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 全面建設

“炎族還是姜氏的宗族!”

木駝帶回來的這個消息讓我略略有一點失望,但從後世的結局來看,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因我的到來,歷史發展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就這件事來看,讓黎族擔任宗族也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啊!

爲什麼最後還是炎族成爲宗族呢?

“姜氏經過數代發展,早已經不只是姜姓一族,以部族爲姓或以居住地爲姓的就有申族、呂族、許族、共族等許多部族,規模都不小於皋陶等部族,有的甚至接近少昊的規模。歷代以來,在姜水河畔牛神山下祭祀祖神的都是姜氏炎族的一支,所以不論規模大小,都奉炎族爲宗族。”

“姜由雖然帶回了炎族最大的一支,讓炎族成爲目前山上最大的姜氏部族,但各異姓部族始終都奉炎族爲宗族,姜由也不好強讓各部族承認黎族的宗族地位。”

“但各族也都承認炎族選擇黎族的族長作爲宗主族的族長,也就是讓姜由成爲了山上最大的族長。”

我不由駭然——姜氏部族究竟有多大?!

“所有的部族都在同一座山上嗎?”我問木駝。

“不,姜氏後人分佈極廣,我協助姜由召開部族會議時,最遠從兩天的馬程外接來了長老和族長,有的甚至是從大河北面趕過來的,走路走了十天!”

“那姜由什麼時候回來?”

“他說他近期不回來了——石頭城暫由太昊族長代領,日後再來決定是返回神山還是留在太昊發展!”

我不由得默然——看來這個炎帝是要換人了。

那將來的蚩尤還會出現嗎?

“姜氏已經接受黎族種植黍了?”這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今後難免要起衝突。

黎,就是黍加上一把農具。這個字的出現,代表農業社會已經有了代表性部族,我不能允許這樣的部族受到排擠或被消滅。

“是地,長老會議已經一致同意,山地上的部族可以種黍,草原上的部族則主要是放牧。雙方可以交換產出,但不得發生爭鬥,否則各族共討伐之!”

我不禁失笑我現在所做的,將畜牧業和農業移出太昊城,建設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基地,是不是也基於相同的潛在因素呢?

後世的城市,是商業、手工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行政、科技地中心,卻不是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中心。農業和畜牧業生產主體上都將遠離中心城市,只與城市存在物質交換關係。

現在建設的這四萬畝集中發展的耕地,還是在太昊城的羽翼下,但我有意將其建設成一個農業生產基地。將來和太昊城相對獨立,並在長遠的將來以此爲模板。建設更遠和更大的農業生產基地——農莊!

多年以後,發展起來的農莊也許將會成爲太昊地衛星城。

但現在我需要的是足夠的機動力量,讓建設起來的農業和畜牧生產基地有足夠地力量保護。

“族長,我在大河北方看到了一個野馬羣!”木駝深知我心,立即告訴我這個好消息。

“什麼?在哪裡?有多大?”我被這個消息打動了。

“在姜氏最北方的那個部族外面,有好幾百匹!但那些馬比我們太昊地馬要高大,正在往北跑,我們追不上。”木駝有些沮喪。

高大?難道是從蒙古草原上過來的馬?

後世的南方,始終沒有足夠高大的馬和北方的遊牧民族相抗,而西亞的阿拉伯人則有更好的馬匹。但在這個時代,他們應該還遠沒有完成對純種阿拉伯馬的選育工作吧。

但最讓我失望的是,這羣馬在大河北方。而且正在往北跑!

春汛已經到來,大河已經不是我們能渡得過去的了。現在只能默默等下去,到了今年冬天,我一定到大河之北,去看一看公孫氏地發展,並尋找這些“高大”的馬!

木駝的到來加速了我們地開墾工作進度,3月30日,第二場春雨過後,已經到了在新開的土地播種地日子。

這一年,新舊土地加起來,光種子就耗了近60噸,挑選種子花了整個三月份近一個月的時間,而播種也花了17天!

接下來騎兵們面對一個艱鉅的任務:保證這些種子和農民的安全!

600騎兵分成30個小隊,輪流出動,射殺敢於靠近農業用地的野獸和野禽,我的要求是——不論大小,通殺!

