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熱情

事情果然如劉桀所說的那般,呼和巴日集結十萬大軍於莫林城,虛張聲勢,整整五天的時間,沒有任何的動作。

承平六年,六月十五。

李忠利用地道,出其不意,攻破廊州城,大破吐蕃的消息,終於是傳到了漠蒙草原。

“都注意了,別把東西給弄壞了。”

李勳指揮着衆人,把貨物裝好。

隨着李忠大敗吐蕃的消息傳到這裡,劉桀立即找上了天雄可汗,再次請求告辭,後者也不再強留,並讓呼和巴日親自帶兵,護送劉桀等人去往漠南。

隊伍出發,天雄可汗阿日斯蘭親自送出數十里之地,這才依依不捨的告別劉桀,兩人都知道,此次一別,或許將在無相見之日。

劉桀與阿日斯蘭有着深厚的情誼,就個人而言,兩人並沒有利益上的衝突,但各自代表的民族,卻是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老大哥,一路珍重。”

阿日斯蘭緊緊擁抱了一下劉桀。

劉桀點了點頭:“漠南的事情處理完了,返回之時,我會再來看你。”

隊伍繼續出發。

望着劉桀遠去的隊伍,呼和巴日沉聲說道:“父汗,看來劉桀此次出使漠蒙,真正想去的只是漠南胡族,到我們這裡來,也只是順路而已。”

“只要有漠南胡族在旁牽制,我們便始終無法全力出擊安北。”

蒙圖在旁沉聲說道。

所有人都明白,邁不過安北這道坎,一切的野心只能是空想。

阿日斯蘭回頭看了一眼,看着兒子們那年輕蓬勃的面孔,雄壯的身體,他們還年輕,有着無限的野心,曾經的自己,跟他們不也是一樣,雄心勃勃,想要滅亡晉朝,制霸天下,完成胡族千年來始終無法完成的願望。

阿日斯蘭仰起頭,深深嘆了口氣:“我老了,日後的天下是你們的,只要你們兄弟幾個,能夠團結一致,漠南胡族不足爲慮,早晚會被我漠北胡族所滅,到時若有機會,揮軍南下,滅亡晉朝,也不是不可能。”

“父汗放心,我等定會團結友愛,一致對外。”

兄弟六人皆是大聲保證,但呼和巴日與圖蒙兩人的目光對望,其眼神之中,又有多少兄弟之情?

李勳看了一眼身邊的李清影,見她神色不佳,不由出聲問道:“李將軍,有什麼心事?”

李清影搖了搖頭,默默說道:“義父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阿日斯蘭對李清影這個義女,非常的寵愛,這幾天的時間,李清影始終伴隨阿日斯蘭左右,他知道自己這個義女的性格,臨走之時,讓人挑選出五百上好戰馬,送往安北,算是給李清影的禮物。

阿日斯蘭年近六十,這樣的年紀,在胡族已經算是非常高壽了,整個漠蒙,數千年的歷史,能活到六十歲的可汗,屈指可數。

“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逃不過這一關,你要想開些。”

李勳輕聲安慰道。

李清影點了點頭,沉默不語,神色依舊不佳。

這幾天,李清影陪伴阿日斯蘭左右,數次見到他酒後嘔血,李清影勸說過,但阿日斯蘭卻是不以爲意的說道:“不喝酒也就是多活幾年,我能活到六十,已經夠本了,反正都是要死,開心一些不是更好?”

時間很快過去五天,終於是進入漠南胡族的地盤。

又是過去三天,李勳騎在馬上,歪着腦袋,有些無精打采,這樣的行程,着實有些無聊,尤其是最近這些日子,李清影心情不佳,有些沉默寡言,不來找他拌嘴胡鬧,李勳就更加無聊了。

行進中,幾名前哨斥候快速奔來。

“將軍,百里外,正要大量騎兵朝我們這邊行來。”

斥候的稟報,把李勳從無神的狀態之中拉了回來。

“有多少人?”

