻出來,第一是向李寧宇示好,畢竟以後都要靠李寧宇的庇護;第二:抱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態,爲遠東雪中送炭。
這些年以來,遠東財力一直都是處於半吊子的狀態,一邊需要發展軍力,一邊又要建設地方,所以有再多的錢,都永遠不夠用。
有了光緒帝和杜勒阿齊兩個人的黃金贊助,遠東修建大動脈的錢自然不缺,不過在很久以前,李寧宇就聽過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隻豬。
一個大型的養殖基地,這裡採取科學養豬,每天定時定點都會自動發放食物,每隻豬都有自己的識別印記,有一隻叫嘟嘟的小豬,食量很大,每天都吃不飽,於是他就是開始思考如何解決肚子的問題,不久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那就是在別的豬用識別印記,打開食物發放口的時候,他就跑到別的豬那裡,去吃一點,吃好幾個地方,在吃到半飽以後,他纔打開自己的。
於是李寧宇就將遠東的各種難處,一股腦的向自己的新老丈人訴苦,最後威廉二世在李寧宇的連哄帶騙下,同意給遠東一筆三十億馬克,分五年償還的無息貸款,這讓李寧宇高興了好一陣,因爲馬克與英鎊的兌換比例可是三比一,十億英鎊絕對是一筆鉅款。
不過,威廉二世也不是傻子,他也有自己的條件,就在他提出想擴大在華租借地的時候,卻被李寧宇直言拒絕了。
當時國內的情況屬於南北對峙,李寧宇也正在考慮遠東該什麼時候介入,對於威廉二世的要求,他自然不會答應,也不能答應。
有些事情,有些東西,李寧宇永遠都不會用與談判的籌碼,並不遠東將來沒有能力治理國內,而是他永遠都沒有那個權利,自古以來,皇帝換了一批又一批,朝代換了一波接一波,但領土是神聖的主權,這一點李寧宇永遠都不敢忘記。
李寧宇的性格與表現態度,讓威廉二世不是很滿意,不過隨着第二次東北戰爭的爆發,遠東空軍的閃亮登場,讓世界各國都瘋狂了,威廉二世更加不例外。
因爲沒有能想到,人類的飛天夢,早就已經實現,而且遠東還將這種武器用於實戰,同時也直接太淘了各國目前擁有的飛艇,全新的世界觀頓時閃亮登場,剛開始還有一些國家不相信,因爲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隨着第二次東北戰爭的戰局,所有人的被閃瞎了眼。
這也是爲什麼,李寧宇與路易斯公主的婚禮,世界各國沒有一個缺席,就連與遠東有舊仇新恨的沙俄公使也抵達柏林。
這些天以來,遠東空軍之中的兩種參戰機型,是各國公使掛在嘴邊的話題,有時候他們還神乎其神的吹捧遠東戰機,不過更多的國家是加緊了與遠東聯繫,希望能夠購買一批飛機,但都被李寧宇以最近要忙着籌備婚禮給拒絕了。
不過各國也不氣餒,畢竟飛機可是好東西,他們在等,等李寧宇的婚禮結束,到時候李寧宇就不能在拒絕他們了吧。
但李寧宇心中早就有了應對之策,畢竟一旦飛機出售給各國,他們很快就能仿製出來,這對遠東來說好不容易的領先優勢,再次化爲泡影。
但各國之中,要除去德國和英國,在遠東空軍亮相以後,威廉二世與愛德華七世,就分別向李寧宇提出,他們要定製遠東兩種飛機的訂單。
剛開始,李寧宇還用一些較爲一般的藉口搪塞,不過隨後他們兩個的一步步逼近,李寧宇最後只能同意,畢竟現在還不是與他們鬧翻的時候。
其實遠東第一代戰鬥機就是雙座的教練機,佈局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畢竟是將航空新技術高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首先採用了先進的層流翼型,以及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機內的設備佈局合理,這樣就可以大大下降氣動阻力,在尺寸和重量的合理設計下,速度是轟炸機的3倍。
目前教練機的航程最大可以達到570公里,這樣就足以掩護z-40轟炸機進行最遠距離的攻擊。
而z-40轟炸機的性能與教練機有着很大不同,首先飛行高度比教練機提高500米,依照教練機爲基礎進行一系列改進,包括採用輕重量的機體,新型螺旋槳片,半視界塑料座艙蓋,使其性能和機動性進一步提高,最大速度達每小時108公里,機長13米,起飛重量15.02噸,最大航程650公里。
不過既然要賣,李寧宇也會有一套應對的辦法,比如將現有的先進技術換下來,拖延交貨的時間,讓遠東擁有更多同類機型等等。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而隨着未來的走向,李寧宇心中久違的龐然大物,此時已經有了一個雛形,它的名字就是航空母艦戰鬥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