大的野獸會威脅到族人的安全,小的野獸和野禽則會刨食土中的種子,以及威脅到剛發出來的芽。

參加完農業生產的族人它即投入到圍繞新士地的基礎建設中去,一方面是在##太昊城的新增土地上建設籬笆牆,以減少安全壓力,二是投入到“農莊”的建設中。

農莊的設計是以防禦野獸爲目的,所有的建築都以磚砌或土夯築成,在原來的草棚區基礎上,建設起了磚砌的近千米圍牆,由於只是防禦野獸,牆體只砌了兩層磚厚,2米2高,並在莊內建設了望塔,高度達到6米多,人在塔上可以看見絕大多數新開的土地情況。當然也能輕易地發現獸羣。

莊內搭建的臨時草棚仍在發揮作用,建設大軍就住在裡面,隨着一間間土坯房或磚房的落成,這些草棚也一間間拆掉。

城內的幾乎每一個部族都在新開的土地上有一份,所以也分別在農莊內建設起了自己的房子,實行“局部私有化”以後,我和長老團只需要制訂併發布合理的政策,這些建設就會有各族去完成。

公共建築,如圍牆或瞭望塔,則由我發佈命令,各族共同出力建設完成。

同時展開建設工作的還有靠近草地邊沿的畜牧業基地,那裡的建設內容要少得多,主要是大量的畜欄,還有供牧人居住的少量磚房。

但爲了改善牲畜的生存條件,讓牲畜的死亡率大降低,我讓族人建設了部分“窒內畜欄”——廄!

在暴雨或下雪的時候,給這些牲畜提供一個屋檐,將大爲降低牲畜致病的可能性。

城外的建設快速展開,城內的建設也在規劃。

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城內,農莊和畜牧基地都不需要太多的人常住,所以當牲畜即將移出城時,我就得將原來佔地極廣的畜欄區重新規劃了。

人口居住區還沒有顯得太擠,規劃的民用建築區連40都沒有用到,但從長遠考慮,我不打算佔用規劃好的民用區進行公共建築建設,農業大躍進以後,倉庫的不足暴露出來,所以在新的規劃裡,原來的畜欄區將用於建設晾曬場和糧倉!

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曬場的材料我採用了全磚材!

後世的廣場,不也是有磚鋪地面的麼。

但這一次,我要匠人們燒製一種特殊的磚——正方形的“地磚”!

試了很多次,只要磚的面積超過30x30平方釐米,得到的基本上都是碎磚塊,萬x萬釐米只能得到70左右的合格品,20x20裡面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沒有時間搞科研了,爲了保證合格率,我要求匠人們都燒製20x20平方釐米的方磚,小點就小點吧,我又不是在建設天安門廣場!

5月中旬的時候,農莊和畜牧基地都已經建設完成,地裡的粟苗也已經長到80釐米左右,今年雖然雨水比較多,草原上不時有積水,但我們的莊稼地和畜牧基地都在坡地上,沒有受到殃及。

各部族中,牲畜比較多的部族都在積極參加畜欄建設,特別是屬於本族的那部分,建設完成後,就迫不及待地將牲畜趕到基地去了,草原上的青草正茂盛,一年中最長膘的就是這個季節,錯過了就可惜了。

畜欄移走後,我讓族人們投入建設曬場的戰鬥中去。

頻繁的建設工作讓我對族人的勞動熱情都有點懷疑,但時間不等人,四個月之後就是秋收,只好再繼續辛苦族人了。

但長老們採取的辦法讓我的擔憂不再出現——每個部族按人口多少劃出一個範圍,提供牆磚和地磚,讓他們自行建設倉庫和曬場,建設了就有得用,不建設就沒有。

看到地裡長勢喜人的粟苗,想到秋收後的困境,各部族族長和長老們“咬牙切齒”地、“以身作則”地投入到糧倉建設中。

太昊的發展就在這一年進入了一個黃金階段。

大躍進的決策可能產生的種種弊端都沒有超出我的預期,各項建設都進行得很順利。以至於我甚至打算將下一年的工作重心轉向其他方面,讓太昊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就足夠了。

但進入六月以後,情況開始不妙起來。

雨水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大!

草原上的積水一天比一天多,牲畜們只能在有限的坡地上活動,很多時間甚至只能呆在新建成的廄裡。

草原上的水勢讓我回憶起在太昊神山那年的滔滔洪水。

那一年的洪水讓我損失了近半的莊稼,從而推遲了太昊的農業發展進程。

那麼,今年的洪水會是什麼樣子的?