“至少一萬。”

這時,毛安福也是架馬來到李勳跟前。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選親衛第八百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八百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七)第兩百九十八章 西域烽火(七)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一百零八章 別走了,跟着我混(上)第七百零二章 絕境逢生第兩百九十二章 西域烽火(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微妙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七十二章 小有威名(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幹(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關門打狗(五)第七百四十五章 寡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黑色與白色第八百零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帝王之命(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二百零九章 匪襲(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濤駭浪(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子(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節度(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腕鎮壓(六)第兩百七十一章 轉運使第八百零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九)第六百零四章 出其不意(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三百零八章 根基(三)第一百二十章 分化與拉攏(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局勢第六百八十章 突來的變局(十七)第兩百七十七章 隨心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八十章 壞人、騙子(上)第八百二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七)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王心思(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驚濤駭浪(十一)第十章 與帝同食(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升官與貶職(十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回京(八)第七十四章 小有威名(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爭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匪襲(一)第一百零三章 圍殺(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八章 與帝同食(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慘的過去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方節度(十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熟悉第一百五十五章 驚濤駭浪(十三)第四百十四章 慘敗(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方節度(六)第三百九十章 遽變(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奪權與反擊(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章 貴妃李氏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六百零六章 出其不意(三)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歸途(二十三)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縱與連橫(十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帝王之命(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方節度(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孤獨一擲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兩百六十章 鐵腕鎮壓(七)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兩百八十八章 一年第五十四章 幕僚(中)第三十五章 圍困(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門打狗(八)第六百三十四章 帝王心思(八)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濤駭浪(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驚險(六)第七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六)第八十六章 踐行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六百七十章 突來的變局(七)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
第一百七十七章 挑選親衛第八百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八百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七)第兩百九十八章 西域烽火(七)第七百四十章 王啓禮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來的變局(十)第一百零八章 別走了,跟着我混(上)第七百零二章 絕境逢生第兩百九十二章 西域烽火(一)第六百一十一章 微妙第二百四十八章 梟雄損落(三)第七十二章 小有威名(三)第六百一十七章 一年(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部分化(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敢做我敢幹(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關門打狗(五)第七百四十五章 寡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黑色與白色第八百零二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六)第七百二十五章 帝王之命(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三百三十七章 成家(四)第二百零九章 匪襲(八)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濤駭浪(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突來的變局(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動盪(九)第五百一十八章 關門打狗(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太子(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方節度(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離京(一)第七百零四章 奪權與反擊(二)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腕鎮壓(六)第兩百七十一章 轉運使第八百零五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九)第六百零四章 出其不意(一)第兩百七十二章 聲音第三百零八章 根基(三)第一百二十章 分化與拉攏(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局勢第六百八十章 突來的變局(十七)第兩百七十七章 隨心第一百零七章 豪邁第八十章 壞人、騙子(上)第八百二十三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二十七)第六百三十二章 帝王心思(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驚濤駭浪(十一)第十章 與帝同食(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三十六章 升官與貶職(十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回京(八)第七十四章 小有威名(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爭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匪襲(一)第一百零三章 圍殺(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第五百一十二章 驚險(一)第八章 與帝同食(上)第七百二十九章 悲慘的過去第三百三十五章 成家(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方節度(十二)第七百九十六章 熟悉第一百五十五章 驚濤駭浪(十三)第四百十四章 慘敗(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方節度(六)第三百九十章 遽變(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奪權與反擊(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威震西域(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謀劃第四章 貴妃李氏第五百三十章 屍橫遍野(三)第六百零六章 出其不意(三)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四百三十一章 歸途(二十三)第三百零六章 根基(一)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縱與連橫(十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帝王之命(九)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方節度(七)第四百五十五章 孤獨一擲第四百八十四章 司隸校尉(四)第兩百六十章 鐵腕鎮壓(七)第三百六十一章 埋伏第八百十四章 人終歸要有底線(十八)第七百五十章 楊家的衰弱第五百二十一章 關門打狗(四)第兩百八十八章 一年第五十四章 幕僚(中)第三十五章 圍困(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關門打狗(八)第六百三十四章 帝王心思(八)第二百零六章 匪襲(六)第六百五十章 回京(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濤駭浪(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驚險(六)第七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六)第八十六章 踐行第一百一十章 別走了,跟我混(下)第六百七十章 突來的變局(七)第七十五章 小有威名(六)第五百六十一章 威震西域(十六)