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城他們到家時,榮母已經做好飯了,一家人吃了飯。燕城一帶的鄉下,都是吃兩頓飯,只有九十點的早飯和下午三四點的午飯。
送走榮豔和李倩如,榮城陪着母親和繼父坐到院子裡聊天說話,不時,有同村串門子的來溜達。
第二天一早,榮母就做上墳要帶的東西。
按照燕城的一貫習俗:清明上墳要給不在的親人帶香紙鈔票,還要帶上一綠一白兩種二柳窄的涼麪,白麪就是平常吃的,綠面是用剛冒尖的刺角煮爛和麪做的(過程跟那個央視舌尖報道過的韓國的尼姑笑面一樣),都是煮熟了過了涼水,瀝乾用涼油拌勻。分別裝入兩個小碗裡,插上筷子。和香紙錢一起放進小籠裡,蓋上乾淨的新抹布。
到了墳地,祭拜過後,這些麪條要分散放在墳墓周邊,或掛在墓邊的柏樹上。然後折了柏樹枝,回家後掛在大門上,就代表上過墳了。所以每逢到清明前後,虞鎮這帶的村莊裡,家家門上都會彆着柏樹枝,這也是這一代的習俗和傳統,祖祖輩輩都這樣。
早飯吃的也是一綠一白兩種涼麪,刺角面吃到嘴裡,帶點澀澀的觸覺,又帶些綠色植物氣息,跟從小吃的口味一模一樣榮城每年清明給父親上墳,榮母都是這麼張羅的,榮城也會按照母親的交代,一絲不苟的去做。
話說今年清明前見過了樂迦琴,榮城吃綠面時就拍個照發給樂迦琴,配文字:燕城的刺角面,跟着幾個壞笑的表情。
很快樂迦琴回了一句“不要欺人太甚,”配上憤怒的表情。“知道你吃不到,所以就是欺人太甚。”
“我自己可以做。”“你那有刺角嘛。”回覆了沮喪的表情,樂迦琴發了一句“你還沒去上墳?”
“吃完飯就去。”“上完墳怎麼安排?
”
“帶我媽和李叔出去逛逛,然後回燕城。一週後,二老隨團去新馬泰組團玩。”“不錯,你最好安排倩如姐或者榮豔一起陪着,不然老人家出行不便,又是出國遊。”
“沒事,他們正當年,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辛苦這麼多年了,今年出去逛逛。”“也是,人家伉儷情深,燈泡們就不用跟着了。”“看哥安排的咋樣?”“挺你。”
吃完飯,榮城拎着籠,步行去墓地上墳。
上墳的人不少,榮城走到父親墳前,整理整理墳周邊,獻上面條,點上香。看着碑文上的父親名字,榮城心頭一酸,一晃父親都離開十多年了。
柏樹是父親去世一年後的清明他和榮豔來栽的,繞了墳墓栽了六棵,當時邊栽榮城邊哭,到現在樹都很旺盛。
當時剛進榮家門的李叔也來給幫忙一起挖坑,榮豔扶樹榮城埋土,母親去世後父親當爹又當媽的缺乏母愛的倩如也來了,給澆水,場面倒是很和諧。
過完三週年,榮城拿第一份工資,加上自己之前幫人編程序的收入,在第一個清明給父親立了碑,除了榮母,一家四口都到了。榮豔還給父親的墳邊種了迎春花。
點了一把香插好,榮城往碑前一蹲,開始一張一張的燒紙和錢,邊燒邊說:“爹呀,你在那邊還好吧?又到清明瞭,兒子來看看你,給你送點錢,你想吃啥想穿啥就買。我媽現在好着呢,我也好着呢,豔兒也好。我還有點對不住你啊,快三十的人了還沒給咱榮家添丁呢……”
絮絮叨叨唸念碎的說了好一會,一貫的套路,跟彙報工作一樣。看着紙燒完了,在碑前端端正正的三叩首三磕頭。
上墳儀式完了,坐在墓碑前,榮城點了根菸。直直吸完三根,才說:“爸,我努力明年帶
你兒媳婦一起來看你,你保重,我回去了。”走前例行把苗條掛在樹枝花枝上。
回到家時,看到母親在午睡,李叔自己在院子坐着。
“叔,下午咱們出去逛逛。”“行,你安排。你媽還得睡會。”
“等她醒來。”“你喝杯水,”李叔遞給他一杯水。
“我給你們報了個旅遊團,下週你們出去逛逛,出國耍耍,這些年辛苦你了,幸虧有你,我媽現在生活的這麼滋潤,我都羨慕呢。”“哎呀,想不到我老李,種了半輩子的地,給人打小工,現在老了老了還有機會出國逛逛,這多虧我城城能幹,”李叔忽然這麼一說,榮城不知道怎麼接話了,想了想說“導遊會帶着你們,我電話跟着你們,你倆好好耍耍。”“好。”
吃完午飯,榮城開着車,帶着父母進到虞縣逛去了。
4月5日天黑前,帶着父母的叮嚀和家裡的土產,榮城回燕城上班。
臨走前,榮城跟李叔說我去那邊給你把電動車子騎回來。然後一路漫步的順便一路和樂迦琴煲電話粥的去了隔壁隔壁隔壁村的李叔本家,把電動車子給李叔騎了回來。
從畢業到現在,榮城很久都沒這麼和一個人煲電話粥了。開始是沒錢,後來是沒時間,再後來有錢有時間了女友馮梅不要他了,再一個他還覺得煲電話粥這行爲太幼稚,這都是小年輕們纔有的幼稚行爲。但是現在,榮城確實在做這種很幼稚的行爲。他自己都覺得好笑,但是寧願搞笑還就要和樂迦琴煲。
這一趟煲了一個多小時,樂迦琴喊着耳朵都發燒了他才掛電話。
榮城覺得自己很搞笑,但是又覺得很開心,這是我第一次在清明這麼傷感的節日裡有了愉快的心情。難道就是因爲多了個還是未知的樂迦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