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凡人》迷的爭吵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其他報亭附近,還是有很多人被《大唐日報》今天的頭條內容給吸引住了。
“哎~?縣男夫人智退千婦~?哪個縣男夫人~?莫非是李縣男前一陣子剛娶的那新娘子~?快快快,給俺來一份報紙~!”
“也給我來一份~!”
“肯定不是李縣男的夫人,沒聽人說“智退千婦”嗎~?李縣男娶的那丫頭能有這份能耐~?”
有一個稍微年長的中年人在後面不信道。
“嘿~!這是什麼話~?李縣男的夫人就不能智退千婦嗎~?我看人姑娘挺好的,據說還是十里八鄉的大美人兒呢~!”
“呵呵~!美~?美能當飯吃嗎~?沒見識~!”
“你特孃的纔沒見識~!你不是說不可能是李縣男的夫人嗎~?咱們看看就知道了~!”
“看看就看看~!誰怕誰~!”
有人在爲新聞頭條裡的主角掐架,也有人已經買到報紙,在議論其中的內容。
“這幫潑婦真是可惡~!仗着她們丈夫有軍功在身,居然欺負到了李縣男的府上~!那可是咱寒門子弟的大恩人啊~!她們怎麼敢~~!”
“是啊~!是啊~!着實可惡~!朝廷打了敗仗又不能全怪李縣男,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
一茶館涼棚下,幾個年輕人看着報紙,忍不住抱怨道。
“還好李縣男的夫人頗有幾分急智,不然李縣男的名聲非得被這些人給敗壞了~!”
“確實如此,不過這趙老太也來得很及時啊~!而且她比那些潑婦深明大義多了~!”
“嘿~!這趙大娘我認識~!他兒子在禁軍當差,家住城南,沒想到居然.......”
“飛塵,你認識~?那他日有暇你帶我們去拜訪拜訪這位大娘吧~!如此深明大義之人,連我輩讀書人都恐有不及啊~!”
沒錯,這三位正是瑾瑜書院的花弘毅、陳天華、廖飛塵三個難兄難弟。
不過如今他們三人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窮困潦倒了,陳天華跟廖飛塵二人都在《大唐日報》連載有小說,雖然不溫不火,跟《凡人修仙傳》沒法比,但他們每個月的收益,還是比其他普通人略高的。
所以他們現在也能偶爾喝喝茶、逛逛街了~!
“是啊~!尤其是這位大娘最後那句“我兒已經在戰場上流了血,斷不能因爲此等小人借他名義胡作非爲,而讓他在陰間流淚”,讓我感動非常啊~!能說出這句話,這趙大娘就是一個值得我陳天華敬重的人~!”
“是極是極~!不過那些婦人還算有良知,沒要李家給的撫卹錢,不然的話,我花弘毅非得親自上門跟這些人評評理~!”
“對~!算他們有良知~!”
.....................................
“功臣遺孀無理取鬧,縣男夫人智退千婦?什麼功臣遺孀~?什麼智退千婦~?好大的口氣~!來福,去給老夫買一份報紙去~!”
大路上一輛暗紅色的馬車內,傳來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
“是~!老爺~!”
車外的車伕應了一聲,小跑着去報亭買報紙了。
一刻鐘後。
“歪理~!這幫刁婦真是不講道理啊~!蛇靈山之戰,朝廷大軍潰敗就算李澤軒有責任,也不可能是全責,再說朝廷都已經給她們發放過撫卹了,這羣人居然還跑到李澤軒家裡要錢,真是貪得無厭~!此等刁民,理應拿下問罪~!”
“嗯,不對~!這些人在這種時候居然能不約而同地聚集在李家門前,這背後怕是有一些見不得人的齷蹉吧~!”
車中之人,正是趕着上早朝的魏徵。
他此刻正一邊看着頭條新聞,一邊在低聲喃喃自語。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大唐日報》的出現,也算是給魏徵提供了不少進諫的“素材”。
以前他是必須親自到基層,發現哪兒的官員玩忽職守、貪污受賄了,或者是哪兒的百姓受欺負了,然後他再將其整理成奏摺,在早朝上上奏彈劾。
而如今,他只需要在報紙上發現一些不平之事或者違法亂紀之事,然後再拿到朝堂上請求聖裁就行了。
“哈哈~!好~!這杜道陵的外孫女就是不一般~~!酒釀的好不說,還能夠有這番急智,當真是不簡單吶~!”
魏徵看到韓雨惜一人舌戰羣婦那一段時,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好~!好~!這趙大娘真乃女中豪傑,生了個麒麟兒爲國征戰、捐軀赴死,自己也是深明大義,真是難得~!該賞~!該賞啊~!老夫要爲此人請功~!”
待看到後面趙老太出場時,魏徵更是忍不住拍案而起,大聲叫道。
“唔~!莫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這個叫做小魚兒的人,最後總結的好啊~!《大唐日報》還真是人才輩出~!”
...............................
於是,一場本來應該很平淡的早朝,卻因爲《大唐日報》的頭條新聞,而再起波瀾。
衆大臣對姜翠花以及其餘婦人進行一番聲討批判過後,魏徵越衆而出,給趙老太請功。
難得這老噴子還有給別人請功的時候,李二也頗爲給面子(主要是他自己本來就打算給趙老太一些賞賜),當場下旨,賜趙老太七品誥命。
嗯,不用懷疑,唐朝已經有誥命夫人這個說法了~!
從漢代以後,王公大臣(即官在“執政”以上人)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
誥作爲王命文書開始於西周。如《尚書·周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秦廢不用。漢代偶一用之,不爲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賞罰用制誥。
但是誥封制度是在明清時期,才逐漸被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制度。
李二的這道旨意一下,那些曾去李家鬧事的其他人家更加惶然,她們沒想到這件小事居然上達天聽了,而且李二封賞趙大娘,另一層意思不就是對她們的舉動不滿嗎~?
於是,此刻尚在牢獄的姜翠花,不知道被多少人在心裡咒罵了一遍又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