第190章 - 大方規劃第289章 - 收成有限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156章 - 老計新招第363章 - 育人爲本第18章 請君入甕第217章 - 先禮後兵第240章 - 翟族弓箭第251章 - 城主任務第356章 - 族長駕臨第39章 大元新篇第211章 - 和平局面第182章 - 經濟理論第326章 - 國事訪問第341章 - 新建豫城第195章 - 人馬合一第152章 - 再渡大河第187章 - 鹽業獨立第210章 - 苗族建城第172章 - 由族自決第41章 萊夷戰略第291章 - 籌建歐且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163章 錫錠重融第157章 - 禍延太昊第343章 - 四十不惑第208章 - 相見時難第234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 再渡大河第223章 - 逼退隗王第236章 - 太昊船模第358章 - 無奈選擇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335章 - 種族歧視第65章 木青大葬第379章 - 變亂風起第6章 原始盛宴第278章 - 南戎整合第279章 - 城主歸來第309章 - 生財有道第111章 - 姜氏新勝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154章 - 有熊建城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251章 - 城主任務第86章 - 元年春耕第293章 - 歐且新篇第355章 - 風氏原則第108章 - 原始之城第294章 靠水吃水第144章 - 集市貿易第67章 人口制約第233章 - 風雲潛涌第364章 - 器樂初成第301章 - 夢迴太昊第231章 - 少昊靖亂第91章 - 洪水滔滔第124章 - 奔向黃河第89章 - 禍起蕭牆第33章 我在哪裡?第68章 人口新政第100章 - 太昊建成第281章 - 江南遇敵第242章 - 驪山有禍第245章 - 南征之戰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94章 - 姜族來投第180章 - 以陶爲範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188章 - 豆品試製第268章 - 尋蹤未果第88章 - 駕臨少昊第339章 - 雪上加霜第56章 失敗牛耕第84章 - 新任族長第24章 大元練兵第178章 - 苗族誕生第52章 貿易外交第47章 造神運動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97章 - 羊毛代棉第45章 新的發展第49章 探索南方第177章 - 長途運輸第98章 - 春播選種第160章 - 不負所托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226章 - 公孫援兵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91章 - 洪水滔滔第44章 人頭祭祀第247章 - 元方建村第83章 - 王者歸來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63章 改革曆法第95章 - 海鹽工業第106章 - 開天銅斧
第190章 - 大方規劃第289章 - 收成有限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252章 - 夜襲破城第156章 - 老計新招第363章 - 育人爲本第18章 請君入甕第217章 - 先禮後兵第240章 - 翟族弓箭第251章 - 城主任務第356章 - 族長駕臨第39章 大元新篇第211章 - 和平局面第182章 - 經濟理論第326章 - 國事訪問第341章 - 新建豫城第195章 - 人馬合一第152章 - 再渡大河第187章 - 鹽業獨立第210章 - 苗族建城第172章 - 由族自決第41章 萊夷戰略第291章 - 籌建歐且第230章 - 嬴伯辭世第78章 - 族長之爭第163章 錫錠重融第157章 - 禍延太昊第343章 - 四十不惑第208章 - 相見時難第234章 圖窮匕見第152章 - 再渡大河第223章 - 逼退隗王第236章 - 太昊船模第358章 - 無奈選擇第383章 - 攘外安內第335章 - 種族歧視第65章 木青大葬第379章 - 變亂風起第6章 原始盛宴第278章 - 南戎整合第279章 - 城主歸來第309章 - 生財有道第111章 - 姜氏新勝第149章 - 黎族分裂第154章 - 有熊建城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251章 - 城主任務第86章 - 元年春耕第293章 - 歐且新篇第355章 - 風氏原則第108章 - 原始之城第294章 靠水吃水第144章 - 集市貿易第67章 人口制約第233章 - 風雲潛涌第364章 - 器樂初成第301章 - 夢迴太昊第231章 - 少昊靖亂第91章 - 洪水滔滔第124章 - 奔向黃河第89章 - 禍起蕭牆第33章 我在哪裡?第68章 人口新政第100章 - 太昊建成第281章 - 江南遇敵第242章 - 驪山有禍第245章 - 南征之戰第292章 精耕細作第94章 - 姜族來投第180章 - 以陶爲範第271章 - 元方南渡第188章 - 豆品試製第268章 - 尋蹤未果第88章 - 駕臨少昊第339章 - 雪上加霜第56章 失敗牛耕第84章 - 新任族長第24章 大元練兵第178章 - 苗族誕生第52章 貿易外交第47章 造神運動第365章 - 隗王使團第97章 - 羊毛代棉第45章 新的發展第49章 探索南方第177章 - 長途運輸第98章 - 春播選種第160章 - 不負所托第324章 - 怠工事件第226章 - 公孫援兵第132章 - 烽煙將起第91章 - 洪水滔滔第44章 人頭祭祀第247章 - 元方建村第83章 - 王者歸來二百二十二危如累卵第367章 - 隗王之子第63章 改革曆法第95章 - 海鹽工業第106章 - 開天銅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